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昼夜 立冬日夜时间_种植养殖_茶知识

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立冬昼夜 立冬日夜时间

时间:2023-11-11 20:05:37 作者:雨的印记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立冬昼夜 立冬日夜时间的文章,本文对文章立冬昼夜 立冬日夜时间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立冬昼夜 立冬日夜时间

秋分的来历

秋分的来历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日夜时间均等,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秋分,“分”即为“半”。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秋分的特点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秋分的气候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秋分古诗,由来,谚语 各地秋分的谚语: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北方)

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江南)

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江南)

秋分,暝日平分(闽南)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白露过秋分,农事忙纷纷

白露高粱秋分豆

秋分露重,冬季多霜(闽南)

秋分北(风),热到脱壳(闽南)

秋分天气白云多。 处处欢歌好晚禾(山东)

秋分天晴 必久旱(南京)

秋分日晴,万物不生(南京)

秋分有雨来年丰(南京)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北方)

秋分无生田,处署动刀镰(东北)

白露看花,秋分看谷(江苏)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江苏)

大暑旱,处暑寒,过了秋分见寒霜(宁夏)

春分日有雨, 秋分日大水;

春分无雨莫耕田,秋分无雨莫种园(北方)

秋分有雨来年丰

秋分北(风),热到脱壳(闽南)

大暑莲蓬水中扬, 秋分菱角舞刀枪(长江流域)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热至秋分冷至春分

白露镰刀响,秋分砍高粱(北方)

秋分不起葱,霜降必定空(北方)

芒种芝麻夏至豆,秋分种麦正时候(重庆)

秋分节气来历,秋分节气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我先看看简易银耳粥做:找干净没水垢暖水瓶银耳撕朵放进灌入滚沸水盖瓶塞放置晚银耳连水起倒入锅放适量冰糖烧起锅 秋立春专家建议每都吃碗银耳羹何搭配呢?秋寒露气尚余温搭配百合祛温燥;寒露立冬宜搭配莲;立冬搭配枸杞加强补肾功;体质偏寒配桂圆银耳尽管平急性病、痰患者;风寒冒患者;腹泻患者均宜吃银耳另外隔夜吃银耳性经期宜食银耳 经进食盐、糖辛辣食物极程度 *** 呼吸道黏膜容易诱发呼吸道染支气管炎等疾病发作专家介绍:秋应进食苹、橙、猕猴桃及梨、莲、银耳 ;进食些清淡易消化食物并采用少食餐式达营养均衡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来历?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春雨惊春清天谷,夏满芒夏暑相连(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 西园梅放立春先, 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 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 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 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 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 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 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 秋分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 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 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 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 捧雪飘空交大寒。 (三) 立春梅花分外艳......>>

秋天的习俗、别名、来历 秋天习俗:

农历七月间(阳历8月8日前后)的立秋,是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时。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从唐宋时起,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立秋日晨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后,可知夏天自身的肥瘦。而在饮食方面,立秋这天吃西瓜、蒸茄脯、煎香糯饮,或是饮烧酒,都广泛流传由来已久的食俗。“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和“咬春”一样,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早在唐宋时,人们立秋这天就要用井水送下7―14粒红小豆,而且必须面朝西站着,也是为了祈求秋天不得腹泻等症。现在我国各地立秋食俗也不相同。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立秋时分,许多老皇历中都标出具体时间),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立秋时举行的重要典礼也很有意思。汉族十分重视立秋节,早有立秋迎秋之俗,过去封建帝王也不例外。早在周代,逢立秋之日,天子便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京城西郊迎秋,祭祀少皋、蓐收。汉代天子立秋要射猎,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并用猎物来祭祀宗庙。宋朝时,宫廷内中殿要种一棵梧桐树,立秋时刻,太史官启奏“秋来”,于是想法让一两片梧桐叶落下,表示报秋。民间则流行戴秋叶,或者用石楠的红叶剪成花瓣,插在鬓边。此外民间还流传“朝立秋,凉飕飕;夜立秋,热死牛”的歌谣。意思是说,如果早晨立秋,则秋后天气凉爽;要是前半夜立秋,则秋后天气仍会暑热难捱。

秋天别名:

高秋(秋高气爽之意)

素秋?白秋(五行思想中秋=金=白)

白帝(掌管秋天的神)

金秋(秋=金;丰收?植物的颜色)

三秋(初秋、仲秋、秋的三个秋)

九秋(秋的九十天=三个月时间)

秋天来历:

秋季是指立秋至立冬之间的一段时间,其中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重要节气。秋季的气候特点是初秋湿热较甚;白露后雨水减少,气候干燥,昼热夜凉;寒露后天气很快变冷。

秋季的时候,自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上面,城......>>

秋天的来历 秋季是指立秋至立冬之间的一段时间,其中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重要节气。秋季的气候特点是初秋湿热较甚;白露后雨水减少,气候干燥,昼热夜凉;寒露后天气很快变冷

秋季是由夏季到冬季的过度季节。阴历为7至9月立秋到立冬,阳历为9至11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这一段时间。

