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月17日头条要闻简短报道 1月17日头条要闻简短内容的文章,本文对文章1月17日头条要闻简短报道 1月17日头条要闻简短内容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7月3日 )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6比1。
2.霸王被疑致癌 涉三种龙头产品股价跌14%后停牌。
3.中国无脊髓灰质炎10年之后:脊灰灭活疫苗上路。
(7月4日)
1、新疆启动富民安居工程,5年内改善70万户农牧民居住条件,打牢致富基础
2、温家宝在湖南考察;
3、第五世德珠活佛转世灵童金瓶掣签仪式圆满完成;
4、南方地区绝大多数损毁公路恢复通行;
5、福建围绕加快恢复灾区农业生产,迅速推进灾后重建;
6、南非世界杯四强全部产生;
(7月5日) 1.美国盲人联合会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计划明年向世人展示一款改装汽车,所配新技术有望
帮助盲人独立驾驶。
2.7月5日,京津唐大部区域地表温度达到45-50摄氏度。谈起高温天气的原因,国家气
候中心首席气候专家任福民表示,大陆暖性气团长时间稳定控制和太阳辐射增温是此次高温事件的“幕后
真凶”,同时,热岛效应加剧了城市高温事件的强度和发生频率。
3.7月5日晚新疆多地居民看到“不明飞行物”。
(7月6日) 1.俄、哈、白三国海关联盟协议自2010年7月6日生效。
2。全国8万余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全部联网。
3.近期全国肉蛋价格齐涨 且涨势较明显,主要原因是天热造成牲畜的产量下降所致。
(7月7日) 1.伊朗称客机在国外加油遭拒报道不实。
2.世界杯为南非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3.拜登敦促伊领导人尽快成立新政府。
(7月8日) 1.国务院新闻办7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西部大开发10周年新闻发布会。
2.吉尔吉斯斯坦18个政党将合并为一。
3.俄“东方-2010”军演实弹演练阶段结束。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它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使用频率最高的消息和通讯。
消息,也叫新闻。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一、消息特点:
内容真实,事实准确。真实是消息的生命,是力量的所在。事实是它的本源,也是它令人信服的基础。真实,就是事实真实,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不能虚构。准确,就是每个事实,包括细节在内都准确无误。如果一条消息失真或有差误,不仅会减低其新闻价值,失信于民,而且还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内容新鲜,有价值。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消息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那种一味追求猎奇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观点,是我们所不取的。
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迅速是消息的价值,消息报道速度迟缓便会降低消息的价值,“新闻”变成了“旧闻”。时效,就是速度要快,内容要新。对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简明扼要,篇幅短小。简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所谓简短,就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而不流于抽象,简短而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
二、消息的种类(一般把消息概括为四类):
1.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迅速而准确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动和各项建设中最新出现的新情况、新动态、新成就、新问题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上使用最多的一类。
重大新闻的简讯都属于动态消息。重大新闻,指事件重大,一意义深远,报道时在报纸上占显著位置的消息。如《我国多种应用卫星齐头发》(光明日报) 1993年5月13日)。简讯内容第一,篇幅简短。如“国际要闻简报”、“学术动态”、“市场漫步”等。
2.典型消息
典型消息也叫经验消息,它是对一些具体部门、单位、行业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集中报道的一种文体。这种消息是在介绍经验、做法之后,总结经验,揭示规律,以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的目的。如《一切依靠群众自己的创造——首钢十年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人民日报》)1988年12月26日)。
3.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单位、各具特色、性质相同的事实综合在一起,并体现一个主题的报道。它的特点是在综合、概括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见解,揭示规律。如《滥砍树木南亚三国水灾仍频,亡羊补牢印北方帮助员植树》(《光明日报》1993年7月25日)。
4.述评消息
又称“记者述评”、“新闻述评”。是一种兼有消息与评论作用的新闻。它是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穿插评论或抒发感慨,从而分析说明所报道事实的本质和意义。它的特点是边叙边评,要求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针对事实进行评说,要观点正确,评论得当。如《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辽宁日报》 1979年5月)。
三、消息的写法:
1.标题
(1)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如:
经贸部负责人发表谈话(眉题)
希望海峡两岸实现直接贸易(正题)
愿与台经贸主管部门接触协商解决双方贸易中问题幅题)
双行标题。其一,出现正题和眉题。如:
真正幸福要靠自己劳动去创造(眉题)
杜芸芸将十万元遗产献国家(正题)。
