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龙门村游神 龙门游眺的文章,本文对文章龙门村游神 龙门游眺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美好的云气生于朝夕之时,高雅的言论见于古今之中。
一、佳气生朝夕,出自唐·韦应物《龙门游眺》: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
白话译文:站在都门旁遥遥望着远方,美好的云气生于朝夕之时。
二、清言见古今,出自唐·储光羲《题虬上人房》:入道无来去,清言见古今。
白话译文:明白道理就没有对不对,高雅的言论见于古今之中。
《龙门游眺》的写作背景:
《龙门游眺》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诗词之一,贞元八年,去世,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少陵原。个人作品六百余篇。 今传《韦江州集》10卷、《韦苏州诗集》2卷、《韦苏州集》10卷。散文仅存1篇,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从肃宗广德二年 (764年)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791年),将近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做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感动着后世读者。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 (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他乡,享年五十六。
《酬张秘书因寄马赠诗》裴度
满城驰逐皆求马,古寺闲行独与君。
代步本惭非逸足,缘情何幸枉高文。
若逢佳丽从将换,莫共驽骀角出群。
飞控著鞭能顾我,当时王粲亦从军。
《蔷薇花联句》裴度
似锦如霞色,连春接夏开。
波红分影入,风好带香来。
得地依东阁,当阶奉上台。
浅深皆有态,次第暗相催。
满地愁英落,缘堤惜棹回。
芳浓濡雨露,明丽隔尘埃。
似著胭脂染,如经巧妇裁。
奈花无别计,只有酒残杯。
《羁旅行》张籍
远客出门行路难,停车敛策在门端。
荒城无人霜满路,野火烧桥不得度。
寒虫入窟鸟归巢,僮仆问我谁家去。
行寻田头暝未息,双毂长辕碍荆棘。
缘冈入涧投田家,主人舂米为夜食。
晨鸡喔喔茅屋傍,行人起扫车上霜。
旧山已别行已远,身计未成难复返。
长安陌上相识稀,遥望天山白日晚。
谁能听我辛苦行,为向君前歌一声。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竹岩》张籍
独入千竿里,缘岩踏石层。
笋头齐欲出,更不许人登。
《金门答苏秀才》李白
君还石门日,朱火始改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折芳愧遥忆,永路当日勖。
远见故人心,平生以此足。
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
献书入金阙,酌醴奉琼筵。
屡忝白云唱,恭闻黄竹篇。
恩光照拙薄,云汉希腾迁。
铭鼎倘云遂,扁舟方渺然。
我留在金门,君去卧丹壑。
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
玄珠寄象罔,赤水非寥廓。
愿狎东海鸥,共营西山药。
栖岩君寂灭,处世余龙蠖。
良辰不同赏,永日应闲居。
鸟吟檐间树,花落窗下书。
缘溪见绿筱,隔岫窥红蕖。
采薇行笑歌,眷我情何已。
月出石镜间,松鸣风琴里。
得心自虚妙,外物空颓靡。
身世如两忘,从君老烟水。
《行路难》贯休
君不见山高海深人不测,古往今来转青碧。
浅近轻浮莫与交,地卑只解生荆棘。
谁道黄金如粪土,张耳陈馀断消息。
行路难,行路难,君自看。
不会当时作天地,刚有多般愚与智。
到头还用真宰心,何如上下皆清气。
大道冥冥不知处,那堪顿得羲和辔。
义不义兮仁不仁,拟学长生更容易。
负心为垆复为火,缘木求鱼应且止。
君不见烧金炼石古帝王,鬼火荧荧白杨里。
君不见道傍废井生古木,本是骄奢贵人屋。
几度美人照影来,素绠银瓶濯纤玉。
云飞雨散今如此,绣闼雕甍作荒谷。
沸渭笙歌君莫夸,不应常是西家哭。
休说遗编行者几,至竟终须合天理。
败他成此亦何功,苏张终作多言鬼。
行路难,行路难,不在羊肠里。
九有茫茫共尧日,浪死虚生亦非一。
清净玄音竟不闻,花眼酒肠暗如漆。
或偶因片言只字登第光二亲,又不能献可替否航要津。
口谭羲轩与周孔,履行不及屠沽人。
行路难,行路难,日暮途远空悲叹。
君不见道傍树有寄生枝,青青郁郁同荣衰。
无情之物尚如此,为人不及还堪悲。
父归坟兮未朝夕,已分黄金争田宅。
高堂老母头似霜,心作数支泪常滴。
我闻忽如负芒刺,不独为君空叹息。
古人尺布犹可缝,浔阳义犬令人忆。
寄言世上为人子,孝义团圆莫如此。
