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故城简介 环县环洲故城景区_种植养殖_茶知识

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环县故城简介 环县环洲故城景区

时间:2024-01-13 18:09:23 作者:孙悟空回白骨精的信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环县故城简介 环县环洲故城景区的文章,本文对文章环县故城简介 环县环洲故城景区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环县故城简介 环县环洲故城景区

"虎父无犬子",历史上父子皆载入史册的名将有多少?

虎父无犬子,在军事实力较弱的朝代更为难能可贵。

在北宋朝曾经活跃着两家将门,其中一家是陕西府谷县城东北的折家,也就是杨家将杨业夫人折太君的娘家,他们的功绩主要是抵抗契丹。另一家是青涧城的营造者种世衡种家将。

折家将

第一代折家将:折从阮,原名折从远,是折家军的开山的重要人物。

其功绩为:府州在燕云十六州的割让范围内,折从阮率领折家军的保卫府州,使府州最终留在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下。

后晋被契丹灭后,后汉建立,在府州建永安军,折从阮出任节度使。第二年,折从阮入朝后,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其子折德扆为府州团练使。

广顺元年(公元951年),中原王朝再次更替,后周建立。在后周统治期间,折从阮历任宣义军、保义军和静难军节度使,讨伐野鸡族并收服了他们二十一个部族。折德扆出任永安军节度使。

显德元年(公元955年),折从阮被封为郑国公。第二年,折从阮病逝,享年六十四岁,被朝廷追封为中书令。

第二代折家将:折德扆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建立宋朝。第二年,折德扆归附宋朝,并得到赵匡胤的高度认可。宋朝廷给予了折家世袭的特权,继续镇守府州。乾德年间,折家军在折德扆和他弟弟折德愿的率领下,多次大败北汉军,可惜的是乾德二年(公元963年),折德扆英年早逝,享年四十八岁,被宋朝廷追封为侍中。

折德扆之女折赛花,就是杨家将中著名的佘太君。

第三代折家将:折御卿

宋太宗期间,折德扆次子折御卿屡立战功,历任崇仪使、府州观察使、永安军节度使。

不久后,契丹韩德威率领万余人妄图通过小路偷袭府州,折御卿率领折家军在子河汊痛击契丹军。此役契丹军被斩杀五千余人,缴获战马一千余匹,韩德威侥幸逃走。一年后,韩德威通过间谍探得折御卿重病在身,为了洗刷之前兵败的耻辱,他再次卷土重来。折御卿带病勉强出战,两军阵前,韩德威见到折御卿后竟然不敢向前。折御卿母亲担心儿子的病情,派人召回他。折御卿说:“折家世受国恩,边寇没有灭掉,是我折御卿的罪过,要让我临阵不顾士兵的死活,自己回去,万万不可,就算我死于军中也是我的本分。请告诉太夫人,不要挂念我,忠孝岂能两全?”说完后,他泪如雨下。第二天,年仅三十八岁的折御卿的就过世了。

第四代折家将:折御卿之子折惟昌继承了他镇守边关的重任。

折惟昌去世时也年仅三十七岁,他弟弟折惟忠接任。

第五代折家将:折惟忠之子折继宣为政苛虐被朝廷撤职,继任的是他弟弟折继闵。

第六代折家将:折克行是折继闵之子

西夏攻庆州,折家军由折克行率领,作为援军在葭芦川斩首西夏军四百余人,收降千余人,夺取马匹万余。折克行御边三十余年,爱护士兵,战功卓著,被称为“折家父“。

第七代折家将:折可适是折克行之侄,他镇边四十余年,一生与西夏交手数百次,被封为武安军节度使。

靖康年间,折可求被金将威胁,被迫降金,为折家将抹上了不光彩的一页。,

第八代折家将:折可适之子折彦质是文武全才,抗金名将却生不逢时。随康王南渡后,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逝世于长沙。

种家将

1、种世衡是种家军的创建者

种世衡嫉恶如仇,他在任职泾阳知县时,里胥王知谦犯法,按罪该流放,眼看事情败露的王知谦却望风而逃。待到大赦之时,他却回来自首企图逃脱责罚,种世衡知道如果把他送往州府,王知谦就会被赦免。于是种世衡在县内杖责了他然后向知府请罪,知府李谘上报后免除了种世衡的罪过。

