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家乡过年的风俗作文 家乡过年的风俗作文300字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家乡过年的风俗作文 家乡过年的风俗作文300字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 #六年级# 导语】过完年大家都长了一岁,但是大家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吗?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家乡的春节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300字 篇一
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万象更新,象征着新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千百年来,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莆田是这样的风俗:大年初一和初五早上要吃面,是那种细细的面,又称太平面、妈祖面、长寿面,寓意幸福美满,健康长寿。吃完早饭要去亲朋好友家拜年,说一些吉利的话。
大年初二不访友,是为了警示大年间被倭寇入侵的史实,规定大年初二各不拜友,一直延至至今。
大年初三,是给五十岁以上的老人祝寿。
初四过大年,晚上,一家人又重新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过年。
初六开始闹元宵,一直到正月二十九,这是过春节的另一个重要活动,长达20多天。摆棕桥是最热闹的元宵活动,晚上在菩萨庙前,燃起熊熊大火,由两个青壮年抬着棕桥,在跑动中不停转动手中的棕桥。
春节不单单是民风习俗的传承,更是亲情团聚的好日子。
2.家乡的春节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300字 篇二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不同,风俗习惯也就不同,我的家乡莆田有这样的风俗。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挂灯笼,还有在大厅摆上辞年的祭品。祭品也是有讲究的,要“六斋”、“十味”、线面、红团、鸡鸭鱼鲜,蜡火高烧,香烟缭绕,还要摆上“五果”,更重要的是一定要烧“贡银”“天金”。到了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初一和初五早上要吃线面,寓意健康长寿,幸福美满。初二不访友。初四小年,全家又围在一起吃团圆饭。
3.家乡的春节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300字 篇三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们六安,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许多腊货。年前两三个月,大人们会去菜市场买上七八斤的五花肉,猪舌头,鸡,鸭,鱼……趁着年前好天气,赶忙在家做腊货。
买回家后,将它们一一清理干净。弄干净之后,再放在大盆里,将成袋成袋的盐倒进去,均匀地落在肉上,用手给它们做一个按摩,更入味。过一段时间后,待盐都趴在肉上了,就可以把它们拿出来晒太阳了。
等肉都被太阳晒硬之后,就也快过年了。这时,就要将“半成品”放进沸腾地锅里煮去多余的盐份。北京的孩子馋腊八粥腊八蒜,我们六安的孩子最馋得就是刚出锅的“腊货”了。刚刚出锅的腊货,口感是的,肉特别的软,而且很入味,越嚼越香。有的人甚至一块腊货,便能吃三碗饭!
到了过年走亲访友,饭桌上都少不了一盘盘的腊贷,还有的人家会用腊肉炒蒜苔吃,别有一番风味。
腊货已经成了六安人过年时必备的硬菜了,似乎没有了它就没有了年味。
4.家乡的春节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300字 篇四
“来,大家一起吃年夜饭,为新年干杯!”新年到,备佳肴。无论是香喷喷的风干羊肉,还是美味耐嚼的牛肚,也比下上小华山人最爱吃的鸡蛋饺子。蛋饺配鸡汤,美味到起飞。瞧瞧多大的一口锅呀!里面盛满了鸡汤,鸡肉,蛋饺,啧啧,再撒上一把葱花。“哈哈哈哈,鸡汤锅子来了!”奶奶端着锅走了上来,我径直奔上去,只管夹蛋饺。
美味的蛋饺吸收了鸡汤的精髓,太好吃了!嚼一口,肉里的汤汁爆浆,像是在嘴里跳舞一样,即使有些烫,但是你还会豪不犹豫地吞下去。细细品味蛋饺后,再喝一口鸡汤,幸福感爆棚。
