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过年走亲戚怎么处理好 农村过年走亲戚怎么处理的_种植养殖_茶知识

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农村过年走亲戚怎么处理好 农村过年走亲戚怎么处理的

时间:2024-03-26 14:41:16 作者:泸沽湖之恋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农村过年走亲戚怎么处理好 农村过年走亲戚怎么处理的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农村过年走亲戚怎么处理好 农村过年走亲戚怎么处理的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农村过年走亲戚怎么处理好 农村过年走亲戚怎么处理的

过年期间走亲戚的顺序

拜年初一到初十分别去谁家?初一走舅家,初二走姑家,初三走娘家,初四,五,,,,初十,,,到十五走朋友。走亲戚也是分先后的 ,不以地理位置的远近为主, 而是按照备份的先后,大体的顺序应该是外甥走姥姥家 ,女儿带女婿回娘家 ,然后就是大伯, 叔叔 ,姑姑 ,阿姨, 哥 姐家里,除非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 这些都要走到,具体的顺序是 ,正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 ,祝福长辈福寿安康 ,万事如意 !

我们这里的习惯是初一给本家的长辈去拜年。初一早晨,不论除夕春节联欢晚会看多晚、睡多晚,都不能睡懒觉,要梳洗打扮好,漂漂亮亮,精精神神去给长辈拜年。各家的小辈会聚在一起组成一个拜年的队伍。进门的第一句就是问爷爷??、奶奶??、叔叔、婶婶……过年好!”。拜年的队伍在半路上遇见也会互相问过年好”。

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闺女、女婿一家,回娘家给父母、岳父岳母拜年!当然也会根据自家情况而定,因外甥们都结婚了,都要先去给岳父母拜年,为了能全家大团圆,我们就初三回娘家拜年!这一天会把娘家的亲戚都拜过来!

初四、初五去老公的舅家、姨家拜年。

从初六开始,兄弟姐妹互相拜年,每一家都会准备丰盛的午餐,聚在一起欢声笑语,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快乐、团聚、休闲的时光总是觉得短暂,一晃年就过去了!

由于我国历来是以父系血缘为至亲的原因,因此初一初二初三走亲戚,还暗喻着亲朋间亲疏关系的依次排列顺序。即:初一走亲戚一般去父系家族的爷爷、伯伯、叔叔家,初二去岳父岳母家,初三去表亲家,初四之后即可随意走动啦!

老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初一的亲戚叫家人,互相之间在同一天走动过后,这一年就不用再客套了。但是在初二和初二之后走动的亲戚中,等他们来自己家做客后,还得在正月十五之前再次拜又年”,只有这样才算做到礼多人不怪”,原则是晚辈给长辈拜又年”、妹妹给姐姐拜又年”。

拜年初一初二初三该拜哪些亲戚?春节的安排根据各地的风俗会有不同。

我是江苏人,苏北地区,我来说说我们这边过年,初一、初二、初三一般是怎么安排的:

初一早上,一般早早起来,放完鞭炮,吃完汤圆先给长辈尤其是爷爷奶奶请磕头拜年,爷爷奶奶最真挚的祝福,爷爷买卖一般还会给一些压岁钱。

快到天亮的时候,一般死者为大,如果家里近些年有刚刚过世的长辈,一起去祭拜一下,如果没有过世的长辈,一般就去舅舅家,给舅舅拜年。

初二一般会丈母娘娘家,带着媳妇和儿女去给老丈人拜年,给老丈人带点烟酒,中午再和老丈人一起喝上几杯,聊聊生活、家常,下午去溜达溜达,我们这边初二是一定要回娘家的,把老丈人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初三一般去姑姑家和阿姨家,然后提前约好是那些人可以到,人多也会热闹一些,后面就无所谓了,就看大家的时间约在一起吃饭。

所以对于我们那里主要是初一去舅舅家,初二去老丈人家,这样的习俗,不知道和你们那里有什么不一样吗?

