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我家的清明节菜单作文 我家的清明活动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我家的清明节菜单作文 我家的清明活动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清明节是每年的四月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唐朝大诗人杜牧以“清明”为题写的一首绝句诗。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使人读得朗朗上口。这是杜牧描写的清明节的景象。
从“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知道,清明这段时间雨水比较多,而在这种天气里,田野里会长出一种叫“绵菜”的植物,这种“绵菜”就是我们清明节吃的清明果之中的最重要的原料之一。说起清明果,我们非常不陌生,在清明节就会吃到,可你知道清明果的制作方法吗?有多少人只知道吃清明果,连清明果怎么做都不知道。在清明果的皮里,主要由绵菜和糯米制成,先把绵菜洗干净,放在开水里煮软,然后把绵菜捞出,放进石臼里与糯米粉一起捣,直到把它捣成糯米团,它看上去绿绿的,非常好看。清明果的馅儿也有很多种,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红糖馅儿的,它是黄豆粉与红糖掺和成的。清明果还有萝卜丝和肉馅儿的。每一种馅儿都有不同的味道,红糖馅儿的虽然好吃,可吃多了会上火。萝卜丝和肉馅儿的清明果其实还有很多配料,如:香菇,木耳,虾米等等。但萝卜丝和肉是最主要的。清明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扫墓,祭奠祖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清明节这天我们要做清明果,扫墓,祭奠祖先,但在别的地方,清明节还要做些什么呢?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家家门前都要插柳条,吃鸡蛋。下午爸爸带我和妈妈去寻找柳枝。
在我们家前面是一个乡村,那里小溪清澈见底,高大的柳树一排排的,像坚守大门的士兵。爸爸抱住一棵柳树就往上爬,由于柳树的枝太高了,而且树干上也没有鼓出的地方,所以很难爬上去,眼看着爸爸就要掉下来,我灵机一动,连忙上前托住他,妈妈见了也来帮忙,爸爸就势一脚登了上去,手抓住了一根又粗又大的柳枝,扔了下来,在他跳下的时候差点掉进河里。
回家的路上,爸爸说:“儿子,给你做个笛子”,我很纳闷,用什么做?怎么做?只见爸爸折了一根柳枝,用手使劲的拧了拧,直到柳皮脱离柳树,然后把弄松的一段截下来,再用手把最头的皮弄掉,爸爸说:“好了,你用嘴吹吹吧”。我深吸了一口气,把笛子放入嘴中,使劲一吹,没想到笛子非但没没我吹响,还差一点吹飞,爸爸给我示范了一下,并对我说了决窍,我再一次尝试,嘿!还真行。我把妈妈也教会了。
回到家爸爸又做了两个,我们一人一个,坐在沙发上,跷着二郎腿,吹着笛子,好像在感受着当上音乐家的感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伴随着一声声诗句入我耳蜗,我就知道,清明节又来了,这一个令人相思的节日又来了。
每次过清明节,我们全家都会出动——回到家乡去过清明。
一下客车,我们第一件事总是到街上去买纸钱。买的时候我总是会想:又用钱买一大堆纸,最后还不是“没用”烧了。哼!还不如给我买点吃的饱饱嘴福。唉!大人的世界真难懂。
之后那就是要“挂清”了,我看着那一个“牌子”那么大,出于好奇,我情不自禁的用手去碰了碰,可这一碰换来的可就是一顿爆“炒”了。
接下里,就是我与表哥开心的前奏了——烧纸钱。有的时候我们俩还会折一个纸飞机扔进火堆。父母这时看见了会瞪我一眼,我就会学着他们背上的表情如无其事的说:“希望爷爷在阴间有飞机坐。”
最后就是放鞭炮了,一放完,大人们一走,我就带领着大姐与小弟去捡“余灰”,就是没有被点燃的炮竹,捡完后,我们都会偷偷的跑到竹林里去玩,怕被大人们发现,又是一顿胖揍。
现在的我长大了,不会像纸钱那么调皮不懂事了。我知道了买纸钱的含义,“挂清”的意思,烧纸钱时的肃穆,捡鞭炮玩的.忌讳。也会怀念逝去的亲人和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从何时起,清明节又俗称踏青节,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亲人,以寄思念之情。
清明,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显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今天,我和爷爷奶奶、姨夫、姨妈带着小弟迎着蒙蒙细雨一起去扫墓。我们去买了元宝、纸钱和鞭炮,东西买齐了。姨夫开着车带我们全家去墓地,半小时的车程过去了,我们到达了墓地。到了墓地爷爷和姨夫开始忙着给墓地添土,奶奶和姨妈忙着烧纸钱和元宝,我和小弟忙着点鞭炮。土添好了纸钱也烧完了。我们都跪下来给老祖宗磕头,求老祖宗保佑我们平安健康。
扫完墓我们走在泥泞难行的乡间小路,隐约可见新长出来鲜嫩的花草,可此时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仍沉寂在之前严肃的氛围里……眼前的美丽景色都无从顾暇。只见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去扫墓的人们。