其二,出现正题和副题。如:
成都电讯局花钱“买”批评(正题)
在报上登“公告”欢迎群众对通讯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副题)
(2)单行标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如:
***接受《朝日新闻》社长采访
消息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采用哪种标题,要酌情而定。
2.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
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如:“全国第一家由个体户与港商合资经营的企业——大连光彩实业(合资)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4月13日正式开业。”这是《经济日报》1985年4月18日发的消息导语。
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如“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心绒可以做夏天穿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灯芯绒中,就有这样新奇的品种”。(新华社1980年7月16日新闻稿)
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练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一盆盆翠绿欲滴的麦冬、松柏、万年青和盛开的鲜花装点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全国妇联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联欢会。中外妇女1500多人欢聚一堂。相互握手问好,亲切交谈,共同庆祝‘三八’妇女劳动节”。(新华社北京1988年3月8日电)
评论式。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评论性结论,然后再用具体事实来阐明。如“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新华社北京1985年4月1日电)
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如“女青年杜芸芸到上海司法机关,要求将继承的十余万元遗产捐献给国家,她说:‘我还年轻,应该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我愿意将这笔钱来支援国家的四化建设’”。(《文汇报》1981年9月29日)
3.主体
主干突出。消息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在主干上。要去头绪,减枝蔓,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材料要简略。
内容充实。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
4.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
背景材料一般有三类:一是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照,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三是诠释性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说明,专业术语的介绍,历史典故的解释等,以帮助读者理解消息的内容。
5.结语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满意请采纳。
1.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在这千类百汇的事情中,有哪些值得报道出去,成为新闻呢?这是新闻工作者时时刻刻遇到的一个问题。所以,要学做新闻工下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新闻。光懂得道理还不够,还要不断实践,学习去发现新闻、识别新闻、评价新闻。
一、原始图画给我们的启示
让我们先来看看新闻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人类社会会出现新闻传播这种活动呢?
有一本名叫《综合新闻学》的书,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新闻学者任白涛写的。书里搜集了许多北美原始部族画在动物皮上、刻在木板上的图画,这些图画记录了北美原始部族当年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白人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印第安人不同部族之间的战争,瘟疫的流行,驱魔的仪式,流星的陨落……等等。这就是过去的新闻 ——今天的历史。
这些图象表达的内容具体确实,有头有尾,可以算是相当完整的新闻报道了。当然,当时的这些原始部落人不可能知道新闻是怎么回事,也没有“新闻”这个词。
从这些原始图画,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很早以前,在人类的原始时代,就有了新闻传播活动,这是出于人类生存的需要。人类在共同的劳动和生活中,需要互相联络,沟通消息,了解情况,交流经验,于是产生了信息传播,这就是最早的新闻现象。所以说,有用,是信息和新闻的一个重要属性,国外有些人为了强调这一点,戏说Newspaper,就是Usepaper。信息和新闻的用处,就是帮助人们认识事物,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当我们对一件事完全不知情的时候,信息量等于零,不确定程度是无限大,我们会设想出“可能这样”,“大概那样”等等各种各样的情形,感到心中无底,不知怎样应对。经过从各方面搜集有关这件事的消息和情况,我们得到的信息量逐渐增大,不确定程度也就逐渐减少。最后,当不确定程度减少到零,我们就能够形成对这件事的准确、完整的认识,讲话、做事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了。拿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老师通知一位同学,要到他家进行家访,这位同学很可能心中忐忑不安,是不是近来学习不够用功,还是出了什么差错?对老师家访目的的猜测,就是这位同学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后来老师又告诉他,此次家访的目的是和家长探讨怎样改进教育的方法,这位同学一下子松了一口气,可见,老师后来告诉他的话,发挥了消除不确定性的功能。这就是信息。