若如此,不遄死兮更何俟。
《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贯休
楚国茱萸月,吴吟梨栗船。
远游无定所,高卧是何年。
浪卷纷纷叶,樯冲澹澹烟。
去心还自喜,庐岳倚青天。
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
人心虽忆越,帆态似浮湘。
石獭衔鱼白,汀茅浸浪黄。
等闲千万里,道在亦无妨。
岛上离家化,茅茨竹户开。
黄桑双鹊喜,白日有谁来。
担浪浇秋芋,缘滩取净苔。
回头深自愧,旧业本蒿莱。
匡阜层层翠,修江叠叠波。
从来未曾到,此去复如何。
水庙寒鸦集,沙村夕照多。
谁如垂钓者,孤坐鬓皤皤。
晚泊苍茫浦,风微浪亦粗。
估喧如亥合,樯密似林枯。
地峻湖无□,潮寒蚌有珠。
东西无定所,何用问前途。
岛香思贾岛,江碧忆清江。
囊橐谁相似,馋慵世少双。
鼍惊入窟月,烧到系船桩。
谩有归乡梦,前头是楚邦。
南北虽无适,东西亦似萍。
霞根生石片,象迹坏沙汀。
莽莽蒹葭赤,微微蜃蛤腥。
因思范蠡辈,未免亦飘零。
晓色千樯去,长江八月时。
雨淙山骨出,槔擉岸形卑。
野水畲田黑,荒汀独鸟痴。
如今是清世,谁道出山迟。
《送雍郢州》李端
厌郎思出守,遂领汉东军。
望月逢殷浩,缘江送范云。
城闲烟草遍,浦迥雪林分。
谁伴楼中宿,吟诗估客闻。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苔钱》齐己
病起见苔钱,规模遍地圆。
儿童扫不破,子母自相连。
润屋何曾有,缘墙谩可怜。
虚教作铜臭,空使外人传。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缚戎人》元稹
边头大将差健卒,入抄禽生快于鹘。
但逢赪面即捉来,半是边人半戎羯。
大将论功重多级,捷书飞奏何超忽。
圣朝不杀谐至仁,远送炎方示微罚。
万里虚劳肉食费,连头尽被毡裘暍。
华裀重席卧腥臊,病犬愁鸪声咽嗢。
中有一人能汉语,自言家本长城窟。
少年随父戍安西,河渭瓜沙眼看没。
天宝未乱犹数载,狼星四角光蓬勃。
中原祸作边防危,果有豺狼四来伐。
蕃马膘成正翘健,蕃兵肉饱争唐突。
烟尘乱起无亭燧,主帅惊跳弃旄钺。
半夜城摧鹅雁鸣,妻啼子叫曾不歇。
阴森神庙未敢依,脆薄河冰安可越。
荆棘深处共潜身,前困蒺藜后臲卼。
平明蕃骑四面走,古墓深林尽株榾。
少壮为俘头被髡,老翁留居足多刖。
乌鸢满野尸狼藉,楼榭成灰墙突兀。
暗水溅溅入旧池,平沙漫漫铺明月。
戎王遣将来安慰,口不敢言心咄咄。
供进腋腋御叱般,岂料穹庐拣肥腯。
五六十年消息绝,中间盟会又猖獗。
眼穿东日望尧云,肠断正朝梳汉发。
近年如此思汉者,半为老病半埋骨。
常教孙子学乡音,犹话平时好城阙。
老者傥尽少者壮,生长蕃中似蕃悖。
不知祖父皆汉民,便恐为蕃心矻矻。
缘边饱喂十万众,何不齐驱一时发。
年年但捉两三人,精卫衔芦塞溟渤。
《答崔主簿问,兼简温上人》韦应物
缘情生众累,晚悟依道流。
诸境一已寂,了将身世浮。
闲居澹无味,忽复四时周。
靡靡芳草积,稍稍新篁抽。
即此抱馀素,块然诚寡俦。
自适一忻意,愧蒙君子忧。
《龙门游眺》韦应物
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
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
素怀出尘意,适有携手客。
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
缘云路犹缅,憩涧钟已寂。
花树发烟华,淙流散石脉。
长啸招远风,临潭漱金碧。
日落望都城,人间何役役。
《月溪与幼遐、君贶同游》韦应物
岸筱覆回溪,回溪曲如月。
沉沉水容绿,寂寂流莺歇。
浅石方凌乱,游禽时出没。
半雨夕阳霏,缘源杂花发。
明晨重来此,同心应已阙。
《游溪》韦应物
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
玩舟清景晚,垂钓绿蒲中。
落花飘旅衣,归流澹清风。
缘源不可极,远树但青葱。
《慈恩精舍南池作》韦应物
清境岂云远,炎氛忽如遗。
重门布绿阴,菡萏满广池。
石发散清浅,林光动涟漪。
缘崖摘紫房,扣槛集灵龟。
浥浥馀露气,馥馥幽襟披。
积喧忻物旷,耽玩觉景驰。
明晨复趋府,幽赏当反思。
《东郊》韦应物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夏景园庐》韦应物
群木昼阴静,北窗凉气多。
闲居逾时节,夏云已嵯峨。
搴叶爱繁绿,缘涧弄惊波。
岂为论夙志,对此青山阿。
《愚公谷三首》王维
愚谷与谁去,唯将黎子同。
非须一处住,不那两心空。
宁问春将夏,谁论西复东。
不知吾与子,若个是愚公。
吾家愚谷里,此谷本来平。
虽则行无迹,还能响应声。
不随云色暗,只待日光明。
缘底名愚谷,都由愚所成。
借问愚公谷,与君聊一寻。
不寻翻到谷,此谷不离心。
行处曾无险,看时岂有深。
寄言尘世客,何处欲归临。
《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王维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
