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蟹苗的存活率是多少 冬季蟹苗的存活率高吗_种植养殖_茶知识

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冬季蟹苗的存活率是多少 冬季蟹苗的存活率高吗

时间:2023-10-12 19:15:48 作者:王洪迪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蟹苗的存活率是多少 冬季蟹苗的存活率高吗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冬季蟹苗的存活率是多少 冬季蟹苗的存活率高吗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冬季蟹苗的存活率是多少 冬季蟹苗的存活率高吗

下雪天进蟹苗,成活率高吗

雪天也可以投放蟹苗,主要是做好保温制氧工作。蟹苗进入卜液河蟹养殖池要消圆滑毒并同时均匀进入深水区,防止蟹苗上岸和聚集一橘弊腊起缺氧。二力河蟹养殖基地提供。

河蟹选苗的十大法则

优质苗种是养蟹成功的基础。但随着近些年种蟹近亲交配问题的日趋严重,河蟹优良性状和典型形态特征开始出现退化,生产性能降低,加之专业养苗的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蟹苗质量良莠不齐。此时,如何选出优质蟹苗为养蟹成功奠定基础就显得非常重要!

养苗人员技术水平高,蟹苗的成活率就高,蟹苗体质强壮,进入蟹塘后能迅速适应新环境,放苗成活率高。在蟹苗养殖中,苗的密度高,养殖技术难度大,若养成的蟹苗大、中、小规格都有,则说明养苗人技术水平高,该苗的质量好。因做辩为能把规格小的蟹苗也养活,是真正有难度的。所以,真正的好苗是大、中、小苗都有。

苗塘中的水草多以水花生为主,其它水草为辅。选购蟹苗时,可用抄网在水花生下抄一下,观察蟹苗的活动情况。水花生下抄出的苗多,说明蟹苗密度大成活率高。同时,附着在水草上的蟹苗多说明蟹苗以隐居生活方式为主,穴居的少,“老头苗”自然也就少。

水花生老根多新生根须少的塘口,说明蟹苗一直在活动摄食,采食水草根须,有额外营养补充,储存能量消耗少,体质健壮。

河蟹的生活方式分为穴居和隐居两种。当池塘内水草或其它附着物充足时,河蟹多以隐居的方式生活,当水草或其它附着物不足时,河蟹开始在池边打洞,以穴居的方式生活。营穴居生活方式的螃蟹,易形成懒蟹。所以,池塘四周洞穴多的塘蟹苗不好。

在选购蟹苗时,有的养殖朋友一味选择规格大的蟹苗,认为规格大的蟹苗能养大规格螃蟹,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河蟹是凶猛的抢食型动物,公蟹的抢食能力强过母蟹。一味挑选规格大的蟹苗,往往是公蟹居多母蟹少,结果造成饵料系数高,影响养殖效益。规格偏小的苗,以母蟹居多,也可能是体质弱或有病害的苗,这种苗也不可取。

残肢、断爪的蟹苗是受过药物残留毒素毒害的蟹苗,这种苗成活率低。磨爪是在蟹苗暂养时形成的。腐壳是细菌病的症状,这种苗慎重选购。

体色鲜亮、青背白肚、金爪黄毛是中华绒螯蟹的典型形态特征。真正的河蟹生长速度快,膏腴肥厚,养殖效益高。由于种蟹近亲交配的问题日趋严重,河蟹的优良性状开始退化,形态特征不明显,选购时要予以留意。

把蟹苗连续翻倒数次后均能迅速翻正,说明蟹苗活力好,体质壮。

食线指的是食物在河蟹肠道内形成的一条细线。进入冬季温度下降以后,河蟹摄食、活动减少,一些人开始停喂,此时若池塘内生物资源量少的话,蟹苗饵料不足,肠道内食线会断断续续,或没有食线形成空肠的现象。这时蟹苗的营养跟不上,开始动用体内储存的能量维持正常的生命消耗,导致蟹苗体质虚弱,放入池塘后成活率低。

肝脏是河蟹的重要器官,负责消化、解毒、免疫等功能。正常肝脏颜色鲜黄,肝小叶条纹清晰。养殖中肝脏常会出现发白形成花肝,肝小叶糜烂的问题,要予以留意。

正常鳃丝的颜色为透明或浅灰白色。在蟹苗养殖中,由于放养密度高,污染大,池塘水质往往较差,导致蟹苗鳃丝发黑,附着大量杂质。这种蟹苗一定要做好吐水、泡苗工作,防止运输中缺氧死亡或带菌下塘。

以上内容仅供锋胡厅参考,祝您养殖成功!

