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种经典壶型 最经典的壶型_茶知识_茶知识

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64种经典壶型 最经典的壶型

时间:2023-08-05 23:23:54 作者:孙芮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64种经典壶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最经典的壶型和64种经典壶型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64种经典壶型 最经典的壶型1

64种经典壶型 最经典的壶型

1.树廮壶

壶身做松树瘿瘤状。壶把做树枝分叉状。把下有纂书款「供春」二字。壶盖做成番瓜蒂状,盖内有楷书「玉麟」印款,壶体泥质较细腻。

2.秦权壶

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权”就是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

3.茄段壶

茄段壶,造型灵感来自枝头成熟的茄子,以茄蒂为壶纽,生动有趣;气度饱满,将张力处理在欲破不破之间;流、把的呼应自然顺畅,静动如一。

4.水平壶

因为喝"功夫茶"时,还必须将壶放在茶碗或茶海内,用沸水浇淋茶壶的外面。为了使壶浸在水中时能保持水平状,故在制壶坯时不仅壶嘴和壶把要协调,重量也要均衡一致,故称之水平壶。

5.虚扁壶

虚扁是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中最难得的器型,行话“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从围身筒成筒型,然后用“泥拍子”逐步拍成这么扁,力要匀,扁又不能塌,对于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6.笑樱壶

据说,“笑樱壶”的造型原是出自“婴宁一笑”的历史典故——“婴宁一笑千愁解”。壶型制沉重扎实,有种不妥协的硬汉风格,有行家以激昂之态。以交融而又谐调之态漫流的几种色彩,表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内质。

7.德钟壶

“德钟”壶型为钟,“德”是修辞,并以邵大亨的德钟壶最具代表。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泥色紫润,系最佳天青泥之呈色。技艺手法的表现已达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壶身手感极佳,触摸舒服,造型简洁质朴,一洗清季宫廷之繁缛习气。

8.龙蛋壶

龙蛋壶是紫砂壶器型中的经典一类,其圆滑可爱的造型深受壶友喜爱。以“龙蛋”来命名,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与寄托,圆润可爱的造型,吉祥美好的寓意,让这个“龙蛋壶”平添了一种拙味和稚气的亲切感。其做工小巧精致,壶身通体为蛋状,壶身光滑圆润,短嘴为直流状,倒把拿捏方便,扁圆珠纽。

9.潘壶

其源自一个叫潘仕成广东人,先世以盐贾起家,累官至两广盐运使。潘氏嗜好饮茶,其订制的紫砂壶形制固定,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印。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该型制紫砂壶称为“潘壶”。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

10.瓦当壶

模仿古代器物,是紫砂壶的造型来源之一,瓦当壶为仿汉代瓦当式样,造型独特,一般壶体呈瓦当状,造型以几何线条为主,成型规范有致,线条流畅准确,壶身多有铭文。

11.僧帽壶

元代创制的瓷器造型,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造型为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元器形体敦实、壶颈较粗、壶流略短,明器壶流略长,清器颈略高,腹部略瘦。

12.汉瓦壶

汉瓦属于圆器当中的一种,历来多位艺人都有仿制此种款型,圆筒形壶体,上侈下教,短流势较直。盖平略见弧,桥式钮。

13.美人肩壶

美人肩紫砂壶宛如古代女子端庄可爱,带点宫廷的雍容华贵,又不失大家闺秀般的妖娆。造型饱满,大方得体,以体现圆润的壶身为主,壶盖与壶身仿佛合为一体,没有空隙,用手抚摸上去,能感受到它的温暖。

14.柱础壶

柱础是曼生设计的一种壶款之一。柱础,是用来承受房屋立柱压力的一块垫基石。在古代的时候古人为了不让木制的立柱受潮湿而腐烂,于是在木柱的底下垫一块石墩,使柱脚与地隔离开,起到了相对防潮作用。以柱础为壶型,使壶显得别致且优美,更显示其稳重,此壶型亦一直流传下来。

15.唐羽壶

《唐羽壶》为光素器形,为创新系列作品中经典之佳作。创作构思源于唐代宫廷中的羽觞壶,它的造型与之非常贴近,唐人饮茶与今日沏茶不同,有点类似现在煮咖啡,因而壶的手柄一般都较细长,似有羽翼飞升之感。其创意也可以诠释为唐代陆羽之壶。手中把玩似有拉回时空,重温唐风,再现历史的美妙感觉。

16.东坡提梁壶

传苏东坡喜欢喝茶,当时的紫砂茶壶很小,喝茶麻烦。苏东坡因此买来了紫砂天青泥,想做大壶,几月未果。某夜,书童打着灯笼来请苏东坡去吃夜点心,苏东坡看着灯笼计上心来,按此做出了大肚皮的灯笼壶,因其光滑不易拿,于是搓条泥巴,做了提手,恰似房屋上头的梁,于是就取名“提梁壶”。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大文人,后人就把这种提梁式的壶称为“东坡提梁壶”。

