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游杜甫草堂有感一句话 游杜甫草堂有感诗句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游杜甫草堂有感一句话 游杜甫草堂有感诗句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1.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父》 唐 杜甫
译文: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无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2.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临江仙》 宋 苏轼
译文:谁怀念李白而想和李白举洒论文呢?是杜甫,他在成都的草堂遥指江东的李白。
3.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人日寄杜二拾遗》 唐 高适
译文:人日这天,我给杜甫写一首诗寄到成都草堂,我在这儿怀念你,怀念我们共同的故乡。
4.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夜宴左氏庄》 唐 杜甫
译文:黑暗中涧水傍着花径流过,泠泠之声盈耳。春星灿烂,夜空犹如透明的屏幕,映带出草堂剪影。
5.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 ——《草堂》唐 杜甫
译文:曾经我离开草堂时,入侵者遍布成都。现在我回到草堂,成都一切安好。
6.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崔氏东山草堂》 唐 杜甫
译文:玉山上的草堂安静闲适,清爽新鲜,我甚是欢喜。
7.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早秋山居》 唐 温庭筠
译文:近靠山边觉得寒气来得特别早,晴空下的草堂笼罩着一片霜气。
8.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九日酬诸子》清 妙信
译文:没有忘记到东篱下去观赏菊花的约定,带着好酒去那草堂。
9.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草堂即事》 唐 杜甫
译文:十一月在这荒村里建了个房子,这里就只有我的家了。
10.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佐草堂在东柯谷》唐 杜甫
译文:一直听闻草屋的乐趣,十分想在竹林里休憩安睡。
1. 唐·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 唐·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 唐·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 唐·杜甫《怀锦水居止二首》
军旅西征僻,风尘战伐多。
犹闻蜀父老,不忘舜讴歌。
天险终难立,柴门岂重过。
朝朝巫峡水,远逗锦江波。
万里桥南宅,百花潭北庄。
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
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
惜哉形胜地,回首一茫茫。
《草堂》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
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请陈初乱时,反复乃须臾。
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中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
西取邛南兵,北断剑阁隅。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
其势不两大,始闻蕃汉殊。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
焉知肘腋祸,自及枭獍徒。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
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唱和作威福,孰肯辨无辜。
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
到今用钺地,风雨闻号呼。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娱。
国家法令在,此又足惊吁。贱子且奔走,三年望东吴。
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不忍竟舍此,复来薙榛芜。
入门四松在,步屟万竹疏。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
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
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
飘摇风尘际,何地置老夫。于时见疣赘,骨髓幸未枯。
饮啄愧残生,食薇不敢馀。
草堂
作者:杜甫 (唐代)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
请陈初乱时,反复乃须臾。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
中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西取邛南兵,北断剑阁隅。
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其势不两大,始闻蕃汉殊。
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焉知肘腋祸,自及枭獍徒。
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
唱和作威福,孰肯辨无辜。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
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到今用钺地,风雨闻号呼。
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娱。国家法令在,此又足惊吁。
贱子且奔走,三年望东吴。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
不忍竟舍此,复来薙榛芜。入门四松在,步屟万竹疏。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
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飘摇风尘际,何地置老夫。
于时见疣赘,骨髓幸未枯。饮啄愧残生,食薇不敢馀。
《堂成》【原文】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赏析】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在百花潭北、万里桥边营建一所草堂。
经过两三个月时间,到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了。这诗便是那时所作。
诗从草堂营成说起;中间写景,用“语燕新巢”作为过脉;最后由物到人,仍然回到草堂,点出身世感慨。“背郭堂成”的“堂”,和“错比扬雄宅”的“宅”遥相呼应。
