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的审评术语 黄茶的审评标准_茶知识_茶知识

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黄茶的审评术语 黄茶的审评标准

时间:2023-06-14 03:39:54 作者:兔子茉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黄茶的审评术语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黄茶的审评标准和黄茶的审评术语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黄茶的审评术语 黄茶的审评标准1

黄茶的审评术语 黄茶的审评标准

黄茶的审评

黄茶因品种和加工技术不同,形状有明显差别。如君山银针以形似针、芽头肥壮、满披毛的为好,芽瘦扁、毫少为差。蒙顶黄芽以条扁直、芽壮多毫为上,条弯曲、芽瘦少为差。鹿苑茶以条索紧结卷曲呈环形、显毫为佳,条松直、不显毫的为差。黄大茶以叶肥厚成条、梗长壮、梗叶相连为好,叶片状、梗细短、梗叶分离或梗断叶破为差。评色泽比黄色的枯润、暗鲜等,以金黄色鲜润为优,色枯暗为差,评净度比梗、片、末及非茶类夹杂物含量。黄大茶干嗅香气以火功足有锅巴香为好,火功不足为次,有青闷气或粗青气为差。评内质汤色以黄汤明亮为优,黄暗或黄浊为次。香气以清悦为优,有闷浊气为差。滋味以醇和鲜爽、回甘、收敛性弱为好;苦、涩、淡、闷为次。叶底以芽叶肥壮、匀整、黄色鲜亮的为好,芽叶瘦薄黄暗的为次。

黄茶采用“通用型感官方法”。对这一大类茶的品质要求应分别对待。如“霍山黄大茶”要求具有老火香味的品质特征,但“君山银针”则不然。其中对君山银针、其他评分可参照表进行评定。

黄茶品质评定评分参考

黄茶嫩度是决定质量的条件 评定嫩度3种表现

黄茶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条件。黄茶分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3类,是基于嫩度条件分类的。嫩度高,外形造型美,茶汤内含物高,品质好;嫩度低,内含成分少,总浸出物低,滋味粗涩,且不耐泡。品质差。君山银针,单芽制成,外形芽头肥硕茁壮,银毫满披,由于嫩度高,采制方法特殊,冲泡后呈现出似“群笋出土”、“金枪林立”及“三起三落”等奇特景观。

评定嫩度要注意以下3种表现。

1.芽与叶的比例 单芽和1芽1叶初展或开展。要求嫩芽嫩叶占的比例高。同是单芽,又有肥瘦及大叶种和小叶种之分。凡是芽与叶的比例相近、肥壮、身骨重实、叶片厚实者品质好。

2.锋苗 指芽叶揉卷成条、芽尖完整、叶尖细嫩的尖锋含量多,芽头完整锋锐且显露者的锋苗好。断头去尾者称短秃,品质较次。

3.光糙度 黄茶外形光润平伏、嫩茶果胶物质多、蛋白质含量高、汁浓并结于茶表、显光滑油润者为好茶;其外观粗糙枯滞者,品质差。

条索外形条索紧卷者,为嫩度高、品质好的茶汐f、形显粗松者,为品质低下。条索要从松紧、曲直、壮瘦、圆扁来区分,其松、瘦、扁、。轻者为次品。

色泽外形色泽主要从色度和光泽度2方面评比。色泽是指颜色本身的纯正、深浅,而光泽度则是以茶条表面吸收与反光的程度来判别。嫩茶条表面光滑、显润,老茶条表面粗糙显枯。色泽从纯正、深浅、润枯、鲜暗、匀杂等方面去判断。黄茶要求绿黄(以黄为主,为纯正)浅、润、鲜、色匀为好,反之为差。

整碎黄茶要求外形匀整。匀整反映采摘、加工水平高,茶叶品质好;断碎者品质次。

净度好品质的黄茶要求外形洁净,不夹杂梗、籽、老片,尤其不能夹杂非茶类物质。

黄茶有啥性质 黄茶与其他茶叶有啥不同,同样是黄茶产地不同

茶叶市场

上,我们经常看到的君山银针、广东大叶青、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均属于黄茶的品种。与绿茶的“绿叶清汤”,红茶的“红汤红底”不同,黄茶呈现出来的特点是“黄叶黄汤”。除了外表给我们这样的感觉外,黄茶还有哪些显著的

茶叶知识

特点呢?

