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制茶工艺流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制茶工艺流程图12步和制茶工艺流程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黄茶泡出来的茶汤最明显的特点是黄色,那么为什么它会泡出来的汤是黄色的呢,这就在于它的制作过程。
黄茶的制作过程:
一、杀青
杀青就是把茶叶采摘回来后把水分去掉,而黄茶就是通过杀青以此来破坏茶叶里含有的酶活性以此来把水分去掉,这一步对于黄茶香气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焖黄
焖黄是黄茶类的制作工艺最大的特点,这也是制作出与其他茶最大的工艺所在,所以说杀青和干燥两个步骤是为茶叶变黄提供湿热的工艺条件,那么焖黄就是让黄茶形成黄汤特点最为重要的一步,而影响焖黄一般有茶叶的含水量和茶叶的温度,如果是含水量越多,而茶叶的温度越高,那么就越符合湿热的条件,那茶叶变黄的过程也就越来越快。
三、干燥
制作黄茶的最后一步就是干燥,一般来说会分几次进行,而且温度要比其他茶类的要低,否则就会对其的味道和香气有所影响。
黄茶的闷黄工艺我们虽然有喝茶的习惯,但并不是对每一款茶都了解的清楚,比如黄茶,可能多数人都不是很了解,不知道黄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更别提黄茶具有的好处了。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下黄茶的闷黄工艺。
黄茶的闷黄工艺:
闷黄是将在杀青或揉捻或烘之后的茶叶,趁热用布或纸将茶叶包裹,放置使其黄变的过程。
闷黄是形成黄茶独特品质的关键工序。黄茶品类繁多,品质风格各异,因此闷黄技法也不同。大致可分为湿坯闷黄和干坯闷黄两种。湿坯闷黄是在杀青或揉捻后进行,干坯闷黄是在初烘后进行。闷黄目的在于促进叶色黄变,利于形成黄茶“黄汤黄叶”、香气清悦、滋味醇爽的品质特征。
闷黄过程主要是通过湿热作用,促进芽叶化学变化,进而形成黄茶品质特征。主要化学变化有:茶多酚发生一定程度的非酶性氧化,出现黄变,苦涩味成分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使滋味甜醇,叶绿素部分分解或转化成脱镁叶绿素,使绿色减退,黄色显露;糖和氨基酸转化及挥发性醛类增加,促进黄茶独特芳香物质的形成。闷黄促进黄茶香气和滋味形成,在闷黄过程中,复杂的理化反应条件下,各因素协调作用综合地形成黄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特征。
黄茶的冲泡方法:
黄茶评内质汤色以黄汤明亮为优,黄暗或黄浊为次。香气以清悦为优,有闷浊气为差。滋味以醇和鲜爽、回甘、收敛性弱为好;苦、涩、淡、闷为次。叶底以芽叶肥壮、匀整、黄色鲜亮的为好,芽叶瘦薄黄暗的为次。而达到此标准,掌握黄茶的冲泡方法也想很关键。
(1)摆具,将茶具一一摆好,茶壶与茶盅并排置于茶盘之上,闻香杯与品茗杯一一对应,并列而立。电茶壶置于左手边。
(2)赏茶,用茶匙将茶叶轻轻拨入茶荷内,供来宾欣赏。
(3)温壶,温壶不仅要温茶壶,还要温茶盅。用左手拿起电茶壶,注满茶壶,接着右手拿壶,注入茶盅。
(4)温杯,将茶盅内的热水分别注入闻香杯中,用茶夹夹住闻香杯,旋转360度后,将闻香杯中的热水倒入品茗杯。同样用茶夹夹住品茗杯,旋转360度后,杯中水倒入涤方或茶盘。
(5)投茶,将茶荷的圆口对准壶口,用茶匙轻拨茶叶入壶。投茶量为1/2至2/3壶。
(6)洗茶,左手执电茶壶,将100℃的沸水高冲入壶。盖上壶盖,淋去浮沫。立即将茶汤注入茶盅,分于各闻香杯中。洗茶之水可以用于闻香。
(7)高冲,执电茶壶高冲沸水入壶,使茶叶在壶中尽量翻腾。第一泡时间为1分钟,1分钟后,将茶汤注入茶盅,分到各闻香杯中。
(9)闻香,先闻杯中茶汤之香,然后将茶汤置于品茗杯内,闻杯中的余香。
(10)品茗,闻香之后可以观色品茗。品茗时分三口进行,从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位置香味也各有细微的差异,需细细品,才能有所体会。
(11)再次冲泡,第二次冲泡的手法与第一次同,只是时间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以此类推,每冲泡一次,冲泡的时间也要相对增加。优质乌龙茶内质好,如果冲泡手法得当,可以冲泡几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能基本相同。
