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外国人春节发财吗现在 外国人春节发财吗知乎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外国人春节发财吗现在 外国人春节发财吗知乎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春节是中国独有的节日,外国有的也过春节,但大多是华侨华人过的,时间长了,华人多了,热爱中国,尊重中国民俗的部分外国人也过春节了。当然也是在农历的正月初一了。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与甲骨文相同也从禾、从人。小篆的“年”写作“上禾下千”,《 说文解字·禾部》:“年,谷熟也。从禾,从千声。”小篆将“人”字讹变为“千”了,因而许慎用了此说,而“千”字本为有饰的人,此解也并不矛盾。“禾”是谷物的总称,不能错解仅为“小麦”。年成的好坏,主要由“禾”的生长和收成情况来决定,而现在已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几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压弯了腰,可见它象征着取得谷物生产的大丰收。“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释呢?从甲骨文看,“年”字好象是人头上顶着沉甸甸的谷子的样子。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我国的农历由来已久,其渊源可溯于夏朝,故又有“夏历“之称。农历平年为12个月,闰年有13个月,这已成为人所共知的常识。然而,你可晓得农历的闰月是怎么设置的,为什么闰月设置在夏季的多,设置在冬季的少呢?在大家的记忆中似乎从未有过闰正月,因而也就没有“闰春节“,这又是为什么呢?题目还得从地球和月亮的运动情况谈起。 年、月、日的定义 自古以来,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时间。而要计算时间,就必须引入时间的单位。人类的一切活动又都是在地球这个舞台上进行的,因而昼夜交替、四季更迭的现象自然而然地被人们用作为最基本的时间单位。
地球的自转给大家带来了时间的第一个自然单位,这就是“日“。地球绕轴自转一周为一“日“,它是昼夜交替的周期。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带来了第二个计时单位,就是“年“。地球公转一整周为一“年“,这是四季变化的周期。最后,月亮绕地球的运动为大家建立了第三个时间单位“月“。
任何运动都是相对的,天体的运动也不例外。无论是地球的自转、公转,还是月亮的运动,都需要相对于一些参考点来加以观测。所以,在天文学上由于所用参考点的不同便有不同的“年“、“月“、“日“。大家生活中所用的“日“天天长度相等,称为平太阳日。平太阳日已经不是一种自然的时间单位,它是假定地球公转轨道为一正圆形、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相垂直时,地球相对太阳自转一周所经历的时间。决定四季变化的时间周期称为回归年,它的长度即是365.2422平太阳日。最后,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称为朔望月,长度即是29.5306平太阳日。显然,年和月的长度并不正好是日的整数倍,这就给日常生活中的计时题目带来了一些麻烦。怎么利用年、月、日这三个单位来计算时间的方法称为历法,其中包括一年的日数,一年中不同月份的日数怎么确定,以及置闰的规律等内容。 阳历和阴历 历法中年和月的长度是日长的整数倍,它们不再是时间的自然单位,分别称为历年和历月。阳历又称太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所定出来的历法。阳历的每一历年都接近于回归年。在一长时间内,历年的均匀长度应尽可能与回归年相等。在这一条件下,每年划分为12个历月,它们没有天文学上的意义。所以,在阳历中,便采用与回归年最相近的整日数来计算年的长度,一年365日。
阴历又称太阴历,是依据月亮运行的周期所定出的一种历法。制订阴历的原则是使每一历月都接近于朔望月,历月均匀长度应即是朔望月。然后,使历年的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由于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阴历的历月是大月30日,小月29日,交替相间,以使历月均匀长度接近于朔望月。当然,这样做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所以在目前伊斯兰教徒所采用的回历中,划定在360个历月(即30个历年)中大月占191个,小月为169个,从而在历月和朔望月的配合上作了很大的改进。
纯粹阴历的历年也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平年354日,包括六个大月和六个小月。闰年355日,在十二月末增加一天,包含七个大月和五个小月。这种历法并不照顾到历年均匀长度和回归年长度的配合,久而久之,两者相差甚大。比如说,对于用阴历记年的一个68岁回族老人来说,说实话他只过了66个春。