在中国的六大茶类中,绿茶的茶叶知识显示,其为未经发酵的茶类,红茶是全发酵的茶类,黑茶是后发酵茶类,而黄茶则是轻发酵茶。黄茶轻发酵的茶叶知识特点,主要体现在黄茶制作工艺中的“闷黄”工序上,这也是黄茶与绿茶的关键区别。没有经过轻微发酵的渥堆闷黄工序,则会制成绿茶,黄茶便是比绿茶多了这样一道工序,才自立门户,成为了又一茶类。也是有了闷黄这一茶叶知识特点,使得黄茶开辟了茶叶市场上一部分不能接受绿茶凉性的人群消费市场。因为经过渥堆闷黄工艺制成的黄茶品性更为温和,更加被广大茶友所接受。

黄茶正是有了如此特殊撩人的茶叶知识特点,在茶叶市场上才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的天地。无论是单纯喜欢黄茶的香味、口感,还是有赖于黄茶的功效作用,黄茶都是不可多得的上佳饮品。

提供黄茶的价格信息,图片,报价,品牌等。及与黄茶相关的功效与作用,正确的冲泡和使用信息,黄茶的保存方式,有什么特点,茶叶知识,有什么不同等专业知识,专业的黄茶问答平台, 为您解决黄茶属于什么茶,能不能喝,如何鉴别,做法,技巧,功能,副作用,禁忌,适用人群与黄茶有啥性质 黄茶与其他茶叶有啥不同,有什么特点,茶叶知识,有什么不同相关的资讯等,属于的种类等问题,解决茶友们遇到的各类问题,与黄茶有啥性质 黄茶与其他茶叶有啥不同问题,是您了解购买黄茶产品的好助手,全面的茶叶知识和优惠高质量的产品,为您提供一站式服务。

岳阳黄茶工艺

(一)黄茶加工原理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色黄汤”,而黄茶的制法特点主要是“闷黄”。黄茶类与绿茶类、黑茶类一样,在制造工艺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鲜叶采摘后,经适当的摊放贮青后,用高温杀青,彻底破坏酶的活性,在湿热条件下多酚类化合物氧化(属非酶性自动氧化作用),生成一些有色物质。同时茶叶内其他化学物质也产生一些相应的变化。

在干燥前,黄茶与绿茶、黑茶制造的工艺条件不同,湿热作用的程度各异,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同。绿茶变化少,黑茶变化程度重,黄茶居中。黄茶是绿茶与黑茶之间的过渡性茶类,茶叶闷黄程度由量变到质变,闷黄不够,还是绿茶;闷黄过重,成为黑茶。从干茶的色泽来看,绿茶绿色,黄茶黄色,黑茶黑褐色,形成一个渐变的色带。目前划分黄茶、绿茶、黑茶,主要从制茶工艺和品质特点入手,不能依靠单一的理化指标来判定。

黄茶与绿茶中氨基酸含量接近,组分以茶氨酸、谷氨酸最多。据研究,用嫩度相似的鲜叶,分别制成炒青绿茶、黄大茶和黑毛茶,其黄烷醇类物质含量依次递减。各种儿茶素的减少趋势大致相同。这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说明,黄茶是绿茶与黑茶之间的一个过渡性茶类。

1.叶绿素的变化

黄茶与嫩度相当的绿茶比较,叶绿素总量稍低,而叶绿素a、b之比值稍高。这与闷黄过程有关,可能是因为闷黄对叶绿素b的破坏程度比叶绿素a大。

叶绿素是不稳定的化合物,在黄茶制造中受热而引起氧化、裂解、置换等反应,遭到破坏,致使干茶绿色物质减少,黄色物质显露,这是黄茶呈现黄色的主因。叶绿素在杀青过程中破坏最多,其次是堆闷、初烘过程,而低温足火过程破坏较少。