(12)奉茶,自第二次冲泡起,奉茶可直接将茶分至每位客人面前的闻香杯中,然后重复闻香、观色、品茗、冲泡的过程。
对于黄茶的闷黄工艺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黄茶具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消食化滞等作用。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不过,在喝黄茶的时候需要适量品饮,过多饮用反而会伤身。
黄茶的制作和功效喝茶保健成为了很多人的一种习惯,不仅可以当做日常饮料来解渴,还能有保健身体的作用。特别是很多人在了解了黄茶的功效后,更是喜欢通过用黄茶来替代水,作为日常的茶饮。但是,有多少人了解黄茶的制作和功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有关黄茶的知识。
黄茶原叶采摘要求严格,清明前后所采称“芽茶”,夏初所采称“梅尖”,七、八月所采称“秋白”,十月所采称“小春”。春茶又有芽茶、毛尖、明前及雨前之分,以芽茶最为细嫩,于清明与谷雨之间,采摘一芽一、二叶。经芽叶拣剔,分等摊放,然后杀青、轻揉、微渥堆、炒二青、烘焙干燥、过筛等传统工序,所制成品,芽叶完整,净度良好,外形紧细成条似莲心,芽叶肥壮显茸毫,色泽黄嫩油润,汤色橙黄明亮,香气清鲜,滋味醇爽。
黄茶是在绿茶的工艺基础上,增加了闷黄的程序,从而形成黄茶独特的品质特征。这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有的揉前堆积闷黄,有的揉后堆积或久摊闷黄,有的初烘后堆积闷黄,有的再烘时闷黄。黄茶依原料芽叶的嫩度和大小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黄茶加工的主要工序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黄茶的制作过程:
第一:杀青
在正常天气下,一般采取自然萎调。鲜叶在水筛黄茶杀青应掌握“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原则,以彻底破坏酶活性,防止产生红梗红叶和烟焦味。要杀透、杀匀,红梗红叶红汤不符合黄茶的质量要求。与同等嫩度的绿茶相比较,某些黄茶杀青投叶量偏多,锅温偏低,时间偏长。
这就要求杀青时适当地少抛多闷,以迅速提高叶温,彻底破坏酶的活性。杀青过程中,由于叶子处于湿热条件下时间较长,叶色略黄,可见杀青过程己产生轻微的闷黄现象。至于杀青程度与绿茶无多大差异,某些黄茶在杀青后期。因结合滚炒轻揉做形,出锅时含水率则稍低一些。黄茶揉捻可以采用热揉,在湿热条件下易揉捻成条,也不影响品质。同时,揉捻后叶温较高,有利于加速闷黄过程的进行。
第二:闷黄
影响闷黄的因素主要有茶叶的含水量和叶温。含水量愈多。叶温愈高,则湿热条件下的黄变进程也愈快。闷黄时理化变化速度较缓慢,不及黑茶握堆剧烈,时间也较短,故叶温不会有明显上升。制茶车间的气温,闷黄的初始叶温,闷黄叶的保温条件,对叶温影响较大。
为了控制黄变进程,通常要采取趁热闷黄,有时还要用烘、炒来提高叶温,必要时也可通过翻堆散热来降低叶温。闷黄过程要控制叶子含水率的变化,要防止水分的大量散失,尤其是湿坯堆闷要注意环境相对湿度和通风状况,必要时应盖上湿布以提高局部湿度和阻止空气流通。
第三:干燥
一般采用分次干燥,干燥方法有烘干和炒干两种。干燥时温度掌握比其他茶类偏低,且有先低后高之趋势。这实际上是使水分散失速度减慢,在湿热条件下,边干燥,边闷黄。
黄茶功效:
1、保护脾胃
黄茶有保护脾胃促进消化的功效,如果你的胃不好,或者是经常感觉食欲不振的话,那么适量饮用一些黄茶是最好不过了。因为黄茶属于沤茶,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进入黄茶的茶叶里面,经过水一泡开,就可以起到增进消化和促进食欲的作用。
2、减肥消脂
黄茶除了有护胃的功效,同时也有减肥消脂的作用。黄茶中的消化酶可以活化脂肪细胞的新陈代谢功能,等于是让脂肪自己做运动。也就是说,喝黄茶可以帮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化除多余的脂肪。
黄茶的存储方法:
保存黄茶时,可在茶叶袋中放入保鲜剂并密封,以隔绝空气。要将含水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最佳的含水量在7%左右。一般情况下,茶叶保存在5-6℃为好(将温度控制在5℃左右,保存不“发酵”或轻“发酵”茶叶的质量较好),因为茶叶在高温或常温条件下可加快氧化速度,很容易陈化,从而影响黄茶的品质。故可以把茶叶用铝箔袋装好再放入罐中,然后再在外面套一个干净的塑料袋并扎紧,直接放入冰箱内储存,并注意避免与其他食物在一起冷藏,以免茶叶吸附异味。
黄茶最大的品质特点就是“黄叶黄汤”,这是黄茶特有的特性,其他茶叶所没有的。
黄茶的来源:在人们炒绿茶的时候,发现,每当杀青,揉捻茶叶以后干燥不足,或者不及时的时候,茶叶的叶色马上就会变黄。
黄茶的分类包括: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
霍山黄芽的特点:茶形细嫩多亮,茶色嫩黄,香气栗香,茶味醇厚有回甘,叶底黄亮嫩匀厚实。
黄茶制作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就是闷黄,高温杀青破坏本来的酶的活性,产生一些有色物质。
黄茶的功效:黄茶是沤茶,能产出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有很好的好处,对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人士都是很好的选择。
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对食道癌有明显的作用,黄茶的鲜叶有一些物质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这是其他茶叶所不及的。
赶快来一起品尝一级黄茶,共享品味人生。
简述:岳阳黄茶工艺(一)黄茶加工原理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色黄汤”,而黄茶的制法特点主要是“闷黄”。黄茶类与绿茶类、黑茶类一样,在制造工艺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鲜叶采摘后,经适当的摊放贮青后,用高温杀青,彻底破坏酶的活性,在湿热条件下多酚类化合物氧化(属非酶性自动氧化作用),生成一些有色物质。同时茶叶内其他化学物质也产生一些相应的变化。
在干燥前,黄茶与绿茶、黑茶制造的工艺条件不同,湿热作用的程度各异,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同。绿茶变化少,黑茶变化程度重,黄茶居中。黄茶是绿茶与黑茶之间的过渡性茶类,茶叶闷黄程度由量变到质变,闷黄不够,还是绿茶;闷黄过重,成为黑茶。从干茶的色泽来看,绿茶绿色,黄茶黄色,黑茶黑褐色,形成一个渐变的色带。目前划分黄茶、绿茶、黑茶,主要从制茶工艺和品质特点入手,不能依靠单一的理化指标来判定。
黄茶与绿茶中氨基酸含量接近,组分以茶氨酸、谷氨酸最多。据研究,用嫩度相似的鲜叶,分别制成炒青绿茶、黄大茶和黑毛茶,其黄烷醇类物质含量依次递减。各种儿茶素的减少趋势大致相同。这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说明,黄茶是绿茶与黑茶之间的一个过渡性茶类。
1.叶绿素的变化
黄茶与嫩度相当的绿茶比较,叶绿素总量稍低,而叶绿素a、b之比值稍高。这与闷黄过程有关,可能是因为闷黄对叶绿素b的破坏程度比叶绿素a大。
叶绿素是不稳定的化合物,在黄茶制造中受热而引起氧化、裂解、置换等反应,遭到破坏,致使干茶绿色物质减少,黄色物质显露,这是黄茶呈现黄色的主因。叶绿素在杀青过程中破坏最多,其次是堆闷、初烘过程,而低温足火过程破坏较少。
2.多酚类化合物的变化
多酚类化合物在湿热作用下发生非酶性自动氧化和异构化,产生一些黄色物质,这是黄茶“黄汤黄叶”品质的物质基础。酯型儿茶素本来有苦涩味,因其自动氧化和异构化,黄茶茶汤比绿茶更醇和。
3.其他物质的变化
在黄茶炒制过程中,糖类和氨基酸都有显著变化。这些物质的转化,对黄茶的香气、滋味起重要作用。淀粉随着炒制减少,一部分转化为可溶性糖,氨基酸的含量明显增加。氨基酸既是茶汤滋味的重要成分,又是香气的一种先质。在热的作用下,糖与氨基酸、多酚类化合物作用形成芳香物质。此外,低沸点的芳香物质挥发,具有良好香气的芳香物质显露出来。
(二)黄茶基本工序