关合之妙,不见痕迹。《江村》【原文】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赏析】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
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诗人拈来《江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此诗本是写闲适心境,但他写着写着,最后结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欢之情,使人有怅怅之感。
杜甫很多登临即兴感怀的诗篇,几乎都是如此。前人谓杜诗“沉郁”,其契机恐怕就在此处。
《蜀相》 【题解】 见《杜工部集》。约作于上元元年(760年)。
是年暮春,杜甫搬到浣花溪草堂,得暇赴成都武侯祠游览、凭吊,作了这首《蜀相》,以抒述惋惜之情。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恨别》【原文】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赏析】 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作品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情真语挚,沉郁顿挫,扣人心弦。这首七律用简朴优美的语言叙事抒情,言近旨远,辞浅情深。
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诗情,值得反复吟味。《春夜喜雨》 【题解】 见《杜工部集》,作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是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时在成都所作。
诗人在对春雨的描述之中,流露出其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题解】 见《杜工部集》,作于公元761年,时值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际。
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得亲友资肋,于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一草堂,以安顿其家。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杜甫百感交集,作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记之。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拗。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题解】 见《杜工部集》。
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兵败,自缢于林中,其将田承嗣,李怀仙皆举地降。至此,河南、河北地区相继收复。
时杜甫寓居梓州(今四川三台),乃作此诗。河南河北,指今洛阳一带及河北北部。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绝句四首(其一) 【题解】 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多,然而这一首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可说是以俗为雅,雅俗共赏。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旅夜书怀》 【题解】 《旅夜书怀》,是杜甫离开成都,携家乘舟东下,经过渝州(重庆市)、忠州(重庆市忠县)时(765年)写的。 他早岁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到头来什么事都没有做成,只落得年老多病,亲朋零落,只身飘泊,置身于这样浩渺的江上,自己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只沙鸥,飞往哪里去呢?寂寞啊,寂寞!作者的感慨是很深沉的。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高》 【题解】 见《杜工部集》,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时其流落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古九月九有登高习俗,。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账,居人有万家。 马骄朱汉落,胡舞白题斜。
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三)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沦海,奉诏发金微。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六)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 陇右地处边塞,秦州一带胡汉杂居,处于中原文明的边缘地带,唐王朝在文化上采取的兼容开放政策,使这里成了胡汉文化交流融汇的大舞台,独特的地理环境所造就的民族浑融和文化多元的环境与不时出现的边烽紧急情势杜甫在诗中都有形象的描绘。
居民之杂、物产之异、风俗之奇、地气之殊,一一可览;驿道关隘、烽燧军檄、使节边将、胡人胡物,历历在目。 杜甫在寓居陇右期间,还用大量的诗篇描绘了独特的陇右自然风貌,记述了特定历史时代的人文景观,呈现出了显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如写自然风光: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 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 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
(《雨晴》) 再如写名胜古迹: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二)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山寺》) 又如写山川奇景: 峡形藏堂隍,壁色立积铁。
径摩穹苍蟠,石与厚地裂。 修纤无垠竹,嵌空太始雪。
(《铁堂峡》) 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 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霓。
(《石龛》) 乾元二年十月,杜甫离开秦州前往同谷(今甘肃成县),同年十二月一日又由同谷南下成都,前后历时三个月,这期间写了两组共二十四首纪行诗,其中陇右一段有十六首:《发秦州》、《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发同谷县》、《木皮岭》、《白沙渡》、《水会渡》。这两组纪行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实录性。
各组除第一首外,均以行程地名为题,突出了时空的连续性。所写的是只有在当地才能见到的山川、风土、人情,完全是实地、实景、实情的抒写,而不是象谢灵运和盛唐山水诗那种理想之境和共有之景的表述。