联系方式:

孙领超:

李安柱:

地址:社渚镇兴业街123号利洋水产药店(建设银行对面)

...今年蟹还不是很大,我担心蟹到了冬天会交配繁殖,然后死掉,

河蟹在淡水中生长,在海水中繁殖。蟹苗进入淡水后,一般在饵料丰足的河湾、湖泊中生活18个月左右,性腺逐渐成熟。成熟的河蟹在秋末冬初开始到海淡水混合的近海区产卵,这就是生殖洄游。交配后的雌蟹不久便可产卵,卵一串串贴附在雌解的腹肢毛上,堆积在腹部,直到孵出幼体。这类蟹称“抱卵蟹”。河蟹一次可产数万至百万粒卵,并且能产2-3次。 在自然界受精卵要经过4个月才能出苗,孵化率可达90%左右。刚孵出的幼体很小,形状像水蚤,称蚤状幼体。蚤状幼孙州体经过五次蜕皮,大约35天就长成蟹苗(大眼幼体),蟹苗再蜕一次皮,成幼蟹。刚脱壳的蟹称软壳蟹,它无力摄食和防敌,1-2天后壳才渐硬,这时才渐渐活动,脱壳后蟹体显著增大。河蟹繁殖后,身体很快便衰老、死亡。

【螃蟹养殖技术及疾病防治技术】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属名贵淡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河蟹隶属甲壳纲,绒螯蟹属,是一种大型的甲壳动物,身体分21节,由于头部和胸部各节相互愈合,因此全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二部分。成蟹背面墨绿色,腹面灰白色,头胸甲平均长6-7cm,宽7.5cm。 一、河蟹的生物特性 1、生活史 晶莹蝤

河蟹是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繁殖的蟹类。在生殖洄游前均为幼蟹,因其壳色偏黄,俗秒“黄蟹”,其性腺很小,基本上未发育,肝脏的重量远远大于生殖腺重量。当它在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后就发育为“绿蟹”,过购墨绿性腺发育丰满,雄蟹螯足绒毛绸密,步足刚毛粗长,雌蟹腹部完全覆盖头胸甲腹面,腹部边缘的刚毛长而密。 河蟹的生命是短暂的,在它数山的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几个阶段,一生中需要幼体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再经13—15天蜕皮成为成蟹,它一生只有一个生殖周期,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一般来说,河蟹的寿命为1—3周龄。 2、生活习性 (1)穴居 河蟹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或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丛里。河蟹掘穴为其本能,也是河蟹防御敌害的一种适应方式。河蟹掘穴一般选择在土质坚硬的陡岸,岸边坡度在1:0.2或1:0.3,很少在1:1.5-2.5以下的缓坡造穴,更不在平地上掘穴。这为我们养殖池塘建设提供了依据。 (2)食性 卷折馒头蟹

河蟹食性很杂,在自然条件下以食水草、腐殖质为主,嗜食动物尸体,也喜食螺、蚌子,蠕虫、昆虫,偶尔也捕食小鱼、虾食物匮乏时也会同类相残,甚至吞食自己所抱之卵,有时也会因一条死鱼而招致同类争食,一般情况下,河蟹取得植物性食物来得容易,常构成蟹胃食物的主要成份,蟹胃中还有一些泥沙,这是河蟹摄食底栖生物和腐殖质的一种标志。 河蟹一般白天隐蔽在洞中,夜晚出洞觅食。在陆地上,河蟹并不太摄食,往往将岸上食物拖至水下或洞穴边,再行摄食。周年中河蟹除低温蜇居暂不进食外,即使冬季洄游也照常摄食。在水质良好,水温适宜,饵料丰盛时,河蟹食量很大,一昼夜可连续捕食数只螺类,刚蜕皮的软壳蟹,肢残个体,也常遭受侵害,但河蟹耐饥能力也很强,断食10天乃至半月不食,河蟹也不至于饿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根据河蟹生长发育所需,在投喂饵料的掌则毕蔽握“精—粗—精”的结构,有利于河蟹生长。 (3)河蟹的蜕皮与生长 河蟹的生长过程是伴随着幼体蜕皮、仔幼蟹或成螺蜕皮进行的,幼体每蜕一次皮就变态一次,也就分为一期。从大眼幼体蜕皮变为第一期仔蟹始,以后每蜕皮一次壳它的体长,体重均作一次飞跃式的增加,从每只大眼体6—7mg的体重逐渐增至250g的大蟹,至少需要蜕壳数十次,而每蜕一次壳都是在渡过一次生存大关。 河蟹蜕壳时需吸收大量水分,因而在蜕壳过程中质量明显增加,在以后的生长中,水分的失去却是缓慢的,并逐渐为组织生长所代替,河蟹生长的速度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水温和饵料的制约。通常,早期幼蟹蜕壳次数较为频繁,刚入湖泊的大眼幼体,以后每隔5—7天,7—10天相继蜕壳而成第二、第三期仔蟹,随着不断生长,蜕壳间隔时间逐次延长,如果环境条件不良,蜕壳生长停止,这也是同龄个体、在不同条件下体型相差悬殊的原因所在。 河蟹生长与水体、饵料中的钙、磷关系密切。有关试验表明,刚蜕壳的软壳蟹,体重比未蜕壳前增加30%—40%,这段时间多则1小时,少者数分钟,依靠鳃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中的无机盐类。在自然界的池塘或湖泊中,软壳蟹1—2天壳就变硬。如果放入蒸馏水中饲养软壳蟹,河蟹在水体中 蓝蟹