如今,我们的时代被称为信息时代,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因特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朋友,有了它们,我们仿佛长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不能设想,假如没有这些现代播工具,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懂得这些道理,我们在看新闻和写新闻的时候就有了一把尺子,这就是,新闻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真事,不能说空话、编故事,更不能说假话。因为新闻的用处就是提供信息,帮助人们认识未知的事情,减少不确定性。如果是空话,就没有信息量,浪费时间,没有用处;如果是假话,那就更糟糕,不仅不能帮忙,反而更加添乱了。所以,学习做新闻工作.首先必须有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很多记者为了弄清事实真相,不怕艰难险阻,甚至不顾个人安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二、有变化,才有新闻
信息无处不在。日出日落、风雨雷电、鸟飞兽跑、花开草长、蜜蜂的路 “8”宇舞、萤火虫闪闪发光……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还有人们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随着文化发展所产生的绘画、音乐、文字等等,这所有的一切都能传播信息。总之,凡是能增进对客观事物了解的所有消息、情况、情报、资料、知识……都是信息。我们可以把这些信息分为两大类——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
那么,信息和新闻是不是—回事呢?回答是:它们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新闻是信息,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新闻。也就是说,新闻是信息的一部分,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变动的信息。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每天每时都有新的东西出现,而把旧的东西留在后面,生生不息,推动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新闻要反映的,就是生活中的种种变化,也就是对常态的某种突破。新闻是变化着的生活的记载。没有变化.就没有新闻。比如,人们每天吃饭、睡觉,这不是新闻;但是宇航员在太空中怎样吃饭睡觉,这就是新闻。一般动物的繁殖,是非常普通的事情,而小羊“多莉”的诞生就轰动了全世界,成为各国媒体的新闻,就是因为 “多莉”是用细胞克降出来的,它标志着生物学研究上的重大突破。我们在听广播的时候常常听到“把握动态的生活”、“关注事态的变化”这样的话,这就是新闻节日的特点。
生活中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有一类变化是突然发生的,报道这类变化的叫突发性新闻或者事件性新闻,像火山爆发、地震、水灾,火车相撞、飞机失事等等。2001午美国的“9.11”事件震惊全世界,事发当时,各国媒体纷纷标以“重大突发新闻”立即进行现场的、连续的报道。在年终评选2001年世界十大新闻时,世界各大媒体无一例外地都把这一事件评选上。为什么呢?因为这样一个变化,它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不仅关系到美国,而且关系到全世界;不仅关系到现在,而且关系到未来。
生活中还有一类变化是悄然发生的,如果不留意观察,人们往往不知不觉。报道这类变化的称为渐进性新闻或者非事件性新闻。
请看这篇报道:
轿车接送“打的”代步 中小学生怎有这般阔气?
昨天上午8时,杭州植物园大门的雕塑下,近20辆轿车陆续开来,许多游客不免驻足观望。谁知,从车上下来的都是穿着入时的学生。
这是一所中学初二年级春游集合地点的一个镜头。
4 月17日上午7时许,记者在平海路附近的一所小学门口看到,三三两两的轿车徐徐驶来,车门开处,下来的清一色是戴红领巾的小学生。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记者留心数一下,送孩子上学的“奥迪”、“桑塔纳”、“夏利”等轿车竟有20余辆。同日下午放学时间,在南山路附近的一所中学门前,记者观察了20分钟,发现有10多名男女学生站在路旁招手拦住出租车,麻利地打开车门,“潇洒”而去。其中有2名骑车的学生,不知何故,也频频招手,把自行车搬上了出租车。据一所小学传达室的老伯说,现在轿车接送孩子的家长很多,轿车也越坐越高级。
艮山门外一所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女生,家离学校只有几百米路。但因为同学中有轿车接送的,所以她非要开出租车的父亲每天开车送她上学不可。家住曙光新村的一杨姓居民,早几天因为私车抛锚无法送孩子上学,10岁的儿子动了牛脾气,将书包、课本扔得满地都是,死活不肯搭母亲的自行车去学校,无奈,做“老板”的父亲只好叫了辆出租车送宝贝儿于去读书。
据杭城几所中小学的负责人和教师分析,轿车接进孩子上学的家长有几种:一种是个体老板、承包经理或厂长,自己有车或花钱雇车接送;一种是开出租车的,接送完孩子再去做生童;再一种就是在单位开车的,方便时就来学校接送。
对这一现象,一些教师反映说,轿丰接送使得少数学生只图享受、不刻苦读书,这些“出入有车”的学生,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偏下。一位高二年级的老师说,他班里有名男生,原来经常坐车,后来因为父亲在做五金生意时亏了本,他只好每天骑自行车上学。在被同学笑话后,他竟偷自行车销赃,然后坐车亭受。记者最近还从公安机关了解到,不久前,公安干警查获了一个偷窃团伙,其中5名初二年级的学生,将窃得的1000多元赃款大部分用在了坐出租车、打游戏机上。
新闻中叙述的这些情形,许多人平常都曾经见过,但是记者把这些事实集中地报道出来,揭示出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令人忧虑的变化,对我们的社会风气和青少年教育提出了严肃的问题。所以说,现实生活中的变化,是构成新闻的重要因素。有没有变化,区别了新闻与非新闻。变化的社会意义越大。新闻的重要性和吸引力也越大。
懂得了这些道理,我们在看新闻和写新闻的时候又有了一把尺子,这就是,新闻必须有新意,要反映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变化,不能说套话。我们常说的新闻敏感,就是新闻工作者不失时机地发现和判断新闻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光靠学习书本是得不到的,必须通过实践,关心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和变化,不断地思考、练习和体验,才能逐渐培养起来。
三、“抓活鱼”
抓活鱼和新闻有什么关系?
