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青花瓷茶具怎么画 青花瓷茶具儿童画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尹宝莲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青花瓷茶具怎么画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青花瓷茶具儿童画和青花瓷茶具怎么画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青花瓷茶具怎么画 青花瓷茶具儿童画1

尽管青瓷稳坐古代陶瓷茶器中的第一把交椅,但古人对于陶瓷器,向来都是注重“百花齐放”的。

各种形制、各种款式的茶具,都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成为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茶文化的一部分。

唐琉璃茶碗茶托

这一次,我们要说的,是能和青瓷茶具分庭抗礼的白瓷茶具。

古人说:“南青北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北方的白瓷和南方的青瓷,共同主宰了当时中国的陶瓷器市场。

那么,为什么会晚这么多年呢?

开玩笑开玩笑,白瓷比青瓷晚出,当然是因为,烧制难度更大呀!

唐代白瓷

瓷器的颜色,主要是由瓷胎中的铁元素含量决定的。瓷胎含铁量越高,瓷器的颜色就越深。

白瓷瓷胎的含铁量非常低,在1%以内。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用青瓷的数据来作对比:

原始青瓷

尽管白瓷诞生于南北朝后期,但这一时期南北分裂、连年征伐,连中国国土都还没统一,更不要说白瓷的发展了。

真正使白瓷茶具名扬天下的,是唐代。

唐邢窑白釉玉璧底唇口茶盏

唐人饮茶之风盛行。相应地,唐代生产白瓷茶具的窑口也就非常多。除了最著名的邢窑外,还有长沙窑、大邑窑、曲阳窑等,甚至以青瓷闻名的越窑,也精于烧制白瓷茶具。

著名的诗人杜甫写过一首诗称赞大邑窑白瓷:“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在诗里,杜甫认为白瓷“轻且坚”、“胜霜雪”,可见当时白瓷制造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但是,当看到实物的时候,只能说,杜甫诗歌给我们的期望值太高啦!)

宋大邑窑开片纹茶盏

在唐代,白瓷茶具很普遍、很流行。在当时人李肇写的《国史补》里,有一段记载:“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里说的“白瓷瓯”,就是当时流行于天下的白瓷茶碗。

青瓷VS白瓷:千峰翠色与素雪琼浆

对于邢窑白瓷茶具来说,陆羽这个人,绝对是噩梦一样的存在。

现代陆羽像

仅仅由于他《茶经》里的一句“邢不如越”,导致之后人们在选择茶具时都追捧越窑,把邢窑白瓷打入“第二流”。

然而,世人大多只看到了“邢不如越”,却忽略了陆羽对邢白瓷茶具的赞美:“类银”、“类雪”。

也就是说,其实陆羽对邢白瓷茶具的评价并不低,只是他出于个人偏好(或其他什么原因),更推崇青瓷茶具罢了。

唐邢窑白釉玉璧足茶碗

其实,对于陆羽“邢不如越”的观点,当时就有人表示不服,认为“邢人与越人,皆能造兹器”。

这两句诗,出自唐人皮日休的《茶瓯》。在这首诗里,皮日休夸赞白瓷茶碗“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枣花势旋眼,萍沫香沾齿”,认为青瓷与白瓷平分秋色,都是茶具中的佳品。

唐越窑青瓷碗

唐邢窑白瓷碗

唐代文人的生活,是很风雅的,讲究“琴棋书画诗酒茶”。

白居易喜欢茶,也懂得白瓷茶具的好处所在。“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气”,洁白的茶具能衬出茶汤的颜色,而底下铺着的烧红的炭,则与白瓷茶具交相呼应,色彩对比极佳。

而白居易的好基友元稹,也曾写诗说邢窑茶盏“雕镌荆玉盏,烘透内邱瓶”,盛赞邢白瓷晶莹剔透、造型优雅。

大书法家颜真卿,喝茶时也偏爱用白瓷茶具。有一次,颜真卿和一群朋友聚会饮茶,时值月夜,皎洁的月色映照着光洁的白瓷茶碗,整个场景幽雅淡然,一派安闲之气。

其中一名参加聚会的文人叫陆士修,他还为这次茶宴赋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在这样的静夜,配上白如玉的邢窑茶具,可谓几近于茶之道了。