为什么人们都重视冬至?不会去重视夏至秋分?有什么历史渊源?? 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机,所以应该庆贺。从汉代以来都举行庆贺仪式,到宋代达到顶峰。冬日前一天叫“小至”或“小冬”、“冬除”;“冬至日”叫“长至”或“大冬”、“冬年节”;冬至后一日叫“至后”,节期三天,“百官朝贺,君不听政”,民间三日歇,学生放假。谚语说:“冬至大十年,先生(指老师)不放(假)步给钱。冬至大似节,东家不放(工)不肯歇。所以冬至又称“亚岁”、“小年”。“冬至祭祖先,仪如正旦。”(陕西《临潼县志》)《吴中岁时杂记》载:“冬至大如年。郡人最重冬至节。先日,亲朋好友各以食物相馈遗,提筐担盒,充斥道路,俗称冬至盘。节前一夕,俗称‘冬至夜’。是夜,人家更迭燕饮,谓之‘节酒’。女嫁而归宁在室者,至是日必归婿家。家无大小,必市食物以享先,间有悬挂祖先遗容者。诸凡仪文,加于常节,故有‘冬至大如年’之谣。”《深泽县志》也有“冬至,祀先,拜尊长,如元旦仪”的记载。冬至节俗还有“冬至馄饨夏至棉”(北方)、南方吃冬至圆子、冬至饭,拜师、谒神、占验丰欠、进袜履于姑舅等项。各地大同小异,都和年节相同。《吴中岁时杂记》还记载了蔡云的《吴觎》:“有几人家挂喜神,匆匆拜节趁清晨。冬肥年瘦生分别,尚袭姬家建子春。”记录了冬至的主要习俗为拜节、敬神、冬肥年瘦等,也道出了形成“冬至大如年”的原因是“尚袭姬家建子春”。“建子春”意指春自子月起,即以子月为“岁首”,也就是子月为“正月”。姬家,指姬姓的人家,周朝天子姓姬,这里姬家指周朝。“姬家建子春”是说周代是以天干地支来记时序的,一年十二月是以十二地支来分别代表的,子月称“建子”,即冬月,今农历十一月。据《封禅书》载:“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这就是说在黄帝时便以冬至为元旦(朔旦)了,不只是“沿袭”周代(“姬家”)“建子春”,冬至曾是“年”(“岁首”“元旦”)已是由来已久,后来“冬至大如年”的由来原是因为“冬至曾是年”。冬至习俗原是周代年俗的残余。但随着年代日益久远,及历法的变迁,冬至节曾是年节已逐步被淡忘。如今在石家庄各县早已不像过年那样过“冬至”了,甚至在冬至日极少节日气氛了。

冬至作为“大似年”的重要节日,天长日久,给人民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从观念到行为、语言都与冬至深深结了缘,尤其在饮食方面,受冬至节日气氛的重染,形成了流行广泛而又独具特色的丰富的饮食习俗,创造并传承了一些应节食品和烹调、酿造等方法,至今为广大人民所享用。

秋分到底是分什么 是指什么意思呢?

在我国的秋天的时候,有个特殊的节气就是秋分,这个节气平分了许多的东西,那么秋分到底是分什么呢?秋分的分具体是指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与老黄历一起了解这个节气吧!

秋分到底是分什么昼夜平分日夜时间均等,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因为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将会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一样长的,也就是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都是12个小时。等到秋分节气以后,随着太阳直射点逐渐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在北半球就开始出现昼短夜长,一天之内白昼的时间开始短于黑夜;而在南半球则正好相反,白天的时间长于黑夜。

秋色平分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因为古人把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称为四季的划分,也就是立秋到了秋天就到了。而每个节气之间是15天的时间,一个季节有6个节气,秋分节气正好是秋季的第4个节气,秋分日这天刚好把秋季平分了。

气候平分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据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1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1天为夏至,最长的1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到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24节气的概念。

在古代,1年分为12个月纪,每个月纪有2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24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5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雨水、谷雨、小雪、大雪4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3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 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 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4节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办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24节气由来。名称和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联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是季节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是表示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白露、寒露、霜降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现象;也反映气温下降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情况和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是反应物侯特征和农作物生长情况。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劳动人民独有的伟大科技成果,在我国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一般更适用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蠢动,天气逐渐回暖,广阔大地将呈现一片万掏复苏的景象,这一天春季开始。

雨水: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

惊蛰:春雷响动,惊动万物,蛰伏地下冬眠的动物开始出土活动。

春分:分就是半,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

清明:清洁明净的意思。气候温暖,草木开始萌发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的意思。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夏天开始,农作物渐将借温暖的气候而生长。

小满:满指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

芒种:芒种也为忙种,麦类等有芒的作物开始成熟收割,同时也是秋季作物播种的最繁忙时节。

夏至:至者权也,这一夭日影短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小暑:暑是炎热,小暑就是气候炎热而还没有热到极点。

大暑:炎热到极点,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立秋:暑去凉来,秋天开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此后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白露:此时因夜间较凉,近地面水汽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为白色露珠,是天气转凉开始的意思。