2.多酚类化合物的变化

多酚类化合物在湿热作用下发生非酶性自动氧化和异构化,产生一些黄色物质,这是黄茶“黄汤黄叶”品质的物质基础。酯型儿茶素本来有苦涩味,因其自动氧化和异构化,黄茶茶汤比绿茶更醇和。

3.其他物质的变化

在黄茶炒制过程中,糖类和氨基酸都有显著变化。这些物质的转化,对黄茶的香气、滋味起重要作用。淀粉随着炒制减少,一部分转化为可溶性糖,氨基酸的含量明显增加。氨基酸既是茶汤滋味的重要成分,又是香气的一种先质。在热的作用下,糖与氨基酸、多酚类化合物作用形成芳香物质。此外,低沸点的芳香物质挥发,具有良好香气的芳香物质显露出来。

(二)黄茶基本工序

黄茶制造的典型工艺流程是:杀青-闷黄-干燥。闷黄是黄茶类制茶工艺的特点,是形成黄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揉捻不是黄茶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君山银针就不用揉捻,北港毛尖只在杀青后期在锅内热揉,也没有独立的揉捻工序。黄大茶因芽叶较大,通过揉捻塑造条索,但其对黄叶黄汤的形成并没有直接的影响。

至于黄大茶在杀青之前进行适度的轻萎凋,其目的是使多酚类化合物轻度氧化以减轻茶汤涩味,同时还可促进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类,散失青草气,这对形成黄大茶的品质风味,作用明显。轻萎凋是乌龙茶制造的第一道工序,在绿茶制造中也有用于减轻茶汤涩味的,因此轻萎凋也不是黄茶制造中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只是根据黄大茶鲜叶原料的特点,为提高黄大茶质量而采取的技术措施。下面就黄茶制造的工艺过程分别加以叙述。

1.杀青

黄茶通过高温杀青,以破坏酶的活性,蒸发一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对香味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黄茶杀青应掌握“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原则,以彻底破坏酶的活性,防止产生红梗红叶和烟焦味。要杀透、杀匀,红梗红叶不符合一般黄茶的质量要(站长 推荐:茶的起源,学习茶道文化和茶艺教程请访问:茶文化,:www.lheCha.com)求。与同等嫩度的绿茶相比较,某些黄茶杀青投叶量偏多,锅温偏低,时间偏长。这就要求杀青时适当地少抛多闷,以迅速提高叶温,彻底破坏酶的活性。杀青过程中,由于叶子处于湿热条件下时间较长,叶色略黄,可见杀青过程已产生轻微的闷黄现象。

2.揉捻

加工黄小茶和黄大茶,可以热揉,茶叶在湿热条件下易揉紧成条,且揉捻后叶温较高,有利于加速闷黄。

3.闷黄

从杀青开始至干燥结束,都可以为茶叶的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条件。但作为一个制茶工序,有的在揉捻后闷黄,如北港毛尖;有的则在毛火后闷黄,如黄大茶;有的则烘闷结合,如君山银针二烘二闷。影响闷黄的因素主要有茶叶的含水量和叶温。含水量愈多,叶温愈高,则湿热条件下的黄变进程愈快。

闷黄时理化变化缓慢,不及黑茶渥堆剧烈,时间也较短,故叶温不会明显上升。制茶车间的气温、闷黄的初始叶温、闷黄叶的保温条件,对叶温影响较大。为了控制黄变进程,通常要趁热闷黄,有时还要用烘、炒来提高叶温,若叶温过高,也可通过翻堆散热来降低叶温。闷黄过程要控制叶子含水率的变化,防止水分散失,尤其是湿坯堆闷要注意环境相对湿度和通风状况,必要时应盖上湿布以提高局部湿度和阻止空气流通。闷黄时间长短与黄变要求、含水率、叶温密切相关。