由于阴历的根本特点在于历月均匀长度即是朔望月,每个日期就必然与一定的月相相对应,比如阴历十五大致就是满月。阳历的月是不能反映这一自然现象的。但阴历的历年则不能反映出季节的变化,和农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脱节,因而已很少为人所用。
阴阳历和节气:
阴历的历法完全根据月亮的运动,阳历则完全依据地球的绕日公转。我国沿用已久的农历并不是完全用阴历,也不是完全用阳历,而是两者并用。一方面,农历以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均匀历月长度即是朔望月;这一点与太阴历原则相同,所以也叫阴历。另一方面,农历设置闰月以使历年均匀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同时设置24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农历集阴、阳两历的特点于一身,所以称为“阴阳历“。
阴阳历的历月长度和回历一样,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0日,小月29日,就是所说的月建。但农历历月的安排却不同于回历,回历中大小月机械地相间排列,而农历的月建大小则要经过推算后决定,比回历更为精密。农历划定月初必合朔,月朔之日定为初一。月建的大小取决于合朔的日期,即根据两个月朔中所含的日数来决定。由于两个朔望月的长度并不正好为59天,因而一年中的大、小月数也不一定相等,有时可能连续出现两个大月或小月,以使历月的均匀长度尽可能与朔望月相近,其剩余的差数则依靠闰月以及闰月月建的安排来调节。
朔望月和回归年是两个难以相合的周期,它们的余数都很零碎,而我国的农历却把作为阴、阳两历基础的这两个自然周期调和的十分成功。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发现,假如在19个阴历年中插入7个闰月,那么总长度便和19个阳历年长度几乎相等。这种“十九年七闰法“在古历中称为“闰章“。说实话19个回归年=6939.60日,而235(12×19+7)个朔望月=6939.69日,两者仅差2小时9分36秒。为了进一步说明农历置闰月的规则,大家先要来对节气作一番解释。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历的一大特点。由于长期以来把农历称为阴历,因而不少人都误以为节气属于阴历,说实话节气完全取决于地球的公转,可以称为是阳历的一部分。节气反映了地球在轨道上运行时所到达的不同位置。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它们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运动时所到达的不同位置。划定太阳黄经即是零时称为春分,以后黄经每隔15°设一节气,共有24个节气。从春分开始,依次为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蜇。正由于如此,节气在阳历中的日期比较固定。例如,春分总在3月21日或22日。少量变动由阳历历月长度不等以及闰年增加一日而引起。相反,节气在阴历中的日期却是变化不定,同一节气在阴历不同年份中出现的日期前后可相差达一个月。现在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节气属于阳历而不是阴历。 农历的置闰规则 24节气又可以分成“节气“和“中气“两大类,简称为“节“和“气“。古时侯人从冬至起中气、节气相间安排,于是小寒为节气,大寒为中气,依次类推。一年共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一般情况每月各有一个中气和一个节气。每一中气都配定属于某月,不能混乱。
节气的定法有两种。古时侯历法采用的称为“恒气“,即按时间把一年等分为24份,每一节气均匀得15天有余,所以又称“平气“。现代农历采用的称为“定气“,即按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为标准,一周360°,两节气之间相隔15°。由于冬至时地球位于近日点四周,运动速度较快,因而太阳在黄道上移动15°的时间不到15天。夏至前后的情况正好相反,太阳在黄道上移动较慢,一个节气达16天之多。采用定气时可以保证春、秋两分必然在昼夜平分的那两天。
农历置闰的方法同中气的划分和采用定气方法密切相关。由于两个节气的长度均匀约为30.5日,而阴历历月均匀约只有29.5日,因而每月中节气所在的日期必然会较上一个月推迟1~2天。如此下去,总会有一个月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这一个月被划定为“闰月“,作为该月所在农历历年多余的第13个月。既然节气严格按回归年长度周而复始地出现,根据上述划定来设置闰月必然能保证农历历年的均匀长度与回归年十分接近。十九年七闰法就是这样来置闰的。
由于定气方法的采用,冬季一节一气的均匀长度约为29.74天,比朔望月长不了多少,节气逐月向后推迟得很慢,所以冬季设置闰月的可能性就很小。相反,夏至四周地球运动得慢,交节气也慢,一气可达16天之多,因而夏季及其前后几个月,如农历三、四、五、六、七月,闰月设置较多。在公元1821年到2021年的200年中共有农历闰月74个。其中闰正月、闰十一月、闰十二月一次也没有,而闰五月最多,达16次。无怪乎大家碰不到闰正月,也过不到“闰春节“了。