有趣的是,对于风雅的唐代人来说,茶碗可不仅仅是喝茶用的。大唐的乐师们开脑洞,想到在茶盏里盛放不同量的水,然后用“筯”(筷子)轻轻敲击,使之发出如乐器一般的“金石之声”。

这种玩法,并不是后人随便猜测的,有历史记载为证。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记载:“以越瓯、邢瓯共十二只,旋加减水于其中,以筯击之,其音妙于方响也。”

可见,邢窑白瓷茶瓯非但能用于饮茶,还能折射出唐代丰富而有创意的文化风貌,足以成为大唐盛世的一面镜子。

邢窑虽逝,薪尽火传

唐代之后,以生产白瓷闻名于世的邢窑,由于战乱而没落了。

邢窑虽逝,但白瓷工艺却薪火未绝。很快,同样以烧制白瓷为特色的定窑、汝窑迅速崛起,并取代了邢窑的地位,双双杀进“宋代五大窑”的名单。

宋汝窑瓷器

比起唐代,宋代的白瓷茶具日臻完美,达到了白瓷茶具工艺的巅峰。例如,下图的北宋定窑牙白划花莲小茶盏,就堪称“质细色白,胎骨匀轻”。

除上沿口一圈外,茶碗通体施透明釉色。内壁刻画莲花的纹饰,外部釉面则有开片纹,做工精细却不浮夸,意境淡雅。

北宋定窑牙白划花莲小茶盏

唐、宋以后,白瓷茶具继续盛行。由于雪白的釉面利于观察茶汤汤色,因而茶人们也常常推崇白瓷。

明代周高起所著《阳羡茗壶系》就说:“品茶用瓯,白瓷为良。”

明白釉暗花绿彩云龙纹铙式茶钟

总的来说,白瓷的出现虽然晚于青瓷,但它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却丝毫不输青瓷。陆羽之说,固然有他的道理;但我们也不必一味拘泥于“圣人之言”,而抹杀了白瓷茶具在中国历史上散发出的灿烂辉光。

如何选一把好的银壶(银壶哪种好)

银壶煮水泡茶益处多多,但市场上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那么如何选择一把好的银壶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材质纯度、器物造型、工艺水平、实用性和投资收藏等五个方面考虑。

材质纯度

银壶材质纯度高低,首先影响使用安全,低纯度的银壶或多或少含有铜、铅等杂质。其次,影响口感,高纯度银壶煮水泡茶甘甜绵软,低纯度银壶则晦涩难咽。

再次,影响到加工难度,越纯的银子越柔软,加工难度也越大。同样的工艺要求,9999纯度材质要比99纯度多费50%左右的工时,但更能体现高品质性能。

最后,影响壶的重量,高纯度银壶要比较低纯度银壶厚,而且经验丰富的使用者曾提出银壶厚重,水的韵味会更足。

器物造型

常见的壶型有几十种,多以古代器物或生活中常见事物为主,一般情况下底部略大的银壶烧水速度也相应快些。

壶嘴基本可分为弯嘴和直嘴两大类:弯嘴出水相对柔和,直嘴出水比较“冲”。看壶嘴有三项指标:出水流畅性、断流爽利度、水压大小。

壶把(壶提梁)的大小粗细要与壶身大小、形状、重量匹配。一般银壶注水80%,从壶把的前三分之一处握起,壶把要求是壶身稳定不费力。

壶盖大体分为压盖(壶盖覆压于壶口之上)、嵌盖(壶盖嵌于壶口内)、截盖(以壶整体截取一段作壶盖)、包盖(壶盖包住壶口)。

壶盖不宜过紧或过松,框量在0.2-0.5毫米为宜。

壶摘虽小,却是壶的点睛之笔、提亮之处。大多数情况下,壶摘不仅制作的灵巧生动,更要能转动把玩,直接把壶摘焊死在壶盖上,省了工费却失了灵性。

工艺水平

制胎、錾刻、组装、后处理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制胎基本要求还是规整,手工壶追求天然形成的感觉,但不可成为粗制滥造的借口。

拿壶体来说,常见要求是无偏、无瑕、厚薄均匀。

錾刻如同在纸上作画一样,精美纹饰全凭精湛的錾刻技艺来表现。平錾犹如画界工笔,戗錾如小写意,浮雕錾如大写意。

好的錾刻让人赏心悦目,煮水沏茶时增添了一份文化气韵;差的錾刻犹如画蛇添足,还不如光壶。

组装要求各个部件协调统一、不给人突兀感,要求无焊缝、无焊镏、无砂眼。后处理拼的是细心和耐心,一把高纯度精工壶,一定是精心打磨抛光,光面的有镜面效果,通透雅致;亚光面的有绒沙效果,低调奢华。