全家围在一起做蛋饺,也十分有意思。先准备一些食材:鸡蛋、猪肉、荸荠、葱花、姜等。将肉剁成肉沫,放上切碎的荸荠,再放入葱花等配料,放入调料搅拌均匀。把鸡蛋打成蛋液,搅拌。将少量蛋液倒入平底锅,小火煎,等到煎成饼状时,放入肉馅,包起来就大功告成了。做蛋饺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了。我包的蛋饺完全没了样子,要么就是皮大了,要么就是肉少了。
5.家乡的春节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300字 篇五
春节,是人们心中最重要的节日,在我们东北,关于春节的讲究就不少。每年过年我家都热热闹闹的,今年也不例外。大年三十那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帮助爸爸妈妈和姐姐贴对联,挂福字。挂福字也有讲究,福字要倒了挂,这样就表示“福到了”。妈妈每当过年时都为我们做上一桌子的大餐,今年比往年更丰盛。每年妈妈都会做鱼,因为鱼可以表示“年年有余”,饭桌子上不仅要有鱼还要有猪蹄,猪蹄表示“有抓头”。
吃饭的时间到了,在这之前一定要放鞭炮,因为这样可以去除“怪兽”来年保平安。到了晚上,灯要一直点着,这样可以表示来年前程光明无阻。到了晚上要包饺子,在包的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吃到这个饺子的人,来年一切事都会顺顺利利的。到了半夜12点每家每户都要放鞭炮,因为12点后为新年,放鞭炮是喜庆新年,这个时间放鞭炮表示万象更新,大吉大利,也代表着辞旧迎新之意。
家乡的风俗作文(一)
春节来了,到处都是一派喜庆的气氛,在这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有许许多多的春节的习俗,蔽日放鞭炮,穿新衣,给压岁钱……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 传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的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的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和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的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和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春节的习俗多得数不清,每个地方的习俗也都不一样,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而春节的习俗也是我们优良的 传统 文化 。
家乡的风俗作文(二)
我的家乡有一些习俗,无论是谁也无法改变。
在我的家乡,有这么一个规定,在过年的时候,无论是谁,都必须要赶回去跟家人团圆,吃“团圆饭”。
在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 说说 笑笑,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画卷。在平时,因为各自工作和学习的繁忙,大家很难聚合在一起。作为小孩,总对每年这种团聚的日子充满了期盼。
“团圆饭”代表着人们生活的团团圆圆,日子的美美满满,祖国大家庭的和和美美!
家乡的风俗作文(三)
说起我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家乡的风俗作文(四)
每年农历的最后一天就是 除夕 。
每到这天,人们就要放鞭炮、贴春联。关于除夕还有一个传说呢: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人类还没有除夕这个节日。有一天,一个村子里来了一个巨大的怪兽,它的名字叫夕,把人们吓得心惊肉跳,有一个小男孩叫做年,他灵机一动,拿来鞭炮点了起来,还用红绸和怪兽搏斗,把怪兽吓跑了。从此,人们知道了怪兽一怕红,二怕火和响声,以后每一年的最后一天,人们都要张贴春联,放鞭炮,从此怪兽再也不敢来村里了。
在除夕这一天,最有特色的就是放烟花了。瞧,那绽开的烟花有的像小朋友们的笑脸在想我们祝福;有的像一朵朵五彩缤纷的花儿,有红的、白的、黄的、蓝的......各种各样,美丽极了。
每年的除夕夜,大家都要和家人们一起度过,吃团圆饭是一个重要的习俗。在我们家除夕那一天妈妈烧了许多可口的饭菜,有鸡肉、鱼、肠、青菜,真是营养美味,馋的我直流口水。
吃过年夜饭,我们便开始包饺子,我照妈妈的 方法 ,把皮儿摊开,舀一勺馅放进去,在皮的边上稍微抹一点水,然后把边压平,一个饺子就完工了。按照家乡的习俗饺子一定要到早上才能吃,虽然我很想吃可是还是忍住了。
这个除夕夜可真有意思啊!