17.鹧鸪提梁

这把提梁壶的造型为扁圆形壶身,把手为见棱见方的三柱高提梁,从侧面望去犹如一只飞翔着的鸟儿的头部,原创者顾景舟大师为其命名“鹧鸪提梁壶”, 在这只外型仿鹧鸪鸟的壶身上寄托自己凄血哀号。

18.华颖壶

此壶是顾景舟先生根据传统壶体演变所创作品,从“掇球”变形而来,名为华颖。作品摘手圆、盖圆、壶身圆、三圆垒叠在圆壶底上,分外精神,遥望犹如花苞初绽,表达的意境为:招展的花意。

19.大彬提梁

20.周盘壶

其创制功在曼生先生。罗盘虽如铜勺,表面圆通,却坚持己见,曲直合一,乃为人之道。此壶圆润而不失刚劲,周盘暗蕴太极,有形而无穷,或曰大视野,宽胸怀,任凭大风大浪,我自巍然不动。坡颈平口,平盖扁钮,泥质红润,道劲中出媚姿,纵横中见遗韵,肃然绝俗。寓意为人处世,宽容大度,能屈能伸。

21.汉铎

汉铎,即汉朝之铎,铎为大铃铛、甬钟的意思。

22.四方壶

在方壶领域里有句话:“方非一式,方中寓圆”,意思是外形的方正中不要让格局硬受限在线条上,方中不失圆融,圆融中仍保端正,主要有长方、四方、六方、八方、随方、寓方等几种基本形状。方壶的美不止在点线面,一度空间指的是两点相连成的一直线,二度空间是平面所呈现种种面相,三度空间是立体的概念,四度空间是加上本来就连转不息的时间。

23.传炉壶

传炉壶,式度端庄,风格雅致,隐隐然有古风韵,堪称佳品。

24.合欢壶

此壶乃曼生喜极而制,故此壶风格绮丽,所谓雾余水畔,红杏在林,典美精工,余味无穷。此壶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

25.洋桶壶

紫砂洋桶壶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适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为大多数茗壶爱好者接受,为紫砂光货素器类经典传统作品之一。

26.匏尊壶

紫砂“匏尊”壶的形象,创意来自这种有苦意的匏瓜,壶型和谐,孤寂沉静,且又有成熟后的厚实圆润。

27.葫芦壶

葫芦壶是曼生十八式中的一款,造型呈葫芦状,壶流短直而微向上翘,把成半环形,盖顶设有套环钮装饰,深得艺人们的喜爱。整器形制的线条以浑圆为主,十分流畅。

28.匏瓜壶

匏瓜壶是曼生十八式之一,与曼生葫芦有异曲同工之妙,然其独特之处亦是其他造型无可比拟的,把玩此壶有如返璞归真之意,此壶最初用意是以解相思之若。

29.汤婆壶

“汤婆”原为盛热水放在被中取暖用的扁圆形壶,一般是用铜锡或陶瓷等制成。制成壶后,器型古拙有明季遗风,壶型简到极致,古朴超越一切,实用性超级。壶身饱满,壶壁挺秀,端庄古朴,看似纯实用却蕴生出美学意味。

30.西施壶

徐友泉先生首创,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

31.文旦壶

文旦创于明未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文”指柔和、外表、容态;“旦”指戏曲中扮演女性的角色。文旦壶同时像水果柚的仿生器,文旦柚,金黄色,食之清甜甘酸,金黄色本身就是一种艳丽的颜色,而那成熟的果实清甜甘酸的滋味,含蓄而绵长。

32.半月壶

半月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所谓“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一把壶诉说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思念,更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月圆人圆”的向往。

33.石瓢壶

最早称为“石铫”,顾景舟时期后称之“石瓢”。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壶身八字造型,造成一个主视角度内的表面,亦曲亦直,皆显现简朴大方的气度。

34.仿古壶

“仿古壶”圆润精巧,简单而不失古意,灵妙天然,造型雅致,线条流畅,比例恰当,清雅无双,宁静淡泊。

35.井栏壶

顾名思义,其造型源于井栏,类似古代井旁边之护栏。

36.掇球壶

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型是壶钮,壶盖,身壶。该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

37.掇只壶

“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最早出自宜兴制壶大师邵大亨之手。其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

【紫砂专栏】同一匠人同一泥料,为什么紫砂壶价格有高有低?

很多壶友肯定遇到过这种问题,在同一个老师手上买壶,即使是同种泥料的壶价格也不同。尤其是方器总会比圆器要贵些,这是什么原因?

同一个匠人做的壶,存在价格差异无非是因为用的泥料价格不同或者壶形的难易程度不同。

即使是同种泥料,同一人做的壶,方器也总比圆器贵一些,这完全是因为方器要比圆器难做。

禅润六方 大红袍

做壶的匠人们有一句行话叫做“一方抵三圆”,意思是做一把方器要花上做三把圆器的精力。

 

大彬六方 红泥

但匠人们又常说:“宁做十圆,不做一方。”嗯?明明方器比圆器贵,那为什么不愿意做方器呢?