通过传媒的介绍,中国人知道了一些西方国家在春节期间也同样举行了大规模的欢庆活动,他们放鞭炮、贴年画、舞龙灯、踩高跷,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其场景着实让那些传统文化的卫道士津津乐道了一番。于是,许多人惊讶地发现,中国的春节已经成为了国际性的节日。
哪里有华人,哪里肯定就有春节!这是中国人颇为自豪的一句话。事实上,近年来春节也正走出世界各地华人的家门,具有了越来越多的公共属性,并开始了向当地生活渗透。法新社、美国《纽约时报》、俄罗斯《独立报》、英国《金融时报》等媒体今年也开始用大篇幅报道中国春节;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京、英国首相布莱尔、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等国家政要也先后给华人发出了贺信,向中国人致以节日的问候。基于此,有评论认为,中国的春节正在风靡全球,并昭示出当代中国的快速崛起。首先,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热衷于过春节,显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和魅力;其次,外国政要重视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反映,是中国国力上升的结果,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
我不反对这样的说法,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春节作为一种经济载体走向世界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西方国家的媒体关注中国的春节也早已成为惯例。比如今年春节前夕,《纽约时报》就不惜版面,发表了配有大幅照片的文章:春节已经为拉斯维加斯的黄金周。报道称,春节的第一个周末,是拉斯维加斯最大的赌博公司MGM Mirage本年度的第二大盈利周末,收入总额绝对超过了一月份的“超级碗”。我知道的“超级碗”,就是刚刚被《福布斯》评为世界第一的体育盛事的美国职业橄榄球总决赛的收入,而如今也在中国春节前黯然失色,这怎么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典范。
众所周知,西方的节日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其量也是让人们发泄一下心中的怨闷“狂欢”一次,节日气氛远没有中国的春节那样喜气洋洋,上下一团和气。比如在美国,每年的圣诞节前夕,人们总会看到一些广告,号召人们对贫民或不幸者进行捐助,即使平安夜的电视节目黄金时段,那些社会底层的不幸者也会随即出现在屏幕上。越是节日临近,穷人就越成为媒体的宣传主角,这样过节总不免让人有点悲悲切切。相比之下,中国的春节就显出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中国人过节讲究痛痛快快,到处都是吉祥话,什么招财进宝,什么恭喜发财,什么万事如意……这些话无论真假,总之谁都说,谁也都爱听。再不开心就去放鞭炮,把一切不愉快全炸个烟消云散。还有许多人更爱在这个节日去赌博,目的是在一年开始的时候图个开门红。
但是,聚众赌博在中国是被禁止的,所以每到春节之前,都有成群成队的中国人从各个角落飞到世界上最大的赌城拉斯维加斯。这时候,谁都会觉得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在拉斯维加斯的中国餐馆里,几万美元一顿的年饭比比皆是,就这阵势,连美国的资本大亨都看的目瞪口呆。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刻,中国人才能真实地感受到什么叫扬眉吐气。也就是说,即使再豪华的饭店,也得看中国人的脸色,连MGM超级赌场那样世界一流的饭店也把中国人看作上宾。据说这个饭店从1993年开业伊始,客人都从一个巨型的狮子嘴形的门厅进入。这个造型一直是这家全球著名公司的象征,是无可替代的品牌。但是,按中国人的习惯,走进狮子嘴不吉利的。了解到这种情况后,MGM公司为了讨中国人的欢心,不惜血本,硬是把狮子嘴拆掉,重新进行了装修。
是中国人用金钱奠定了自己在拉斯维加斯的文化地位,有如此“功绩”,却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些“民族英雄”究竟是谁。当然,无须说中国哪里来的这么多富豪,因为这对外国人一点也不重要,人家看的是一个国家的财富精英们的所做所为,这个社会群体最能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中国人还有心思去感受中美文化的差异,那就看看比尔·盖茨,再看看那些在拉斯维加斯的中国富豪。两厢对照,两种文化优劣就完全呈现在人们眼前。
毋庸置疑,许多传统文化的捍卫者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让中国文化“风靡”世界。因此,他们无一不为春节能够成为国际性的节日而倍加欣喜,而事实又是什么样呢?我案头有一本恩斯特编著的《了解美国》,书中说,在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不懂中国文化就没有开业的资格。他们在中国春节前早早就准备好了中国人喜欢的年货,大到锣鼓龙灯,小到春联鞭炮,连年糕豆包都应有尽有,甚至比中国本土都齐全丰盛。每到大年除夕,那些赌博公司的雇员都穿上中国传统服饰,敲锣打鼓,到处张灯结彩,天天上演中国春节的欢庆节目,目的就是让那些腰缠万贯、奢华无度的中国人置身其中感到宾至如归。
