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英国革命重点知识 中考历史英国革命重点内容_种植养殖_茶知识

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中考历史英国革命重点知识 中考历史英国革命重点内容

时间:2024-08-19 07:32:11 作者:催眠术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中考历史英国革命重点知识 中考历史英国革命重点内容的文章,本文对文章中考历史英国革命重点知识 中考历史英国革命重点内容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中考历史英国革命重点知识 中考历史英国革命重点内容

中考历史有哪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历史是中考的一门重要内容,我们在考试前要总结知识点,在心里形成知识体系。下面介绍的是中考历史重要知识点,仅供参考。

古代史知识点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

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世界史知识点

1.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兴起的国家是:意大利。

2.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3.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寓义)

4.被称为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是:但丁。代表作是《神曲》。

5.达·芬奇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6.1492年,到达古巴、海地,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哥伦布

7.1498年,到达印度,第一个找到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的航海家是:达·伽马。

8.1519~1522年,实现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科学真理的是:麦哲伦船队

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人:克伦威尔

1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标志: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

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查理一世

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688年的光荣革命。

13.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文件是《权利法案》

14.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建立的是:《权利法案》的颁布。

15.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爆发的事件是:列克星顿的枪声。

16.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华盛顿。

17.标志北美13个殖民地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宣告独立的事件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18.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19.被称为“美国国父”的人物是:华盛顿

20.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爆发)的标志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2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重要文件是:《人权宣言》

2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政治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

23.法国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路易十六

24.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是:雅各宾派专政(领导人:罗伯斯比尔)

25.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资产阶级军事帝国)的是:拿破仑。

26.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27.17世纪中叶以后,成为最大的黑奴贩子的是:英国。

28.到19世纪,殖民地已遍及世界各地,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是:英国。

29.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被称为“拉丁美洲解放者”的是:玻利瓦尔。

30.印度反英民族起义中的杰出女英雄是:章西女王

有没有人能告诉我些中考历史提纲啊

2006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第三部分:世界近代史部分

一、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君权神授”下的英国:革命的原因: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英国人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拓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②17世纪英国竭力推行封建专制,鼓吹“君权神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权利受到侵害,他们利用议会和王权展开了斗争。

(2)、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议员们对国王的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要求限制王权,掀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3)、《权利法案》的颁布:

① 颁布的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颁布的时间: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

② 内容: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③ 颁布的意义: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起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2、 美国独立战争

(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17世纪初,英国人开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地。一百多年后,英国在北美建立的殖民地已经有13个。

(2)、来克星顿的枪声:①时间:1775年4月;②意义: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3)大陆会议是独立战争的领导机构,华盛顿是大陆军总司令。

(4)、美利坚和众国诞生的标志: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和众国的诞生。7月4日是美国独立日。

(5)、美国独立战争转折点是萨拉托加大捷。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6)、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7)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到推动作用。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法国大革命:

① 大革命前法国全体社会成员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工匠、城市贫民、农民。

② 爆发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攻占巴士地狱。

③ 《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④ 1792年,法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不久,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⑤ 革命的历史意义: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拿破仑帝国:

① 1799年底,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② 拿破仑法典:为了巩固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而颁布,是资本主义立法的蓝本。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

③ 评述拿破仑。崛起于战争、政变夺权、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对内颁布了《法典》、对外战争(注意两面性)

二、“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

1、工业革命

(1)、时间: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等出现,18世纪80年代水力织布机出现。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实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19世纪初,在交通运输方面首先取得突破:美国人首先造出了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随后英国人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试车成功。

(3)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法国和美国相继完成。

(4)、影响: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1)英国的宪章运动:1836~1848年间,英国工人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的运动。这次运动有一个政治纲领《人民宪章》,因此得名为宪章运动。运动中,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3、美国内战

(1)美国内战爆发前,南北矛盾冲突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在南北战争中,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贡献的总统是:林肯。评述林肯。

(3)林肯于1862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诸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作用: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

(4)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其历史意义是: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俄国的改革

面对严重的农奴制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1861年的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虽然保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5、日本明治维新

(1)19世纪中期,首先打开日本大门的西方国家是美国。

(2)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放弃了排斥西方的做法,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3)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是: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4)评价: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三、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美国爱迪生(发明大王)发明了电灯泡,;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并于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2、第一次世界大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2)三国同盟是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是:英国、法国、俄国。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在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4)战争的起止时间:1914年7月~1918年11月

(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战场主要集中在欧洲。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第四部分:世界现代史部分