为了解决西部守备不足的问题,种世衡向朝廷建议,在延安东北的宽州故城进行旧堡垒改造。

见到宋军建城,西夏军多次前来骚扰,种世衡一边抵御西夏的进犯,一边修城。在修城的过程中,宋军碰到了一个难题,此处虽险却无泉水可用,大家都对修城的事心存异议,只有种世衡坚持己见。在种世衡的领导下,水井挖掘到一百五十尺才挖到石头,工人气馁不肯再往下挖,重赏之下,终于挖出泉水。城修完后,朝廷赐名为青涧城。

种世衡在青涧城开营田两千顷,之后他升迁为洛苑副使、环州(今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知府。

在环州羌族部落,有位牛家族人名叫奴讹,有新知府到来,他向来不出来拜见。人的名树的影,当种世衡上任时,他急忙前往郊外迎接。种世衡与他相约,第二天一起去慰问当地部落百姓,当天晚上大雪封路,雪深有三尺左右。种世衡手下劝他,在这种恶劣天气下去少数民族部落太危险。种世衡却说:“我刚到羌族部落,应该讲信用,不能失信。“于是他冒险前往,当他到达奴讹帐中时,奴讹还在床上琢磨,种世衡今天一定不会来的时候,屁股上挨了一脚。奴讹回头看见种世衡,大惊道:”以前官员从来没有到过我的部落的,您现在竟然不怀疑我!“,奴讹率领他的部族拜见种世衡,并从此听命于他。

种世衡带兵有他自己独特的一套激励机制,在他的军队中,如果有人犯错,可以有机会用射箭来抵过,如果能射中目标,可免罪责。如果想请求某件事或者推辞某件事,也可以用射箭的中不中来决定。所以在种家军中,每个人都精于射箭,敌军数年都不敢靠近种世衡的辖区。

范仲淹当初令种世衡与蒋偕建筑细腰城,当时种世衡已经卧病在床,接到命令后他强打精神,率领部下日夜赶工,城建起来之时,种世衡却逝世了,享年六十一岁。

种世衡将军,作为种家军的建立者,行事不拘泥于常法。

2、三种将军

种世衡有八个儿子,最出名的是种诂、种谔、种诊,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三种“。

种诂,对科举不太感兴趣。人称“小隐君”。在他父亲过世后,被朝廷录为天兴尉,之后升迁为西京左藏库副使、泾原路都监、知原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历任西上阁门副使、环庆、永兴军路钤辖、宁州知州、鄜、隰二州知州。享年七十岁。

种谔,曾受陆侁推荐出任青涧城知州。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西夏梁太后因不满其子夏惠宗割让黄河以南部分土地归宋,将他儿子囚禁,身为鄜延(今陕西延安)副总管的种谔上疏朝廷请战西夏。经朝廷同意后,种谔带兵攻打米脂,打了三天没攻破米脂,西夏也派出了八万援军支援米脂。双方在无定川鏖战,种谔利用伏兵将西夏军截为三段,使其不能相互呼应,宋军大败西夏军,米脂守将介讹遇投降。种谔留千人守米脂,继续前往银、石、夏三州,一路上并没有碰到西夏军的抵抗。班师后,种谔被升为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种谔一直有占据横山的打算,他派儿子种朴前往朝廷献策,朝廷派徐禧、李舜前往鄜延与种谔商议具体事宜。徐禧意见与种谔不同,徐禧坚持己见修永乐城,并上奏朝廷让种谔守延州。

永乐城后来被围,种谔作壁上观没有及时前往救援,导致永乐城之战大败,由于种谔是守边重将,所以宋神宗并没有追究他。种谔五十七岁时,死于背疽。

种谊是种世衡的小儿子,他风流倜傥,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他出任岷州知州,吐蕃首领鬼章诱杀景思立后,联合羌族部落准备联合攻宋。种谊在得到这个消息后,上报朝廷请求出战,朝廷派遣游师雄与种谊商量对策,最终决定与姚兕共同出兵讨伐。鬼章战败后,逃往洮州。追到洮州城下,正赶上大雾,种谊率军攻城,生擒鬼章。种谊也因功被封为西上阁门使、康州刺史,之后出任鄜州知州。

当时在延安流传着一句"得谊,胜精兵二十万。"的传言,可见种谊的能力之强!