秋分: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

寒露:气温继续下降,入夜已寒气袭人,露滴凝冷,是气候将逐渐由凉变冷的意思。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小雪:北方开始降雪,但雪量还小,次数也不多。

大雪:雪将由小到大,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小寒:冷气积久而为寒,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达极点。

大寒: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低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立春 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 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度。这时春风遍吹,冰雪溶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 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度。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妈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 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度。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清明 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度。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能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 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度。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 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度。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小满 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度。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 北斗指向已。太阳黄经为75度。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叫“黄梅天”。

夏至 北斗指向乙。太阳黄经为90度。太阳在黄经90度“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中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小暑 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度。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是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 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度。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立秋 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度。秋、春华秋实,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 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度。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白露 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度。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最多。

秋分 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度。秋分这一天同春人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寒露 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度。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 太阳黄经为210度。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 太阳黄经为225度。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小雪 太阳黄经为240。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大雪 太阳黄经为255度。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荡”的严冬了。

冬至 太阳黄经为270度。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小寒 太阳黄经为285度。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 太阳黄经为300度。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谚云:冷在三九。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完在了一个循环。

从节气的含意可知,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四类,即:(1)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2)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3)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4)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从节气的含意可知,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四类,即:(1)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2)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3)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4)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

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其实,它是根据阳历划定的。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并有两句口诀:

上半年来六、二十一,

下半年来八、二十三。

立春 the Beginning of Spring (1st solar term)Feb.3,4, or 5

雨水 Rain Water (2nd solar term)Feb.18,19 or 20

惊蜇 the Waking of Insects (3rd solar term)Mar.5,6, or 7

春分 the Spring Equinox (4th solar term)Mar.20,21 or 22

清明 Pure Brightness (5th solar term)Apr.4,5 or 6

谷雨 Grain Rain (6th solar term)Apr.19,20 or 21

立夏 the Beginning of Summer (7th solar term)May 5,6 or 7

小满 Lesser Fullness of Grain (8th solar term)May 20,21 or 22

芒种 Grain in Beard (9th solar term)Jun.5,6 or 7

夏至 the Summer Solstice (10th solar term)Jun.21 or 22

小暑 Lesser Heat (11th solar term)Jul.6,7 or 8

大暑 Greater Heat (12th solar term)Jul.22,23 or 24

立秋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Aug.7,8 or 9

处暑 the End of Heat (14th solar term)Aug.22,23 or 24

白露 White Dew (15th solar term)Sep.7,8 or 9

秋分 the Autumn Equinox (16th solar term)Sep.22,23 or 24

寒露 Cold Dew (17th solar term)Oct.8 or 9

霜降 Frost\'s Descent (18th solar term)Oct.23 or 24

立冬 the Beginning of Winter (19th solar term)Nov.7 or 8

小雪 Lesser Snow (20th solar term)Nov.22 or 23

大雪 Greater Snow (21th solar term)Dec.6,7 or 8

冬至 the Winter Solstice (22th solar term)Dec.21,22 or 23

小寒 Lesser Cold (23th solar term)Jan.5,6 or 7

大寒 Greater Cold (24th solar term)Jan.20 or 2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立冬昼夜 立冬日夜时间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立冬昼夜 立冬日夜时间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立冬迎冬 立冬旺运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本文标题:立冬昼夜 立冬日夜时间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97841.html

使劲推荐

立冬昼夜 立冬日夜时间
立冬昼夜 立冬日夜时间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立冬昼夜 立冬日夜时间的文章,...

立冬迎冬 立冬旺运
立冬迎冬 立冬旺运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立冬迎冬 立冬旺运的文章,本文...

校园活动立冬活动方案 学校立冬活动方案
校园活动立冬活动方案 学校立冬活动方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校园活动立冬活动方案 学校立...

立冬大雪雪灾图片 立冬大雪雪灾图片大全
立冬大雪雪灾图片 立冬大雪雪灾图片大全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立冬大雪雪灾图片 立冬大雪雪...

《立冬》教案 立冬主题课教案
《立冬》教案 立冬主题课教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立冬》教案 立冬主题课教案...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立冬烧纸钱 立冬烧纸是什么意思
立冬烧纸钱 立冬烧纸是什么意思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立冬烧纸钱 立冬烧纸是什么意...

立冬即时诗 立冬到了
立冬即时诗 立冬到了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立冬即时诗 立冬到了的文章,本...

龙岩立冬吃什么 龙岩立冬吃什么风俗食物
龙岩立冬吃什么 龙岩立冬吃什么风俗食物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龙岩立冬吃什么 龙岩立冬吃什...

立冬喝酒酿,吃糍粑怎么发朋友圈? 冬天喝酒酿
立冬喝酒酿,吃糍粑怎么发朋友圈? 冬天喝酒酿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立冬喝酒酿,吃糍粑怎么发朋友...

立冬走心文案 立冬文案短句
立冬走心文案 立冬文案短句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立冬走心文案 立冬文案短句的...

精选种植养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