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清明节怀念祖父散文作品 清明节怀念祖父散文名篇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清明节怀念祖父散文作品 清明节怀念祖父散文名篇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又是一年新开始,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回首往年,在青青的充满生机的山岗上,那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多么耀眼。
因为他们,我们的生活才这么多姿多彩,那革命先烈和祖祖辈辈付出如此多的汗水,如此多的努力才换回这一个美丽的社会。清明,我们登上山冈,踏着新生的嫩绿,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起去扫墓。
沿着青青的草丛,踏上湿润的泥土,带着崇敬和怀念,一步一步慢慢走去。来到那庄严的墓前,深深的凝视着令人可敬的.墓碑,好像曾祖父慈爱的面庞又一次浮现,回想着他为后背付出的努力,一股股暖流流进我的心房。
看着墓上的字,晶莹的泪探出了眼眶,怀念之情让我的心中热浪连连。望向那山川,高大的电线杆站成一排,直直的挺立,他们就是先辈们努力拼搏的成果。
向四周望去,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上了山,清明时节雨,那一定是天也同情人们滴下了眼泪吧?极目远眺,望见那光辉的烈士陵,不禁让我觉得崇敬。
他们就像伟大的大树,顶起了天,遮住了雨,让我们这些小苗茁壮成长。”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值得我们去敬佩感恩。没有这些伟大的革命先烈,怎么会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氛围。
雷锋,他也是一颗不朽的明亮的星星。他虽然只是一颗星星,但他与所有革命之星一起发光。它不仅仅照亮了我们的生活,也为我们的心灵迸射了一股火,无私的助人为乐的火。
这火不仅仅照亮我们的心,它也温暖了我们,让我们也能温暖别人。所以,我们在这充满生机的温暖的清明,来纪念他们,革命先烈。
青山有幸埋忠骨,高大伟岸的青山,请您好好照顾这些明星的遗体。请您让这些革命之星和付出许多的先辈们好好安息,他们为后代付出太多,是多么可爱可敬。是他们让中国振兴!
先辈们,你们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可好?感谢你们为我们付出的一切,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虽然只留下了躯体,但我相信,你们一定也闪烁着火热的心,爱国的心。安心睡吧,伟大的革命先烈,我们一定会好好继承你们的努力,将世界将中国变得更美好!
闪光的革命战士、先烈,你们虽然如蜡烛燃尽了灯心,但是你们的光辉永远在我的心中发光,在所有人心中发光。你们看,美妙的春天又踏着轻快的脚步来了,你们在另一个世界一定很高兴吧?
离开苍翠的山冈,回首观望,梨花、桃花又翩翩盛开。清明真是个生机的节日,一切都在盛开——花、草,还有我们努力奋发继承先烈的意志和决心!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下面是我收集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篇一:这里的清明
一次,孩子问我:“爸爸,你是不是很想念老祖,我领你去看。”此话一出,把我惊出虚汗,原来孩子是说挂在堂屋的遗像。
这里的清明似乎和文明传说的渊源无关,或许大家根本就不懂介之推之类的流传故事,也不知道什么清明的由来,只知道清明来了,要去祭拜祖先,这样一年两年,直至刻印在后人心中。
看着窗外笼罩着的云层,深灰色的天空像一顶帐篷支在小城四周的山上,将小城和星空分割开来,或许傍晚小城的山尖还会挂著一个横切的南瓜,丝缕阳光像黄红的瓜瓤在滚圆的瓜皮的伸展,中心那一粒黄白的瓜子,向外输送著养分。
云和雨就像兄弟姐们一样,有时云集雨来,有时云过雨逝。清明时节雨纷纷,没有雨的清明似乎就像枯坟里的祖先,只有没有腐化骨骼,躺在阴暗的角落,或许就连骨骼也腐化为泥,一堆布满深黑色早已褪去红色原色的坟土,等待着人们从心里想起并祭拜。