3、老小种经略

种师道是种世衡之孙,种记之子。他原名建中,因为避讳宋徽宗年号,改名为种师极,后被徽宗赐名为种师道。因为得罪蔡京被贬职,还被划入了元祐党籍。十多年间不能被重用。

之后,种师道出任怀德军(今宁夏固原)期间,西夏想重新划定边境,西夏使臣焦彦坚称要收回原来的国土,种师道说:“如果说故地,汉唐时疆界,西夏的国土可没有现在这么大。”

西夏使者无言以对。

宋徽宗召种师道入朝询问边疆情况,想要提拔于他,却遭到了童贯的嫉妒。

种师道在渭州期间,西夏入侵,兵发葫芦河,种师道陈兵河边做出了决战的态势。暗中却派遣偏将曲克出横岭装作援兵,西夏兵听说宋军援兵已到,气势上就矮了一截,种师道的心理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又安排杨可世断西夏军后路,姚平仲正面迎敌。夹击之下,西夏兵大败。

种师道对童贯征辽存有异议,被迫辞官。金人南下,种师道被重新启用。当种师道到洛阳时,完颜宗望已经到达开封。有人劝种师道屯兵汜水,他认为在金兵不知他虚实的情况下,应该大张旗鼓,这样可以鼓舞开封军队的士气。种师道的勤王兵马号称百万,金人听说后,稍有忌惮,将军队稍微北退,暂缓了开封的压力。

当时,种师道年事已高,天下都称呼他为“老种”,这应该就是老种经略的来历。种师道到达开封后曾经劝谏宋钦宗与金军决战,被钦宗拒绝。

种师道的兄弟种师中也是当时的名将,金人南下,种师中奉命支援中山、河间。完颜宗翰到太原后,周边各县相继被困。许翰信的责备种师中延误战机,种师中仓促出兵,由于准备不足,以及约好的姚古、张灏失信没有及时救援,种师中最终力战而死。

太原失陷后,种师道曾经劝钦宗暂时前往长安,暂避锋芒,却被朝臣们视为怯战。不久种师道病死,享年七十六岁。京城被金军攻破后,钦宗曾经后悔,没有听种师道之言,以至于才有了靖康之耻。

京师失守,帝搏膺曰:"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金兵之始退也,师道申前议,劝帝乘半济击之,不从,曰:"异日必为国患。"故追痛其语。建炎中,加赠少保,谥曰忠宪。

总结:

折家将一直处于抵抗契丹的最前沿,种家将也在抵抗西夏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可以称为虎父无犬子的典范,但是在重文轻武的宋朝,他们的能力却被处处掣肘,没能发挥到最大化,是一个时代的悲歌!

春节期间环洲古城开放吗

2023年春节期间开放

春节期间,环县环州故城迎来接待高峰,许多游客专门选择夜间来到古城,欣赏花灯,体验民俗活动,驻足打卡拍照,在古典建筑和现代科技中穿梭。

环州古城是环县依托境内秦代长城、萧关古道、灵武古台、宋代砖塔、明代老城等历史遗迹新建的旅游景区。

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的行政区划

西安府:元为奉元路。洪武二年(1379)改置西安府,同年属行省。崇祯十六年(永昌元年,1643)李自成定为西京。

长安县:倚郭[城西偏]。

咸宁县:倚郭[城东偏]。

咸阳县:洪武二年(1369)自渭河北徙治渭河南。

泾阳县:

兴平县:

临潼县:

渭南县:元属华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直属西安府。

蓝田县:

鄠 县:

盩厔县:西南有十八盘巡司驻骆谷谷中;南有柴家关巡司,正德十六年设。

高陵县:

富平县:元属耀州。万历三十九年(1611)直属西安府。东北有美原巡司,后废。

三原县:元属耀州。弘治三年(1490)直属西安府。

醴泉县:元属乾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直属西安府。

华 州:元[无倚郭]。

华阴县:

蒲城县:

商 州:元[无倚郭]。洪武七年(1374)降为商县,成化十三年(1477)复升为商州。东南有武关巡司,西有秦岭巡司。

商南县:成化十三年(1477)析商县于云层驿置商南县,来属商州;寻徙治沭河西。东偏南有富水堡巡司。

雒南县:元洛南县。洪武七年(1374)改属华州,成化十三年(1477)复改属商州;天启初年更名雒南县。东南有三要巡司,东北有石家坡巡司。

山阳县:成化十二年末(1477)析商县于丰阳巡司置山阳县,来属西安府;十三年(1477)改属商州。原丰阳巡司迁县东南漫川里,仍名丰阳巡司;东偏南有竹林关巡司。

镇安县:景泰三年(1452)析咸宁县于野猪坪置镇安县,来属西安府;天顺七年(1463)徙治谢家湾,成化十三年(1477)改属商州。北有旧县巡司驻乾佑关,天顺七年之后设;西有五郎坝巡司,正德十六年设。