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1)俄国的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的权力。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11月7日,起义取得胜利。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3)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迁都莫斯科。

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苏联的成立:1922年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当时有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联邦、白俄罗斯联邦。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2)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二、一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1)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1919年1月在巴黎召开,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凡尔赛和约》的内容: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德国应进行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赔款总数;德国的全部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加以瓜分。(和约竟然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2)华盛顿会议:会议起主要作用的是:美国、英国、日本。条约: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签订了《四国公约》,相约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五国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为5:5:3:1.75:1.75。美国取得了老牌海军强国英国同样的制海权。《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1924-1929年间是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2)罗斯福新政

①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②内容: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首先,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农业,让农民缩减耕地面积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补偿;颁布,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这是新政的中心措施;举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队伍,刺激生产和消费。

③评价:实施“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实施后,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1)德意日法西斯化:意大利: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准备用武力夺取政权,不久墨索里尼在意大利逐步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德国:1933年纳粹党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不久他又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与一身,称国家元首。希特勒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建立法西斯恐怖专政:制造国会纵火案、解散工会取缔其他一切政党、迫害犹太人、扩军备战撕毁《凡尔赛条约》。日本:日本法西斯的主力是军部。1936年2月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军官发动兵变失败,结果,军部内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国家”、加速了对外侵略扩张一派控制政府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

(2)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中国抗击日本;埃塞俄比亚在海尔?塞拉西一世抗击意大利侵略;西班牙内战,佛朗哥组成叛乱政府。英国、法国、美国采取纵容侵略的不干涉政策。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以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这次会议是德国的扩张和英法纵容政策的产物。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3、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6、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跨法西斯。

7、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提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8、1944年6月,以美英军队为主的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9、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10、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四、二战后的世界:

1、 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1)战后初期的苏联: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进行经济改革,遭到失败。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先进行经济改革失败,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失去领导权,叶利钦控制全局。1991年底苏联解体。

(2)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大到十几个国家。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随即社会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德国实现统一。

2、欧洲、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欧共体的形成: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感到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有必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1967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发起建立“欧洲共同体”组织。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同时,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欧盟成立后,各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3)日本崛起: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经超过战前水平。日本政府利用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

3、发展中的矛盾:1973—1975年由于中东国家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此后,资本主义经济结束了五六十年代的繁荣。70年代后,资本主义世界开始逐渐形成欧共体、日本、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4、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1)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1949年,美国拉拢加拿大、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成立针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成为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抗衡的另一大政治军事集团。

(2)什么叫“冷战”政策?美国“冷战”政策包括哪些方面?

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包括: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冷战的开始;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美国侵略朝鲜和越南:

(4)美苏争霸: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争霸优势在美国,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表现,分析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可以看出美国的优势。20世纪七十年代,争霸优势达到高潮,美国由于陷入越南战争,实行了战略收缩,而苏联开始打规模的军事扩张,1979年出兵占领阿富汗。

5、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两极格局结束了。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但进程曲折,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

6、世界经济发展: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各国、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整体上看,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了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加速发展。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即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是: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世界贸易组织希望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跨国公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7、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利用空间、海洋,毒品蔓延,国际恐怖活动猖獗,核武器扩散。

五、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1、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的科技革命的到来,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世界历史>第一册.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开展殖民掠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生贵族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掌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来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意义: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1689年,为限制国王权利,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b.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2.<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为限制国王的权利,确定议会的大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3.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英国采用海盗方式,在海上进行抢劫活动.16世纪晚期,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英法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后,英国战胜了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4.来克星顿的枪声和美国独立

a.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b.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整编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c.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

d. 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e.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f. 意义:

1.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实行总统制,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它同时又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5.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6.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和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791年6月,奥地利和普鲁士采取军事行动,帮助路易十六镇压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统治,,9月,法国军队也把外国军队赶出国境,并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后,法国政局动荡,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对外打击反法联盟,扩张法国势力.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敲响了帝国的丧钟;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再次惨败;1814年反法盟军开进巴黎,帝国灭亡.

7.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场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

进程:a.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利纺纱等机器相继问世;80年代,水利织布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b.机械师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气机,1785年,这种蒸气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c.蒸气机的使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诞生.d.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8.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

9.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联系在一起,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意义:使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0.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南部实行大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双方在关税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意义:使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为摆脱落后状态使俄国成为近代强国,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内容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学校教育.它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农奴主推行的富国强兵改革.作用: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861年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发展极其缓慢.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一块份地.它实际上是一场沙皇自上而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2.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意义: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世界历史>第二册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成就:a.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石油的开采和提炼,石油,电力和煤炭构成了三大能源.

b.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德国的西门子创制了第一辆有轨电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导致了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

c.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19世纪中期,发明了有线电报;19世纪晚期,有线电话和无限电报也研制成功.