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
此地回鸾驾,缘溪转翠华。
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
庭养冲天鹤,溪流上汉查。
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
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
大道今无外,长生讵有涯。
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
《山中示弟》王维
山林吾丧我,冠带尔成人。
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
山阴多北户,泉水在东邻。
缘合妄相有,性空无所亲。
安知广成子,不是老夫身。
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吊岳飞诗 胡铨
匹马吴江谁著鞭,惟公攘臂独争先。
张皇貔貅三千士, 住乾坤十六年。
堪悯临淄功未就,不知钟室事何缘。
石头城下听舆论,百姓颦眉亦可怜!
感旧 黄仲则
遮莫临行念我频,竹枝留涴泪痕新。
多缘刺史无坚约,岂视萧郎作路人。
望里彩云疑由由,愁边春水故粼粼。
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
金缕曲 纳兰容若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
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
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木兰柴 裴迪
苍苍落日诗,鸟声乱溪水。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
室思 徐干
思君见巾栉,以益我劳勤。
安得鸿鸾羽,觏此心中人。
诚心亮不遂,搔首立悁悁。
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
故如比目鱼,今隔如参辰。
情诗 张华
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
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
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
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
不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
送文畅上人东游 白居易
得道即无著,随缘西复东。
貌依年腊老,心到夜禅空。
山宿驯溪虎,江行滤水虫。
悠悠尘客思,春满碧云中。
斋戒满夜戏招梦得 白居易
纱笼灯下道场前,白日持斋夜坐禅。
无复更思身外事,未能全尽世间缘。
明朝又拟亲杯酒,今夕先闻理管弦。
方丈若能来问疾,不妨兼有散花天。
山行偶作 马戴
缘危路忽穷,投宿值樵翁。
鸟下山含暝,蝉鸣露滴空。
石门斜月入,云窦暗泉通。
寂寞生幽思,心疑旧隐同。
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皆峦危峰,横出天汉。大河自西北山峡中来,至是,山断河出,两壁俨立相望。神禹疏凿之劳,于此为大。由东南麓穴构木,浮虚架水为栈道,盘曲而上。濒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极宏丽。进谒庭下,悚肃思德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负土石,突走连结,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偃蹇,形状毅然,若壮夫离立,相持不相下。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步石磴,登绝顶。顶有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为之。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三面临激,石峰疑若摇振。北顾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阖晦明,倏忽万变。西则连山宛宛而去。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渺茫出没,太华、潼关、雍豫诸山,仿佛见之。盖天下之奇观也。