4.干燥

一般采用分次干燥法。干燥方法有烘干和炒干两种。干燥时温度掌握比其他茶类偏低,且有先低后高之趋势。这实际上是使水分散失速度减慢,在湿热条件下,边干燥、边闷黄。

(三)君山银针加工

1.君山银针在清明前3-7天开采,采摘粗壮芽头,芽长23~30mm,芽宽3~4mm,芽柄长约2~3mm,用手将茶叶芽头折断,断面要整齐,尽量做到不破坏茶芽。茶园还有“十不采”的规定:雨水芽不采、露水芽不采、细瘦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紫色芽不采、风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病害芽不采、开口芽不采、弯曲芽不采。茶芽采回后,还须剔除不合规格的芽叶。

2.杀青:锅温保持130~100C,先高后低,每锅可炒芽头0.5公斤。两手握茶,轻快翻炒,使茶叶均匀受热,蒸发水分,切勿在锅内来回摩擦,经4~5分钟,茶芽发出清香,芽蒂萎软时即可出锅,接着进行摊凉去杂,即以竹盘装盛杀青好了的芽叶,簸动十几下,把水气和茶片等轻飘物除去,需时约1-2分钟。

3.初烘:将摊凉去杂后的茶芽,置于竹制小盘(直径46cm左右,上糊皮纸两层)中,立即上烘。烘灶系用砖砌成,高0.8米左右,烘茶温度为50~60C,每盘烘茶胚250克左右,每隔2~3分钟翻一次,至五、六成干时下烘,摊凉1小时左右。

4.初包:用皮纸将茶包好,放置约24小时使茶芽变为金黄色。

5.复烘:温度比初烘稍低,约45~40C,每隔5~6分钟翻一次,至茶叶到九成干时下烘。

6.再包:将复烘后的茶,再用皮纸包裹,放置36小时左右,使茶芽继续变黄。

7.足火:将经过再包(复闷黄)的茶,仍用竹圆盘置灶上烘,温度稍放低,约为35C左右,至足干时,下烘放置铁箱内密封。

(四)北港毛尖加工

一般在4月上旬开始采摘,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选晴天采摘。要求芽叶肥壮,柔嫩多毫。不采虫伤叶、紫色叶、鱼叶,不带蒂把。随采随制,当天采的芽叶,当天制完。

北港毛尖加工分杀青、锅揉、闷黄、复炒、复揉、烘干等工序。

1.杀青

锅温170~180℃,每锅投叶量1~1.5kg。先抖炒2分钟左右,随后锅温降至100℃以下,再炒12~13分钟,至叶子发出清香,无青草气,杀青叶达三、四成干时,再次退火,转入锅揉。

2.锅揉

杀青后把锅温降低到80℃左右,在锅内进行揉炒解块,反复操作直至叶片卷成索状,达六成干时出锅。

3.闷黄

出锅叶放在簸箕内拍紧,上面盖布,时间30分钟左右,使茶条回潮,色泽变黄,再投入锅内复炒复揉。

4.复炒复揉

锅温保持在60~70℃,炒至条索紧卷,白毫显露,达八成干时出锅摊放。

5.烘干

摊放后,用炭火烘焙。木炭切忌冒烟,温度控制在80~90℃,烘至足干,趁热装入箱内密封,促使叶色进一步黄变,形成北港毛尖的特有品质。

(五)黄大茶加工

黄大茶一般用来做精制黄茶或低档紧压黄茶的原料。以下为某厂的一个加工实例,仅作参考。

1.选料:原料选择有一定成熟度的茶树新梢,一般为一芽三、四叶。

2.摊青:将采摘好的鲜叶均匀摊置于竹盘或篾帘上,自然蒸发鲜叶水分,散失青草气,摊青时间4~6小时即可达到要求,雨水叶适当延长摊放时间。

3.杀青:用滚筒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240~340℃,将鲜叶均匀投入杀青机内杀青。杀青适度的标准是:手感柔软,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嫩茎折而不断,青草气消失,透发清香。

5.闷黄:将揉捻叶装入消毒灭菌的布袋或木箱或不锈钢容器内闷黄,叶温控制在30~40℃,湿度75%~85%,闷黄时间18~24小时,叶色转黄,发出浓郁香气即可。

6.干燥:将闷黄过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上烘干,一般分两次干燥,温度先高后低,干燥后成为黄毛茶。烘至茶叶含水量≤9%,茶叶摊凉后入库备用。