家乡的风俗作文(五)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习俗。
我的家乡在湖南,那里过年的习俗很有趣。在腊月二十九(除夕夜),我们一家大小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我们的团圆饭可讲究了:我们吃饭一定要有三大样:鱼、鸡、肉。鱼一定要蒸着吃,在鱼上还要放大把大把的辣椒,这样象征着财源滚滚来、年年有余的好兆头。鸡一定是公鸡。肉是腊肉,我们的腊肉不像四川那里蒸着吃,而是用豆角炒着吃,这样吃特别美味,特别有嚼头。吃完饭后,我们就要进行守岁,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说说这一年经历的酸甜苦辣。
在初一的早晨,我们像爸爸妈妈请安(拜年)说些吉利的话,这样可以获得一份橘子和一份利是,这样象征着大吉大利。然后我们会出门向别人拜年,别人会放鞭炮来迎接我们,这样表示湖南人们的热情似火好客、友好。
看,我们过春节是不是不跟你们一样呢?你们想来我们湖南过春节吗?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 端午节 、 重阳节 ……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 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 祝福语 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的风俗文化肯定也会不一样,我家乡有很多有趣的风俗,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我们家乡最有趣的风俗之一——龙灯会。
在我们兰溪,到了正月初十,是我们那边一年一度的龙灯会。龙灯是灯会的主灯,龙灯中最有代表性的数“桥灯”,一般均有百余桥,长者数百桥,甚至千桥。龙头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龙形状。灯内燃点蜡烛,色彩鲜艳夺目。灯桥下托木板,板上设有灯架,每板两枝。龙尾是最末一桥,呈龙尾巴形状,披以绸缎彩虹。
在那天夜里,街上都会挤满了众多的人前来观看。大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一起等待着精彩的舞龙灯。远远望去,好像是一片黑色的海洋。我也在这片“海洋”中等待。终于,在远方有了一片红红的灯火在这热闹的人群中蠕动。我背在爸爸的背上,向远方眺望。“哈!是舞龙灯的队伍来了。”我非常得兴奋,十分期待龙灯在我身边“游”过的那一瞬间。很快,前面的人渐渐散开。只见一条体型硕大的龙,在我的面前游现。
在我们那里,谁也不能从龙灯那里跨过,因为龙灯是具有威严的,谁也不允许有人这样侮辱他。要是谁敢这样做,指不定是一份打。
很快,龙灯在我们的眼前慢慢移动,我们也一步一步的跟着龙灯。想在他身上沾点光……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龙灯会,是不是很有趣呢,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亲眼来看看,相信你一定会喜欢这个有趣的活动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在各地都有隆重的庆祝风俗,可今年我的家乡淄博却有了点不一样。
传说里每到大年三十,年兽就要上岸吃人,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却无济于事。最后人们发现年兽怕红,怕响。所以年兽一来,人们就放鞭炮,穿红衣服,贴红纸。年兽发现人们再也不怕他了,就一头扎进海里,再没回来过。但人们正是怕年兽回来,于是每年都会放鞭炮,贴春联,渐渐演变成一种习俗,流传至今。
我的家乡山东淄博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城市,以前每到过年,家家户户穿新衣、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尤其放鞭炮更是过年的必备节目,家家户户夸耀富足的方式,小孩子翘首以盼的欢乐。过年那几天,整个城市笼罩在烟雾中,四处是硝火的味道。可是今年,我的家乡却没有响起鞭炮声,取而代之的是路边五彩缤纷的彩灯和喜庆吉祥的红灯笼。这是怎么了?
我的家乡是一座年轻的重工业城市,以前用牺牲环境换来经济的飞速发展。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还家乡一片纯净的蓝天,近些年采取了一系列环保 措施 。今年的禁放鞭炮就是其中一项。虽然不放鞭炮了,可一点都不影响过年的气氛。
一进腊月,人们便忙碌起来。买新衣,采办年货。城市的超市里人头攒动,收银台前排满了长长的队伍;农村的大集上熙来攘往,寒冷的天气冻不住人们喜气洋洋的笑脸。人人大包小提,开启逛吃逛吃的备年货模式。购物的热情挡都挡不住,好像东西都不要钱似的。
路边的彩灯也挂了起来,造型各异。每当华灯初上时,小彩灯也亮了起来,五彩纷呈如童话世界。家家户户走出家门赏灯聊天,小孩子快乐的在灯海里跑来跑去,不放鞭炮也一样喜气洋洋,年味十足。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管什么样的风俗,各地过年的内涵是一样的。窗明几净,阖家团圆,迎新除旧,盼望日子蒸蒸日上。相比旧俗,我更喜欢今年的这点不一样。
家乡的风俗作文(九)
大家都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 元宵节 。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猜灯谜,而我的家乡—歙县汪满田的花灯可是别有特色哟!