影响: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19世纪晚期,随着生产力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其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国和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装备落后和过分依赖殖民地,经济发展缓慢,工业生产被美国,德国赶上和超过.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竭力进行武装扩张,促进了经济发展;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和主要成员

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协约国集团:英国,法国,俄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西线三大战役

1914年6月底,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街头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

西线三大战役:交战双方是英法和德国,分别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5.美国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大战爆发时,美国利用中立的地位与交战国做生意,通过出售军火,提供贷款,大发横财,国力大增.1917年,在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加入协约国,终于参战了.美国的参战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财力方面,使协约国受益极大.

一战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6.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经济陷于全面崩溃,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亲自领导下,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推出”一战”,颁布了没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法令>.

苏联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28年和1933年的两国五年计划,其重点都是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37年苏联基本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同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7.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919年1-6月,参加国有27个,英国,法国,美国三国成为和会的主宰.其主要内容有: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分别和德国盟国签订一系列和约,它们和对德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决定成立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和约内容见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35页)

8.华盛顿会议

在美国倡议下召开,共有九国国家参加,美,英,日三国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签订了<四国条约>,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际上成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有三大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其内容有:金融方面,首先从金融业开始,使私人现款重新流通;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拨款补偿;工业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社会赈济方面,新建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评价: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b.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希特勒的上台执政,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成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11.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a.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建立和强化了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

b.英法美的纵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军民英勇捍卫国土,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2年初,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开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美,英,苏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了会议,确定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达成重大协议:德国由美苏英分区占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12.二战后苏联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措施和影响

从1946年起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在斯大林领导下,集中精力恢复并发展经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是苏联工业的发展重点.苏联人民取得了经济振兴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加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13.”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967年,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互相间的合作,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发起建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欧共体”建立后,成员国数目不断增加,相互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

美国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抵挡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冲击,控制西欧各国.

为了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世纪50.60年代,发动了侵略朝鲜和越南战争.

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立的增强,苏联也走上了霸权主义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末,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企图建立在南亚和波斯湾地区的霸权;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两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苏联力不从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变称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战后亚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中考历史英国革命重点知识 中考历史英国革命重点内容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中考历史英国革命重点知识 中考历史英国革命重点内容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2022年龙南中考分数线 2022年龙南中考统招人数多少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本文标题:中考历史英国革命重点知识 中考历史英国革命重点内容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166091.html

使劲推荐

中考历史英国革命重点知识 中考历史英国革命重点内容
中考历史英国革命重点知识 中考历史英国革命重点内容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中考历史英国革命重点知识 中...

2022年龙南中考分数线 2022年龙南中考统招人数多少
2022年龙南中考分数线 2022年龙南中考统招人数多少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2年龙南中考分数线 2022年...

中考武术辅助训练视频教学 中考武术辅助训练视频大全
中考武术辅助训练视频教学 中考武术辅助训练视频大全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中考武术辅助训练视频教学 中...

中考祈福励志文案短句图片 中考祈福励志文案短句子
中考祈福励志文案短句图片 中考祈福励志文案短句子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中考祈福励志文案短句图片 中...

nike中考跳远的鞋 中考跳远跑步专用鞋
nike中考跳远的鞋 中考跳远跑步专用鞋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nike中考跳远的鞋 中考跳远跑...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乌鲁木齐市中考时间2024 齐市中考时间2024年时间表图片
乌鲁木齐市中考时间2024 齐市中考时间2024年时间表图片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乌鲁木齐市中考时间2024 齐市...

黄金中学中考成绩2021 黄金中学中考成绩
黄金中学中考成绩2021 黄金中学中考成绩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黄金中学中考成绩2021 黄金中...

济宁体育中考内容 2022年济宁体育中考
济宁体育中考内容 2022年济宁体育中考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济宁体育中考内容 2022年济宁...

睢宁音乐中考满分多少分 徐州中考音乐考试内容
睢宁音乐中考满分多少分 徐州中考音乐考试内容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睢宁音乐中考满分多少分 徐州...

中考作文加分的语句有哪些 中考作文加分的语句摘抄
中考作文加分的语句有哪些 中考作文加分的语句摘抄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中考作文加分的语句有哪些 中...

精选种植养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