下磴,道石峰东,穿石崖,横竖施木,凭空为楼。楼心穴板,上置井床辘轳,悬□汲河。凭栏槛,凉风飘洒,若列御寇驭气在空中立也。复自水楼北道,出宫后百步余,至右谷,下视窈然。东距山,西临河,谷南北涯相去寻尺,上横老槎为桥,□步以渡。谷北二百步,有小祠,扁曰后土。北山陡起,下与河际。遂穷祠东。有石龛窿然若大屋,悬石参差,若人形,若鸟翼,若兽吻,若肝肺,若疣赘,若悬鼎,若编磬,若璞未凿,若矿未炉,其状莫穷。悬泉滴石上,锵然有声。龛下石纵横罗列,偃者,侧者,立者,若床,若几,若屏,可席,可凭,可倚。气阴阴,虽甚暑,不知烦燠;但凄神寒肌,不可久处,复自槎桥道由明德宫左历石梯上。东南山腹有道院,地势与临思阁相高下,亦可以眺望河山之胜。遂自石梯下栈道,临流观渡,并东山而归。
时宣德元年丙午,夏五月二十五日。同游者,杨景瑞也。
作者简介:薛瑄(1389-1464)河津(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字德温,号敬轩,明学者、文学者。明成祖永乐十九年考中进士,历仕几朝,官至礼部右侍朗。宣宗时授御史。因性刚直,不阿谀权贵,忤逆宦官王振,下狱论死罪,不久获释。英宗时拜礼部右待郎,兼翰林学士,入阁参与机要政务,能诗善文,风格淡雅。卒谥“文清”。学宗程朱,属河东学派,有《薛文清集》、《读书录》等著作。
题记:龙门:山名,又称禹门,如今山西省河津县与陕西省韩城县之间,形势险要,横跨黄河两岸,如同门阙。黄河中流从,故名龙门。相传大禹导河至此,凿以通流。两岸悬崖壁立,东西对峙,黄河奔流其间,波涛汹涌,出龙门一则一泻千里,气象十分壮观。
本文以奔腾喧豗的黄河为背景,状写龙门的奇崛险峭,赞颂了神禹的疏凿之功。作者用奇峭粗犷的笔触,勾勒出临思阁纵览所见景象的浩茫,气势的宏伟,境界的开阔。而对石龛等诸石形状的描写,却又极细腻、生动。这是一篇用大笔写大景的游记。作者着眼的不是一草一木、一水一石,而是景物的概貌,用大刀阔斧的写法,几笔便勾勒出来,不在形的惟妙惟肖,而在神韵和气势。例如“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渺茫出没”,全是概括性很高的描述,但丝毫不给人抽象的感觉,反觉形象突出,画面完整,气势磅礴。与此相应,作者文笔遒劲,字字句句如刀刻一般。这些都给本文带来了与众不同的特色。
游龙门记[1] [明] 薛瑄 出河津县西郭门[2],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
东西皆层峦危峰,横出天汉[3]。大河自西北山峡中来[4],至是,山断河出[5],两壁俨立相望[6]。
神禹疏凿之劳[7],于此为大。 由东南麓穴岩构木[8],浮虚架水为栈道[9],盘曲而上[10]。
濒河有宽平地[11],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极宏丽[12]。
进谒庭下,悚肃思德者久之[13]。庭多青松奇木,根负土石[14],突走连结,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偃蹇[15],形状毅然[16],若壮夫离立[17],相持不相下。
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18],步石磴,登绝顶。顶有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19],甃甓为之[20]。
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21],三面临激[22],石峰疑若摇振[23]。北顾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走雾[24],开阖晦明[25],倏忽万变[26]。
西则连山宛宛而去[27];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28]。南望洪涛漫流[29],石洲沙渚[30],高原缺岸[31],烟村雾树,风帆浪舸[32],渺然出没[33],太华,潼关,雍、豫诸山[34],仿佛见之。
盖天下之奇观也。 下磴,道石峰东,穿石崖[35],横竖施木,凭空为楼。
楼心穴板[36],上置井床辘轳[37],悬繘汲河[38]。凭栏槛,凉风飘洒,若列御寇驭气在空中立也[39]。
复自水楼北道,出宫后百余步,至右谷,下视窈然[40]。东距山,西临河,谷南北涯相去寻尺[41],上横老槎为桥[42],〓步以渡[43]。
谷北二百步,有小祠,扁曰“后土[44]”。北山陡起,下与河际[45],遂穷祠东[46]。
有石龛窿然若大屋[47],悬石参差,若人形,若鸟翼,若兽吻[48],若肝肺,若疣赘[49],若悬鼎[50],若编磬[51],若璞未凿[52],若矿末炉[53],其状莫穷[54]。悬泉滴石上[55],锵然有声。
龛下石纵横罗列,偃者[56],侧者,立者;若床,若几[57],若屏;可席[58],可凭,可倚。气阴阴[59],虽甚暑,不知烦燠[60];但凄神寒肌[61],不可久处。
复自槎桥道由明德宫左,历石梯上[62]。东南山腹有道院[63],地势与临思阁相高下[64],亦可以眺河山之胜。
遂自石梯下栈道,临流观渡,并东山而归[65]。 时宣德元年丙午[66],夏五月二十五日。
