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玩紫砂壶有什么意义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玩紫砂壶的乐趣和玩紫砂壶有什么意义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这男男女女的紫砂爱好者们,喜欢和追求的东西还真不一样。
男人追求气,女人讲究味。女人味追求的是娴静之态、妩媚之姿、体贴之心、清纯之情。有些男人玩家,老少相聚于壶,许是逃避河东狮吼,许是摆脱野蛮女友,美妙女人味的壶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女人味的壶不应当是僧帽、掇球、仿古,而是西施、莲子、圆珠,是那些亭亭玉立的高潘、嫣然一笑的孟臣、莺歌燕舞的美人肩,我们常说壶如其人。
底槽清 莲子壶
玩壶到了一定境界的男人,则偏爱光器,品质好的光货,如石瓢、秦权、掇球虽素面朝天,但它清新而淡雅,朴实而内敛,看似简洁却韵味无穷,外观直白却具大音稀声的含蓄。
底槽清 子冶石瓢
清水泥 心经秦权壶
大红袍 掇球壶
紫砂壶如此讨众男士的欢心,原因壶中之茶了,茶如女人,“闻香识女人”,否则,又如何需要茶水养壶呢?壶不用茶水养,那就只有皮囊,没有任何价值。养得好,壶才有光泽,神采奕奕。
把玩紫砂壶男女有别,但境界、雅致却都如出一辙。
陈曼生
陈曼生,名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胥溪渔隐、种榆仙吏、种榆仙客、夹谷亭长、老曼等。
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是名噪一时的钱塘才子。他的书法篆刻自成一格,入列“西泠八大家”。
曾任赣榆代知县、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而他公务之余的紫砂兴趣,竟改变了紫砂艺术的历史进程。
陈曼生 刻印
嘉庆年间,陈曼生在溧阳做县令。虽为官清廉,政绩斐然,但他对朝中阿臾之事并无兴趣,只求寄情书画篆刻,茶道紫砂,追求的只是精神的自由。
陈曼生 扇画
他设计紫砂壶,交与紫砂艺人制作,把绘画的空灵,书法的飘洒、金石的质朴,有机地融进了紫砂壶艺。使紫砂艺术进入了历史上的又一昌盛期,开创了文人壶的新纪元。
经典曼生壶(部分)
提起陈曼生,壶友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曼生十八式”,其实曼生所设计的茗壶,远不止18把。
成书于一九三七年的《阳羡砂壶图考》中收录的曼生壶就有26把。据考证,曼生壶至少有40多种式样。
今天,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常见的曼生壶,下面哪把壶是你的最爱呢?
石瓢阿曼陀室 曼生石瓢壶
铭文:不肥而坚,是以永年。
阿曼陀室 曼生石瓢壶
合欢唐云藏 曼生合欢壶
铭文:唐八饼头網,为鸶为凤,得雌者昌。曼生铭。
柱础曼生柱础壶 杨彭年制
合盘曼生合盘壶
铭文:“竹里半炉火活。曼生。”
汉瓦杨彭年制 汉瓦
乳瓯杨彭年制 曼生刻 阿曼陀室 乳瓯壶
铭文:台鼎之光 寿如张苍
匏瓜曼生匏瓜壶
铭文:饮之吉,匏瓜无匹。
石铫提梁曼生铫提梁
铭文:左供水,右供酒,学仙佛,付两手。
南瓜提梁曼生南瓜提梁
(上海博物馆藏)
铭文:“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
落款“曼铭 频迦书”。
石瓢提梁曼生石瓢提梁
铭文:铫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穜。
葫芦曼生葫芦壶
铭文:为惠施,为张苍,去满腹,无湖江。
仿古井栏曼生仿古井栏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高井栏曼生高井栏
铭文:金玉不如瓦缶,曼生。
百衲杨彭年制,陈曼生铭百衲壶
飞鸿延年飞鸿延年壶(故宫藏)
铭文:延年壶
“鸿渐于膳,饮食桁桁,是为桑苎翁之器,垂名不刊”
半月曼生半月壶
铭文:梅雪枝头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
觚棱曼生觚棱壶
美国芝加哥艺术馆藏曼生觚棱壶
笠阴曼生笠荫壶
铭文:笠荫喝,茶去渴,是一是二,我佛无说。
周盘曼生周盘壶
铭文:吾爱吾鼎 强食强饮 曼生作乳鼎铭
合斗曼生合斗壶
铭文: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挂
石扁曼生石扁壶
铭文:有扁斯石,砭之我渴。
横云曼生横云壶
铭文:此云之腴 ,餐之不癯 ,列仙之儒
半瓢杨彭年制 陈曼生铭 半瓢壶
(现藏上海博物馆)
却月曼生却月壶
半瓦曼生半瓦壶
铭文:不求其全,乃能延年,饮之甘泉。
镜瓦曼生镜瓦壶
铭文:日之光,泉之香,仙之人,乐末央。
天鸡壶
曼生天鸡壶
在陈曼生问鼎紫砂壶艺之前,紫砂壶的造型大都因袭前代,陈陈相因,殊乏变化。
曼生壶一改昔日繁琐,守旧,题材狭窄的局面,通过合理运用几何元素,使之“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于简洁明快中,予人以面目一新之感。
曼生壶之所以盛名于世,缘于其将金石、书画、诗词与造壶工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创造了一种独特而成熟的紫砂壶艺术风格。
图文| 砂海墨韵
来源 | (ID:zisha5)