我们这边除了初二回娘家以外,其他没有什么讲究。

我一般大年初一早上,去退休的老领导家拜年,人家对我有恩,即使人家退休,也不能忘了人家。

由于我这边主要是我妈家亲戚,中午都是大舅请客,一大家人有二十口人,在饭店吃饭。因为姥爷在的时候,住在大舅家,所以我们都先向姥爷敬酒,姥爷也喝一小口酒,看着我们脸上都是慈祥的微笑,这应该是他老人家一年最开心的时候吧。后来,姥爷一直活到93岁,身体一直很好,后来脑出血,一个星期就去世了。真的很想念他老人家。

初二我们回媳妇娘家。我们一家和小姨子、小舅子一家,陪着岳母一起吃饭,老人家现在八十了,身体也很好。

初三中午二舅请客,又是二十多人一起吃饭,喝点小酒,热热闹闹,非常开心。然后就是打麻将,一两元的,纯粹是陪老人开心。晚上继续喝酒,然后一直打牌到半夜。

我平时不喜欢打牌,只是过年的时候陪老人玩玩,如果赢了几十,再输回去,就想让老人开心。

过年的时候,难得一大家人在一起聚会,浓浓的亲情,值得一年去回味。

我是河南人,可能地域不同习俗不同说说我们这里吧。

年初一这天小孩子们最高兴,一睁眼就有新衣服穿,穿好衣服爸妈的压岁钱就准备好了

磕个头说两句好听话就到手了。

早上是不在自己家吃早饭的,奶奶家早就准备好等着了。

现在越来越没有年味了,为了增加一些气氛,我会刻意的让孩子给爷爷奶奶行跪拜大礼。

嘿嘿,想要压岁钱哪那么容易。

这一天等于是给我放假了,因为这天是不让干活的,随便玩,哈哈终于我也有放假的时候。

初二嘛就是回娘家的日子了,早早的备好东西,给孩子们穿戴整齐就可以出发了,回家和妈妈姐妹们一起包包饺子,说说近况,聊着家常。孩子们在一起打打闹闹,哈哈!很幸福。

初三这天如果老家有过世的老人就要回去看看老人,给老人送些纸钱,整理一下坟墓。

没有老人过世就会在初四再回去了。

现在过年估计也就小孩子们最高兴,放了长假,有新衣服,有好吃的,还有压岁钱拿,那叫一个舒坦,哈哈??,别忘了关注我。

我们那里初一自己父母,叔叔大爷家里长辈家里,初二舅舅家里(包括家里有女儿嫁出去的父母也选择这天去)初三一般不走亲戚比较忌讳(除非亲戚某一方不在了,比如姥爷 如果姥爷或者姥姥都在,那选择初二,姑姑家也是如此),初四比较隆重,刚结婚的女儿,都会选择这天回娘家拜年,有些亲戚多的也可以选择这一天,初五就是比较好的同学家或者朋友家里,初六,拜年磕头最后一天,举个例子吧!我爸今年七十多,他舅舅今年九十多,初二我去我舅舅家拜年,初三特殊日子就免了,初四我家里也有亲戚,初五我爸他老舅家里人也走亲戚,所以呢就安排初六去,这按农村来说是老亲戚,我们都不用去,我爸跟我几个大爷去!

过年走亲戚,走的到底是什么?

春节期间走亲戚是中国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民俗,是亲戚间联络感情,互相慰问的一种亲情大交流。俗话说,“走亲走亲,越走越亲”。

一、走亲戚的规矩

走亲戚是要讲究先后顺序的,“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各地的规矩也不尽相同。

我们老家的规矩是初一走姑家,初二走娘家(已婚夫妇带孩子走姥姥家),初三初四已婚人士走自己的姥姥家以及姨家,初五是五马(末)日,就算过完年了,一般近亲就串完门了。总之,是根据血缘及姻亲关系,先远后近,先亲后戚。直系亲戚一般初五前必须走到,因此亲戚多的就必定辛苦些,或者兄弟姊妹实行“分工负责制”,隔年再轮换一下。

走亲戚拜年一般都是是一早出发,到了后会受到主人家的热情招待,中午在主人家用大餐,基本都是能是男女主人的拿手菜,而且硬菜为“主基调”。

过年走亲戚一般还讲究礼尚往来,实行“回拜”制度,当然,“回拜”还是晚辈拜长辈,譬如,侄子看了姑姑姑父,则外甥必须去回拜舅舅舅妈,“回拜”的时间则由互为亲戚的两家协商确定,久而久之,约定俗成,则成为“惯例”。

二、走亲戚的礼品

过年走亲戚,礼品是必带的,我们这边叫拿“手帕(pò)子(指礼品)”,讲究“不空手”。

我开始记事的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当时大家都还不富裕,手帕子都很简单,主要是点心、水果、罐头、糖果等等,比较常见点心的有桃酥、老式蛋糕、钙奶饼干、蜜三刀等,水果种类很单调,基本就是苹果、橘子。即便是这样简单的礼品,在走亲戚的晚辈下午酒足饭饱告辞回家的时候,被拜访的长辈还要礼让再三,和后辈你拉我扯,然后必须退回一两件相对不值钱的礼品,嘴里的理由还是“过年不能不空手”。