说这里的花灯很有特色,因为它们大都是由竹架子骨在内,糊纸于外,加以形象逼真的绘画与色彩点缀共同组成的各式各样的鱼儿。花灯为何都是纸鱼儿呢?传说由来以久,老人们说,古时火神总是来烧房子,人们损失了许多的财产,为了驱赶火神,人们就把花灯都做成鱼的形状,并带着如同真的大纸鱼绕着村子转。火神看见鱼,以为整个村子里有好多水,就不再敢来烧房子了。以后,人们就年年做鱼,戏鱼,以求平安。
每逢正月十五晚七点,花灯会便开始了。瞧!只见那天空中出现了许多烟花,有的金光闪闪,似一座金桥横空而架;有的五彩斑斓,升上天空呼啦开出各色的花朵…,各种烟花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接着,真正的主角上场了!一个个头能装下两三个小孩的巨大纸鱼游来了,它的身体里有几十枝甚至上百枝红蜡烛,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在鱼队前,一个汉子拿着一个火把引路,十几个壮汉抬着一个“巨无霸”鱼缓缓地走来。“巨无霸”鱼摇头摆尾的,似乎在向人们问好,人们欢呼着挥手表示欢迎。紧随其后又是几条大鱼儿,后头跟着一条条可爱的小纸鱼欢快地游着,不时地互相亲昵着。小纸鱼的主人可是我们孩子,花灯会上也随之增加了几分童趣。
鱼队的中间杂着敲着铜锣,打着大鼓的大人,声音震耳欲聋,使花灯会更显热闹。几个淘气的小男孩跟着他们的爸爸和爷爷,举着燃完的烟花剩下的杆儿做成的小小火把,走在鱼队的最后面,来回跑着,乐着。鱼队走到另外的地方,又该烟花炮竹上场了,“叭”,这儿的炮竹响了,“轰”那边放烟花了,真不知道该看哪儿了呢!
元宵灯会“纸鱼儿”游,灯火通明喜乐洋洋!
家乡的风俗作文(十)
我的故乡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年五月初都会格外热闹,因为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端午节。
终于等到了五月初五这一天。
早上,太阳还没有钻出被窝,人们就已经开始忙碌了。瞧!东家的孩子起了个大早,跑进跑出;西家的孩子也早早起床,忙前忙后;大人们则在屋里屋外一直忙活着。猜猜看,他们在干嘛?他们正忙着做端午节的特色食品——粽子。这里的粽子可谓一绝:白色的糯米掺着几粒红豆,显得格外调皮;有的粽子包裹着猪肉,吃起来喷香可口;有的粽子包裹着蜜枣,包你吃了甜甜蜜蜜……而且,形状也不同,有三角的,也有四角锥形的;有枕头形,也有小宝塔形的;有圆棒形的,还有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的呢!
你到街上走一走,空气中弥漫着迷人的粽子的香味。步入并不繁华的街道,小街小巷人山人海,挑东西的,拉家常的人,随处可见。最热闹的要数村子里那片空地啦!看!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成了一个偌大的圆。人们期待着舞狮的队伍快点登场。在一阵锣鼓声中,两只漂亮的狮子登场了。他们左一下,右一下,像只笨拙的小熊。可爱极了!
时间像个顽皮的孩子,转眼间,一点多了。人们排着长队,又一次走出了家门,站在街道两旁。年轻的小伙子穿上节日的盛装,从街道中穿梭而过,到镇上去参加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此时,镇上那条不知名的河变得可热闹了。
下午三点,比赛开始了。河中的那一只只龙舟一字排开,像一批威武的战士。龙舟上队员们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紧紧地握住划桨,整装待发。鼓手们也摆出了各自的架势,好象在说:“今天的比赛一定是我赢”。三点十五分,不知从哪里传来了一声铿锵有力的哨声,龙舟仿佛是一条真龙在碧波上划行,水面上留下一道道水纹。鼓声、呐喊声交织成一支动听的乐曲……
夕阳西下,夜晚的静寂替代了白天的繁忙。饭后,人们集中坐在空旷的平地上,树阴下,打个火堆,围着火堆尽情地跳着,唱着,饶有兴趣地聊着下午的比赛。
家乡的端午节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繁忙中带着几分悠闲。走在大街上,我的心情异常激动。因为,这也是孩子们的节日。
春节的家乡风俗作文(精选10篇)相关 文章 :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cb1587ad6f9e6358c6abb8af79";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家乡春节风俗作文(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节中,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农历腊月二十四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过了十二点就是大了一岁。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这就是浙江的春节习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过年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进行扫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除尘迎新,把一切“破旧”、“晦气”统统扫出门。还有两天就过年了,家里要进行大扫除。一家人便开始忙得团团转。“孩儿她爸!快去拖地!”“得嘞!”爸爸拎着拖把就起劲地忙了起来。“你!去扫地!”妈妈用手敲了敲我的脑袋。我得到了命令,抄起扫把就像个陀螺一样,在家里转起了圈。“妈!”“哎!”“你和我一起贴对联。”妈妈竟然连奶奶都不放过!不知不觉地,到了中午。太阳散发出耀眼的锋芒。虽已是寒冬,可我们家里的人早已汗流浃背。
爷爷拎着一大袋子东西,一脚踩到了爸爸刚刚擦好、一尘不染的地面。“爸!”爸爸停下手里的活,他面色通红,浓密的头发上沾满了汗水。“抱歉啊,我先过去。”爷爷面带歉意地走在爸爸刚擦好的地上。“爸!”我从厨房里冲了出来,“吧唧”一声跳到了地板上,留了一双脚印。完了!怎么办!我抬头望着爸爸:“额、那啥、嗯、拖完了吗?”“没有。”爸爸摇了摇头,语气充满了无奈。“那您继续加油,我先走了!”说完我咧嘴一笑,一溜烟地逃离了这个“是非之地。”