(六)紧压黄茶加工

黄毛茶在紧压前要先精制,即对黄毛茶进行筛分、切轧、风选、拣剔、拼堆等作业,剔除劣杂、提高净度、分离老嫩、划分级别、调剂差异、稳定质量,黄毛茶通过精制成为待拼配的精制黄茶。“蒸茶”是指利用蒸汽的湿热,使茶受热吸湿,便于紧压成型,同时在一定的湿热作用下引起内含物质的变化,增进成品的色、香、味。“紧压”是指将茶坯装入模具,在压力机下压制,冷却定型后退出模具。“烘干”是指紧压茶在烘房中进行烘干,一般采用蒸汽干燥,将蒸汽通入干燥车间地面安装的铁管中回流,以加热室温,并利用排水排汽开关调节室内温、湿度。温度由低到高最高不超过75℃,再烘7~11天,干至水分达12%以下时即可出烘。

什么人不能喝溪黄茶

黄茶大家都听说过,但是对于溪黄茶或许大家不是太了解。毕竟像溪黄茶这样长期生长在高山深处,且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茶,比较珍稀少有,所以许多人也是不了解的。那么,什么人不能喝溪黄茶呢?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人不能喝溪黄茶

一般来说,溪黄茶这样长期生长在高山深处,且无任何污染的茶种类,是非常纯天然的。一般体质的人都适合喝溪黄茶,所以说,溪黄茶几乎是任何人都适合喝的哦。但同时,喝溪黄茶也要注意用量,如果过量饮用的话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诱发肝病。

建议有肝病的朋友们喝溪黄茶要适量,否则只会加重病情,并且还无法治疗肝病。

溪黄茶制作工艺:溪黄茶采用的是传统秘方,选用天然野生的溪黄草作为主料原料加上灵芝,鸡骨草,板蓝根,茯苓,佛甲草,泽泻,田基黄以及人参皂甙等中药材。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以及浓缩精制手法制作而成,所以,这也是溪黄茶珍贵的一个原因。

溪黄茶功效作用:溪黄茶的功效好处非常多,能调节人体机能平衡,清热解毒,保护肝脏净化体液,喝起来滋润清爽微甘苦,有着独特的风味。溪黄茶无添加任何化学物质,所以被称为天然护肝的健康饮品。

胆囊炎,急慢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急性黄恒型肝炎,肠炎,跌打伤痛以及痢疾等病症,都适合喝溪黄茶,能起到缓解作用。溪黄茶还能凉血散瘀,祛湿退黄的作用,是一款非常适合作为养生保健的茶种类。

饮用溪黄茶的禁忌:虽然溪黄茶属于天然的健康茶,并且没有什么副作用。但是溪黄茶毕竟也是中药材,平常还是不建议饮用过量。并且,因为溪黄茶性质寒凉,平常喝太多容易导致脾胃虚寒,所以,脾胃不好的朋友们最好少喝。

喝溪黄茶的注意事项如下所示:

1.用量

平常喝溪黄茶时,一定要注意用量。建议最好不要超过六克,可以控制在四五克左右。泡过一次的茶叶可以反复冲泡,但隔天就不要继续冲泡了。

2.不能替代药物

有些朋友看到溪黄茶适用于痢疾,肝炎以及胆囊炎等病症,从而停用了药物用溪黄茶替代。这样做肯定是不对的,因为溪黄茶毕竟只是保健品,对于病症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想要靠着溪黄茶来完全治好病症,这是不可能的哦!