礼品的包装也很简陋,一般都是用简单地用包袱包好,再放到柳编或竹编的箢篼里。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礼品的种类花样越来越多,不断变化,价值也越来越高,包装也越来越高级,现在基本都是用礼盒了。

三、走亲戚的交通工具

过去走亲戚,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有条件的也有开拖拉机的,经过短暂的摩托车时代,现在大家都是开私家车走亲戚了。

骑着自行车走亲戚,基本就是“裸奔”,一点遮挡都没有,远程骑行,再遇到刮风下雪天,那种滋味,一言难尽,没有经历过的人根本体会不到。

小时候,我家到舅舅家(姥姥姥爷早逝,只有一个舅舅)的距离是30华里路,每年大年初二到舅舅家拜年,是我和妹妹痛并快乐的事儿。快乐的原因很简单,舅舅多少能给点儿压岁钱,还能吃到一些平常在家里吃不到的美食,譬如拔丝地瓜、琉璃馍。但记忆深处更难忘的,则是路途的艰难:

爸妈各骑一辆自行车,车把上挂着礼品,车后座分别坐着我和妹妹。为了便于携带礼品,有时候也让我们坐在前梁上。遇到顶风,再下点儿雪花,气温至少在零下七八度以下,骑车行进的速度比步行快不了多少,往往走到半路,爸妈头上见汗,我和妹妹的腿也坐麻了,手指头也有点儿冻僵了,脸和耳朵冻得生疼,然后选择一个能避风挡雪的地方休息一会儿,爸妈休息一下,我和妹妹也下车跺跺脚、搓搓手,暖和一会儿再出发。等到到达目的地舅舅家,我和妹妹腿又麻了,手和脸又冷了,不过这会儿就可以很好地休整了。年年复年年,直到我和妹妹上初中学会骑自行车后,这种境遇才好转一些。

因此,我长大一点儿曾立下“大志”:将来找媳妇必须找个离家近的,孩子不受罪。

后来,我确实娶到了娘家近的媳妇儿,不过,现在家家都有自己的车了,而且高速公路、高铁、飞机都很方便,再远的距离也不是问题了。

因为疫情的原因,发现今年很多人家和我家大部分亲戚间一样,选择了暂不见面,只通过微信、电话相互拜年。

老家年俗之过年走亲戚

大年初二过完了年,之后的几天就是走亲戚的时间了。走亲戚的时间就从大年初三到初七这几天。

走亲戚就是中午去亲戚家里坐席,等吃完酒席就可以回家,算是走完了。走亲戚的日子都是事先商量好的,初几去哪家都提前定好。以前通讯不方便,都是那天就直接去了,对方也知道会有人来走亲戚。现在通讯方便了,要是不去了或者要去都要提前通知一下对方。比如,初三舅舅家里的亲戚都去舅舅家里坐席,初四姨家的亲戚都去姨家里坐席,初四姑姑家里的亲戚都去姑姑家里坐席,初五自己家里的亲戚都来自己家坐席等。只要把时间排开,都能走到就可以。

早上九十点钟就可以收拾着去走亲戚了。走亲戚不能空着身,要带着礼物,一般带的礼物都满满当当的。礼物中一般要至少有一箱白酒,除了酒,还可以视情况带些烟、点心、鸡蛋、牛奶等常见的礼物。当然,如果只有家里女人去走亲戚的话,就可以不用带酒了。但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一般走亲戚一定要有男人去。当然,这个礼品也是随着时代变化的。记得小时候,走亲戚时要带活公鸡、一大篮子蒸馒头,富裕的话还带些猪腿肉。

把礼物收拾好后,就可以出发了。以前村里穷,走亲戚都是骑自行车,甚至走着去,好在亲戚家都不算远。因为距离“远”,所以走一回亲戚就显得特别隆重。现在走亲戚交通工具已经换成电动车甚至汽车了。交通工具可以大大缩短距离,不止是空间上的距离,没有了空间距离,心里的距离就缩短了。

