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养壶前后对比,养了3个月的效果 养壶有什么用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姜玉阳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养壶前后对比,养了3个月的效果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养壶有什么用和养壶前后对比,养了3个月的效果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养壶前后对比,养了3个月的效果 养壶有什么用1

1、不是所有壶都能养出来的,为什么好泥难求,因为在于养的效果追求。如果不是为了养壶的追求,选最普通的紫泥壶就好。

2、开壶,不是煮火锅,又是豆腐又是茶叶的煮,真正的紫砂壶没有杂味,开水浇几遍直接用。

3,第一次泡茶要用好茶叶,因为前几次是紫砂气孔首次吸收茶脂,至关重要,打好基础。

4、养壶分内养和外养,内养就是不用茶汁淋壶,这种壶养的慢但是包浆效果是最好的,好壶一定要内养,缺点是壶盖和壶身可能有点小差异。

外养见效快,但是多贼光。

6、无论怎么养都要及时清理茶叶和茶汁。

7、包浆的原理是植物脂进入紫砂的气孔,导致光线在表面不聚光而形成的亚光。

8、有的壶商为了增加卖相会用茶汁泡壶烘干增加卖相,没开过的壶泛贼光要注意,不正常的。

9、壶不能碰油。

10、茶垢用小苏打浸泡后用壶巾轻轻搽,不要硬搽。

11、花器不要外养,局部难打理易形成茶垢。

12、在养壶正确的前提下,外养三个月内养一年不见明显效果可以扔了,泥有问题。

为何要遵守“一壶一茶”(一茶侍一壶 是一种茶吗)

紫砂壶,对于大多数茶友来说,是老朋友了。尤其是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这一特性使得很多茶友都爱不释手。

明代文人闻龙曾在《茶笺》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

紫砂壶既然越用越好,而且强调内外皆用,泡多样的茶岂不是对壶的保养更有效果,但为什么都说“一壶不事二茶”呢?

不少紫砂壶玩家在用紫砂壶泡茶时都会固定使用一种茶叶,其中缘由许多人并不知道。

这种习惯的养成与紫砂壶的特性有关。

紫砂泥是由石英、赤铁矿、云母、黏土等各种矿物组成的混合结构。

紫砂壶的气孔是紫砂泥的各种矿物之间结合面形成的气孔,和黏土微小泥团内部的气孔组合而成。

各种矿物之间结合面形成的气孔一般为链式气孔,各气孔之间有的连通,有的闭合。

微小泥团内部的气孔,在内部的是闭合气孔,在小泥团表面的是开放式气孔。

于茶水的表面张力,茶水无法通过这些气孔透出壶的表面。

但水蒸汽可以通过气孔透出来。这就是所谓透气不透水。

茶水的水蒸汽在气孔内部通过时,由于气孔蜿蜒崎岖,会在气孔壁残留一部分,水气蒸发后,茶物质会在气孔内部保存下来。

这是紫砂壶留茶香的主要原因。如果泡的茶种太多斑杂,今天泡乌龙茶,明天泡普洱茶,后天又泡花茶,那么必然导致茶味混合,气孔里的茶香味就乱了。

正因为紫砂壶具有特殊的双气孔结构,善于吸收茶汤香气,所以一把久经使用的紫砂壶,即使不加茶叶,单用沸水亦能冲出淡淡茶汤来。

也是养壶大乐趣!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有些人为了在壶内形成“茶山”,使其看来更具古意,便将茶叶留存其中,任其阴干。

但若是当地高温多湿,茶壶内极易产生霉菌,若就卫生观点考量,此法实不足取。

更有些人泡茶后,故意将最后一泡茶汤存于壶内,直至下回使用前倒掉,认为此法可收内浸外养之效。

殊不知,紫砂壶的气孔结构既善于吸附茶汤,自然也易于吸收霉菌。以此养出的壶,只怕日后冲茶时,亦会带有异味,甚至有碍健康,实是得不偿失。

所以壶友们在紫砂器使用前后都要注意清茶壶清洁,保持卫生。

问题来了

一把紫砂壶只能泡一种茶叶,这个道理大家都清楚。如果你想把原来喝茶叶的紫砂壶换喝其他茶叶的话,那该怎么办呢?