求学期间,由于离家几千里,清明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祭拜,或者根本不用去祭拜。那时,熟悉的亲人还在世,死去的祖辈,我都没有见过,只是听奶奶们说起过。多年后,亲人相继离世,才想起清明节一定要回去上坟,看一看那一堆埋著亲人的土,是否长树长草,是否被猪拱牛挑,是否被雨水冲刷,坟前的树是否遮住坟向……
清明节,经济好的人家会拉只羊去杀,家庭一般的人家几只鸡即可,或邀亲朋好友前去家族坟地上坟。柳枝此时已经长出了新叶,不知为何要采摘柳枝置于坟头?在这里,柳枝和桃枝是用来驱鬼的,难道祖先没有变鬼的,都升天成仙了?大人也会给孩子编一定柳枝凉帽,不知是避热气,还是辟邪。每次吃饭,老人就会念叨:“不能用柳枝筷子夹鸡肉,否则会被毒死的。”山上,也不一定会有柳枝,但还是一年一年的叮嘱著。吃完饭,收拾剩菜时,老人又要高声叮嘱:“鸡肉要收好,不可让蚂蚁爬过,爬过就会闹人了。”似乎这就是,每年上坟都少不了的话。有的老人或问儿孙:“给祖先磕头了没有?给祖先上香了没有?”尽责的老人会领着孩子,前去认祖坟,看墓碑认先人,要跪下磕头,可要碰到地上,要用左手上三柱香。回想那时甚是虔诚,有时不小心还将头磕破,裤头磕脏。如今上坟,稍作比划略表心意,香纸不化……多年以后,或许孩子们都不会再有上坟的场景。
上坟时,会对有的祖坟进行填土,选土要选松软的土,那样祖坟才会蓬松,种植高杆茅草才能更好的生长,一家人才能从祖坟得到庇佑,才能兴旺发达。要修去坟周边的树木,不能让坟前的树遮住坟向,不能让让坟后的树根长进坟里,不能让左右的树枝盖过坟沿,树上的雨滴会冲走坟上的土,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细节。
晚饭后,大家启程回家。一个老人点着三柱叫魂香,叫着所有上坟的子孙名字:“说著快回家来。”并和祖先说:“赶快回去守好坟。”
篇二:清明,不诉离悲
作者:风夕风兮
清明临近,脑海里游离的字眼尽是别离、逝去、后会无期......感怀于一朵花的凋零,忧伤于一缕芬芳的淡去,清明承载的悲戚太重,纵使明媚的春光也化不开它笼罩在心上的阴霾。晴空朗日,万景鸣春,唯独这个节日像个孤独的诗人站在那里,手握残卷诗篇,披头散发,敞衣开襟,仰著脸,任凄风冷雨将自己从头到脚淋溼,丝丝寒气弥漫,哀伤的侧影,孤高冷艳,凄清绝美......
娇妍的花儿竭力盛放,此起彼伏,前赴后继,只因这是它们最美的花期,一年只有一次,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无所顾忌,只管美丽着,美到极致,美到荼蘼。黄莺浅唱,雏燕低鸣,春天的问候语那么动听,眼睛迷了,耳朵也醉了。香风挽住衣角,牵动离人的鬓发,远方的游子,我将你呼唤,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叶茂春深,韶光易逝,卸下一身繁忙,寻往自己的灵根,捧一抔黄土,俯首贴地,虔诚聆听,潜藏在骨子里的漂泊疲惫是否依然渴望平静,渴望归依。
由是多情,总恼无情,梨花落后清明。一川菸草,满城风絮,清明,总也少不了雨声,或早或晚,或稀蒙或淅沥。打歇繁盛锦花,吓退灵机百雀,给人徒添愁肠欲断的哀婉。曾经花动一山春色不再,有黄鹂千百难寻,雨水带着落花流走,一切美丽枝头雨打风吹过,只消得,戚戚厌厌。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只道是辜负了,辜负了谁,说不清。许是妖姣的繁花,许是多情的柳绿,许是,已亡的故人。
我与你静静守望在春天,雨疏雨急,都是怜惜,为你洗去一身尘泥,拂去一身灰败,莫怨春光无昨日,只须行乐趁此时,谁知,明天会不会春路沁雨添花,飞云夭矫转空碧?
正如那句歌词,“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留在,这春天里……”多么圣洁纯真的愿求!若是能够选择,就将躯体遗留在春天里,与鸟语花香为伴,与青山绿水为邻。任灵魂飘荡在莺啼虫唱林,兜转于花飞蝶舞丛,悠游上阡陌纵横野,好不快活、闲散、惬意。
清明,应该有更美好的寄语。只谈风月,不诉离悲。允许你在我的坟头折一枝春,让它伴你走过漫山遍野,看尽花红柳绿,不允许你寂寞,不允许你怅然若失,用欢声笑语来回应我,与黄莺一起歌唱,同白云一起嬉戏,邀清风明月共舞,赏山海湖泊泛碧。请把你的思念交付予春天,繁花似锦会为它裱框,百鸟争鸣会为它奏乐,大自然灵逸的画笔会为它匀墨调染,你只需要踩着一双轻巧的松布鞋,张开宽衣广袖,拾掇起一枚枚嫣红,一片片新绿,迎著暖阳的方向,善待辗转于红尘中的自己。
酌一杯酒,洒于坟前,我与你在风中对饮,感恩你赠予我的温言厚语,感恩你的顾念深情。如今已是芳草萋萋,林荫郁郁,繁忙的你即将远行,留我一人独自赏春,不要担心我会孤单,我与你与春天同在!