这是比喻。谁都知道,新鲜的活鱼是人们喜爱的,死鱼就少有人要,臭鱼必须赶快扔掉。新闻,就应当是生活中活蹦乱跳的鱼。新闻也是有生命的。许多新闻的生命期限甚至很短,稍纵即逝,如果当时不抓住它,新闻很快就成了旧闻,失去了新闻的价值。这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本身在不断地变化,新的事物很快就成为常态。新闻的生命期限和社会生活的节奏、科学技术的进步成反比例,就是说,社会生活的节奏越快,科学技术的进步越大,新闻的生命期限就越短,更新的频率就越迅速。稍稍留意一下,我们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前几年,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新闻常常是昨天发生的事,而现在.以“今晨”、“今午”作为时间状沿的新闻已经不在少数了。许多媒体的新闻栏日以“第一时间新闻”。“新闻进行时”、“零距离报道”作为标题,就是为了突出强调新闻的快速和鲜活。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在看新闻和写新闻的时候还要有一把尺子,这就是注意新闻的时效。要养成敏捷勤快的习惯,不辞辛苦地及时捕捉新闻、报道新闻。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是没有严格的—上下班时间的,哪里有新闻,他就应当出现在哪里。一位新闻工作的老前辈说,有两种记者:一类像鹰,目光敏锐,在天空中不停地盘旋,发现目标就立即冲下,抓住不放;还有一类像鸬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长脖老等”,它们只是站在水里等着鱼游过来,然后伸长脖子去吞。渔人就用绳子把它们的脖子扎紧,不让鱼吞下去,用这种办法来捕鱼。我们应当学鹰,不要学“长脖老等”。
以上我们谈了许多关于信息和新闻的知识,有些同学可能觉得复杂。最后,让我们用一个字来概括新闻的特点,这个字就是News。为什么英文把新闻称作News?有两种解释:一说这是由北 (North)、东(East)、西(West)、南(South)四个字的第一个字母拼起来的;一说是由新(Ncw)这个词的意思引申出来的。综合这两种说法,News就是新的、东南西北发生的事情,这就是新闻
2.
新闻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传播工具,可分为报纸新闻(newspaper coverages )、杂志新闻(magazine coverages)、广播新闻(radio news)、电视新闻(TV news)、有线电视新闻(cable news)和通讯社新闻(news agency despatches)。按照新闻事实发生的地域和范围,又有国际新闻(world news)、国内新闻(home news)和地方新闻(local news)之分。若按报道的内容,新闻则可分为:政治新闻(political news )、经济新闻(economic news)、科技新闻(technological news )、文化新闻(cultural news)、体育新闻(sports news)、暴力与犯罪新闻(violence and crime news)、灾难新闻(disaster news)、天气新闻(weather news)、讣告(obituary)和娱乐(entertainment)等若干大类。
如按照事件的性质,新闻又可分为“硬新闻” (hard news)和“软新闻”(soft news)两大类。硬新闻亦称:“纯消息报道”(spot news or straight news),指题材比较严肃、具有一定时新性的客观事实报道。软新闻是指人情味较浓、写法轻松活泼的社会新闻,其题材可能会显得陈旧或无关紧要,但决非枯燥乏味。
3.
1标题(如:北京喜获2008奥运会主办权)
2电头(如:新华社莫斯科7月13日电)
3导语(如:……)
4主体(如:……)
5结语(如:……)
4.
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在19世纪80年代由西方新闻界首先提出,一般包括: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 (WHAT)、何故(WHY),后来增加了一个要素,即如何(HOW),用英文字头简称“5W1H”,被人们称为新闻六要素。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1月17日头条要闻简短报道 1月17日头条要闻简短内容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1月17日头条要闻简短报道 1月17日头条要闻简短内容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本文标题:1月17日头条要闻简短报道 1月17日头条要闻简短内容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130471.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月17日头条要闻简短报道 1月1...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吉安今年雨水多吗春节天气 吉...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春节期间潍坊有雾吗天气 潍坊...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春节团圆吃大虾好吗英文翻译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福州工地春节停工吗吗最新消息...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太山景区 春节免费吗现在 太山...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春节赣州方特开门吗最近 赣州...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春节送好朋友鲜花好吗 春节送...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春节放假10天会实行吗 春节假...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春节后可以吃鸡蛋吗为什么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