同游者,杨景瑞也。 【注释】 [1]龙门:即禹门口,在今陕西韩城东北、山西河津西北,黄河两岸峭壁,河流奔泻直下。
黄河两岸都有龙门山。本文所写为河东的龙门山。
[2]河津县:即今山西河津市。西郭门:西城门。
[3]天汉:银河。这句形容龙门山高而广。
[4]大河:黄河。 [5]山断河出:谓龙门山在黄河处中断,河水从断口流出。
[6]俨(yǎn)立:森严而整齐地立着。 [7]神禹:即夏禹。
传说夏禹曾奉虞舜之命治洪水。后人感其治水之功,所成称神禹。
疏凿:疏通、开凿。劳:功劳。
传说是禹把龙门山中间凿开,黄河方才得以流过。作者认为禹治水的功劳中,以开凿龙门最为艰巨,所以下句说“于此为大”。
[8]穴岩:在岩石上凿洞。“穴”,用作动词。
构木:架起木材。 [9]浮虚:凌空。
架水:在水的上空架起。栈道:古代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木而成的一种道路。
[10]盘曲:盘旋曲折。 [11]濒(bīn)河:靠近黄河。
这里指山顶上靠河的一边。 [12]制:建筑。
[13]悚(sǒng)肃:畏惧而恭敬的样子。思德:指思念禹的恩德。
[14]“根负”二句:谓树根仿佛不是埋在土中,而是背着泥土石块,突出在地面上跑动着,连结着。“负”,背。
[15]偃蹇(jiǎn):高耸,傲然挺拔的样子。 [16]毅然:刚强果敢。
[17]离立:一排排立着。 [18]危出:突出。
半流:水上空。 [19]木:用作动词,指用木材建筑。
[21]甃(zhòu)甓(pì):砖石。 [21]湍(tuān):急流的水。
[22]三面:指山脚的三个方向。激:冲击。
[23]摇振:被动摇拔起。 [24]走:跑动。
走雾:云雾流动很快。 [25]阖(hé):关闭。
晦(huì):昏暗。这句说峡中忽明忽暗。
[26]倏(shū)忽:极短时间。 [27]宛宛:蜿蜒曲折。
[28]与天浮:与天相接,浮在空中。 [29]漫流:无拘束地流动。
[30]洲、渚(zhǔ):都是水中小块陆地。 [31]缺岸:有缺口的河岸,实际是河边高低不平的小山。
[32]风帆:乘风扬帆的帆船。浪舸(gě):拥浪前进的大船。
[33]渺然出没:远远地在水中出没。 [34]太华:即华山,在陕西华阴南。
潼关:关名,在今陕西潼关县。雍:古州名,包括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和宁夏、青海部分地区。
这里的雍、豫,泛指今陕西、河南一带。 [35]“穿石崖”三句:谓凿穿石峰东面山石岩壁,用木材横竖结构,在空中筑起一座楼。
此即下文所谓“水楼”。“施”,安放。
“凭空”,在空中,无依据。 [36]楼心穴板:在楼中心,挖通楼板,成一窟窿。
[37]井床:井栏。辘轳(lùlú):井上绞起汲水水斗的器械。
[38]繘(jú):井绳。这句是说,悬吊井绳,从河里汲水。
[39]列御寇:即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人,得风仙之道,能乘风而行。《庄子·逍遥游》说他“御风而行”。
驭气:即谓御风 [40]窈然:幽深的样子。 [41]涯:水边。
南北涯:右谷的南边至北边之间的距离。寻:古长度单位…寻为八尺。
寻尺,指距离很短。 [42]槎(chá):水中浮木。
这句意思是说,右谷中,水面上,只横漂着一棵老树当做桥。 [43]蹐(jí):小步。
这句是说,迈小步走过去,形容十分小心。 [44]扁:同。
由东南麓穴岩构木,浮虚架水为栈道,盘曲而上。
濒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极宏丽。
进谒庭下,悚肃思德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负土石,突走连结,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偃蹇,形状毅然,若壮夫离立,相持不相下。
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步石磴,登绝顶。
顶有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甃甓为之。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三面晦明,倏忽万变。
西则连山宛宛而去。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
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渺茫出没,太华潼关,雍豫诸山,仿佛见之。盖天下之奇观也 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
东西皆峦危峰,横出天汉。大河自西北山峡中来,至是,山断河出,两壁俨立相望。
神禹疏凿之劳,于此为大。由东南麓穴构木,浮虚架水为栈道,盘曲而上。
濒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极宏丽。