辞旧迎新,是我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欢乐而又喜庆的日子,这份欢喜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刻在我的心中。
扫尘迎春——带着对新的一年寄托与期盼,开始新的一程。
我的家乡是九江,在春节的时候,可有很多特别的习俗呢!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挂满了腊肉、腊鱼和腊肠,像是在为人们提前宣告了新年的来临,又像是在争斗谁更有喜气。在我家中,人人都在忙上忙下,有的忙去订年货,有的还在打扫卫生,还有的正在分配红包,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我们脸上的喜悦却是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
除夕来临,街道上空无一人,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络绎不绝,我家也不例外。家中,大人小孩正团聚在一起,手烘着温暖的火,正惬意地吃着由“顶级厨师”婆婆亲自现做的可口饭菜。可为什么大家并没有“大饱口福”呢?嘿!这你都不知道?当然是为了大吃几碗“压轴菜”——八宝饭啦!八宝饭俗称我国的年夜饭,是由甜糯米和几种干果拌成的饭,据说吃了这一年就万事如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
饭后,便到了最令人激动的环节了,那就是——发红包!我和弟弟妹妹忙去向大人献殷勤,逗得爸爸妈妈直乐,大人们才给了我们“小费”,可“小费”也不是白拿的,还要帮大人们在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这对联也是我国春节时的著名传统习俗之一,红运来临的象征。
初一初二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街道上人来人往,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有句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咱们九江人也同样好拜年这口。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要去别人家拜个年,说上几句祝福,以示祝别人在新的一年里家道兴旺。
怎么样?你想不想也来体验体验九江春节时的习俗?
我的家乡是大宋才子黄庭坚的故乡——江西九江修水,我的家乡不止有黄庭坚一个名人,还有五杰等名人。要谈起风俗啊,那可是数不胜数。暂且不说过年过节的风俗,就算是平日里也有规矩,如:后辈的一定要尊重长辈,子女一定要听父母的话等。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春节过年的风俗吧!
春节过年是一年的开端,所以中国人都特别注重春节过年。因此纯洁的隶属是非常多的。
春节过年那天早上,一定要起早床,并且要有精神。因为春节过年那天代表着全年,所以春节过年那天有精神,就代表着全年你都有精神。若春节过年那天你没精神,萎靡不振,那么你一年也就会无所作为。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王家门上贴新春联,假如你早上不贴上新联的话,就会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早餐一定要吃糖水蒸蛋,这代表着全年的甜甜美美。上午,不管房屋干不干净,都要彻彻底底地打扫一遍,以便接待客人的到来,让别人对自己新年的第一印象好,从而让别人注意到自己。中午一定要邀请很多客人到自己家里来一起吃新年的第一顿饭,人们以谁家邀请的客人多来看待一个人,你家来的人越多,你就会越有面子。下午就要出门到别人家去拜年,拜年时要双手抱拳,鞠躬,才成礼。拜年要拜的人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别人会认为你广交好友,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晚上要聚集亲朋好友到一个地方,亲友之间要互相给对方的子女发压岁钱,子女收到压岁钱后不能马上打开,而是要压在枕头下睡一觉后才可打开。在这十余是自己红红火火,更上一层楼。
春节过年的礼节虽然很多,但不可忽视,忽视了的话,会有不祥的事发生的呀!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的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的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的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的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中国最热闹的就是春节。不过,因为各个地方又有各自的风俗,因此即使是同一个节日——春节,许多地方过得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南方有的地年吃汤圆,而我们北方人却必不可少饺子。
吃饺子,这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了。但我还是最期盼除夕晚上十二点吃的那顿饺子,要知道,这些饺子里有一些可是意义非凡的,它们叫——吉祥饺子。
奶奶从下午就开始忙活,切好了菜,和好了面,一切准备就绪就要开始包了。奶奶拿出早已洗好的硬币和甜枣,要先包这种带好彩头的吉祥饺子!妈妈告诉我,饺子里放甜枣和硬币是有寓意的。放甜枣表示来年甜甜蜜蜜,而放硬币就表示交好运、来年财运不断的象征。