绿泥,一因其产于黄龙山,二因其原矿呈淡绿色,故称本山绿泥,是根据产地和原矿色泽命名的。
绿泥产于丁蜀镇中央地带的黄龙山矿区,是本山段泥中较为优质的泥料,与单一意义上的本山段泥相比,原矿泥料中不含紫泥成分,氧化铁含量较低,烧成后黑色颗粒很少,成陶后呈深浅不同的黄色。
在不同矿区的绿泥,表现亦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来解析一下各矿区的绿泥。
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淡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锈色。
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90~1210℃左右,收缩率4%左右。烧成后呈浅黄绿色,胎质细密平整,色泽纯正光润。
产于四号矿井水平约-52米处。矿料外观呈浅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矿料上有浅黑色的云雾状斑纹。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极多,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
烧成温度范围一般,经一定的高温,表面易起凸出的细小杂点。一般烧成1180~1200℃左右,收缩率5.5%左右。烧成后呈微暗浅黄色,胎质细密光润,色泽效果十分丰富。
产于台西村露天矿。矿料外观呈浅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锈色状,部分矿料中有暗紫红色云雾状。
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20~1240℃左右,收缩率7%左右。烧成后呈黄色,胎质呈梨皮状,砂质细密明润,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经一定的高温烧成后,呈淡青绿色;经一定温度的弱还原气氛烧成后呈浅鹅黄色,胎质中的紫红色和黑色颗粒也更清晰。
产于台西村露天矿。矿料外观呈微暗青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含有略多的微细白色云母碎片,断面略呈粗砂状。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
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80~1200℃左右,收缩率5%左右。烧成后呈微暗黄色,胎质细密平整,但表面略显干涩,外观色泽纯度略差。随烧成温度的升高逐渐泛青黑色调。
产于嫩紫泥泥层的夹层,有时上部贴层为碎石层。矿料外观呈浅灰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上有锈色、绣片状及灰白色的网纹状。
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80~1200℃左右,收缩率6.5%左右。烧成后呈浅黄色微透绿,胎质比较坚结,呈微梨皮状的表面颗粒隐现,色泽纯正温润。
产于嫩紫泥泥层下部,通常只有数厘米厚,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呈浅灰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表面有锈色。
烧成温度范围一般,易产生变形、起皱、起泡等缺陷。一般烧成1190~1210℃左右,收缩率8%左右。烧成后呈淡青黄色,胎质坚结光润,呈细梨皮状的表面,泛出点点黑色颗粒,色泽效果比较丰富。
修建黄龙山休闲广场时产出。矿料外观呈青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表面有与降坡红泥贴层而形成的紫红色斑纹状,烧成后会对胎质呈色带来略泛红的现象
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80~1220℃左右,收缩率5%左右。不同温度烧成后呈黄色、暗黄、暗青黄等色调。胎质颗粒质感较好。
产于宝山工业园下部矿层。矿料外观呈青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锈色及与下部降坡红泥贴层而形成的紫红色斑纹状,断面略呈粗砂状。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
烧成温度范围—般。一般烧成1200~1220℃左右,收缩率6%左右。烧成后呈黄色微泛青绿,胎质颗粒质感较强,肌理粗而不糙,色泽纯正温润。
矿料外观呈灰青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锈色及白色蜡质状,断面略呈粗砂状。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
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90~1210℃左右,收缩率5.5%左右。烧成后呈浅黄色微泛青绿,胎质颗粒质感极强,但表面比较干涩,外观润泽度略差。
矿料外观呈浅灰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矿料上有浅灰黄色薄片状。