吸收钙离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饲料中钙和磷的能力强。河蟹蜕皮前夕要求壳中钙总量与体内钙的总量相等,同时河蟹体中的磷总量是壳中含磷的52.2倍。 为了配合河蟹较好地生长、蜕壳,在精养蟹池中每亩(平均水深1米)每周施氯化钙5千克,磷酸氢钠2.5千克(或者生石灰或过磷酸钙)河蟹的配合饲料中必须考虑钙和磷的比例,氯化钙和磷的氢二钠比例为2:1,才能保证河蟹生长、蜕皮的物质需要。 二、河蟹养殖技术 最新科学的河蟹养殖技术:“如何增加河蟹的成活率和产卵率”? 河蟹养殖中如果加强其体内astaxanthin中文名叫虾青素也叫超级维生素E(见[1]参考资料:如何增加河蟹的成活率和产卵率?)的含量,即在饲料中按比例添加的astaxanthin含量,在饲料中按比例添加2.0%的astaxanthin藻粉,会有以下经过验证的效果(详情见扩展阅读): 幼蟹:每吨饲料添加0.4-0.8公斤(存活率提高50%) 使用时间:整个养殖期 成蟹:每吨饲料添加0.24公斤(存活率增45%,蟹病显著减少)使用时间:捕捞前2个月 产蟹:每吨饲料添加0.75-1.5(产卵增40%) 使用时间:产卵前2个月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 绵蟹

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 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 肉球近方蟹

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种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具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 三疣梭子蟹

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5、放苗 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密度: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6、日常管理 (1)投饵: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一)全价性河蟹专用配合饲料;(二)动物性:海、淡水小杂鱼,各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三)植物性:水草类、浮萍、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商品饲料类:山芋、马玲薯、谷类、麸皮、料糠等。 石蟹

河蟹的投喂方法象池塘养鱼那样,做到“四看四定”,即盾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看季节:春季幼蟹要投喂一些活口的动物饲料,河蟹生长中期特别是5—8月份,要适当加大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但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后期河蟹需要大量营养,以满足性腺发育,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这样河蟹体重加大,肉味鲜美,饲料的投喂按季节分配一般为3—6月40%,7—10月份60%,水温10℃以下,蟹的活动量少,摄食量不大,可少喂,隔日投喂一次,当水温3—5℃,可以不投喂。 看天气:天气晴朗时要多投喂,阴雨天要少喂,闷热天气,无风下阵雨前,可以停止投喂,雾天,等雾收后再投喂。 看水质:水质清,可正常投饵,水质浓,适当减少投喂,及时换水。 看蟹的活动情况:一般投喂后的第二天早晨吃光,投饵量适当,吃不光,说明河蟹食欲不旺或数量过多,应及时分析原因,减少投喂量,蟹在蜕壳期间要适当增加投喂量。 定时:河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夜晚外出觅食,投喂分上午8、9点钟和下午傍晚两次进行,傍晚的投喂量整天喂量的60—70%。 定点:投喂的饲料要有固定的食物,饲料撒在饲料台或选择在接近水位线浅水处的斜坡上,以便观察河蟹吃食,活动情况,随时增减饲料。河蟹有较强的争食性,因此要多设点,使河蟹吃得均匀,避免一部分个全小或体质弱的争不到饲料而造成相互残杀。 蛙蟹