同 州:元[无倚郭]。

朝邑县:洪武九年(1376)析山西蒲州蒲津关(临晋关、大庆关)来属。东偏北有蒲津关巡司。

郃阳县:

韩城县:

澄城县:

白水县:洪武初年自县南故城徙今治。西北有马莲滩巡司。

耀 州:元[无倚郭]。

同官县:北偏西有金锁关巡司驻神水峡中。

乾 州:元[无倚郭]。

武功县:

永寿县:县境有土副巡司。

邠 州:元为直隶州。洪武二年(1369)降为散州,改属西安府,并省倚郭新平县入州。

淳化县:

三水县:元省入淳化县。成化十三年(1477)复置三水县,来属邠州。东偏南有石门巡司。

长武县:元宜禄县省入新平县。洪武二年(1369)其地为邠州宜禄镇,万历三十一年(1583)置长武县,来属邠州。

宜禄巡司驻宜禄镇,弘治三年迁县东偏南冉杏,仍名宜禄巡司,万历十一年迁县西北为窑店巡司。 凤翔府:元为直隶府。洪武二年(1369)属行省。

凤翔县:倚郭。

岐山县:

宝鸡县:西南有益门镇二里散关巡司,东南有虢川巡司。

扶风县:

郿 县:元属奉元路。洪武二年(1369)改属凤翔府。

麟游县:西偏北有石窑关巡司。

汧阳县:元属陇州直隶州。嘉靖二十七年(1548)自县西徙今治,三十八年(1559)直属凤翔府。

陇 州:元为直隶州,属巩昌总帅府。洪武二年(1369)降为散州,改属凤翔府,并省倚郭汧源县入州。西北有故关(陇关、大震关)大寨巡司,南偏东有陇安巡司,南偏西有香泉巡司。 汉中府:元为兴元路。洪武三年(1370)改置兴元府,属行省,同年更名汉中府。

南郑县:倚郭。南有青石关巡司。

褒城县:洪武十年(1377)省入南郑县,后复置褒城县,仍属汉中府。北有鸡头关巡司。

城固县:

洋 县:元为洋州[无倚郭]。洪武三年(1370)降为洋县,仍属汉中府;十年(1377)省入西乡县,后复置洋县,仍属汉中府。

西乡县:南偏东有盐场关,西南有大巴山巡司,东北有子午镇巡司。

凤 县:元为凤州[无倚郭]。洪武七年(1374)降为凤县,仍属汉中府。北偏东有清风阁巡司;东南有留坝巡司,后迁县东南废丘关,再迁县东南柴关,仍名留坝巡司。

沔 县:元为沔州属广元路。洪武三年(1370)改属汉中府,并省倚郭铎水县入州;七年(1374)降为沔县,仍属汉中府;十年(1377)省入略阳县,后复置沔县,仍属汉中府;成化二十二年(1486)改属宁羌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复直属汉中府。

大安县:元属广元路沔州。洪武三年(1370)省入沔州。

宁羌州:成化二十二年(1486)析沔县于宁羌卫置宁羌州,来属汉中府。西北有阳平关巡司。

略阳县:元属广元路沔州。洪武三年(1370)改属汉中府,成化二十二年(1486)改属宁羌州。北有九股树巡司,西北有罝口巡司;又北偏西有白水镇巡司,后废。 延安府:元为延安路。洪武二年(1369)改置延安府,属行省。崇祯十六年(永昌元年,1643)李自成更名天保府。

肤施县:倚郭。

安塞县:西南有敷政巡司。

甘泉县:

安定县:

保安县:西北有顺宁巡司。

宜川县:

延川县:

延长县:

青涧县:元属绥德州。嘉靖四十一年(1562)直属延安府。崇祯十六年(永昌元年,1643)李自成更名天保县。

鄜 州:元[无倚郭]。西有直罗巡司。

洛川县:南偏东有鄜城巡司。

中部县:

宜君县:

绥德州:元[无倚郭]。洪武十年(1377)废,后复置绥德州,仍属延安府。东偏南有官菜园渡口巡司。

米脂县:西北有碎金镇巡司,西南有克戎寨巡司。

葭 州:元[无倚郭]。洪武七年(1374)降为葭县,改属绥德州;十三年(1380)复升为葭州,复改属延安府。

吴堡县:洪武七年(1374)改属绥德州,寻省,十三年(1380)复置吴堡县,仍改属葭州。

神木县:洪武二年(1374)废,十三年(1380)复置神木县,仍属葭州;正统五年(1440)自东南徙治杨家城,成化年间复徙旧治。

府谷县:洪武二年(1374)废,十三年(1380)复置府谷县,仍属葭州。成化七年(1471)并属榆林卫节制。 庆阳府:元为直隶府,属巩昌总帅府。洪武二年(1369)属行省。

安化县:元省入庆阳府。洪武二年(1369)复置安化县,仍为倚郭。北有槐安、定边巡司;又西南有驿马关巡司,后废;又有灵州、大盐池巡司,后俱废。

合水县:东北有华池巡司。

环 县:元为环州直隶州[无倚郭],属巩昌总帅府。洪武二年(1369)降为环县,改属庆阳府。

真宁县:元属宁州直隶州。万历二十九年(1601)直属庆阳府。东有雕山岭巡司。

宁 州:元为直隶州[无倚郭],属巩昌总帅府。洪武二年(1369)降为散州,改属庆阳府。东偏北有襄乐巡司。 平凉府:元为直隶府,属巩昌总帅府。洪武三年(1370)属行省。

平凉县:倚郭。

崇信县:

华亭县:西北有瓦亭关巡司驻东瓦亭,南偏东有三乡镇巡司,北有马铺岭巡司。

镇原县:元为镇原直隶州[无倚郭],属巩昌总帅府。洪武三年(1370)降为镇原县,改属平凉府。西有安平寨巡司。

隆德县:元属静宁直隶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直属平凉府。

泾 州:元为直隶州。洪武三年(1370)降为散州,改属平凉府,自泾水北徙治皇甫店,并省倚郭泾川县入州。东有金家凹巡司。

灵台县:

静宁州:元为直隶州[无倚郭],属巩昌总帅府。洪武三年(1370)降为散州,改属平凉府。

庄浪县:元为直隶州[无倚郭]。洪武三年(1370)降为散州,改属凤翔府;八年(1375)降为庄浪县,改属静宁州。

固原州:元为开成县,为开成直隶州倚郭。洪武二年(1370)废开成州,县改属平凉府;成化三年(1467)县徙治固原所城,弘治十五年(1502)升为固原州。

广安州:元属开成直隶州。洪武二年(1369)省入开成县。 巩昌府:元为直隶府,属巩昌总帅府。洪武二年(1369)属行省。

陇西县:倚郭。

安定县:元为安定直隶州[无倚郭],属巩昌总帅府。洪武十年(1377)降为安定县,改属巩昌府。西北有巉口巡司。

会宁县:元为会宁直隶州[无倚郭],属巩是总帅府。洪武十年(1377)降为会宁县,改属巩昌府。东偏南有青家巡司。

通渭县:

漳 县:元为鄣县。洪武元年(1368)更名漳县,正统年间自县西南故城徙今治。

宁远县:

伏羌县:

西和县:元为西和直隶州[无倚郭],属巩昌总帅府。洪武十年(1377)降为西和县,改属巩昌府;洪武年间自县西南白石镇徙今治。

成 县:元为成州直隶州[无倚郭],属巩昌总帅府。洪武十年(1377)降为成县,改属巩昌府。北有黄渚关巡司。

秦 州:元为直隶州,属总昌总帅府。洪武二年(1369)降为散州,改属巩昌府,并省倚郭成纪县入州。东南有高桥巡司。

秦安县:东北有陇城关巡司。

清水县:东偏北有盘岭巡司驻陇山。

礼 县:成化九年末(1474)于礼店千户所置礼县,来属秦州。西南有漩水镇巡司,南有板桥山巡司。

阶 州:元为直隶州[无倚郭],属巩昌总帅府。洪武四年(1371)降为阶县,改属巩昌府;五年(1372)自县东南坻龙冈上徙今治,十年(1377)复升为阶州。东有七防关巡司。

文 县:元文州属吐蕃宣慰司。洪武四年(1371)降为文县,改属巩昌府;十年(1377)改属阶州,二十三年(1390)省入阶州,成化九年末(1474)复置文县,仍属阶州。