进谒庭下,悚肃思德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负土石,突走连结,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偃蹇,形状毅然,若壮夫离立,相持不相下。
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步石磴,登绝顶。
顶有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为之。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三面临激,石峰疑若摇振。
北顾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阖晦明,倏忽万变。西则连山宛宛而去。
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渺茫出没,太华、潼关、雍豫诸山,仿佛见之。
盖天下之奇观也。 下磴,道石峰东,穿石崖,横竖施木,凭空为楼。
楼心穴板,上置井床辘轳,悬□汲河。凭栏槛,凉风飘洒,若列御寇驭气在空中立也。
复自水楼北道,出宫后百步余,至右谷,下视窈然。东距山,西临河,谷南北涯相去寻尺,上横老槎为桥,□步以渡。
谷北二百步,有小祠,扁曰后土。北山陡起,下与河际。
遂穷祠东。有石龛窿然若大屋,悬石参差,若人形,若鸟翼,若兽吻,若肝肺,若疣赘,若悬鼎,若编磬,若璞未凿,若矿未炉,其状莫穷。
悬泉滴石上,锵然有声。龛下石纵横罗列,偃者,侧者,立者,若床,若几,若屏,可席,可凭,可倚。
气阴阴,虽甚暑,不知烦燠;但凄神寒肌,不可久处,复自槎桥道由明德宫左历石梯上。东南山腹有道院,地势与临思阁相高下,亦可以眺望河山之胜。
遂自石梯下栈道,临流观渡,并东山而归。 时宣德元年丙午,夏五月二十五日。
同游者,杨景瑞也。 作者简介:薛瑄(1389-1464)河津(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字德温,号敬轩,明学者、文学者。
明成祖永乐十九年考中进士,历仕几朝,官至礼部右侍朗。宣宗时授御史。
因性刚直,不阿谀权贵,忤逆宦官王振,下狱论死罪,不久获释。英宗时拜礼部右待郎,兼翰林学士,入阁参与机要政务,能诗善文,风格淡雅。
卒谥“文清”。学宗程朱,属河东学派,有《薛文清集》、《读书录》等著作。
题记:龙门:山名,又称禹门,如今山西省河津县与陕西省韩城县之间,形势险要,横跨黄河两岸,如同门阙。黄河中流从,故名龙门。
相传大禹导河至此,凿以通流。两岸悬崖壁立,东西对峙,黄河奔流其间,波涛汹涌,出龙门一则一泻千里,气象十分壮观。
本文以奔腾喧豗的黄河为背景,状写龙门的奇崛险峭,赞颂了神禹的疏凿之功。作者用奇峭粗犷的笔触,勾勒出临思阁纵览所见景象的浩茫,气势的宏伟,境界的开阔。
而对石龛等诸石形状的描写,却又极细腻、生动。这是一篇用大笔写大景的游记。
作者着眼的不是一草一木、一水一石,而是景物的概貌,用大刀阔斧的写法,几笔便勾勒出来,不在形的惟妙惟肖,而在神韵和气势。例如“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渺茫出没”,全是概括性很高的描述,但丝毫不给人抽象的感觉,反觉形象突出,画面完整,气势磅礴。
与此相应,作者文笔遒劲,字字句句如刀刻一般。这些都给本文带来了与众不同的特色。
踏着石磴,登上山顶。
顶上有一个临思阁,因为风太大不能用木材建筑,只能砖石修建。倚着阁门向下看,大河中急流的水奔腾着,山脚受到来自三个方向的冲击,怀疑山峰在摇荡。
往北看大峡,红崖绿壁,生出云彩跑出大雾,一会儿黑暗,一会儿明朗,瞬息万变。看西面山连着山宛延不断;往东看大山,高高地与天相接。
往南看滔滔洪水卷着浪涛,水中有石头和沙子构成的小块陆地,河边有高低不平的小山,有炊烟缭绕的村庄和大雾中的树,乘风扬帆的帆船和拥浪前进的大船,远远地在水中出没,华山、潼关等陕西、河南一带,好像出现在面前。这真是天下的奇观啊。
踏着石磴,登上山顶。
顶上有一个临思阁,因为风太大不能用木材建筑,只能砖石修建。倚着阁门向下看,大河中急流的水奔腾着,山脚受到来自三个方向的冲击,怀疑山峰在摇荡。
往北看大峡,红崖绿壁,生出云彩跑出大雾,一会儿黑暗,一会儿明朗,瞬息万变。看西面山连着山宛延不断;往东看大山,高高地与天相接。
往南看滔滔洪水卷着浪涛,水中有石头和沙子构成的小块陆地,河边有高低不平的小山,有炊烟缭绕的村庄和大雾中的树,乘风扬帆的帆船和拥浪前进的大船,远远地在水中出没,华山、潼关等陕西、河南一带,好像出现在面前。这真是天下的奇观啊。
踏着石磴,登上山顶。
顶上有一个临思阁,因为风太大不能用木材建筑,只能砖石修建。倚着阁门向下看,大河中急流的水奔腾着,山脚受到来自三个方向的冲击,怀疑山峰在摇荡。
往北看大峡,红崖绿壁,生出云彩跑出大雾,一会儿黑暗,一会儿明朗,瞬息万变。看西面山连着山宛延不断;往东看大山,高高地与天相接。
往南看滔滔洪水卷着浪涛,水中有石头和沙子构成的小块陆地,河边有高低不平的小山,有炊烟缭绕的村庄和大雾中的树,乘风扬帆的帆船和拥浪前进的大船,远远地在水中出没,华山、潼关等陕西、河南一带,好像出现在面前。这真是天下的奇观啊。