定质:河蟹对香、甜、苦、咸、臭等味道敏感,所投喂的饲料必须具备新鲜适口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定量:“鱼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河蟹也同样,这就要求根据河蟹大小、密度、不同季节、天气、活动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8—10%,投喂量少只能维持生命,超过适时范围也影响生长,还增加饵料系数。 投饵时应做到动物性、植物性饲料相搭配,如上午喂草料、谷类,下午投喂蚌肉、螺类、蚕蛹等。避免长时间喂单一饲料,否则造成洒厌食,饲料利用率低,影响生长,出塘规格小。 (2)水质管理:河蟹对水体水质条件的要求比鱼类高,尤其对污染的水体具有更大的敏感性,池水水质好,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且肉味鲜美,养蟹池水PH值应保持在7—9,最适7.5—8.5,池水溶氧保持在5MG/1以上,低于5MG/1以会影响生长,在2MG/1以下便会出现河蟹死亡,调整池水的PH值,目前新开挖的池塘,水质大多呈酸性,要定期用生石灰浆泼洒改良水质,这样能提高河蟹对饲料的利用率,有利于河蟹顺利蜕壳,一般春季每月一次,夏秋委每隔15 —20天一次,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7—10千克。 注意勤换水,保持水位稳定,春季每星期换水一次,夏季每3天换水一次,如遇持续高温,应每天坚持换水,秋季天气炎热,且常会出现闷热天气,水质容易变坏,要特别注意换水,每2天换水一次,换水量占整个水面积的1/3。 河蟹不耐肥水,为控制水质变肥,每亩投放200—300尾斤两花鲢鱼种和在蟹池四周种植一引起水生植物。 不同季节蟹池对水位的要求不一样,春季为了提高水温,促进河蟹生长,水位可控制在0.5—0.7m,夏秋季节水温较高,池水深度要保持在1—1.5m。 (3)防逃:专人值班巡堤,特别是下雨天和换时更要注意。 (4)巡塘:观察水色,注意蟹的活动,不要弄伤河蟹,保持水环境的稳定。在性腺发育丰满价格合适时可排干池水拾取。 三、病害防治 1、腐壳病 远海梭子蟹