徽 州:元为直隶州[无倚郭],属巩昌总帅府。洪武十年(1377)降为徽县,改属巩昌府;寻复升为徽州。东南有虞关巡司。

两当县:洪武十年(1377)省入徽县,寻复置两当县,仍属徽州。 临洮府:元为直隶府,属巩昌总帅府。洪武三年(1370)属行省。

狄道县:倚郭。北有摩云岭巡司。

渭原县:西有分水岭关巡司。

兰 州:元为直隶州[无倚郭],属巩昌总帅府。洪武二年(1369)降为兰县,改属临洮府;成化十三年(1477)复升为兰州。北有河桥巡司。

金 县:元为直隶州[无倚郭],属巩昌总帅府。洪武二年(1369)降为金县,改属临洮府,洪武年间自县南故城徙今治;成化十三年(1477)改属兰州。

河 州:元为河州路[无倚郭],属吐蕃宣慰司。洪武四年(1371)废,六年(1373)置河州府,属行省;十二年(1379)复废,成化九年末(1474)置河州,改属临洮府。东偏南有定羌巡司,元定羌县。

定羌县:洪武三年(1370)省入河州路,设定羌巡司。

安乡县:洪武三年(1370)省入河州路,六年(1373)复置安乡县,十二年(1379)废。

宁河县:洪武三年(1370)省入河州路,六年(1373)复置宁河县,十二年(1379)废为和政驿。 兴安州:元金州[无倚郭]属兴元路。明自汉水北徙治汉水南;万历十一年(1583)徙治故城南二里,同年更名兴安州,二十三年(1395)升为直隶州,属布政司。东北有乾祐关巡司,后废。

平利县:元省入金州。洪武三年(1370)复置平利县,来属四川大宁州,五年(1372)复改属金州;十年(1377)复省,后复置平利县,仍属金州。东南有镇坪巡司。

石泉县:元省入金州。洪武三年(1370)复置石泉县,来属四川大宁州,五年(1372)复改属金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直属汉中府,万历十一年(1583)复属金州。东南有迟河口巡司,后迁县西北饶风铺为饶风岭巡司。

洵阳县:元省入金州。洪武三年(1370)复置洵阳县,来属四川大宁州,五年(1372)复改属金州。东北有闾关巡司,西北有三岔巡司。

汉阴县:元省入金州。洪武三年(1370)复置汉阴县,仍属金州,十年(1377)省入石泉县,后复置汉阴县,仍属金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直属汉中府,万历十一年(1583)复属金州。

白河县:成化十二年末(1477)析洵阳县于白河堡置白河县,来属湖广郧阳府;十三年(1477)改属金州。

紫阳县:正德七年末(1513)析金州于紫阳堡置紫阳县,来属金州;嘉靖三十五年(1556)自紫阳滩左徙治紫阳滩右。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环县故城简介 环县环洲故城景区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环县故城简介 环县环洲故城景区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东北春节还是很热闹吗英语 东北春节还是很热闹吗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本文标题:环县故城简介 环县环洲故城景区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129377.html

使劲推荐

环县故城简介 环县环洲故城景区
环县故城简介 环县环洲故城景区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环县故城简介 环县环洲故城景...

东北春节还是很热闹吗英语 东北春节还是很热闹吗
东北春节还是很热闹吗英语 东北春节还是很热闹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东北春节还是很热闹吗英语 东...

春节能开柜子吗 过年可以开衣柜吗
春节能开柜子吗 过年可以开衣柜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春节能开柜子吗 过年可以开衣...

钟点房节假日会涨价吗 钟点房几点不能开
钟点房节假日会涨价吗 钟点房几点不能开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钟点房节假日会涨价吗 钟点房...

春节红包有什么讲究 春节期间红包
春节红包有什么讲究 春节期间红包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春节红包有什么讲究 春节期间...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春节可以贴膏药吗百度百科 过年可以贴膏药吗
春节可以贴膏药吗百度百科 过年可以贴膏药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春节可以贴膏药吗百度百科 过...

山东春节后招人多吗现在 山东春节后招人多吗知乎
山东春节后招人多吗现在 山东春节后招人多吗知乎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山东春节后招人多吗现在 山东...

春节可以回河南吗 2023年春节可以回河南吗
春节可以回河南吗 2023年春节可以回河南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春节可以回河南吗 2023年春节...

春节能种什么 春节期间可以种什么蔬菜
春节能种什么 春节期间可以种什么蔬菜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春节能种什么 春节期间可以种...

春节去新疆旅游多人吗现在 春节去新疆旅游合适吗
春节去新疆旅游多人吗现在 春节去新疆旅游合适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春节去新疆旅游多人吗现在 春...

精选种植养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