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00~1230℃左右,收缩率6%左右。烧成后呈黄色,色泽比较纯正,胎质颗粒质感较好,但表面略显干涩。随温度的升高逐渐泛青绿色调。
矿料外观呈微墨绿色致密块状,比较坚硬。部分矿料中有细小的红色斑点状。
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20~1230℃左右,收缩率6%左右。烧成后呈米黄色,胎质呈梨皮状,质地比较坚洁明润,色泽纯正。
产于台西村露天矿,含矿量较少。矿料外观呈浅灰墨绿色致密块状,比较坚硬,含有略多的微细白色云母碎片,矿料上有暗紫红色和墨色的斑点、花斑状,表面有锈色。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
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00~1220℃左右,收缩率3%左右。烧成后呈淡黄色,胎质纯正温润,色泽效果比较丰富。
产于混夹泥层的夹层,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呈灰墨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黑色状。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
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10~1240℃左右,收缩率4%左右。烧成后呈浅黄色微透绿,胎质颗粒隐现,表面光洁脂润,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烧成温度越高,越显青绿色调。
矿料外观呈灰墨绿色致密块状,断面呈暗黄绿色,略坚硬。矿料上有氧化作用等因素形成的变色现象。
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10~1230℃左右,收缩率5%左右。烧成后呈黄色,胎质颗粒质感较强,呈色比较纯正,但表面略显干涩。
矿料外观呈浅灰墨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中夹有铁红色的锈片状,表面有黑色状、白色蜡质状及与下部降坡红泥贴层而形成的紫红色斑状。
烧成温度范围一般。般烧成1190~1220℃左右,收缩率5.5%左右。烧成后呈亮黄色微透绿,胎质细密坚润,梨皮状的表面呈现出点点黑色颗粒,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矿料外观呈墨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表面有锈色及镑片状。
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00~1220℃左右,收缩率5.5%左右。烧成后呈浅黄色,外观呈色较好,但胎质中黑砂质点略显杂乱。经一定的局温呈浅青黄色调。
矿料外观呈灰墨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
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00~1220℃左右,收缩率6.5%左右。烧成后呈浅黄色,表面颗粒质感较强,胎质纯正温润,色泽效果比较丰富。
以上内容是关于玩紫砂壶有什么意义和玩紫砂壶的乐趣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玩紫砂壶有什么意义 玩紫砂壶的乐趣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37805.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玩紫砂壶有什么意义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经典紫砂壶型排名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最...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泥料大红袍有什么特征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有破损还能用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用干布擦还是湿布擦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的工艺是否能反映泥料的好坏呢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表面有颗粒凸起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鉴藏1972(鉴赏版)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鉴...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的几种壶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泡茶时茶叶直接沉底好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