黄茶制造的典型工艺流程是:杀青-闷黄-干燥。闷黄是黄茶类制茶工艺的特点,是形成黄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揉捻不是黄茶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君山银针就不用揉捻,北港毛尖只在杀青后期在锅内热揉,也没有独立的揉捻工序。黄大茶因芽叶较大,通过揉捻塑造条索,但其对黄叶黄汤的形成并没有直接的影响。
至于黄大茶在杀青之前进行适度的轻萎凋,其目的是使多酚类化合物轻度氧化以减轻茶汤涩味,同时还可促进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类,散失青草气,这对形成黄大茶的品质风味,作用明显。轻萎凋是乌龙茶制造的第一道工序,在绿茶制造中也有用于减轻茶汤涩味的,因此轻萎凋也不是黄茶制造中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只是根据黄大茶鲜叶原料的特点,为提高黄大茶质量而采取的技术措施。下面就黄茶制造的工艺过程分别加以叙述。
1.杀青
黄茶通过高温杀青,以破坏酶的活性,蒸发一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对香味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黄茶杀青应掌握“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原则,以彻底破坏酶的活性,防止产生红梗红叶和烟焦味。要杀透、杀匀,红梗红叶不符合一般黄茶的质量要求。与同等嫩度的绿茶相比较,某些黄茶杀青投叶量偏多,锅温偏低,时间偏长。这就要求杀青时适当地少抛多闷,以迅速提高叶温,彻底破坏酶的活性。杀青过程中,由于叶子处于湿热条件下时间较长,叶色略黄,可见杀青过程已产生轻微的闷黄现象。
2.揉捻
加工黄小茶和黄大茶,可以热揉,茶叶在湿热条件下易揉紧成条,且揉捻后叶温较高,有利于加速闷黄。
3.闷黄
从杀青开始至干燥结束,都可以为茶叶的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条件。但作为一个制茶工序,有的在揉捻后闷黄,如北港毛尖;有的则在毛火后闷黄,如黄大茶;有的则烘闷结合,如君山银针二烘二闷。影响闷黄的因素主要有茶叶的含水量和叶温。含水量愈多,叶温愈高,则湿热条件下的黄变进程愈快。
闷黄时理化变化缓慢,不及黑茶渥堆剧烈,时间也较短,故叶温不会明显上升。制茶车间的气温、闷黄的初始叶温、闷黄叶的保温条件,对叶温影响较大。为了控制黄变进程,通常要趁热闷黄,有时还要用烘、炒来提高叶温,若叶温过高,也可通过翻堆散热来降低叶温。闷黄过程要控制叶子含水率的变化,防止水分散失,尤其是湿坯堆闷要注意环境相对湿度和通风状况,必要时应盖上湿布以提高局部湿度和阻止空气流通。闷黄时间长短与黄变要求、含水率、叶温密切相关。
4.干燥
一般采用分次干燥法。干燥方法有烘干和炒干两种。干燥时温度掌握比其他茶类偏低,且有先低后高之趋势。这实际上是使水分散失速度减慢,在湿热条件下,边干燥、边闷黄。
(三)君山银针加工
2.杀青:锅温保持130~100C,先高后低,每锅可炒芽头0.5公斤。两手握茶,轻快翻炒,使茶叶均匀受热,蒸发水分,切勿在锅内来回摩擦,经4~5分钟,茶芽发出清香,芽蒂萎软时即可出锅,接着进行摊凉去杂,即以竹盘装盛杀青好了的芽叶,簸动十几下,把水气和茶片等轻飘物除去,需时约1-2分钟。
3.初烘:将摊凉去杂后的茶芽,置于竹制小盘(直径46cm左右,上糊皮纸两层)中,立即上烘。烘灶系用砖砌成,高0.8米左右,烘茶温度为50~60C,每盘烘茶胚250克左右,每隔2~3分钟翻一次,至五、六成干时下烘,摊凉1小时左右。
4.初包:用皮纸将茶包好,放置约24小时使茶芽变为金黄色。
5.复烘:温度比初烘稍低,约45~40C,每隔5~6分钟翻一次,至茶叶到九成干时下烘。
6.再包:将复烘后的茶,再用皮纸包裹,放置36小时左右,使茶芽继续变黄。
7.足火:将经过再包(复闷黄)的茶,仍用竹圆盘置灶上烘,温度稍放低,约为35C左右,至足干时,下烘放置铁箱内密封。
(四)北港毛尖加工
一般在4月上旬开始采摘,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选晴天采摘。要求芽叶肥壮,柔嫩多毫。不采虫伤叶、紫色叶、鱼叶,不带蒂把。随采随制,当天采的芽叶,当天制完。
北港毛尖加工分杀青、锅揉、闷黄、复炒、复揉、烘干等工序。
1.杀青
锅温170~180℃,每锅投叶量1~1.5kg。先抖炒2分钟左右,随后锅温降至100℃以下,再炒12~13分钟,至叶子发出清香,无青草气,杀青叶达三、四成干时,再次退火,转入锅揉。