等到亲戚家里后差不多也就十点多或十一点多了,但离午饭时间还有一段时间。这时,主家的人就要给来客沏茶,边喝茶边聊天。主家还要提前请好陪客的人,陪客都是本家的人。陪客要提前一天找好,因为走亲戚时间集中,所以陪客不好找,往往找到一个陪客但是已经被人更早约了去别人家,所以陪客很是紧俏。这时候陪客也都到了,主要还是请来的陪客跟客人喝茶聊天,彼此客客气气的,稍显正式。随着到的客人越来越多,聊天氛围也就越来越热闹。在陪客跟客人聊天的时间里,主家就在准备饭菜。其实,主家在早上吃完早饭就开始准备中午来客人时用的饭菜了,一直忙活一个上午,主家忙不开时,陪客有会做菜的也帮着忙活。客人有到得早,有到得晚,但即使到得再晚,也得先坐着喝会儿茶再开席。男人们喝茶聊天的同时,女人们在磕瓜子拉家常,小孩子们在一起打闹,甚是热闹!

看饭菜准备得差不多时,就开始一个个的炒菜了。炒一个菜就上一个。当然,上菜时要把坐席的八仙桌子备好,还有凳子、马扎和酒筷、盅子、茶碗都要一并准备好并按照位置摆好。喝的白酒要先放在热水盆里烫烫,以免喝时过凉!等菜上到6个或8个时,就可以让客人们先行坐下了,也就是开席了。

正式坐席前陪客的要很客气地引着客人先洗洗手,以示敬重或者重视。洗手间客人们之间也会彼此谦让一番。洗完了手,接下来就该为座次谦让了!坐席的人经常会为谁做座次而谦让很久,经常会拉拉扯扯的把人拽到座位上去的情况,甚至几个人拽一个人。一般如果有明显年长的客人或者主家的人在的话,肯定会做第一把位子,此时这位有年纪的会稍微谦让一下也就坐下了;但如果几个客人年纪与主家陪客的人差不多的话,就会免不了一番“生拉硬拽”。按照习俗,一般是年长的座次高、客人座次高、辈分高的座次高;如果客人年纪比陪客的人年轻很多甚至辈分小一辈的话,客人座次就低了;而这些个“生拉硬拽”一般发生在客人与陪客辈分相同,只是年纪小点的情况,陪客以尊客为重让客人坐上座,而客人以年长为重让陪客坐上座,就产生了分歧,这种情况就看谁能坚持到把对方说服或者“制服”了。

老家酒席是用的八仙方桌,因为堂屋门口是朝南的,所以席位第一把手是最里面东边的座位,二把手是最里面西边的座位,第三上位是东边紧挨着一把手的座位,第四上位是西边紧挨着二把手的座位,依次往下,最小座次是在西边离门口最近的座位,如果是单人的话,最小座次是离门口最近的中间位置。坐在下面的一般是陪客的年轻人,负责酒席热酒、倒酒、倒茶等打下手的活。

所有人落座后,就开席了,或先夹菜(俗话叫“dao”菜)或先喝酒。夹菜时,陪客的要很客气地让着客人多夹菜。刚开始时尤其是热菜刚上桌时(因为做的菜多,开席后也会有菜还没有做好,酒席上的人喝酒的同时,主家的人就炒着下一盘菜),在一个人的倡议下,所有人就夹同一个菜吃;后面或夹同一个菜或按各自口味夹自己爱吃的菜。一般,人们吃了一口菜后就把筷子放下,或聊天或喝酒,不会一直拿着筷子。酒席上喝酒讲究也多。一般是统一喝几盅子或几口(茶碗盛酒时),然后就商量着怎么个喝法。一般是“转酒”,就是从辈分最小的人开始喝一盅或一口,接着或从左边轮或从右边轮着也喝一盅或一口,从左边还是右边轮要看刚开始喝的人用哪只手端酒,用左手那就从左手边轮,用右手那就从右手边轮。等这一轮所有人喝完了,再吃吃菜聊聊天,接着喝第二轮,等第二轮喝完了后就开始旁边的人开始“坐庄”,依次每个人都要坐“庄”喝两轮才算转酒结束。转酒结束后,这个酒还不算喝完。接下来的项目就是各自找人喝了,一般都是主家的人与客人先喝,这时陪客的要主动找客人一对一得喝,一般碰一下要喝两个(第一个酒碰一下,第二个酒不用再碰,如果第二个酒也碰了,那就再多喝俩酒)。一般是年纪相仿的进行一对一的喝,如果是差了辈分的不会一对一的喝。如果差了辈分的俩人一对一喝的话,一般是辈分大的客人主动找小的喝两个酒,或者俩人虽然隔着辈分但年纪相仿也可以相互碰杯喝俩酒,或者是主家辈分小的给辈分大且年长的客人敬酒(老家叫“掀酒”),陪客掀酒要在主家小辈掀酒完后再进行。