清明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寄托我们对已故亲人的淡淡哀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我的家乡光泽,跟全国各地一样,都有扫墓,祭祖的风俗。4月5日,我跟家人一起去给太爷爷和太奶奶扫墓。我们把墓地周围清理干净。摆好供品点上香,祭拜太爷爷太奶奶,然后烧了纸钱,就下山了。
家乡除了扫墓祭祖外,还有吃清明果的习俗。长辈们到田里采来一种叫水曲的野菜,洗净后,把它放在钵头里打烂备用。接着把糯米打成浆,和打烂的水曲搅拌后一起放进锅里煮。要一边煮一边搅拌,直到米浆搅成绿色的团状。拿到大桌上,用手沾些油抓一小团糯米团搓成球形,再压扁,弄成像饺子皮一样大小的坯。接着放入用五花肉、香菇、萝卜干等炒制好的馅 ,包成花朵一样的圆形,一个带着青草香味的清明果就做好了。包好的清明果还要放在蒸笼里蒸,蒸好的清明果清香扑鼻,碧绿碧绿,晶莹透亮。看到这漂亮的清明果,还没吃就已经在咽口水了。咬一口,那个美味没法用词汇来形容。只有你亲自品尝才能体会。妈妈说:“清明果是为了纪念古代一个叫介子推的人而立的寒食节所吃的食物。”
这就是家乡的清明节。
我的家乡在杭州,杭州是个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杭州西湖更是世界闻名的名胜古迹。那杭州的清明节又是怎么过的呢?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我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吧!
清明节的前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山上采艾草。艾草香香的,有一股中药的清香。艾草有驱毒、驱邪的作用。艾草要采多一些,这样做出的清明团子才会更香。采来的艾草必须要与空气隔离,用塑料袋装好,注意不可放在冰箱里保存。
第二天,先把艾草在热水里煮半小时。用漏勺捞出,再把艾草在大铁碗里用擀面杖捣烂,注意是一点一点捣。大约一次捣2—3分钟,直到捣烂为止。差不多的时候,把糯米粉一点一点慢慢揉进去,直到能揉成团,在中途不需要加一丁点儿水。
皮做好了,可以放馅了。馅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咸的,这就要看你的口味了。我用的是肉馅,咸的。在包的时候要做到:
①皮要薄,肉要多;
②皮成碗形;
③要轻轻揉,把口子慢慢的封合。
做到这几点,清明团就既好吃又漂亮。
开始煮了,我用粽叶垫在底下,这样清明团就不会粘牢了。煮的时间也要控制好,不然要么太烂了,要么太生了。时间要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做出来的清明团口感又好,外表也很美观,还不生不烂,特别好吃。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清明节!
今年的清明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第一次去扫墓。清明扫墓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习俗。记得唐代诗人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去,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不过,今年的清明节并没有雨纷纷,而是晴空万里,是个扫墓的好日子。那天我既兴奋又好奇地跟着爸爸去高盖山扫墓。在路上我一直念叨着大爷爷和大奶奶,大爷爷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大奶奶是个很慈祥的老人,记得我以前每次去乡下奶奶家,她总是关心地问长问短,拉着我的手和我聊天。
不知不觉就到了大爷爷和大奶奶的墓地,只见半圆形的墓地周围长满了杂草,爸爸和我连忙拿着铁锹把一棵棵杂草除得一干二净。然后爸爸和我就开始为大爷爷大奶奶点蜡烛、烧纸钱,我小心翼翼地把纸钱一张张放进火里,心里在默默地祈祷:大爷爷和大奶奶在天堂能开心快乐,能保佑我们一家人幸福平安。火越烧越旺,我的眼睛被烟熏得流出了眼泪,但是我还是坚持把纸钱烧完了。我和爸爸虔诚地向大爷爷大
奶奶拜了拜,离开了墓地。
在回家的路上,我又不由自主地吟诵起: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去,
牧童遥指杏花村。
4月4日是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是拜祭祖先的日子。
我们一家四口一大早就起了床,我们带上供品前往茶园山公墓,一路上,我看见许多人手持鲜花、还有鞭炮、冥币……一些烧给祖先的东西,到了目的地,一下车,我们看到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 风景优静。
我们来到祖先的坟前,首先,我们献上手中的鲜花,然后取出供品摆在坟前,点燃香烛,还烧了许多纸钱,接着,我们向祖先拜祭、叩头,这时侯让我想起小时侯奶奶还没有去世的时候,想到她慈祥的 脸,亲切的笑容,还有她做的香甜可口的饭菜,现在我再也看不到我亲爱的奶奶,我非常想念她。虽然她离我们而去,但我们每年的清明节都会去看她们的。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
这是我家乡的清明节,你的呢?