市面有些银壶经过“做旧”处理,有的是为了表面效果,更多的是为了掩盖做工瑕疵。

实用性

无论烧水壶还是泡茶壶,都是实用器,用起来顺手才算得上是一把好壶。顺手,就因人而宜了。

此外,还有几个方面要注意。

一是隔热防烫处理。常见的方法是更换壶把材质和包裹防烫物,如壶把换成竹木、铜铁等,或者编上绳、藤条等,都可以防烫。

二是烧水壶的饱和度。饱和度是指在适宜功率炉具上烧水、水烧开而不喷溢时所装下的容水量与壶容量的比值。

通常认为饱和度低于70%的烧水壶就不好了。

三是出水流畅。不同种类的茶,对水流的要求不同。岩茶、乌龙茶等高香茶需要水聚、有力度;绿茶、红茶等则需要水流细柔、不能太冲。

投资收藏

一把好银壶,不仅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很强的投资收藏价值。银壶材料具有保值功能,制壶人工则具有增值功能,有时代烙印的银壶则是收藏佳品。

投资收藏价值取决于多个方面,最重要的则是品牌。

有人说,有些银壶卖得非常便宜啊,怎么品牌的都这么贵呢?便宜没好货,众人皆知。低价往往代表着掺杂使假、粗制滥造,售后无保障。

品牌银壶,从原料到做工,从技术要求到成品检验,从供货渠道到售后服务,都有一整套的严格标准,值得信赖。

如何挑选一把好铁壶(铁壶买多大的合适)

近两年,铁壶在茶道爱好者中热传,渐成一种风尚。市场上铁壶的制式、款式日益丰富,开始令人眼花缭乱,加之从事铁壶制造和经销的店商一拥而起,价格越发悬殊,一把壶便宜的几百元,贵的数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在如此混乱的市场中怎么才能挑选到一把好的铁壶呢?

如何挑选一把好铁壶?

挑选铁壶,首先看造型。好造型除了指传统的经典造型外,还指能够表达某种独到见解或特殊涵意的造型。

其次,看壶盖和摘钮。壶盖好比是人体的头部,其好坏美丑对铁壶整体美感有大幅加分或减分的效果。

在选用铁壶时,应注意壶盖形制与壶身的一致性,同时考量壶盖的宽松度、适宜度,从壶口内将壶盖轻推向另一边时,如能不见壶内壁为宜。

摘钮对铁壶之美有画龙点睛的功效。一颗细腻雅致的摘钮,除了增添壶的美感外,还可以鉴别出是不是一只具有特色的名门铁壶。

再次,看提梁。铁壶的提梁是壶的骨干,要与壶身配合得当。倘若提梁的比例造型不佳将大大影响壶的美感与身段。

此外,提梁一定要挺立,且与壶嘴、摘钮在同一直线上,即“三点一线”,这是一把铁壶非常重要的卖相。

然后,看工艺。日本铁壶中许多壶身、壶把、壶盖上都会看到镶嵌有金银铜等贵重金属的图案,这种设计增加了铁壶的艺术性,能倍增铁壶的价值。

最后,看落款。看壶的落款可知其来历、出处、堂号、作者、年代等,有著名堂号落款的铁壶,就像当下的名牌一样,价格会很高。

新铁壶如何正确开壶?

铁壶的导热保温效果好,开水可以烧到100摄氏度,并且可以改善水质。因为在烧水的过程中,铁壶释放的亚铁离子,能够将水活化,所以铁壶煮过的水常会有山泉水一般的甘冽清甜。