掀酒是坐席的一个重头戏。主家掀酒时要看时机,看酒席上的人喝得差不多的时候,找个空档给年长的人掀酒。掀酒的人是主家的小男孩,掀酒时,要准备一个酒盅和酒壶或直接拿着一瓶酒,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两个人一起。两个人时,一人拿着酒壶或者酒瓶一人拿着酒盅,拿着酒盅的人负责递给要敬的人,拿着酒壶的人负责斟酒。斟酒时,拿酒盅的人两只手要捧着酒盅,具体姿势是两手并拢伸直并且小拇指一侧接触成直角,酒盅放在那只平着的手上,另一只竖着的手就轻轻接触酒盅以防酒盅歪倒;而拿酒壶的人,要慢慢往酒盅里斟。如果是一个人掀酒时,那就先把酒盅平放在一只手上,另一只手拿酒壶斟了之后,两只手再变成捧着酒盅的姿势。

掀酒要掀2个或4个,掀4个时第一个酒倒一点点意思一下,盅子里有酒就可以,而接下来的第二个或第三四个要比前面一个满一点,直到最后一个斟满;而掀2个酒时,第一个就可以多一点,这样第二个就可以直接斟满。当然,斟酒的多少还要看喝酒的人的酒量多少,能喝的多斟,不能喝的少斟一些。客人站起来接过掀的酒时,有的还会说一些对小辈祝福的话,然后一般都会干了,实在不能喝的也会少喝一点或者抿一口意思一下。喝完后这时掀酒的人要劝着客人赶紧吃点菜以缓解一下酒劲,接着掀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这几个酒下来,量也挺大的,客人坐下来或吃菜或喝茶解解酒。掀酒时是按照座次大小来的,敬完第一把手然后接着就给二把手掀酒,这里不分客人或陪客了,只要是年长辈分大的都会喝到小辈掀的酒。但也有年长陪客不让掀的,这就要看情况了,但是年长辈分大的客人是一定要给掀酒的。等给所以年长的人掀完酒后,剩下的平辈或小辈就不用掀酒了,而改成几个人一起喝两个酒就可以。这样掀酒就结束了,如果主家男孩都要掀酒,主家的侄子也可以看情况掀酒。主家这边的人都掀完后,如果陪客中有小辈也想掀酒的话也可以提出来,不过一般都不会让他们掀,因为这个礼节对于陪客来说有点重了。不过有的要坚持的话,只给辈分大且年长的客人掀就可以了。

等所有人都掀完酒后,大家再按照之前的节奏继续进行,或继续转酒或继续找人一对一喝酒或者几个人一起喝。喝到后面,酒劲上来,大家就会放开了,话也多了,酒也越喝越多,甚至会喝个酩酊大醉。陪客的任务就是要让客人好好喝,所以基本每次走亲戚总会有一个喝醉,要么是客人,要么是陪客自己把自己喝醉了。小时候喝醉酒的人很多,一到过年走亲戚的时节,大街上总是能看到喝得醉醺醺的人,甚至走路都走不利索的人也到处能看到。而且有的人酒品不好,喝醉了酒就爱闹事,往年喝酒打架闹事的不在少数,所以这也很麻烦。不过,现在社会提倡健康生活,喝酒的人少了,尤其是喝得大醉的人更是少了,大家喝得稍醉酒可以了,也都不再继续喝下去了,陪客的也不再像往年一样使劲劝酒了。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体现了吧。

等大家都喝完了之后,就开始吃饭了。或吃饺子(老家管饺子叫包子,管包子叫大包子)或吃馒头,以前基本上是吃饺子的,近些年来,大家都嫌包饺子麻烦,所以都改成馒头了。馒头是那种买的机器馒头,十一二公分高、直径六七公分的长筒型馒头。不过,母亲有着深厚的饺子情,倒不会嫌包饺子麻烦,所以每次家里有酒席基本都是饺子,尤其是过年来亲戚时。吃饭时,有的人可能酒还没有喝完,那也可以接着喝,美其名曰“饺子酒”。等大家吃完饺子或馒头后,就可以散席到旁边找个地方坐着喝茶聊天了,当然也得有陪客陪着;也有聊得投机的陪客,很客气地邀请客人去自己家里坐坐喝喝茶,以示友好盛情;也有的陪客吃完也就回家了,尤其是喝得不行的人。