2.锅揉
杀青后把锅温降低到80℃左右,在锅内进行揉炒解块,反复操作直至叶片卷成索状,达六成干时出锅。
3.闷黄
出锅叶放在簸箕内拍紧,上面盖布,时间30分钟左右,使茶条回潮,色泽变黄,再投入锅内复炒复揉。
4.复炒复揉
锅温保持在60~70℃,炒至条索紧卷,白毫显露,达八成干时出锅摊放。
5.烘干
摊放后,用炭火烘焙。木炭切忌冒烟,温度控制在80~90℃,烘至足干,趁热装入箱内密封,促使叶色进一步黄变,形成北港毛尖的特有品质。
(五)黄大茶加工
黄大茶一般用来做精制黄茶或低档紧压黄茶的原料。以下为某厂的一个加工实例,仅作参考。
1.选料:原料选择有一定成熟度的茶树新梢,一般为一芽三、四叶。
2.摊青:将采摘好的鲜叶均匀摊置于竹盘或篾帘上,自然蒸发鲜叶水分,散失青草气,摊青时间4~6小时即可达到要求,雨水叶适当延长摊放时间。
3.杀青:用滚筒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240~340℃,将鲜叶均匀投入杀青机内杀青。杀青适度的标准是:手感柔软,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嫩茎折而不断,青草气消失,透发清香。
5.闷黄:将揉捻叶装入消毒灭菌的布袋或木箱或不锈钢容器内闷黄,叶温控制在30~40℃,湿度75%~85%,闷黄时间18~24小时,叶色转黄,发出浓郁香气即可。
6.干燥:将闷黄过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上烘干,一般分两次干燥,温度先高后低,干燥后成为黄毛茶。烘至茶叶含水量≤9%,茶叶摊凉后入库备用。
(六)紧压黄茶加工
黄毛茶在紧压前要先精制,即对黄毛茶进行筛分、切轧、风选、拣剔、拼堆等作业,剔除劣杂、提高净度、分离老嫩、划分级别、调剂差异、稳定质量,黄毛茶通过精制成为待拼配的精制黄茶。“蒸茶”是指利用蒸汽的湿热,使茶受热吸湿,便于紧压成型,同时在一定的湿热作用下引起内含物质的变化,增进成品的色、香、味。“紧压”是指将茶坯装入模具,在压力机下压制,冷却定型后退出模具。“烘干”是指紧压茶在烘房中进行烘干,一般采用蒸汽干燥,将蒸汽通入干燥车间地面安装的铁管中回流,以加热室温,并利用排水排汽开关调节室内温、湿度。温度由低到高最高不超过75℃,再烘7~11天,干至水分达12%以下时即可出烘。
解析:岳阳黄茶的品鉴中国茶分六大类,即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黄茶显著的品质特征是“三黄”: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且滋味甘醇。
为什么黄茶较同等嫩度的鲜叶加工的绿茶滋味甘醇?因为加工黄茶有独特的闷黄工序,在热化反应及外源酶的共同作用下,内含生化成分发生显著变化,滋味变得更加醇和。黄茶主要产于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浙江和广东等省。黄茶的品、鉴、藏为三步曲,且又相互关联。
“品”就是欣赏,即欣赏黄茶之美“鉴”就是判定黄茶的真假优劣“藏”就是保存。三者的关系是“鉴”为前提“藏”是手段,赏”是目的。黄茶性温和,对人体有许多益处,年代越久越甘醇,紧压黄茶除了很高的品饮价值外,投资价值不菲。收藏紧压黄茶是投资理财的新形式,大众化、社会化是其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百姓富裕的标志。
(一)岳阳黄茶的品类
黄茶主要有散黄茶和再加工的紧压茶两类,其中散黄茶按芽叶的嫩度通常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3小类。黄芽茶:原料采摘单芽加工而成,岳阳黄茶有君山银针、黄茶类的岳阳银针等。黄小茶:采摘一芽一、二叶的细嫩鲜叶加工而成,岳阳黄小茶有北港毛尖、黄茶类君山毛尖等。黄大茶:采摘一芽二、三叶甚至一芽四、五叶为原料制作而成,一般用于某些低档紧压黄茶的原料,不直接作为商品销售。
紧压黃茶是以黃茶的毛茶为原料,经毛茶精制、半成品拼配、高温汽蒸、紧压定型、干燥、包装等工序加工而成的砖形、饼形、钱币形或其它形状的紧压茶。紧压黄茶不但耐泡、耐贮、外形美观,而且通过半发酵使其具有独特的保健价值和健康功效,同时拥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岳阳紧压黃茶,外形有饼、砖、匾、金币、小沱等。为了统一岳阳黄茶的标准,加速岳阳黄茶的开发,岳阳市人民政府已批准同意岳阳市茶叶协会申报注册“岳阳黄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由岳阳市茶叶协会统一管理证明商标的使用。