读过此书,我突然觉得有一种莫名的悲哀,开始从传媒上看到的“春节风靡美国”,还真当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无穷,原来竟是如此荒谬。当然,谁也不能否认有些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人也过春节,但那只是个别人为了寻开心,绝不是所谓的“风靡”,即便如拉斯维加斯的赌场那般苦心营造中国年氛围,也无非是一些商家“招财进宝”的手段,原本就和中国文化的波及力毫不相干。
令人难堪的是,春节期间到拉斯维加斯赌博的大多是中国人,而又不是普通的中国人,这些人一掷千金,其奢靡程度让美国的大佬阔少都望而生畏。有这样的“财神”驾临,不要说那些向来把利益视为根本的美国人乐得于过春节了,就是让他们把圣诞节扔在一边,也会乐不可支。
外国人也过年,就跟中国人也过圣诞节一样
随着世界文化融合的加快,—些西方节日如今越来越受到不少中国人的青睐。与此同时,中国春节也正以它独特的魅力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那些土生土长丶从未到过中国的外国人,是如何在他们的国土上欢度中国最为传统的佳节的呢?
美国人:爱凑热闹
在美国这个文化大熔炉里,随着华侨丶华裔人数日渐增多和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也对春节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日益感兴趣。
近年来,每逢农历新年,上至总统丶下至华人聚居较多地区的地方民选官员,都会利用不同的场合向华人致以新年的祝福,对为美国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华裔表示敬意。继纽约州在几年前将农历春节定为公共假日后,加利福尼亚州和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华裔议员们也正在准备提出将春节定为当地公共假日的提案。华人社区甚至出现了争取使农历新年早日成为美国全国性法定假日的呼声。
爱凑热闹的美国人喜欢看游行丶放焰火,自然也不会放过春节这个机会。大多数过春节的美国人都想沾沾中国文化的喜气儿,找个机会品尝中国美食。还有一种情况值得关注:目前每年有数千个美国家庭从中国领养孤儿,为了让这些来自中国的孩子不忘自己民族的文化,这些家庭成为对春节最有兴趣的群体之一。每当农历新年到来时,他们都在家里布置中国特色的装饰,如中国结丶红灯笼丶春联等,许多家长还给自己和孩子置备了专门在新春期间穿的中式服装,对华人社区举办的各种新春庆祝活动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衷。
英国人:“恭喜发财”
春节期间,英国的大街上会增添许多Chinese New Year(中国春节)的东西。非中餐馆也会添置几道“Special Meal Deal for Chinese New Year”(专为中国春节准备的菜肴),英国大报推出“中国周”教人学汉语。英国也处处洋溢着欢庆春节的气氛,以伦敦为例: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3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不是华人)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齐声高呼“恭喜发财”,当时的场面令所有华人都感到无比骄傲。舞龙舞狮丶爆竹烟花丶盛装巡游丶文艺表演等欢庆活动令人目不暇接。两个广场上还有文艺演出和烟火表演。伦敦警方将相关街区全部变成步行街,持续一整天的庆祝活动盛况空前。
这一天伦敦简直是中国化了,乐滋滋的孩子们手里拿着拨浪鼓和气球猪;喜欢中国美食的男男女女挤在唐人街共进中餐;在市中心,年轻人纷纷用相机丶手机丶摄像机留住舞龙舞狮表演的倩影;有些英国人干脆穿上了中国的唐装……伦敦俨然成了一座中国城。此前,伦敦已举行过两次春节彩灯游行。去年有10万人参加了这一活动,其鲜明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使游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春节为什么在伦敦的影响如此之大?据统计,伦敦有8万多华人,其中6300多名留学生,他们为中国文化在伦敦落户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础支持。据伦敦投资局资料显示:英国是欧洲接受中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而中国对英投资中约三分之一在伦敦。近5年到伦敦的中国人每年递增45%,消费递增 66%。因此,中国的春节受到了英国政府的格外重视。英国的主流社会积极参与和各地传播的中国文化及英国民众的高度热情,使得近几年中国春节的喜庆气氛在英国迅速蔓延开来。
法国人:由衷喜爱
近几年,随着中法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与频繁,法国人对中国春节越来越熟知,毫不夸张地说,春节已经悄然走进了很多法国人的家庭,春节习俗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到春节前夕,法国的大街小巷都装饰一新,彩旗飞扬,不仅华人聚居区,就连巴黎市政广场也会挂上大红灯笼,满眼都是喜气洋洋的大红色。迎春贺新的节日气氛相当浓郁。