溪黄茶虽好但也要适量,任何食物都是如此通过今天小编的介绍是不是对溪黄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了。

溪黄茶介绍

溪黄茶,大家对于它的了解有多少呢?有没有喝过溪黄茶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溪黄茶以及它的功效。

不要以为茶叶仅仅盛产与北方,南方也有茶叶盛产的地方,两广地区也有不少的茶叶生产区,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款溪黄茶正是产自粤北山区的珍稀茶种。

溪黄茶简介:

溪黄茶,在广东粤北高山深处生长,那里的山上一年四季很大雾、水分充足,空气又没有受到污染,溪黄茶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很健康,清明节前后6天就可以采摘了、自然,绿色属于大自然野生产品。它采用了古法烘焙而成的,入口感觉很特别,又甜又甘。再加上它自身带有一种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和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喝了它自身紧张状态会放松、是一项健康的饮品。

溪黄茶生长区域:

溪黄茶也叫溪黄草,是黄茶中最具中医功效的一种,其生长在位于广东韶关的粤北云雾山区,是天然的珍稀野生草药,也因其所处位置的气候原因,溪黄茶天然无污染。

溪黄茶的制作工艺:

溪黄茶的采摘需要在清明时节前后几天里进行,而采摘回去之后不需要经过发酵,仅仅是闷黄、烘晒制作工艺即可,非常简单便捷。

溪黄茶成分介绍:

溪黄茶中所具备的成分是大量的氨基酸、维生素、消化酶、可溶糖等一些对健康非常有益的成分。

溪黄茶原料:

溪黄茶的主要原料是溪黄茶、灵芝、佛甲草、茵陈、田基黄、人参皂甙、泽泻、鸡骨草、茯苓、板蓝根等多个中药,人们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制造而成的。

溪黄茶的功效:

1、护肝祛毒。

它可以调节人体的机能,保护体内肝脏、排出人体内残留多余的毒素。

2、清热祛湿。

现在是乱吃东西都会导致体内很多热气和湿毒,不过这也不用怕、喝了溪黄茶就可以了。它里面包含了很多可以清热,还可以祛除体内湿气的中药药材。

3、凉血散瘀。

有些人体内的血是很热气,那么喝溪黄茶是可以凉血的、它对于跌伤的伤口,可以起到散瘀瘀血的作用、跌打瘀痛的朋友要多喝。

通过今天小编对溪黄茶的介绍,是不是更加深刻的了解它了。并且有这么多对人体有益的功效,大家不妨试试这出自粤北的天然黄茶。

黄茶类的识别

黄茶是我国特产。其按鲜叶老嫩又分为黄小茶和黄大茶。如蒙顶黄芽、君山银针、沩山毛尖、平阳黄汤等均属黄小茶;而安徽霍山、湖北英山所产的一些黄茶则为黄大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

黄茶的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其制作过程为:鲜叶 杀青 揉捻 —— 闷黄 干燥

黄茶有芽茶与叶茶之分,对新梢芽叶有不同要求:除黄大茶要求有1芽4、5叶新梢外,其余的黄茶都有对芽叶要求“细嫩、新鲜、匀齐、纯净”的共同点。

平阳黄汤茶属于什么茶?有什么历史革沿?

平阳黄汤茶,属于六大茶类黄茶类中的黄小茶,是中国四大传统黄茶之一,与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知名黄茶齐名。原产于浙江平阳、泰顺、瑞安等地,品质以平阳北港朝阳山所产为最佳,故名“平阳黄汤”。其历史悠久,在清代因曾被列为贡品而闻名。

2023年5月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23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名录。2023年平阳黄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2023年平阳县被评为中国黄茶之乡。

历史沿革

平阳黄汤茶历史悠久。地处江南的温州,自古就出好茶,而平阳又是温州产茶佳处。早在《唐书·食货志》就有记载:“浙产茶十州五十五县,有永嘉、安固、横阳、乐城四县名。”其中的横阳,就是今天的平阳。虽然当时还没有“黄汤”之名,但平阳黄汤的加工工艺已经初具雏形。

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喜爱家乡茶的故事在平阳民间广为流传,可知平阳黄汤在元代大受人们尤其是文人喜爱。“黄汤”之名的由来也与黄公望有关。清代,平阳黄汤茶已经闻名天下,清乾隆时期被列为朝廷贡品,其历史已达200多年。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每年有千余担运销上海、营口、天津、北京等大城市,而后因多种原因停产,加之原先茶叶加工由农民手工操作,缺少系统、书面的文字记载,以致平阳黄汤加工工艺逐渐失传,茶市上不见其影。