篇三:记清明
不自主的便想起那句杜牧醺醺然时呷出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被雨水与酒水稀释的哀伤,淡而清,便如那清晨青石板小路上扫出的花痕,还得是昨夜微雨时簌簌而下的杏花留下的。这是清明。
为何年年的这时,都在缀著小雨呢,天上哪儿来那么多溪流呢?昔年外公笑得和蔼,对我念叨著:“这介子推的忠义还真不是咱一般人能比的,老天爷都哭了好几千年,看,还停不下来呐。”这话外公也是年年都要说的,继而又抚抚我的额头,“妞妞也要像他学学,忠义二字可得给我记住了。”我那时那么小,哪懂得什么忠义呢?便是现在,也只晓得扫扫墓念念早已不在世的祖先。我只会托腮,在一片烟雨朦胧中,想着那些个衣袂飘飘的年代,那位被后人崇仰的介公曾如何在年年的四月摘茶品茶,笑得儒雅风流。可这些都不过是孩童的胡思乱想,后来才知道,介子推是生在春秋时期的山西人,一路陪重耳流亡,功成后又退隐绵山,怎会采茶呢?身份时间形象全不对呀!活脱脱一位人民好公仆被我弄成了戏文里的翩翩少年郎,真是罪过罪过。
再大一点儿,清明便不是那个想来想去的时节了,我想,或许是我变得匆忙了,或许是外公的精神变得不济了。那些儿时的诗情画意在雨中淡得唯有丝丝缕缕,不细听细闻细瞅真是难觉察到。脑子总是乱哄哄的,装满了定理公式,天文地理,懵懂情愫,早没了丝丝缕缕的空位了。但我总觉得我那不是忙,而是怕。诚然,我是怕怀旧的,所以才故意去忽略清明,忽略她的雨丝和清凉,还有最重要的无端感伤。
小楼一夜听风雨,这种时节,谁敢怀旧呢?原是欢喜的往事,此时此景回忆起来,都如张了青荇般挠得人心直荡,酸酸楚楚的。不敢怀故友啦,因为斯人已不知在何方,不知那里是否也在漾著雨,连“天涯共此时”的机洽都没了。不敢怀故事啦,因为斯事已不来梦里多年,若此时怀念,颇有“近乡情更怯”的意味,与其默默为之流泪不如让美好留在曾经。不敢怀那历朝历代的古人古史啦,因为正如王羲之笔下的兰亭序,今人怀古,却不知百年后又是谁在怀念早已无知无觉的我们呢?
那便不怀旧了吧,这清明于我,既无臆想,也无感伤,岂不正好?可不免还是要吟诵几句,写下几句,可见中国人骨子里便是诗情画意的,多悲春伤秋的。帘外花开了不少,在水汽中溶溶的一团团,模糊不清的红与绿,可见清明感伤的不仅是人,连花呀草呀也跟着惆怅了。
因而我这伤情,也便有了根由和慰藉,是不?
导语:绵绵的清明雨,编织着人们不尽的思念,清明雨洒过的田野、陵园,小草吐出茸茸的、浅浅的恬静之绿。以下是清明节扫墓散文,欢迎阅读!