每年的四月五日是清明节。清明节前后,我都要去两个地方,一个是老师带领我们去祭扫革命烈士墓,另一个是爸爸妈妈带领我去扫祖先的墓。
家乡的烈士陵园坐落在双凤镇,绿树丛中安放着烈士们的骨灰,前面有一块雪白的大石头,上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每年清明节,学校都会选两名大哥哥大姐姐代表全校学生向那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革命烈士进行哀悼。
在时思乡下有我曾祖父的坟墓,每年清明节前后,我会跟着爸爸来到时思,我到曾祖父的坟前献上一束鲜花,奶奶则在墓碑前放上一盒青团,之后,我们为曾祖父点上三支香,烧上一些纸钱,然后我们再按照辈分的高低来磕头祭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清明时节,我就会想起这一诗句,我也看到了许多人为他们的亲人上坟,有的开汽车去,有的走着去上坟,他们手里都拿着花束和其他祭拜用的物品,神情严肃的来到亲人的墓前进行祭扫。
清明节扫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去烈士陵园是为了缅怀我们的革命英雄,而去自己祖先的坟前则是为了纪念长眠地下的亲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从我记事起,在清明节那一天,大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亲人。也可以出外踏青游玩。并举办一系列体育活动。
我的家乡是遵化,在清明节那天,街道上没有多少人,在某些地方可以看见,门前有摆放白色以及其他颜色的花圈以表示对死者的纪念,在一些大树下也可以看见已经燃放了的香。
清明这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墓园。我怀着一颗对姥爷无比思念的心,走到了存放姥爷骨灰盒的柜子前,慢慢打开柜子,一张黑白照片印入眼帘。照片上的姥爷安详的笑着,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他似乎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我的心猛然一紧。沉默了一会儿。我轻声的对着姥爷的相片说:“姥爷,请您保佑我们全家健康平安,保佑我考上名牌大学。”说完我跪了下去,对姥爷的相片磕了三个响头。爸爸妈妈给姥爷请过安之后,就和我来到了烧纸钱的地方。我拿起一大把纸钱默默地往火堆里丢去,漫天都是飞舞的纸絮,落在我的头上,衣服上,前方滚滚而来的热浪也让人受不了,可我还是坚持把纸钱烧完,好让姥爷在地下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烧完纸钱,爸爸妈妈便拿出鞭炮开始燃放,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和妈妈走出了墓园迷途中还看到几个人在自己的亲人的坟前上坟。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它用扫墓,烧钱等一些活动表达了对亲人对祖先的一种深深的怀念。
清明节的美食小作文5篇
寒食雨传百五日;花信风来廿四春。”
又是一年清明节到来,清明节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有各种习俗,这一天大家都在进行各种活动。
我来到外公家,外婆正在制作清明果,看着就叫人眼馋。我和妈妈去洗完手后,也就参与进去了。
前部分由于我笨手笨脚的,也不会做,就在旁边记着做法:先准备各种味道的清明果馅;再把艾叶用热水焯,压出苦汁,后又放入凉水冲洗,反复两遍;然后加一点调料,将艾叶在锅里煮烂。
然后我便可以动手制作了,将艾叶连汁一起和糯米粉反复搅拌、揉匀。之后再将其搓成条,分成很多小块,将馅填入,最后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捏成各种形状了:外公外婆都将其捏成饺子形状
我不断尝试,总算有一些饺子的形状了,到后来,一个比一个好。外公外婆也都夸我聪明,我都不好意思了。
之后我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我在网络上查询的关于清明果由来的传说: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一位农民帮他化装成农民模样。没有抓到陈太平的清兵在村里添兵设岗,检查每一个出村人,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食物。
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走出门便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身上都染上了绿颜色。
他顿时计上心头,采了些艾草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青溜溜的米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
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也就形成了现在吃清明果的习俗。