大人忙着包饺子,我也不闲着,紧紧地盯着他们包的每一个饺子,看看包上硬币和红枣的饺子与其它的饺子有什么不同,这样,等吃饺子的时候,我就能多吃几个“有彩头”的吉祥饺子了!可是我看了半天,饺子都包完了,也没有发现它们和别的饺子有什么外形上的分别。唉,只能晚上靠运气了,我心里想着。
终于熬到了晚上,饺子一碗一碗被端上了饭桌。大家都抢先夹起碗中的饺子,我们几乎同一时间咬下了第一口饺子,但是结果并不怎么好。大家都没有吃到,我也是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饺子,闭着眼咬下去,心中的期待已经洋溢出来了。“嚓”一个清脆的响声,我的心中一阵狂喜,哈哈!我吃到了!我睁开眼睛将硬币吐出来,呀!好晃眼的硬币啊!大家都笑了起来,奶奶的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一边笑一边拍着手说:“好啊,是个好兆头。”
我们的春节就是这么热闹。过年时不仅会包饺子,还会作各种各样的面食,它都有各种各样的寓意。总之,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喜气洋洋!
我们家乡的春节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就是在除夕那天开始的。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大人们要上街买很多菜和零食回来,还要打扫卫生,而且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对联和红艳艳的“福”字。有一些人家帖的是倒“福”,有一些帖的是正“福”。我就问妈妈:“为什么有一些家是倒“福”呢?”妈妈笑眯眯地说:“倒“福”和正“福”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代表福气来到了。”妈妈又对我说:“除夕要守岁,不到十二点是不能睡的。守岁,就是全家人要在除夕的夜晚用虔诚的心守住平安。”午夜十二点整,家家户户都放起鞭炮和烟花,顿时,整个城镇响声四处,真是震耳欲聋,热闹非凡呀!到了正月初一,爷爷.奶奶会煮我们最喜欢吃的东西,比如:龙虾.虾菇.螃蟹.海蛰皮.虾.跳鱼等。
等吃过了饭,小孩子们都要去给长辈们拜年,拜了年,长辈们会给小孩子们压岁钱,有的孩子会拿钱买玩具,也有的会把钱存起来,将来再买学习用品。拜完了年,大人们就要上寺庙去进香。在我们老家有很多寺庙,每个寺庙都要进香。等大人们进完了香就会带着小孩子去游乐园.公园等。正月初一就这样过了。
等到了元宵节,是我们家乡最热闹的一天,也是我们小孩子最渴望的。最欢喜的时刻到来了,因为家家户户都摆上了年货,每家都要杀鸡来拜神,桌子上堆满了糖果点心等之类的东西,小孩子都喜欢吃的,有一些嘴馋的孩子会忍不住偷一个吃呢!让孩子们开心的不止这个,是在公庙上,摆着许多各色的旗子,让人来拿着,干什么呢?对了,就是游村,还有醒师,每逢家节,都有机会的,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风俗习惯。春节过后,小孩子们要上学了,大人们也去做平时该做的事了。我真是难忘家乡的春节呀!
照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大概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
这天,是家乡过小年的日子,说是小年,不如说是过春节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听见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这是要吃水饺了,每一年的这天吃睡觉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烧些纸钱送灶王爷上天,干完这些才能吃水饺。每当这一天晚上,村子里就会传出一阵阵参差不齐的鞭炮声,那声音直冲云天。这天还要把屋子整理好,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三十也就是家乡人口中的大年了,这天中午12点,每家每户贴对联。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顿团圆饭,吃晚饭,家里的男人们就去别人家拜早年,女人们在家里等待别人拜年。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每家每户也都开始包水饺了,但都在炕上包,边包水饺边等待。包完水饺,就一起围坐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了,睡觉要等到晚上十二点时才能吃,吃完水饺才能睡。
正月初一早晨,人们穿上新衣,这时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这时要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要压岁钱了,收完了压岁钱,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后就在家里等待别人来拜年。
过完春节后的几天更不能闲着了,还要到别的.亲戚家这样子来回走动,晚上还要请在村子里的长辈吃饭。初二晚上包好水饺,凌晨四五点钟去给死去的亲人上坟。春节后的几天晚上村里开着路灯,小孩子们都出去放各种礼花。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天必须要吃元宵,晚上全村一起放礼花,各种各样的礼花在天空中呈现出来,给蔚蓝的天空添上了几笔彩色。
春节直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过去之后,天气逐渐变暖,孩子们开始上学,大家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
我喜欢春节,因为过一个春节我就又长大了一岁,我更喜欢家乡的春节,因为家乡的春节很有趣,它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欢乐。怎么样,现在就听我说说我们家乡的春节故事吧!