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该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预防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水质清洁,夏季经常加注新水,保持塘底有5—10厘米的淤泥。 (2)在有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呈15—20PPM。 治疗方法:用漂白2PPM全池遍洒,燕在饲料中加磺胺类药物,每千克饲料加药0.1—0.2克,连喂3—5天。 2、黑鳃病 病蟹鳃受感染变色,轻时左右鳃丝部分呈现暗灰或黑色,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该病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水环境条件恶化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预防同腐壳病。 3、烂肢病 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越冬期间,此病发病率较高,付肢出现斑点性腐烂,斑点由黄变灰至黑,该病是因扦捕、运输、放养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敌害致伤感染病菌所致。 预防方法: (1)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 (2)放养前将河蟹放在2PPM呋喃唑酮溶液中浸泡数分钟后投放。 治疗方法: (1)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泼洒呈0.5—1PPM。 (2)呋喃唑酮全池泼洒呈0.1—0.2PPM。 (3)生石灰全池泼洒呈15—20PPM,连施2—3次。 4、水肿病:病蟹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病蟹匍匐池边、拒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所致。 预防方法: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在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惊扰,免其受伤。 治疗方法: (1)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泼洒呈0.5—1PPM。 (2)呋喃唑酮全池泼洒0.1—0.2PPM。 5、水霉病 病蟹体表,尤其是在伤口部位生长的絮状丝,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不愈合,导致伤口部位组织溃烂并蔓延,造成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受伤、霉菌侵入伤口所致。 预防方法: (1)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 (2)大批蜕壳前间增投动物性饲料。 治疗方法: (1)孔雀石绿全池泼洒呈0.25PPM,5天后施一次。 (2)用3—5%食盐水浸洗病蟹5分钟,并用5%磷涂抹患处。 6、纤毛虫病 病蟹的关节、步足、背壳、额部、附肢及鳃上都可附着纤毛类的原生动物。病蟹体表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重者可在黎明前死亡。该病是由于池水过肥,长期不换,纤毛虫繁殖过多所致。 预防方法: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治疗方法: (1)用30%醛全池泼洒5—10PPM。 (2)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0.7PPM。 (3)用0.5—1PPM新洁尔灭与5— 10PPM高锰酸钾混合液浸洗病蟹。 (4)用0.2—0.3PPM孔雀石绿沿池边水草等河蟹密集处泼洒。 7、蟹奴病 病蟹腹部略显臃肿,打开脐盖可见2-5毫米,厚约1毫米的乳白色或半透明粒状虫体寄生于附支或胸板上,病蟹生长迟缓,性腺不发良,被蟹奴严重寄生的河蟹,肉味恶臭,不能食用,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池水含盐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散感染所致。 预防方法 (1)彻底清塘,杀灭塘内蟹奴幼虫,常见药物有漂白粉、敌百虫、甲醛等。 (2)在蟹池中混养一定量的鲤鱼,可抑制蟹奴幼体数量。 (3)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彻底更换池水,注入新水(盐度小于1‰),或把感染蟹奴的病蟹移到淡水中,就能抑制蟹奴的发展扩散。 治疗方法 (1)用5PPM硫酸铜溶液浸洗病10—20分钟。 (2)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蟹10—20分钟。 (3)硫酸铜、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呈0.7PPM。 8、蜕壳不遂病 病蟹的头胸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口,但不能蜕去旧壳,病蟹周身发黑,最后列亡。该病中池塘养蟹的常见病,发病原因与生长过程中缺乏某些矿物质元素有关。 9、聚缩虫病 一般蟹苗期寄生较多,大量寄生时,使蟹苗不能蜕皮变态而死亡,幼蟹和成蟹体外鳃部寄生虫多时,也能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用10PPM孔雀石绿浸洗蟹体45分钟,或用IPPM新洁尔灭溶液浸洗蟹体,直到聚缩虫脱落。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冬季蟹苗的存活率是多少 冬季蟹苗的存活率高吗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冬季蟹苗的存活率是多少 冬季蟹苗的存活率高吗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栀子花冬季养殖温度是多少 栀子花冬季养殖温度多少合适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本文标题:冬季蟹苗的存活率是多少 冬季蟹苗的存活率高吗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83601.html

使劲推荐

冬季蟹苗的存活率是多少 冬季蟹苗的存活率高吗
冬季蟹苗的存活率是多少 冬季蟹苗的存活率高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蟹苗的存活率是多少 冬季...

栀子花冬季养殖温度是多少 栀子花冬季养殖温度多少合适
栀子花冬季养殖温度是多少 栀子花冬季养殖温度多少合适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栀子花冬季养殖温度是多少 栀...

广东冬季夜来香施肥时间表 冬天夜来香怎么养
广东冬季夜来香施肥时间表 冬天夜来香怎么养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冬季夜来香施肥时间表 冬...

粉掌花冬季如何养护和浇水 粉掌花冬季如何养护和管理
粉掌花冬季如何养护和浇水 粉掌花冬季如何养护和管理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粉掌花冬季如何养护和浇水 粉...

进入冬季如何养兰花视频 进入冬季如何养兰花盆栽
进入冬季如何养兰花视频 进入冬季如何养兰花盆栽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进入冬季如何养兰花视频 进入...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冬季怎样运输南美北对虾呢 冬季怎样运输南美北对虾苗
冬季怎样运输南美北对虾呢 冬季怎样运输南美北对虾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怎样运输南美北对虾呢 冬...

冬季育雏小鸡注意事项 冬季育雏小鸡怎么养
冬季育雏小鸡注意事项 冬季育雏小鸡怎么养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育雏小鸡注意事项 冬季育...

绿萝水培冬天怎么养 冬天水培绿萝怎样安全过冬
绿萝水培冬天怎么养 冬天水培绿萝怎样安全过冬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绿萝水培冬天怎么养 冬天水培...

西洋鹃花期 西洋鹃的繁殖方法
西洋鹃花期 西洋鹃的繁殖方法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西洋鹃花期 西洋鹃的繁殖方法...

中蜂冬季蜂蜜补饲料怎么补 冬季中蜂饲喂技术
中蜂冬季蜂蜜补饲料怎么补 冬季中蜂饲喂技术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中蜂冬季蜂蜜补饲料怎么补 冬...

精选种植养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