而家乐福等法国知名连锁超市都会在春节前夕开辟专柜销售中国食品,水饺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畅销冠军。中餐馆也会在此时迎来一年一度的订餐高峰。“法国人喜欢跟着中国人过年,除夕晚上餐馆一定满座,甚至要提前订座。”巴黎中产阶级聚集的15区的中餐馆老板叶先生如是说。
法国人欢度春节的种种做法,已不仅仅是出于对东方文化的好奇或是单纯的凑热闹,而是缘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乃至热爱与推崇。在去年春节前夕,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给旅居法国及欧洲的全体华侨丶华裔的春节贺词中有这样一句:“2月18日,我们将欢度中国传统新年。”“我们”这个简单的单词,却无疑体现出了希拉克总统这位众所周知的“中国通”对春节丶对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认同感。法国其他政要,包括现任总统萨科齐也都说过类似的话。
德国人:青睐贺卡
相对于法国人对中国春节的高度接纳,德国人在这一点上,则体现出了他们民族性格中节制谨慎的一面。对东方文化丶中国春节,他们所持有的是一种好奇但又审慎的态度。比较奇特的是,德国的青少年对中国春节反而抱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家长也乐观其成,甚至带有某种鼓励与支持。
近几年来,每逢春节到来之际,德国街头都会出现浓浓的节日气氛。在柏林的商场内,春节前夕总会醒目地摆出五颜六色的中德文贺年卡。其中有一种贺卡因设计新颖美观深受德国顾客的青睐。贺卡封面左上角印着“平安”两个金色的正楷中文大字,左下角为花体“吉祥如意,万事顺利”,正中间则是用中文楷书写成的西方人名的中文译名。打开贺卡,左面一页是一只飞舞的凤凰,右面是封面名字的德文解释,如Christine这个德文名字的中文意思是一个美丽丶善于思考丶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女子。最下边是用德文写的孔子的话:“父母在,不远游。”贺卡背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图案。
春节前夕,很多德国人争相购买此类贺卡,或送给朋友以示祝福,或个人收藏。德国的青少年也喜欢互赠此类贺卡,彰显个性。
另外,中国春节还出现在德国小学生的教科书中。在小学四年级的英文课本里,专门有一课介绍中国春节,按照教学进度安排,正好赶在春节到来之前讲授。老师的课程设置也颇为有趣,在对中国春节进行介绍后,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印有十二生肖丶“恭喜发财”和生肖年表的问题单,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对中国春节的认识。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外国人春节发财吗现在 外国人春节发财吗知乎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外国人春节发财吗现在 外国人春节发财吗知乎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天津地铁春节营业吗今年11月 天津地铁春节营业吗今年12月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本文标题:外国人春节发财吗现在 外国人春节发财吗知乎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130230.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外国人春节发财吗现在 外国人...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天津地铁春节营业吗今年11月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漳州春节接待游客多吗现在 漳...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南宁春节期间公车营业吗现在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湖南春节高速限行吗现在限行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过年厨房 大年三十厨房起火好...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春节雁峰寺开放吗现在 春节雁...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春节后菜价会高吗现在 过年菜...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媳妇一定要在婆家过年 过年媳...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金海湖开门吗 金海湖景区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