买了铁壶,前几次使用尤为重要。

煮自来水开壶。新壶洗净后,连续煮水3-5次,直到煮出来的水无杂质无异味。此种开壶方法适合爱好收藏和把玩的朋友。

用此法开壶,随着次数的累积,在壶内壁会形成水垢,极有成就感。

煮茶开壶。铁壶第一次使用,将普洱生茶放入铁壶内加水煮约10分钟。如此茶叶中的丹宁和铁壶中溶解出的铁分,会在铁壶表面形成一层丹宁铁的皮膜,就能使之不容易生锈了。

烧开后将壶内的水倒掉,重复上述2-3次,直至水质透明即可。新壶开壶后尽量每天使用让水垢能迅速附着,形成保护层,防止生锈。

新壶建议煮自来水和矿泉水,前一个月尽量不煮纯净水。

铁壶比较适合的热源是炭火,现在使用电热炉和瓦斯炉,电磁炉代替也可以。建议用中度的能量加热。

因为铁壶的特性是透过逐渐加温的过程,让铁质缓慢释放出来,从而增加饮水的口感,以及帮助身体矿物质的吸收。

每次使用后,开小火将壶内水份充分蒸发,再用干软布擦干,保持壶体干燥。在铁壶完全冷却以前,不要盖上盖子,并用干布擦干壶盖。

如果立刻盖上盖子的话,壶内的蒸气会随着温度下降而变成水滴流入壶内,从而导至生绣。

铁壶生锈了怎么办?

铁锈是一些铁的氧化物的统称,通常为红色,由铁和氧气在潮湿环境下生成。不同情况下会生成不同形式的铁锈。

铁壶内部生成的铁锈是铁壶壁与水氧化形成的铁块,并不是自然形成厚厚白色的水垢层,没有保护铁壶内部的作用,只会影响铁壶水质与健康。

如果有较好的水垢层不建议清理,因为可以保护铁壶的内壁锈化,改善水质。

壶身表面的锈迹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也没必要过度清理,只要冲下水洗走灰尘就好。过度清理壶身会使壶身氧化形成的皮壳破坏。

这层皮壳俗称包浆,可以保护铁壶外表,防止继续加深锈化;此外铁壶师傅铸造铁壶时在表面进行过防锈处理,所以不用刻意刷洗。

清洗生锈的铁壶方法如下:先将铁壶内泡水,大约泡半小时后,用铁丝球把壶内用力刷一遍,把锈块分解,然后直接倒入2/3瓶白醋,并加满水,不盖壶盖泡24小时。

24小时后可能锈块已经溶解,倒掉2/3的醋水,用铁丝和牙刷等工具刷净铁壶,遇到大锈块可用餐刀轻轻刮除,把锈努力刷尽后,会剩下一些怎么刷也刷不掉的顽锈迹。

科学分析得知酸性去锈,用柠檬2个切片,放入壶内盖上盖小火煮3小时,途中水蒸发了加入热水。

继续浸泡2小时,之后把柠檬水倒入盆中,把壶盖浸泡入盆,最后看壶内锈迹情况,把锈迹刷洗干净。

科普:铁壶适合煮什么茶?

铁壶能改善水质,一般人泡茶时用的是纯净水与矿泉水,其实如果你使用的是山泉水的话,就更能体现铁壶的优点了。

山泉水经由山林下面砂岩层过滤,含微量的矿物质特别是铁离子和极少的氯化物,水质甘甜,是泡茶最理想的水。

但是如果是一般的水,铁壶能释放微量铁离子又能吸附水中的氯离子,煮出来的水和山泉水有异曲同工之功效。

铁壶导热均匀,铁壶与“随手泡”之类的常见烧水壶相比较,导热更为均匀,加热的时候水受热均匀,所以温度能够全面提升并达到真正的沸腾,一般的“随手泡”烧的水是达不到100℃的。

冲泡香气高的茶,如铁观音和普洱老茶时,水温必须高,而“随手泡”烧的水,会使茶汤的质量大逊,达不到充分的品茗效果和极致的享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铁壶正是煮水利器。

普洱茶算是最适合用铁壶来煮的茶,铁壶水能压制港仓普洱茶的仓味,激发茶之原味,口感更为柔绵,铁壶在第一泡洗茶后就能把陈年普洱的内质冲泡出来,并且铁壶烧水沸点温度更高,比一般烧水壶等要高出2-3℃,且保温时间也更长,利用高温水泡茶,可激发和提升普洱茶的香气。

对于老茶而言,因陈化时间较长,是必须采用足够的高温水,才能淋漓尽致把陈香和茶韵发挥出来,因此铁壶已成为玩家级普洱茶友们必备的专业茶器。

以上内容是关于青花瓷茶具怎么画和青花瓷茶具儿童画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茶具对茶有影响吗 茶具对泡茶有什么影响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