1.因为这里山高(层峦危峰,横出天汉),路险(穴岩构木,浮虚驾水为栈道),风高(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浪急(大河奔湍,石峰疑若摇振).2.东北、正南、西北.3.图画不要求画得很象,但要根据文中的描写,把这些树木扎根土石,枝疏叶茂,高大挺立的特点表现出来.4.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相结合.后半个问题无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有点乱.按观察顺序,北开始,再西,接下来应为南,却跳过先写东;写南面所见,或上或下,也有点乱.(反面意见:不乱.游龙门应以峡为重点,古南北方向应详写,东西方向应略写,写“西”后跳过“南”先写“东”,是出于安排详略的需要,更显合理.)。
是薛瑄的《游龙门记》
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皆峦危峰,横出天汉。大河自西北山峡中来,至是,山断河出,两壁俨立相望。神禹疏凿之劳,于此为大。由东南麓穴构木,浮虚架水为栈道,盘曲而上。(濒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极宏丽。进谒庭下,悚肃思德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负土石,突走连结,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偃蹇,形状毅然,若壮夫离立,相持不相下。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步石磴,登绝顶。顶有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为之。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三面临激,石峰疑若摇振。北顾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阖晦明,倏忽万变。西则连山宛宛而去。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渺茫出没,太华、潼关、雍豫诸山,仿佛见之。盖天下之奇观也。
下磴,道石峰东,穿石崖,横竖施木,凭空为楼。楼心穴板,上置井床辘轳,悬□汲河。凭栏槛,凉风飘洒,若列御寇驭气在空中立也。复自水楼北道,出宫后百步余,至右谷,下视窈然。东距山,西临河,谷南北涯相去寻尺,上横老槎为桥,□步以渡。谷北二百步,有小祠,扁曰后土。北山陡起,下与河际。遂穷祠东。有石龛窿然若大屋,悬石参差,若人形,若鸟翼,若兽吻,若肝肺,若疣赘,若悬鼎,若编磬,若璞未凿,若矿未炉,其状莫穷。悬泉滴石上,锵然有声。龛下石纵横罗列,偃者,侧者,立者,若床,若几,若屏,可席,可凭,可倚。气阴阴,虽甚暑,不知烦燠;但凄神寒肌,不可久处,复自槎桥道由明德宫左历石梯上。东南山腹有道院,地势与临思阁相高下,亦可以眺望河山之胜。遂自石梯下栈道,临流观渡,并东山而归。
禹,就是大禹啊,看题记就明白了
题记:龙门:又称禹门,如今山西省河津县与陕西省韩城县之间,形势险要,横跨黄河两岸,如同门阙。黄河中流从,故名龙门。相传大禹导河至此,凿以通流。两岸悬崖壁立,东西对峙,黄河奔流其间,波涛汹涌,出龙门一则一泻千里,气象十分壮观。
【译文】
出河津县县城西门,向西北上走过三十里地,就到达龙门山山脚下。东边和西边都是层层的山冈和高高的山峰,横排着直插向云霄。黄河从西北方的山峡里冲来,到了这儿,山脉中断了,河水流过来。两岸的陡岩面对面地竖立着,伟大的夏禹疏导开凿的功劳,在这儿显得最突出。
从东南山根起在岩石上凿出洞眼、架起木桩,在河水上面凌空搭成一条栈道,盘旋着往山上去。靠河边有块开阔平坦的地面,够得上两三亩方圆,石头多,泥土少。居中有座禹王庙,叫做明德宫,规模十分壮丽。到大殿前参拜,默念到夏禹的丰功伟绩,肃然起敬了好半天。院子里有好多青松和叫不出名字的树木,树根排开岩石泥土,突起延伸,互相连结着,稀疏的枝条和稠密的叶子接搭着遮住阳光,树皮树干苍老挺直、一股高傲劲儿,形象很坚定的样子,好像一些勇士各据一方,争持着不肯让步。
庙门外西南面有一座石头山峰,孤零零地从河心里高高插起。踏着石头台阶,登上了顶峰。顶峰上有座临思阁,因为山高风大,没法使用木料,全部用砖头砌成。从阁门口向下看,黄河激流翻滚,向三面冲击振荡,叫人疑心石头顶峰也像在晃动。掉头向北看那巨大的峡谷,朱红的岩石,苍翠的石壁,吐出云朵,飘过烟雾,散开就满明朗,合拢马上阴暗下来,一会儿工夫千变万化。西面是山连着山曲曲折折延伸过去。向东望那座最大的山,黑压压的和天一样高。向南见到浩荡的河流、汹涌的波浪,石头岛屿和沙滩地,高高的平原和断缺的河岸,烟雾笼罩的村庄和树林,那风里的满帆和浪里的大船,隐隐约约地出现了又不见了。华山、潼关以及陕西、河南的许多山,好像都在眼前。真是天底下少有的景致啊!