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写出了山水的“个性”。所写峡谷、山岭、石台、古镇、崖寺、渡口,各具神态。
它们无一不显示出各自特有的景致,独具的风貌,它们只属于陇右。 杜甫的诗作描绘山区的自然景致,记写边城的人文景观,或清新明丽、或箫瑟疏凉、或壮阔幽远、或奇险峻峭,展现了不同于平原地区的边塞风光。
让人惊心动魄,又赏心悦目,既感神奇莫测,又觉自然舒展。这类诗在陇右诗作中比比皆是。
对一个地方进行如此全面而集中的记述,这是前所未有的。杜甫的诗作使历史上无人专门咏写过的陇右山川风物得到了全景式的描绘,把陇右神奇独特的风貌展示在了世人面前,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精辟地指出了杜甫的流寓及诗作对陇右扬名于世的独特贡献和重要作用。即如《山寺》一诗,是古代诗人中最早咏写麦积山的诗作,秦州胜景南郭寺则借助杜甫的诗作名扬四方,不少人就是吟诵着“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等杜甫陇右诗句了解秦州,走进陇右的。 同时,我们看到,杜甫的陇右诗对陇右文化艺术的拓展、延伸提供了一个充盈丰富的“武库”。
书法、绘画、音乐等诸多领域都从杜甫陇右诗中“猎宝”,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艺术价值非凡的珍品,为陇右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 杜甫诗意画历来为画坛名家所看重,研习摩绘,源远流长。
国画大师徐悲鸿在所绘的诗意画中,精心挑选了杜甫陇右诗中的《佳人》和《秦州杂诗二十首》的第五首予以描摩,对诗意画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传达的神韵,其意义甚至超出了绘画本身。被徐悲鸿题为《立马》的这幅画作,取材于《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原诗为:“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画中一匹骏马昂首挺立,威风凛凛,势不可挡。
这幅画是1943年徐悲鸿写赠少帅张学良的,其时徐悲鸿居贵阳,张学良因“西安事变”被禁闭在贵州桐梓。款识中徐悲鸿摘录了杜甫这首诗的末二句“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落“汉卿先生教之。
壬午岁尽。悲鸿贵阳客中写少陵诗。”
这幅作于抗战期间的《立马》,寓意深远,耐人寻味。秦州宝马“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的英勇气概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感召力至今不衰。
杜甫的陇右诗还登上了音乐殿堂,而且走出了国门。1980—1984年,原苏联作曲家捷尔尼科夫选取杜甫诗19首,谱成了两部大型合唱套曲,并于1986年由原苏联国立室内乐合唱团隆重上演。
在这19首诗中,《梦李白》、《促织》等陇右诗作入列其内。透过这些诗作,异国他邦的人们也领略了杜甫的陇右情思和陇右文化的绵远意蕴,这是杜甫对陇右文学和文化的又一贡献。
杜甫的陇右之行是不寻常的,他的陇右诗作也是不寻常的。陇右成。
1.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 2.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 3.中原未得平安报,醉里眉攒万国愁. ----黄鲁直 《题浣花醉归图》 4.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 ----韩愈 《题杜工部坟》 5.纵为三十车,一字不可捐. ----皮日休 《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因成一千言》 6.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 ----《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 7.后人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 ----《读杜诗》 纵使字字寻得出处,去少陵之意盖远矣.----《老学庵笔记》。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唐诗三百首中,记载了诗圣杜甫三十九首诗作,其中大多是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突然读到上面“客至”这首诗,仿佛在眼前展开一幅淡淡的山水画,它离我那么近,又那么远。
杜甫草堂到底什么样呢?它如磁石般深深地吸引着我,一定要到成都看看杜甫草堂,是我心心念念的梦想!
去年十一月,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1~ 草堂庭院
来到成都第二天,我和老伴便迫不及待的直奔杜甫草堂
草堂共有北门,南门和正大门。我们下了公交车,跨过横道就看到杜甫草堂北门了。只见草堂门口,四面八方的游客川流不息。
抬头望去,郭沫若先生亲自书写的“杜甫草堂”四个大字横悬在大门槛上。跨过收票口,我像要见到心仪的情人一样,心里砰砰直跳,贪婪地欣赏着眼前的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又名杜甫草堂博物馆。占地24公顷。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将杜甫草堂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诗人久经战乱颠沛流离的生活,终于在朋友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旁建立草堂,并在此居住了四年。
眼前的杜甫草堂庭院,几经数代不断修膳至今天模样。
抬头望去,湛蓝的天空上,朵朵白云在轻轻飘动。放眼四周,一丛丛翠绿的竹林修长挺拔节节向上,数棵楠木及各种不知名的大树,枝繁叶茂互相环抱。一弯弯清水,在小桥下静静流淌,树丛中的楼台亭阁忽隐忽现倒映在水面。小鸟唧唧喳喳的在树间欢跳,青石砖铺成的小径向庭院内各处伸展开去。
“好美呀! ”一个穿着红裙子的少女,边拍照边赞叹着。我朝向女孩点点头,又贪婪的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杜甫草堂主要文物景点是在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回廊互相对称。整个草堂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
~3~ 草堂茅屋
随着游人,踏着小径,我们首先来到思念已久的杜甫草堂茅屋。
眼前的这座茅屋几经翻修,已没有了当年杜甫居住时的苍桑,但毕竟是当年诗人所建茅屋的旧址,看到它,仍然让人触景生情。
想起中学时学过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禁如身临其境,感受着诗中的情境,与诗人进行心灵的沟通。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我们仿佛看见,诗人立在屋外,望着被狂风吹得四散的茅草,望着风雨交加的深秋之夜,何等悲伤凄凉。
但是,诗人在“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中,并没有消极颓丧,悲观失望,而是迸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奔放的激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这正是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淋漓尽致的宣泄;正是我们尊崇和敬佩诗人的伟大品德所在呵!