篇一:
“上坟”一词是我的老家陕南安康对在祭祀节日给去世亲人和先祖们扫墓的俗称。一年一度中,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祭祀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是中国人对自己祖先表达敬意与感谢之意的节日!我的老家通常选择在清明这天“上坟”。
关于清明节的来历,史载,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肆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那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而是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这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此谓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如今,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了清明扫墓之习俗。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祭祀逝者的重要程度,在中国或者说整个华人眼里,祭祖和孝道是绑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参加祭祖活动,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一大早,和往年一样,我特意赶回老家,沿途空气中不时飘来浓浓的焚烧火纸味道和阵阵鞭炮的响声。与父母打过招呼后,便来到对面山坡上的祖坟地。由于坟墓四周庄稼地里油菜长的太过旺盛,好不容易才找准地方。按照我们当地习俗,首先分别对曾祖母、曾祖父、祖父、祖母,还有二叔和二娘等坟墓的周围进行了打扫。挂好“清明吊”后,一边燃烧纸钱一边招呼他们“收钱了”。在坟前插好了香,便点燃鞭炮,磕完三个响头后,我的上坟程序就算结束了。
据说这样做,一来可以寄托哀思;二则从风水学角度讲,还可以与先人相互感应,得到他们的保佑和庇护呢。姑且不论是与非,清明祭祖扫墓,乃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奉先思孝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我们都应该纪念他。
在我们老家,通常女儿不前往扫墓,如果是出嫁的女儿则随夫前往扫墓。如果需要的话,清明这天,去祭拜的时候还要带上铁锨铁铲之类,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也有人家选择这天,把紧要的亲戚晚辈们召集到一起,给先祖们立碑。有条件的时候,还可带上水果点心酒水等物待祭拜过先祖们后,聚在一起用餐。
下午离开老家时,一直阴霾的天空终于淅淅沥沥地落下了久违的春雨,此时此景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逝去亲人们生前的一幕幕恩情来。随之嘴里出现了一丝丝的咸苦,那分明是雨水和眼泪的味道,情不自禁的深切怀念之情。
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为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
我们缅怀先烈,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乃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清明这天通过上坟形式,来祭祀先祖或缅怀先烈们,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
同时,我们还应对那些健在的父母长辈及对这个社会曾经作出贡献的人们,积极倡导厚养薄葬。让逝者放心而去,让活着的人生活的更加幸福美满。这既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也是对活着的人最好的宽慰和敬重。
篇二:
“上坟”一词是我的老家陕南安康对在祭祀节日给去世亲人和先祖们扫墓的俗称。一年一度中,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祭祀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是中国人对自己祖先表达敬意与感谢之意的节日!我的老家通常选择在清明这天“上坟”。
关于清明节的来历,史载,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肆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那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而是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这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此谓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如今,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了清明扫墓之习俗。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祭祀逝者的重要程度,在中国或者说整个华人眼里,祭祖和孝道是绑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参加祭祖活动,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一大早,和往年一样,我特意赶回老家,沿途空气中不时飘来浓浓的焚烧火纸味道和阵阵鞭炮的响声。与父母打过招呼后,便来到对面山坡上的祖坟地。由于坟墓四周庄稼地里油菜长的太过旺盛,好不容易才找准地方。按照我们当地习俗,首先分别对曾祖母、曾祖父、祖父、祖母,还有二叔和二娘等坟墓的周围进行了打扫。挂好“清明吊”后,一边燃烧纸钱一边招呼他们“收钱了”。在坟前插好了香,便点燃鞭炮,磕完三个响头后,我的上坟程序就算结束了。据说这样做,一来可以寄托哀思;二则从风水学角度讲,还可以与先人相互感应,得到他们的保佑和庇护呢。姑且不论是与非,清明祭祖扫墓,乃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奉先思孝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我们都应该纪念他。
在我们老家,通常女儿不前往扫墓,如果是出嫁的女儿则随夫前往扫墓。如果需要的话,清明这天,去祭拜的时候还要带上铁锨铁铲之类,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也有人家选择这天,把紧要的亲戚晚辈们召集到一起,给先祖们立碑。有条件的时候,还可带上水果点心酒水等物待祭拜过先祖们后,聚在一起用餐。
下午离开老家时,一直阴霾的天空终于淅淅沥沥地落下了久违的春雨,此时此景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逝去亲人们生前的一幕幕恩情来。随之嘴里出现了一丝丝的咸苦,那分明是雨水和眼泪的味道,情不自禁的深切怀念之情。
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为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
我们缅怀先烈,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乃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清明这天通过上坟形式,来祭祀先祖或缅怀先烈们,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
同时,我们还应对那些健在的父母长辈及对这个社会曾经作出贡献的人们,积极倡导厚养薄葬。让逝者放心而去,让活着的人生活的更加幸福美满。这既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也是对活着的人最好的宽慰和敬重。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清明节怀念祖父散文作品 清明节怀念祖父散文名篇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清明节怀念祖父散文作品 清明节怀念祖父散文名篇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本文标题:清明节怀念祖父散文作品 清明节怀念祖父散文名篇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147650.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清明节怀念祖父散文作品 清明...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清明节手抄报凹凸世界 清明节...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乡镇补贴2023 2023年乡镇补贴...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清明节的风是什么风 清明节风...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绵阳清明节车祸视频播放 绵阳...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清明节还要干什么? 清明节要干...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三亚攻略5日游自助游 三亚攻略...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清明节快到的作文怎么写 清明...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鲁班水库钓鱼最新情况 鲁班水...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焦作清明节限行吗 清明节是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