春节帮爷爷贴春联、贴门神,这是我自依依呀呀蹒跚学路时候就乐于干的“活儿”, 刚开始看着门神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别说是妖怪,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也不敢和它对视,它好威风啊,爷爷告诉我这是保卫咱家的卫士,是贴到门上的。瞧我,拿起大刷子,一下、两下……浆糊飞到了春联上门神上、飞到了我的新衣服上、也飞到了爷爷的裤子上,爷爷夸我真能干,抱起我就用胡子“亲”我的脸蛋,当然这是我很小的时候,现在已经成长为标准的“小帮手”了。
包饺子,这可也是我喜欢干的“活儿”,大年初一一个奶奶会给我一个小面团,任由我捏成各种形状。过年家家都要包一枚硬币饺子,大年初一一大早谁能吃出来就预示着一年来谁福气最大,我已经连续两年蝉联“福星”了,嘿嘿!。
还有我最高兴做的一件事就是放烟花,家乡的天空夜晚繁星点点,很适合放烟花。每次聚集了很多的观众,看着礼花弹在天空中像天女散花一样照亮了整个夜空,听着乡亲们啧啧的赞叹声,我心里美极了!
再有意义的事就是大年初一早上了,天还不亮,我就会被鞭炮声叫醒,新的一年开始了,街上会像集市一样热闹上了,乡亲们会互道祝福、互拜新年,家家都会拿出最好的礼物招待客人,我就跟着爸爸妈妈去各家各户拜年,也就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小客人。
当然,我们家乡的春节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想知道的话,就欢迎到我们的家乡来吧!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在被誉为“道德之乡”——涡阳县城的一个村庄,也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就拿过年来说吧!
大年三十俗称除夕,在这一天家家都吃肉饺,寓意是昏昏沉沉地过完了一年。在吃饺子时要比家里的人口数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余”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会点上两根大红蜡烛,彻夜不灭,并且一直点燃到大年初一早上。也有人会在这一晚“守岁”,老年人守岁是对匆匆流去时光的惋惜,而小孩守岁,则是为了延长长辈的寿命。俗话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点的时候,我们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坟。一大早,我们便动身去上坟,拿着冥币、黄纸,还有鞭炮。人们在上坟的时候,会将黄纸点燃后放在坟头前,那燃过的黄纸灰被寒风吹起,像是逝者对人间亲人的问候。
大年初一,家家吃素饺,而不会像前一天那样吃肉饺,寓意是今年不能像去年那样昏昏沉沉地过了。吃完早饭,男人通常会带着一群小孩去挨家挨户地拜年,而女人们则在家里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最能吸引孩子们的就是拿红包了,不过这红包得来的可不容易呢,因为这是小孩跪地磕头得来的。
随后在大年初几的这几天,吃饭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时间都是在一天三顿饭之前,所以,这几天鞭炮声会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显示出春节欢庆而热闹的气氛。
一个普通平凡的习俗,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文化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这些结晶需要我们继承与保护。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家乡过年的风俗作文 家乡过年的风俗作文300字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家乡过年的风俗作文 家乡过年的风俗作文300字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本文标题:家乡过年的风俗作文 家乡过年的风俗作文300字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137414.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家乡过年的风俗作文 家乡过年...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过年怎么梳公主头发好看 过年...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过年包包 新年包包怎么做的文...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回家过年的人怎么安慰他的话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过年消费纠纷怎么办理 过年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过年银行加利息怎么算的 过年...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当年监狱怎么过年的视频讲解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给老人树碑 祭拜老树的文章,本...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5岁在广东怎么过年的 在广东...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放假回家过年怎么安排工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