往年家里坐席,女人是要等男人们喝完酒后才能吃饭的,不过这是旧社会陋习。现在随着女人社会地位的提升,老家的陈旧观念也在改观,现在坐席虽然也是男人为主,不过已经男女分开,男人们喝酒的时候,也单独给女人小孩子们摆一桌和主桌一样的菜,这样就不会耽误她们吃饭了。这也是个社会文明提升的表现。

在客人们聊完了天、茶水也喝得差不多了之后,就可以准备准备回家了。当然这个也得看时间,一般酒席坐两三个小时也就差不多了,但也有时会喝酒喝四五个小时,到比较晚才散席,太晚的话,喝完酒就直接回家了,也不再聊天喝茶了。一般,女人们都会看着自家的男人不要喝醉了,以免回家不方便甚至闹事出洋相。她们看出有一点状况,就会从席外过来提醒一下甚至训斥一下不要再喝。以前骑自行车的年代,大醉骑着自行车栽倒的人大有人在,父亲就曾经出过这种洋相,栽在地上给破了相;现在更多的是骑电动车甚至开汽车,那就不敢多喝了甚至不能喝了。所以即使女人不提醒,男人也会注意尽量不让自己喝醉。

客人回家的时候,还要给他们回点礼,当然是回跟来之前带的礼不同。有的是直接用一家客人的礼回另一家客人的礼,总归不能一样就行。当然,回礼的时候也会免不了一番谦让争夺,客人争着不拿回礼,主家争着一定要让客人把回礼带回去,又是一番生拉硬拽,最后也得看是谁能说服谁或“制服”谁,有的直接骑着车立马走人,不给主家回礼机会,这样就避免了一番争夺。有时,主家的人或陪客还要先推着车送客人一段路程,等送出村外就可以各自走了。

等客人们都回家后,最后的陪客也就可以回家了,当然,在主家坐坐聊聊天也是很受欢迎的。总之主家和陪客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安排,我们家的二叔三叔一般都会再坐坐聊聊最后再散去。这样,哄哄闹闹的一天就结束了,第二天如果还有亲戚要走或者家里要来亲戚,那就接着准备第二天的事情,一直到走完几家亲戚也就算告一段落!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农村过年走亲戚怎么处理好 农村过年走亲戚怎么处理的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农村过年走亲戚怎么处理好 农村过年走亲戚怎么处理的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怎么简单叙述过年的传说故事 怎么简单叙述过年的传说呢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本文标题:农村过年走亲戚怎么处理好 农村过年走亲戚怎么处理的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143980.html

使劲推荐

农村过年走亲戚怎么处理好 农村过年走亲戚怎么处理的
农村过年走亲戚怎么处理好 农村过年走亲戚怎么处理的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农村过年走亲戚怎么处理好 农...

怎么简单叙述过年的传说故事 怎么简单叙述过年的传说呢
怎么简单叙述过年的传说故事 怎么简单叙述过年的传说呢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怎么简单叙述过年的传说故事 ...

保护皮肤的英语 保养皮肤的英语
保护皮肤的英语 保养皮肤的英语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保护皮肤的英语 保养皮肤的英...

过年挂件在客厅怎么挂 过年挂件在客厅怎么挂画好看
过年挂件在客厅怎么挂 过年挂件在客厅怎么挂画好看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过年挂件在客厅怎么挂 过年挂...

没钱过年回不回家 没有钱不回家过年
没钱过年回不回家 没有钱不回家过年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没钱过年回不回家 没有钱不回...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过年之前的英文 去年过年用英语怎么说
过年之前的英文 去年过年用英语怎么说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过年之前的英文 去年过年用英...

过年了海鲜怎么吃最好吃 过年了海鲜怎么吃最好呢
过年了海鲜怎么吃最好吃 过年了海鲜怎么吃最好呢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过年了海鲜怎么吃最好吃 过年...

过年给你拜年怎么回复他呢 过年给你拜年怎么回复他的话
过年给你拜年怎么回复他呢 过年给你拜年怎么回复他的话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过年给你拜年怎么回复他呢 过...

过年打扫卫生怎么才干净 过年了怎么打扫卫生
过年打扫卫生怎么才干净 过年了怎么打扫卫生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过年打扫卫生怎么才干净 过年...

就剩几天过年怎么算工资 就剩几天过年怎么算天数
就剩几天过年怎么算工资 就剩几天过年怎么算天数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就剩几天过年怎么算工资 就剩...

精选种植养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