没多长时间,清明果便蒸好了,我挑了最喜欢的芝麻味,也许是自己做的吧,特别好吃,特别香,心里也特别高兴。
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
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厦门薄饼和寒食节有关厦门薄饼又称春卷,全国各地的春卷做法都大同小异,但仅有闽南地区的传统春卷不经过油炸的。民俗专家郭坤聪告诉记者,这和古时候的寒食节有关系。寒食,顾名思义,就是不生火做饭,吃冷食。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但韩国、日本等国,至今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因此厦门人在清明节吃寒食(薄饼)。到了唐朝,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寒食禁火习俗逐渐消失。而厦门的这一道传统小吃至今还保留了这一古老的习俗,这也是全国少见的。薄饼做法极其考究在厦门,多数人都吃过薄饼,知道薄饼皮薄而柔韧,吃起来软绵醇香。记者特意请教了民俗专家范寿春,据他介绍,薄饼的做法极其考究,也很繁琐,它必须在立春前后,各种新鲜时令蔬菜上市后才可以做成。最早的薄饼是用麦面烙制的薄饼做皮,选笋、豌豆、豆芽、粉丝、豆干、鱼、虾仁、肉丁、海蛎、红萝卜等为主料,各种荤素菜料酌量搭配煎炒焖熟后,调入适量味精即成。盛放菜料的锅里要经常保持一定的汤汁和热度,吃时才有风味。范寿春说,老厦门人卷薄饼时,一般喜欢在薄饼皮里放点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丝,或抹一点辣酱等,卷后趁热吃更有滋味。
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预示着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还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相关典故关于薄饼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宋代同安的理学名宦蔡复一在外省署理总督时勤于政务,常废寝忘食,他有一个非常贤惠而又能干的妻子,看着丈夫平时读书辛苦茶饭不思没有胃口,饭菜总是热了再热,很是着急,于是她用麦子磨成粉制成皮,再把各样蔬菜各夹一些包在一起卷起来,让丈夫可以右手执笔,左手取食,十分方便,这也就是薄饼的原形了。
春天悄悄地来了,春分刚过,清明也紧跟着脚步来了。
清明节,让我最振奋的就是吃清明团子啦!它被装在盒子里,一个一个紧挨着,看起来诱人极了。
我迫不及待的取出一个想尝尝看。但是我先打量着这团子,它碧绿碧绿的,浑身滑滑的,嫩嫩的,似乎在说:“我身上滑滑的,看你肿么拿!”我紧紧地捏着它,好像生怕会掉下去弄脏似的。
咬上一口,清明团子清香可口,里面的豆沙馅香甜柔滑,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又情不自禁地咬上了一口。
这样好吃又好看的清明团子,究竟是怎样做的呢?我上网查了查,原来是这样做的——先把艾草洗干净,沥干。然后烧一锅水,把艾草放进去煮,捞出,捣烂。再把艾草糊糊倒进糯米粉里,揉成团,一边揉还得一边加水。“真麻烦!”我想。接下来的事可就简单了。把大面团分成一个个小面团,再以自己的口味加入馅料,搓成团,最后蒸一蒸,好,香味扑鼻的清明团子就做好了!
我吃着香糯爽口的清明团子,那感觉别提多美了!
在清明节的前一个晚上,奶奶在厨房里切切炒炒,为明天的清明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天一大早,奶奶就起床了,我想看看奶奶是怎么包青团的。青团,看起来是青色,但上面还有绿色的东西。只见奶奶坐在凳子上揉着面团,面粉变成了绿色,这种绿色的东西是奶奶从山上采摘而来的青叶。把它切碎,并融入面团中,可以使吃青团的口感觉得有弹性。奶奶搓的很吃力头上还滴下豆大的汗珠。搓了一会儿,奶奶就把面粉放在桌子上,桌子上放着馅,馅是由咸菜、肉碎、豆腐干和笋组成的,还飘散着一股诱人的味道。
奶奶对我说:“冰晶,你来了就帮我个忙吧,帮我柔青团。”奶奶在我面前放了一大块青团,让我在上面拿下一块青团,揉圆,放在她旁边。奶奶的任务就是往里面撞馅。开始揉了,奶奶先从青团中取出一小块,让我照着这个的大小来搓,我点了点头。当我继续往下做的时候发现面粉像一个黏人的小娃娃总是粘着我的手,奶奶告诉我,用手蘸一下干粉就行了,我试了果然如此。我就这样搓着,做出大小不同的青团,奶奶往青团里装馅的时候很麻利。之间她往一个中心插入手指,用另外四只手指反复地碰着青团的四周。小小的空虚立刻就变成了大洞。奶奶就向里面舀馅,馅满了之后,奶奶就用手把口给往里推,然后捏起来,一个胖乎乎的青团就算诞生了。随着我和奶奶默契的配合,面团就被我们包完了。开始烧青团了,随着从锅里飘来的香味,我流着口水,在锅边走来走去等待着吃青团,妈妈笑着说:“你真是个小馋猫!”半小时过后,青团就烧好了。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青团,我高兴极了。
清明节,既可以思念去世的亲人,又可以吃到美味的青团还可以饱览春天的景色,真有意思呀!