(二)黄茶的审评鉴定
银针黄茶,芽壮多毫,条直匀齐,着淡黄色茸毫,香气清鲜,味醇和甘甜等特点,茶叶冲泡后由横卧转向竖立状并上下浮动,给人以无穷遐想。
银针黄茶的质量:外形芽头肥壮,圆浑、挺直、重实的为好,瘦小、扁平、弯曲、轻飘的为差。
根据《“岳阳银针”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岳阳银针”另有特别的观赏要求:茶芽竖立于玻璃杯中形成多种景观。在玻璃杯中用新沸开水冲泡茶芽,茶芽首先横卧水面,然后直立杯中,状如群笋出土,部分芽头有起有落,形成一道变幻的立体风景画,极具观赏价值。茶芽下沉速度:用新沸开水冲泡茶芽,在茶杯不振动的前提下,5分钟时沉入杯底的茶芽≥50%,15分钟时≥100%。茶芽冲泡15分钟时,茶芽累计竖立率≥70%。
毛尖黄茶因品种和加工技术不同,形状有明显差别,一般呈曲形,内质要求香气清高,滋味醇厚回甘,汤色黄明亮。评干茶色泽比黄色的枯润、暗鲜等,以色黄润为优,枯暗为差。评净度,以梗、片、末少者为佳,并要求不含非茶类夹杂物。评内质汤色以黄亮为优,黄暗或黄浊为次。香气以清悦为优,有闷浊气为差。滋味以醇和鲜爽、回甘、收敛性弱为好;苦、涩、淡、闷为差。叶底以芽叶肥壮、匀整、黄色鲜亮的为好,芽叶瘦薄、黄暗的为次。
紧压黄茶呈砖形或饼形、条形或其他形状,紧实、光滑,香气醇浓,汤色橙黄明亮,滋味浓醇。紧压茶内部不得有黑霉、白霉、青霉等有害霉菌,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
有些茶看起来是黄色的,但不是六大茶类中的“黄茶”,下述5类绿茶容易被误认为是黄茶:
1.品种黄茶。品种黄茶是依茶树品种原有特征,茶树生长的芽叶自然显黄。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寿州黄茶,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加工“品种黄茶”没有“闷黄”工序,“品种黄茶”在六大茶类中不属于黄茶,而是绿茶。
2.因雨水叶干燥不及时而黄变的绿茶。宋?黄儒在《品茶要录》载:“造于积雨者,其色昏黄。”
3.因杀青闷得过久或烘焙不及时而黄变的绿茶。明?闻龙《茶笺》介绍绿茶加工:“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否则色黄,香味俱减。扇者色翠,不扇色黄。”
4.储存不善(受潮、见光、氧化)或存放多年而变黄的绿茶。
5.晒青绿茶。加工绿茶如用日光干燥,干茶呈黄色。
中国六大茶类的黄茶是指“工艺黄茶”。工艺黄茶由独特的“闷黄”技术加工而成,茶的感官品质较绿茶有明显区别,工艺黄茶从炒青绿茶演变而来。
(三)君山银针品鉴
君山银针茶,要求芽壮多毫,条直匀齐,着淡黄色茸毫,冲泡时汤黄澄亮,香气清高,味醇甘爽,叶底明亮。
茶学界泰斗、湖南农业大学施兆鹏教授品赏君山银针感言:嫩香、毫香、焖栗香,三香合一;爽味、毫味、甜和味,三味融通;芽色、水色、金玉色,三色相映;水动、气动、茶芽动,三动互舞;茶性、水性、人之性,三性融和。
冲泡君山银针用的水以清澈的山泉为佳,茶具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并用玻璃片作盖。杯子高度10-15厘米,杯口直径4-6厘米,每杯用茶量为3克,其具体的冲泡程序如下:用开水预热茶杯,清洁茶具,并擦干杯壁,以避免茶芽吸水而不宜竖立。用茶匙轻轻从茶罐中取出君山银针约3克,放入茶杯待泡。用开水先快后慢冲入盛茶的杯子,至1/2处,使茶芽湿透。稍后,再冲至七八分满为止,在杯口盖好玻璃片。约3分钟后,去掉玻璃盖片。此时,杯中奇观即可出现。这时茶芽徐徐下沉,由于茶芽迅速吸水时放出气泡,使每一个芽叶含一水珠,雅称“雀舌含珠”,沉浮反复,忽上忽下,俗称“三起三落”;然后竖于杯底,宛如“群笋出土”,又似“刀枪林立”,文人称为“万笔书天”。杯中景观,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君山银针在杯中“三起三落”,是最诱人的亮点。“三”表示多次或多数,并非每个芽头落三次、起三次,而是茶芽,有起有落。银针茶起落的原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