我们走进屋内,看到诗人的卧室,厅房,书房等,仿佛看到诗人正神情贯注的沉思,伏案疾书。
走到屋外,看到石桌石凳,看到屋前小木桥及两边清清的水塘,高大的竹林,以及向外行走弯曲的小径,仿佛“客至”的诗境就在眼前。
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游客都在兴致盎然的浏览。大家三五成群,或拍照留念,或驻足观看交谈。
突然,一对白皮肤蓝眼睛的外国年轻恋人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见秀气的女孩用较纯正的中文朗诵:“岱宗夫如何”,男孩立即举手应道:“齐鲁青未了”。女孩又一句:“造化钟神秀”,男孩“阴阳割分晓”。他俩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直到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俩人把双手高高举过头顶,又拉在一起。
背的好!立时传来游客阵阵贺彩!女孩俊俏的脸庞忽下红了,像个红苹果似的美极了!
不知是谁又来一句,你们会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吗?会呀,他俩答道。说着男孩先背第一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女孩说:“卷我屋上三重茅”。他俩又你一句我一句的对诗,背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在场的游客齐声朗诵起来!看着这个热烈的场面,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中国古诗词文化,不仅仅是中国,而且是全世界传承的魄丽之宝。诗圣杜甫浩然正气的伟大胸怀,更是博得世人赞颂!这,不正是杜甫草堂所独具的魅力吗?
(未完)
齐悦二营一班十组
作者简介:简名春华秋实,退休医生。热爱音乐和写作,热爱多彩生活,是老年人中的青年人!
一、草堂简介
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 杜甫在这里居住了四年,他在此最为人所知的一首诗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是我最喜欢的杜甫的一首诗。
我去过杜甫草堂两次,第一次是和朋友一起去的,那时候什么都不懂,也没有解说员,去之前也没有对杜甫草堂做深入了解,最终只是走马观花的随便看看,最终留下几张到此一游的照片而已,回头朋友问到草堂怎么样,好不好玩的时候,就会脸不红心不跳的回说:“简直没意思,最好别去,人文景观一点没意思。”现在想起来才发现那时候的自己真是蠢毙了。一点不懂草堂的意义,说它是景点就完全把它当成景点来看,对它的是设计及其含义完全没有了解过我想很多人应该都和我一样的心情,看得不明所以,如果是的话,那可能真的不算去过草堂,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我第二次去草堂是和老师同学一起去的,起初大家都不愿去,更别说我这种自认为已经去过一次的人了。然而结果是,我一点都没有后悔,反而收获很大,真正感受到了草堂的魅力,对草堂的格局和设计都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详细布局我记不大清楚了,但是进门就是杜甫的塑像,杜甫的塑像在杜甫的院子里,然后屋子里有十几个诗人的塑像,屈原,陶渊明,李白,苏轼,陆游等等,这里边的诗人要么是杜甫的前辈,要么是收杜甫诗影响的人,还有就是杜甫的好友。而他这么设计的意义就是把杜甫作为主人,把他的前辈后辈好友邀到自己家做客。在这些塑像背后的墙上有一副很大的壁画,壁画中从左到右描绘了杜甫从出生到死亡的经历,并有每个时期的杜甫的一些作品。
草堂中给人留下很大印象的还有“工部祠”, 因杜甫曾作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工郎,故称杜工部,祠由此得名。祠堂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台石阶,花窗格门,肃穆庄重。祠内有明、清两代石刻杜甫像,其中明万历三十年(1602)石刻杜甫半身像是草堂遗存最早的石刻像。宋代诗人黄作上都推崇杜甫,以杜甫之诗为宗,所以清代将黄庭坚,陆游配祀于杜甫像两侧,故又称三贤堂。堂中有“荒江结屋公千古,异代升堂宋两贤”的联语。
由于具体格局不清楚,只好挑自己记忆犹新的地方介绍,草堂中还有用青瓷碎片拼成的“草堂”二字,此外还有用楠木雕刻而成的作品廊,里边有各个诗人的作品,很有一股书香之气。草堂中部有茅屋,也就是杜甫居住的屋子,我们进去看的时候意外的发现杜甫家还是挺大的。当然我们还有就是杜甫诗中出现的“黄四娘家”,现在是喝茶的地方了。以上便是我对草堂的比较清晰的记得的景观,可见图。
二、 杜甫生平及其诗歌特色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1500多首诗歌(一生作诗三千多首)。这些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自唐以来,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在艺术上,力倡“转益多师”,注意吸收融合各家之长,又坚持“别裁伪体”的批判精神,成就极高,以律诗和古体见长,具有“沉郁顿挫”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比起“诗仙”李白的浪漫豪放,我更喜欢杜甫现实主义诗歌,或者说我自身比较喜欢“接地气”的东西。杜甫一生十分坎坷,但他的生活记录的很少,只能从诗歌中看到一些影子,但其本人尽管遭遇各种不幸,他还是依然抱着一个忧国忧民的心,随时关注时局的变化,关注民生。他的“三吏”“三别”是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真实的记录下来,成为他的不朽作品。