其大前提必须要此紫砂壶泡茶的时间不久,如果已经泡一种茶时间过久,茶香吸附过重,建议不更换茶叶。

可以另外选用一把新的紫砂壶。

在换茶喝之前,应该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将此紫砂壶的壶里、壶外都进行彻底擦洗和清理,注意不能够用任何化学清洗剂:比如84、洗涤剂等。

2.按照以前介绍的开壶方法进行重新开壶。

3.重新开壶后的此紫砂壶,就可以用新茶进行泡养啦。

结语:

喝茶品茶这种休闲似的文化活动,除了本身品尝茶的滋味,另外讲究的一是静心养心,从容淡定。

二是快乐随意,舒畅欢心。当你坚持“一壶不事二茶”时,你体会到的是茶汤细微的原味本色。

是没有一丁点香气混杂的最原始的清雅之味,感受到的是一种个性张扬的意境。

而当你的视线越过了“一壶不事二茶”时,感悟到的又将是另外一种境界:散漫、随意、包容,从容而为,却又天然成趣!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情!

如何挑选最合适的茶具(各种茶适合的茶具)

很多时候觉得泡茶很像一门厨艺,从对食材的了解、器具的运用、精心的调制,加上品尝时的环境、所用的盛器,最后融入泡茶者的心境。

在泡茶的过程中,器为茶之父。

而善泡者,无一不是对茶器有过深入的了解。

如今市面上的茶器大致也分为瓷器和陶器两大类,今天我们就先从基础的开始了解吧。

一,瓷质茶器有什么特点?

瓷器使用高岭土高温烧成,表面光洁透亮,胎薄致密,气孔少,吸水率低,传热快,保温性适中,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

瓷器致密,对茶味的反映不偏不倚,真实公正。

因此,瓷器是适用最广泛的茶具,所有的茶都可以冲泡,不失真香真味。

瓷器挑选细节

瓷器讲究“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罄、薄如纸”,表面温润洁净,用灯光照射透亮无暇可判断为好瓷器。

青花或彩绘的瓷器,注意颜色要不艳不晦、不浅不深:艳则颜色过厚,晦则颜色过薄;浅则过火,深则火候不够。

另外注意分辨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下彩是图案在釉面下,表面摸起来光滑,彩绘颜料不直接与茶汤接触,安全性高;釉上彩是绘制在釉面上,摸起来有凹凸感,一般作为观赏,不盛装食物。

二,陶质茶器有什么特点?

我们平时常说陶瓷,是瓷器、炻器、陶器的总称,陶与瓷是完全不同的东西。紫砂虽然被单独分出来,但一般说紫砂属于炻器或陶器。

陶器使用陶土较瓷器低温烧成,造型一般比较古朴粗犷,大气沉稳,颜色较深,表面略粗糙,胎厚,气孔多,传热慢,保温性好。

如果说瓷器适合“发香”,那么陶器适合“发味”。

陶器特别能凸显茶的韵味,适合冲泡黑茶、老白茶等等,用于煮茶、煮水都很合适。

陶器挑选细节

陶器通常用含氧化铁的粘土烧制,烧成温度、氧化程度不同,色泽多为棕红、棕黄、灰等颜色。

陶器一般保持原色,较少上釉。上釉的陶器,注意选择颜色不要太鲜艳的。

选择陶器,除了注意外观的颜色外,质地和手感也是很重要的,只有将茶具的功能、质地、色泽三者统叫协调,才能选配出完美的茶具。

三,不同茶如何选择合适的茶具?

最后来说,冲泡六大茶类我们都是有一个相对确定的规则,而少数比较特别的茶和茶器,则需要我们通过实践去摸索啦。

绿茶

绿茶的特征是清汤绿叶,冲泡时宜选择壁薄、易于散热、质地致密、孔隙度小、不易吸香的茶器,如玻璃盖碗、薄胎瓷质盖碗等。

花茶

青瓷、青花瓷盖碗,瓷杯或玻璃壶。

黄茶

轻发酵茶,气香馥郁,滋味醇厚,所用器具以瓷壶为佳。

红茶

红茶宜用白瓷盖碗冲泡,用玻璃公杯赏汤,便于衬托它的宝光、金圈、汤色红艳等特点。

白茶

白茶新茶力求朴素、自然,以瓷器为佳;老白茶则可用陶壶煮饮。

乌龙茶

选择瓷质盖碗冲泡,薄胎小杯品饮,更能凸显其高扬的香气;传统泡法也可以用朱泥壶冲泡。

黑茶

黑茶可冲泡也可煮饮,当配陶质茶器或较粗砂粒的紫砂茶器,能够去除异味,更显陈香。

以上内容是关于养壶前后对比,养了3个月的效果和养壶有什么用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不注意这些 没有注意什么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