直到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才重新开发生产。2023年,平阳县农业局开发的“平阳黄汤茶叶加工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23年,平阳黄汤茶样被中国茶叶博览馆馆藏。2023年,高级技师钟维标以平阳特早茶为原料,用“九焖九烘”古法恢复了传统名茶“平阳黄汤”的加工工艺。2023年,平阳黄汤跻身中国四大黄茶品牌之一。2023年,平阳黄汤茶获第十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并进入国家农业部公布的2023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名录。

黄小茶属于什么茶?有哪些种类?

黄茶,按鲜叶的嫩度和芽叶大小,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黄茶芽叶细嫩,显毫,香味鲜醇,由于品种的不同,在茶片选择、加工工艺上有相当大的区别。

黄小茶,茶叶的一种,属于黄茶系列,采摘细嫩芽叶,多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原料加工而成,其品质不及黄芽茶,但明显优于黄大茶。黄小茶较著名的品种有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北远安的“远安鹿苑”和浙江温州、平阳一带的“平阳黄汤”等。

分类

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黄小茶主要有北港毛尖、沩山毛尖、远安鹿苑茶、皖西黄小茶、浙江平阳黄汤等;产于湖南岳阳的康王乡北港杨家湖一带北港毛尖,成茶的外形芽壮叶肥,毫尖显露,呈金黄色,汤色橙黄,香气清高,味道醇厚,甘甜爽口。

一般是在清明后的一个星期开采,标准为一芽两三叶,要在晴天采集,茶叶不采虫伤,紫色的,还要分为五个档次。黄小茶北港毛尖属于黄茶里的一种上等茶叶,是我国的特产,也是古代的皇室专用黄茶。黄小茶还具备保健养生的功能,对于爱品茶的人士,黄小茶是一种享受。

以上内容是关于黄茶的审评术语和黄茶的审评标准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康乃馨茶花图片 康乃馨花茶多少钱一斤呀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黄茶的审评术语 黄茶的审评标准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17999.html

使劲推荐

黄茶的审评术语 黄茶的审评标准
黄茶的审评术语 黄茶的审评标准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黄茶的审评术语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黄茶...

康乃馨茶花图片 康乃馨花茶多少钱一斤呀
康乃馨茶花图片 康乃馨花茶多少钱一斤呀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康乃馨茶花图片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康乃...

黄茶的种类和分布图 黄茶的种类和分布图片
黄茶的种类和分布图 黄茶的种类和分布图片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黄茶的种类和分布图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黄茶中的代表茶是什么 黄茶中的代表茶是什么茶
黄茶中的代表茶是什么 黄茶中的代表茶是什么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黄茶中的代表茶是什么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黄茶如何泡 黄茶泡法的正确方法
黄茶如何泡 黄茶泡法的正确方法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黄茶如何泡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黄茶泡法...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雅安黄茶特点 雅安皇茶坊茶业有限公司
雅安黄茶特点 雅安皇茶坊茶业有限公司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雅安黄茶特点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雅安皇...

安徽霍山黄芽是什么茶 霍山黄芽十大名茶
安徽霍山黄芽是什么茶 霍山黄芽十大名茶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安徽霍山黄芽是什么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黄茶叶的细腻程度选择了三种不同的泡茶方法对吗 黄茶叶的细腻程度选择了三种不同的泡茶方法对不对
黄茶叶的细腻程度选择了三种不同的泡茶方法对吗 黄茶叶的细腻程度选择了三种不同的泡茶方法对不对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黄茶叶的细腻程度选择了三种不同的泡茶方法对吗的优秀文章...

鸡蛋茶的功效和作用 鸡蛋茶的吃法
鸡蛋茶的功效和作用 鸡蛋茶的吃法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鸡蛋茶的功效和作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湖南君山银针茶价位 湖南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
湖南君山银针茶价位 湖南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湖南君山银针茶价位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精选茶知识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