江南四月,苗青草青树叶青,风清水清空气清。清明节来临,时令食品青团也出现在人们踏青的食品袋里。青团,外表青青可爱,口味清香诱人,它是由叫做“青”的植物染青的糯米粉做成的带馅的团子,是一种极富民俗特色的传统食品。我们江南一带就有清明节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吃青团的风俗有来历。相传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兵败被追杀,他只身出逃,在一农田装成耕农躲避,此时他饥饿难耐,让村民张三想办法给他送点吃的。因官兵搜查很严,张三很为难。当看到地上被踩烂的艾草时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把艾草煮烂,加上糯米,蒸出青光光的青团子,然后把青团子和青草一起放到筐里,顺利躲过官兵的检查,来到水田边将青团子和青草一起往田里扔去,官兵以为他在施用肥料,就散去了。官兵一走,李秀成捞起青团子就吃,不仅充饥,而且清香满口。李秀成吃饱了肚子,等到天黑就摸过官兵的哨卡,安全地返回了太平军的大本营。后来,李秀成吃青团子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张三做的青团子就成了清明时节一道十分独特的风味食品。
查查青团的做法,发现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用青菜汁,有的说用清明茶或艾叶粉,过程倒都差不多,绿色汁液和咸盐或石灰一起煮熟,漂去苦涩味后,捣烂,配上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也有用春笋等其它馅料的。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蒸笼,垫上粽叶,隔水蒸熟就大功告成了。
而现在人们图方便,一般去超市买青团,小小一个裹在保鲜膜中,颜色碧绿。这些青团虽然不是用“草头”做的,但特别糯,口感很细腻,人们也很喜欢吃。
清明节的青团是一定要吃的,它不仅是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更是流传已久的一种食俗文化。
清明节之美食作文5篇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清明时节,桃红柳绿,估计别人都在踏青出游,而我正在家中四仰八叉的睡懒觉。刚睁开蒙眬的睡眼,就看到妈妈准备出门,我立刻像猴子似的从床上蹦起来,穿好衣裤鞋袜,扎起轻快活泼的马尾辫,跟着妈妈出了门。
一眼看去,是我最熟悉的蛋糕店。“詹记”门头的牌匾依然是那么显眼,鎏金的字体,乌黑的牌匾,没有奢华高调的装潢。玻璃橱窗,干净透亮的食品柜,整齐的摆放着精致的糕点。我央求妈妈买下我最喜欢的绿豆糕,食品袋刚递到我手上,我就快速的将一只手伸入袋中,准确的拿起一块,慢慢地的将它掏出袋子,在绿豆糕被拿出袋子的瞬间,立刻塞进嘴巴里。津津有味的开始品尝其中的绵密丝滑,轻轻一口咬下,软软的,糯糯的,嚼一嚼,感觉如此美妙,一口糕分成很多小块,充斥着整个口腔,只往心底流去,蔓越莓的甜,黄油的香,在舌尖爆发开来,交织在一起,萦绕在唇齿之间。吃完之后感觉余香满口,暖暖阳光下享受这滋味,闭上眼睛仿佛畅游在青山绿水间……
绿豆糕是我最喜欢的小点心,更是中国的传统糕点之一。在古代,人们为了祈求身体平安健康,就会吃绿豆糕。同时,它还能祛暑止渴,利水消肿,美肤美颜。小朋友,你们也喜欢吃绿豆糕吗?