顺着山路,从顶峰东面下山。有一处凿开石崖,用木头交叉架搭,悬空造起一座水楼。水楼中心在地板上开了个洞,洞上安着井架和绞车,挂下一根绳索向河里打水。倚靠在那栏杆边,清凉的风飘洒过来,就像传说里列御寇驾着天风在半空中站着。又从水楼北边沿着山路往禹王庙后面走过一百多步,就到了右面山沟边,向下面望,深得望不见底。东边背靠大山,西边面对黄河,山沟从南到北离开丈把远,上面横搭着一根老树桩,算是桥梁,脚尖挨脚跟地走过桥去。山沟北面二百步光景,有座小庙,匾上写着“后土祠”。北山山峰笔陡地高难度起来,山根一直连到河边。这就走尽了后土祠东边的山路。有座山洞,空荡荡像一间大厅。倒挂着的石钟乳长长短短,有的像人形,有的像鸟翅膀,有的像兽嘴,有的像肝脏肺脏,有的像赘瘤,有的像古鼎拖着三只脚,有的像一整套的编钟,又像玉坯子还没有车开,又像矿石还没有下熔炉,它的形状真没法说齐全。高处的泉水滴在石头上,咚咚地发出响声。洞下面石块横七竖八地散布着,卧倒的,歪斜的,竖起的;像床铺的,像茶几的,像屏风的,可以坐,可以扶,可以靠。洞里气候凉阴阴的,即使是大伏天,也不觉得闷热,只叫人心神感到凄清、肌肉里透着寒意,不能够多耽搁。重又打老树桩桥上走过明德宫左边,踏着石头台阶上去。东南山腰上面有座道院,地势跟临思阁高低差不多,也可以从那儿远望到黄河和龙门山一带的好风景。这就从石头台阶下来走向栈道,到黄河边上看了往来的渡船,才沿着东山回去。
时间是宣德元年五月二十五。同游的人有杨景端。
作者简介:薛瑄(1389-1464)河津(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字德温,号敬轩,明学者、文学者。明成祖永乐十九年考中进士,历仕几朝,官至礼部右侍朗。宣宗时授御史。因性刚直,不阿谀权贵,忤逆宦官王振,下狱论死罪,不久获释。英宗时拜礼部右待郎,兼翰林学士,入阁参与机要政务,能诗善文,风格淡雅。卒谥“文清”。学宗程朱,属河东学派,有《薛文清集》、《读书录》等著作。
本文以奔腾喧豗的黄河为背景,状写龙门的奇崛险峭,赞颂了神禹的疏凿之功。作者用奇峭粗犷的笔触,勾勒出临思阁纵览所见景象的浩茫,气势的宏伟,境界的开阔。而对石龛等诸石形状的描写,却又极细腻、生动。这是一篇用大笔写大景的游记。作者着眼的不是一草一木、一水一石,而是景物的概貌,用大刀阔斧的写法,几笔便勾勒出来,不在形的惟妙惟肖,而在神韵和气势。例如“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渺茫出没”,全是概括性很高的描述,但丝毫不给人抽象的感觉,反觉形象突出,画面完整,气势磅礴。与此相应,作者文笔遒劲,字字句句如刀刻一般。这些都给本文带来了与众不同的特色。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龙门村游神 龙门游眺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龙门村游神 龙门游眺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海南2024高考时间是几月几日? 海南2024高考时间表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本文标题:龙门村游神 龙门游眺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148810.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龙门村游神 龙门游眺的文章,本...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海南2024高考时间是几月几日?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3年上马报名时间 2023上马...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南浔区2023年动迁计划 南浔202...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双色球清明节放假吗? 双色球清...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单招人数2024最新数据 四川省...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商场清明节陈列氛围图片 商场...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游艇手表价格 v45游艇手表的文...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4款国产suv2.0操控好车那几...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2款卫士内饰 2o21款卫士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