内因:银针茶芽头饱满,内含苞叶4~5片,苞叶之间存在间隙,充满空气,而芽头表面满披茸毛,吸水性能很差,当水从芽蒂维管束吸入芽中时,苞叶之间的空气被挤出,在芽尖上形成一个气泡,即形成“雀嘴含珠”景观。这时,芽的重力小于浮力,芽头从杯底浮向水面,当芽头浮至水面,气泡破裂,加之吸水导致芽重继续增加,芽头再次沉入杯底。在茶杯中,芽头有沉有浮。
外因:开水在杯中循环运动,在室温20℃时,将沸水冲入杯中,杯下部水温比上部水温约低2~3℃,中下部水温比上部水温约高5~6℃,不同部位的水温度有差异,水分子在杯内形成热循环运动。
一饱眼福以后,嗅其香,品其味。滋味甘醇鲜爽是银针茶的品质特点。品茶也是献艺,品茶也是交流,品茶犹如品人。
(四)北港毛尖品鉴
北港毛尖属黄茶中的黄小茶,外形条索粗壮,带卷曲状,白毫显露,叶色金黄,内质汤色杏黄明净,香气清高,滋味醇厚,回味甘甜,耐冲泡,叶底嫩黄。
北港毛尖主销湘鄂两省,湖南人常把它作为高档礼品馈赠亲友。1964年被评为湖南省优质名茶;2023年湖南省茶叶学会授予北港毛尖“湖南省特等名茶”称号。
泡饮北港毛尖和其他黄小茶宜用杯泡法。茶与水的比例,因人口味而定,一般以150-200毫升的水泡3克茶为适中。喜浓饮者可略多加茶,喜淡饮者可略少加茶。
方法一:陶瓷茶杯冲泡
用开水将白色陶瓷茶杯烫过,每杯中放入5克茶叶,可取“中投法”或“下投法”,倒入降到85℃左右的开水,第一泡即可饮用。此时,茶叶娇嫩,茶汤香醇,入口甘甜圆滑。此种方法简单易用,适宜在家庭中招待客人。
方法二:盖碗冲泡
1.赏茶。取少量北港毛尖置于茶荷上,供品饮者观看茶的形态,察看茶的色泽,嗅闻茶的干香。
2.温具。盖碗由三部分组成:盖、碗、托。用开水冲洗盖碗,目的在于洁净茶具,并使冲泡时水的温差不致于太大。
3.置茶。茶用量要视品饮者的需要而定。明前细嫩的北港毛尖一般可放3克左右,冲入稍凉后的开水80-100毫升。
4.冲水。冲水量视盖碗容水量和置茶量而定。水温以85℃左右为好,冲水量以七八成满为宜。
5.洗盖。一手提盖,使盖侧立;一手执开水壶,用开水冲洗盖里侧,以洁净盖。然后将盖稍加倾斜,盖在碗上。
6.奉茶。冲泡完毕,连同盖、碗、托一起,用双手有礼貌地将茶向宾客奉上。
方法三:玻璃杯冲泡
适于品饮高档的名优黄茶,便于观察茶在水中的缓慢舒展、游动、变幻过程。北港毛尖用的水以清澈的山泉为佳,茶具用透明的玻璃杯,杯子高度15厘米,杯口直径4-6厘米,每杯用茶量为5克,其具体的冲泡程序如下:用开水预热茶杯,清洁茶具。用茶匙轻轻从罐中取出北港毛尖约5克放入茶杯,用降到85℃左右的开水冲泡。
(五)紧压黄茶品鉴
紧压黄茶,是以黄茶为原料,经过蒸热、紧压、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砖形、饼形或其它形状的黄茶。
冲泡紧压黄茶的器具有:如意杯(飘逸杯)、盖碗、紫砂壶、保温壶等。
方法一:用如意杯(飘逸杯)冲泡
1.备具投茶。取紧压黄茶约10克置入滤杯中。大块的紧压黄茶怎样解散?一般用紧压茶专用茶刀撬茶,顺茶砖纹路撬松。
2.温壶涤具。将沸水注入滤杯中,盖没茶叶。
3.洗茶。沸水注入滤杯后,立即拿出滤杯,弃去第一道茶水。
4.冲茶浸润。再次注入沸水,盖没茶叶,盖上杯盖,静置1分钟左右,按下按纽,滤出茶汤。
5.分茶。黄茶泡好后,分别均匀地分入小杯中。
6.重复冲泡。第二泡和第三泡的茶汤可以混着一起喝,综合茶性,以免过浓。一般以5至6泡为宜。
方法二:用紫砂壶冲泡
先将所需的茶具全部用开水烫洗一遍,按照120的投茶量放入壶中,用沸水温润泡一次倒尽,再进行冲泡,便可饮用。
方法三:用保温壶冲泡
投入紧压黄茶,再用沸水注满,闷泡5分钟后,便可倒出饮用。
方法四:用调饮法冲泡
君山黄茶特点一:茶形是十分的紧实且笔直的,君山黄茶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茶叶的外形很紧实、毕直、还十分的均匀。
君山黄茶特点二:芽尖处是特别闪亮的,君山黄茶的黄芽是显得金黄又闪亮的,其内质则是显香且鲜嫩的,是被称为了“金镶玉”。
君山黄茶的特点四:汤色是杏黄且清澈,君山黄茶所泡出来的茶色是显得杏黄又明亮的,是十分的好看的,如果我们用玻璃茶具去冲泡的话,是可以看到芽尖是冲到上面的,悬空并且是竖立的,下沉时又好像是雪花在下坠,可以做到“三起三落”呢。君山黄茶的特点五:茶叶十分的纯正,君山黄茶不仅是汤色很好看,就连味道也是十分的纯正的,入口是甘醇的,留牙是有香的,回味是甘甜的,配上茶香一起品味,十分享受。
其实
君山黄茶是市场价格是非常的高的
,一般人还是不能够负担起经常去喝它的呢!所以大家能够了解到
君山黄茶的特点
的机会就是比较少的,那么今天既然你们有幸能够遇到小编介绍君山黄茶的这些特点,那么就是希望你们能够好好的看看哦!