放学一到家就看到妈妈面前放着一大盆米粉,嗯,一定是要做清明团子了。
我忙放下书包,赶紧帮妈妈打打下手,妈妈让我倒点儿热水,我马上倒了适量的热水,妈妈马上用手和起了面团,米粉渐渐成了形,趁着面团还热乎,妈妈又赶紧放了已经煮好的艾草,和在了一起。“嘿啾,嘿啾!”妈妈揉这个大面团,揉得气喘吁吁,不过艾草早已融入了团子里,整个大面团变成了青绿色,这第一项任务就完成了。
吃完晚饭后,我又与妈妈忙活了起来,妈妈先把“绿”面团抓了一块下来,把它放在撒有米粉的砧板上,又揉了几下,接着妈妈把它分成几块,分别捏成陀螺状。然后,妈妈就开始包馅儿了:她先将大拇指给“陀螺”的尖头按出了小坑,另外四根指头在“坑”外转,大拇指在“坑”里转,转出了个“大坑”,用事先准备好的菜料填平“大坑”,再包起来,就成了。我学着妈妈做了好多清明团子。
做好后,妈妈分了好多次蒸才蒸完了所有清明团子,吃上一口啊,满口留香!
今天是4月5日,星期二,也是清明节。我们一家人都回老家过清明节。
我们早早的回到老家吃早饭,因为我已经很饿了,一回到老家就捕到了饭桌前,这时我发现,饭桌上有一大盘鸡蛋,还有一盆蒸米饭。奶奶说:今天是清明节,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今天应该吃蒸鸡蛋和米饭,大家可以相互碰鸡蛋。于是,一场激烈鸡蛋对对碰开始了。
首先,我们制定了游戏规则,游戏规则是:一人拿一个鸡蛋,相互用鸡蛋碰鸡蛋,碰烂的必须吃掉。我先和爸爸碰,我在盆子里挑来挑去,选了一个个头大的白皮鸡蛋,看上去结实无比,而爸爸却选了一个个头小的红皮鸡蛋,看上去很不起眼。
碰鸡蛋是一决胜负,要么是我的烂,要么是他的碎,所以我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用自己的鸡蛋向爸爸的`鸡蛋碰去,本来我以为这下我肯定必胜无疑,但是结果却令我大吃一惊,爸爸那个不起眼的小鸡蛋却把我的大鸡蛋碰稀巴烂。
我很纳闷,于是,我又找了一个我认为很结实的红皮鸡蛋向我爸爸挑战,结果还是输了。这时我还是不甘心,爷爷帮我找了一个和爸爸那个大小差不多的红皮鸡蛋并且给我讲了讲:并不是大的鸡蛋就结实,那种外表光滑,重量越重的越结实。
我又用爷爷帮我找的这个鸡蛋向爸爸挑战,结果我轻轻一用力,就把爸爸的鸡蛋给碰碎了。爸爸又找了一个鸡蛋向我挑战,结果还是被我给碰碎了。爸爸说:我认输了,再碰就吃不了了,你去和他们碰吧。我又先后和妈妈,还有我哥哥碰,结果他们都被我战胜了,所以我的这个鸡蛋就成了本次比赛的冠军鸡蛋,但是我也为此负出了代价,我也吃了三个鸡蛋。
没想到碰鸡蛋这么有趣,而且还有很多学问,我期待着明年继续碰鸡蛋。
星期六的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青团。青团的样子像胖娃娃的头上的小帽子,颜色是绿色的,下面有一片小叶子,好像一个小朋友坐在船上。
青团分为两类,一类是甜的,另一类是咸的。甜的里有豆沙、红糖……咸的里面有萝卜、豆腐、猪肉……味道很独特。
正在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爸爸考我一个问题:“你知道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吃青团吗?”我说:“我知道,因为我们要祭拜祖先,才吃青团的。”爸爸说: “很好。”我们说说笑笑一直到晚上。
青团真好吃,我以后要让妈妈多烧点青团。
一个青团帮我长了好多知识。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我家的清明节菜单作文 我家的清明活动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我家的清明节菜单作文 我家的清明活动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本文标题:我家的清明节菜单作文 我家的清明活动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150146.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我家的清明节菜单作文 我家的...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6月佳木斯旅游攻略大全 6月佳...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武汉1月6日天气 武汉6月6日的...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6月搬家安床吉日 搬家吉日2021...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6月时令花卉 6月时令花卉品种...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4年cpa课程什么时候出 2023...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清明节专用句子大全摘抄 清明...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援藏6个月回来待遇的规定 援藏...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德乙联赛2023-2024 德乙联赛20...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重庆2023年清明节天气 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