杜甫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衡州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也是我们从小到大学习杜甫诗歌的重点,提到这些诗,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都并不陌生。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内容广泛,富时代性,取材于政治兴亡,社会动乱,战事徭役,饥饿贫穷和贫富悬殊。杜诗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故有“诗史”之称。由于当时现实社会动乱不安,忧国忧民的杜甫的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也一直比较低沉,俗称“沉郁顿挫”。他这种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风,对后人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三、我的感受
这次去草堂加深了我对草堂的认识,更加深了我对杜甫的了解与认识,从最开始课堂上学到的杜甫到生活中他的住处的一些了解感觉一点一点的走进了这位大师人的世界,对他的作品风格和他的前辈后辈友人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要了解一个人,尤其是古代的诗人作家,单单从他的作品中去了解有时候往往是不够的。我以前对于这些诗人的了解就仅限于读诗,更多的时候是由于教科书上的内容而被动学习的,所以对这些诗人只知道简单的作品风格,其他的东西一概不清楚。这次去杜甫草堂,可以说收获是很大的,如果说对杜甫我还差的很远不够了解的话,最起码当我再次踏进杜甫草堂时不会像第一次去的时候那种无知,更不会像傻子一样别人问我杜甫草堂怎么样时简单粗暴的回答别人“无聊”了。如果朋友想要去杜甫草堂的话,我觉得我都可以做解说员,带他(她)们真正感受杜甫草堂的乐趣,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对于文人和历史,我们要研究的东西实在太多,如果后人对人文景观的看法都像我和朋友第一次去杜甫草堂那样的话,我觉得那是一种损失与遗憾。我们当时去的时候并没有解说员,所以买票进去就是想看看风景,没有对想过这是对文化的了解,把它当成一种经历罢了,想着毕竟在成都念书,成都的景点多多少少还是应该去看看,忽略了草堂的真正意义所在,而且我敢说,很多人都是这样,不止大学生,很多来成都旅游的人肯定也是这种想法。如果大多数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那么我认为这也是草堂的不幸。所以当第二次去草堂有专业的解说员给我们讲解草堂内部结构时其实我很兴奋也很觉得幸运,如果没有这次实践课程,也许我对草堂的印象会一直停留在第一次,对杜甫这个大诗人的了解与兴趣也会单单停留在过去,甚至于对人文景观的兴趣也会永远提不起来。有了这次经历,让我再次对人文景观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从表面现象深入到了内部了解。人文景观还是应该要有解说员解说才能更好的体会到其中的意义,感受当时当地的文化气氛。如果不想请解说员,至少在去之前,要深入的调查将去的地方的信息,自身有了一定的了解,才会感受得到景区想要带给我们的乐趣与文化内涵。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游杜甫草堂有感一句话 游杜甫草堂有感诗句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游杜甫草堂有感一句话 游杜甫草堂有感诗句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本文标题:游杜甫草堂有感一句话 游杜甫草堂有感诗句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108225.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游杜甫草堂有感一句话 游杜甫...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改邪归正经典句子大全 改邪归...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女人挣钱的文案 努力挣钱的句...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放空心情正能量的句子 星期一...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文艺哲理短句 文艺又有哲理的...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励志安慰人的句子简短 励志安...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形容友情长久的句子唯美 时光...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祈祷平安的句子简短精辟 祈祷...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感悟音乐的经典句子简短一点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形容夜场女人的句子 关于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