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方器实在是比圆器要难做。

方壶凭什么比圆壶贵

1、型难做

不管圆角、方角,都要构思合理、比例得当、线条流畅,因为要考虑诸多因素,造成耗时耗力、成品率低。

2、口盖难做

与圆壶相比,方壶口盖的变形要大得多,而方壶有角有个性,角又一定比墙厚是特殊性,产一收缩不一致。

 

清水泥 六方掇球口盖

一不小心用力过度,今儿这壶又算是废了……相当考验制壶者的功力,需要丰富的经验。

六方井栏 老段泥

人的视力是有错觉的,通常平面会给人下陷的错觉。

方壶多采用嵌盖,这就容易造成平口面下陷的问题,因此一把方壶从一开始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这个问题。

3、镶嵌痕迹难处理

紫砂壶身在合拢时都是用“脂泥”做粘合剂。圆壶采用拍身桶的成型方法,需要粘合的地方较少,且容易处理。

 

六方雪华 紫泥

而方壶采用的是镶身片的成型方法,方面越多需要处理的镶嵌痕迹越多,脂泥即不用过多又不能过少,过少影响成型,过多特别不美观。

 

君方 段泥

一把壶难做,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看了以上这些,为什么方壶比圆壶贵就显而易见了。

年后开工,欢迎微信,看壶咨询~

紫陶壶,该怎么选择容量?

制壶匠人会根据器型和茶友的需求,制作各种不同的容量,容量单位一般是以毫升计(ml/cc)。一把壶适合多少个人饮用?绝大多数的陶友只关心壶的容量大小,实际上,还与品茶时所使用的杯子的容量大小有关。很多朋友购买紫陶作品时,壶的大小,容量,是参考标准中很重要的一条。

(1)100cc或者100cc以下的属于特小壶;

品茗杯则没有那么细致的划分,大概有三种规格:小口杯(约30cc)、中口杯(约50cc)、大口杯(约90cc);主人杯没有特定的划分,则另当别论。

在实际购买中,该如何去选择恰当的容量呢?

首先要考虑到茶壶的自我损耗。我们看到的容量数值一般是空壶在装满水的状态下测出来的,但实际泡茶时,茶叶会占据一部分空间,这部分空间损耗应该提前考虑。

另外,分茶时,茶杯一般不会倒得满满的。所以,把茶叶占据的空间和所使用的茶杯容量考虑进去,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参考标准啦。

比如一个陶友看中一把170cc的小品壶,询问这把壶泡茶够几个人喝。这个容量的壶选择小口杯搭配更好,于是大致估计一下,170cc的壶,其实够4-5人一起喝茶啦。

当然,这并不是标准,因为每一位茶友的用壶习惯不同。这里只是为大家提供一点点参考,自己喜爱并且觉得适用,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内容是关于64种经典壶型和最经典的壶型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康熙雍正乾隆喜欢的瓷器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所对应的瓷器的特点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64种经典壶型 最经典的壶型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8696.html

使劲推荐

64种经典壶型 最经典的壶型
64种经典壶型 最经典的壶型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64种经典壶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最经典...

康熙雍正乾隆喜欢的瓷器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所对应的瓷器的特点
康熙雍正乾隆喜欢的瓷器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所对应的瓷器的特点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康熙雍正乾隆喜欢的瓷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紫陶壶和紫砂壶哪个泡茶好 紫陶壶怎么开壶
紫陶壶和紫砂壶哪个泡茶好 紫陶壶怎么开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陶壶和紫砂壶哪个泡茶好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

紫砂壶化工料快速鉴别 怎样辨别紫砂壶化工壶视频
紫砂壶化工料快速鉴别 怎样辨别紫砂壶化工壶视频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化工料快速鉴别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刻竹名家 石瓢壶上刻竹子的铭文
刻竹名家 石瓢壶上刻竹子的铭文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刻竹名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石瓢壶上刻...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紫砂壶,养壶巾虽小,作用却很大 紫砂壶,养壶巾虽小,作用却很大的原因
紫砂壶,养壶巾虽小,作用却很大 紫砂壶,养壶巾虽小,作用却很大的原因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养壶巾虽小,作用却很大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壶钮的作用 壶钮是什么
壶钮的作用 壶钮是什么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壶钮的作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壶钮是什...

紫砂壶的价格标准与价值标准,你能把握吗为什么 紫砂壶的价格应该是多少
紫砂壶的价格标准与价值标准,你能把握吗为什么 紫砂壶的价格应该是多少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的价格标准与价值标准,你能把握吗为什么的优秀文章,...

紫砂女大师名人录 紫砂女大师排名
紫砂女大师名人录 紫砂女大师排名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女大师名人录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

丰年周颂原文朗读 丰年原文
丰年周颂原文朗读 丰年原文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丰年周颂原文朗读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丰...

精选茶知识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