提供黄茶的价格信息,图片,报价,品牌等。及与黄茶相关的功效与作用,正确的冲泡和使用信息,黄茶的保存方式,君山黄茶,黄茶的特点,美容养生等专业知识,专业的黄茶问答平台, 为您解决黄茶属于什么茶,能不能喝,如何鉴别,做法,技巧,功能,副作用,禁忌,适用人群与黄茶的顶级 君山黄茶的性质,君山黄茶,黄茶的特点,美容养生相关的资讯等,属于的种类等问题,解决茶友们遇到的各类问题,与黄茶的顶级 君山黄茶的性质问题,是您了解购买黄茶产品的好助手,全面的茶叶知识和优惠高质量的产品,为您提供一站式服务。
浙江天赐有机茶获国际市场认可近日,英国一家采购商专程到位于建德市干潭镇的浙江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订购了价值100万美金的有机茶,这是该公司连续6年到浙江天赐采购有机茶。
建德市产茶,始于汉代,盛于现代,历来为中国重点茶产区之一。一条常年17度恒温的新安江贯穿境内,生态地理环境优势得天独厚,十分适宜高山有机茶生长,因此有“中国有机茶之乡”的美名。
“因为自己的祖辈就是种茶的,而这里的好山好水最适合种有机茶,因此我们与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园联手,投资组建国内一流的茶叶实验室和科研队伍,研发新品种、新工艺,使有机茶园不仅通过国内的有机认证,还连续11年通过欧洲中最苛刻的德国BCS有机认证。”浙江天赐董事长宋盛康说。
浙江天赐公司进过几年的发展收购了全部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园所占的股份,并且依靠有机茶为中心进入市场,以自有茶园生产和带动农户的基础上,以保证质量为根本,为了提升农业发展,公司组建了技术人才研发中心,本着”怎样做好茶、怎样卖好茶、怎样让老百姓喝到一杯好茶安心茶、怎样解决劳动力分配”的理念去发展。
茶是中国文化瑰宝,它的种植生产极具传统性,但是如何让传统产业与时俱进?为此,浙江天赐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制茶、包装设备:炒青绿茶粗制设备,蒸青生产线,珠茶加工设备,名优茶制作设备,并配备色选机、真空包装机、2000吨容量冷库等。此外,公司从日本引进先进的三角包包装机,拥有标准化袋泡茶加工车间,使茶叶的生产不仅规模化,质量的把控上也有了保障。
据了解,浙江天赐打造的“怡可”品牌的袋泡茶已与全球多家知名茶叶、饮料生产商进行广泛的合作,全球最大的花草茶生产商WOLLENHAUPT及可口可乐公司等;并相继成为WESTIN、SHERATON、 HAYAT、SOFEITEL等十多家著名五星级连锁酒店的全球供应商之后,又成为英国维珍航空等诸多国际航班头等仓的指定供应商。
目前,浙江天赐公司拥有有茶园基地12万亩,其中茶园5万余亩,带动周边农户2余万亩,荒地待开发4万亩。已经通过德国BCS有机认证的茶园2万4千余亩,是国内面积较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成为以有机茶叶生产加工为主业,集有机茶叶及相关产品研发、试验、生产、推广为一体的生态科技示范企业。公司被评为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浙江省知名商号,“怡可”牌有机茶被浙江省名牌战略委员会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怡可”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建德苞茶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霍山富硒黄茶获权威机构检测提高茶叶附加值&(站长 推荐:绿茶冲泡温度,学习茶道文化和茶艺教程 请访问:茶文化,:wWw.lheCHA.com)nbsp; “我种植富硒黄茶成功了。感谢贵报牵线搭桥,让我在茶叶生产中用上了硒生物强化技术。”6月11日,霍山县但家庙镇红坤生态黄茶生产合作社负责人郭宏坤高兴地向记者报告喜讯,他今年试种的富有机硒黄茶,近日通过了“江苏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上海市农科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两家权威机构的检测,被认定为达标产品。
在安徽,除皖南祁门县出红茶外,其余茶区生产的基本上都是绿茶。老郭偏偏别出心裁,专门研制黄茶。黄茶属轻微发酵茶类,其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黄”工序(本报4月20日曾以《工序多一道 价格增三成》为题报道过)。好好的绿茶为何要让它“变黄”呢?老郭说,通过特殊的人工强化“闷黄”工序后,凉性绿茶变成了温性黄茶,其干品不现黄,冲泡后汤色显金黄,叶底显嫩黄。绿茶清香,带点苦涩;而黄茶浓香,入口甘甜。黄茶可空腹品饮,且暖胃润肠,绿茶则不宜空腹品饮。 “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 ”
如何让与众不同的黄茶再多些科技含量?去年,老郭从本报看到有关富硒农业的报道后,立即通过记者牵线,联系到安徽硒谷科技公司,谈定合作开发富硒黄茶事宜。在专家指导下,他采用根部施硒肥的方法,生产富有机硒黄茶。今年5月中旬第一批富硒黄茶就上市了,价格在每斤千元左右,销路正在逐步打开。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劳动力及各种生产资料成本逐年上涨,而茶叶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足等弊病逐步显现,传统茶经济增长模式开始面临挑战。开发富有机硒茶叶,是茶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新的着力点。 ”安徽省硒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程敬卿说。
老郭希望当地政府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引导茶企和茶叶合作社运用科技新成果,提高茶叶附加值,对有基础的茶企和茶叶合作社给予一定的扶持。
以上内容是关于制茶工艺流程和制茶工艺流程图12步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茶的功效是什么 茶的功效茶的功效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制茶工艺流程 制茶工艺流程图12步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15957.html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制茶工艺流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制茶工...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的功效是什么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的...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黄茶种类排名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黄茶的...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岳阳黄茶怎么泡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岳阳...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君山银针冲泡时间是多久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长期喝黄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经常喝黄...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蒙顶山黄芽是什么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黄茶属于发酵茶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黄茶的区别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黄茶最典...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冲泡黄茶和白茶时,冲泡多久后开始品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