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文人的后人有哪些人 广东文人的后人有哪些名字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广东文人的后人有哪些人 广东文人的后人有哪些名字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刘承忠、林廷献、欧光宸、林联桂、林召棠、陈兰彬、李士芬、张炎、李汉魂
刘承忠
元代吴川人(生卒年月不详)。元朝未年任江淮指挥使。当时江淮地区(今江苏、安徽一带)大旱,蝗虫终被扑灭,为江淮人民立下大功。元亡后,承忠投河而死。江淮人民为纪念他的功绩,尊他为"刘猛将军",建庙祭祀。清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诏令全国各省、府、州、县、建"刘猛将军庙",每年春秋祭祀。
林廷献
(1454~ 年)字公器,吴南峰,明代吴阳霞街人。曾受业新会陈白沙先生门下,学问大进。24岁中举人,27岁弘治庚戌科(1490年)中进士。初任永嘉县知县,适遇天大旱,林延王献反对求神祷雨,倡率群众兴修水利,灌溉农田,解除旱患。每遇灾年,则开仓赈济。重视文教,开拓学宫,文风大振。升任苏州同知时,永嘉人民拘留拜送,并建生祠,奉祀追思。苏州同知任上,励精图治,廉洁守身。解粮上京时,不伤民财,迅速完成任务。奉命监造夏周二公祠,仅花极少费用,不到两个月就完成满竣工。奉命清理崇明沙田丈量工作,革除旧习,颁发新规。并严厉革除织造陋规,大大减轻群众负担。在任三月,因母丧丁忧在家。后补建昌同知,公正廉明,精兵简政,成绩昭著。离职后,当地百姓建立生祠敬祀。
林延王献生平勤学守信,淡视功名富贵。其精通理学,深受陈白沙器重,亲笔写了"击玉又敲金,思君对我吟;江门临水坐,明月二更深"中堂一幅赠与林延献。清代翰林陈兰彬曾在其上加记题跋,现在复制木刻横幅留存。晚年著有《南峰诗集》木刻本,现已失存。
欧光宸
( ~1653年)博铺镇人,出身书香世家,明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举人。明崇祯七年(1634年),考授知县,候任期间在家乡茂山书院招聚生徒讲学。对贫苦学生,免收学费,生徒日增,文风昌盛。明崇祯十七年,(即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定都北京。顺治四年(1647)清兵南下,占领高、雷、廉、琼各州县,清延宫吏瓷意压迫搜刮,强令百姓剃发,因而群众激愤,民心大变。
当时南明史部侍朗洪天擢授高州军门,招兵往海南拟图恢复。顺治四年四五月间,吴川杨浮八(塘鸡村人)、姚起岩、茂名周冤等百余人,不甘受压迫,投奔海南,以图"反清复明"。他们在同往海南途中,联络信宜、茂名、遂溪、广西各地好汉,准备举事。茂名的李振玺、遂溪的郑良哉、吴川北丹的郑淑真、山口的龙泉剑纷起响应,聚集数千人,开展反清斗争。公推欧光宸为"盟主"。先后攻占梅艹录及吴川县城吴阳,将清政府的海防同知、知县、巡捕、教官、县丞等尽皆杀掉,并破狱开仓,声威极盛。南明永历帝封授欧光宸为海南盟军道按察司副使。
当时,吴川分属两个朝庭,东水属清、西水属明。欧光宸率众集结博铺与清兵相抗。不久,清将汪齐龙因内讧被杀,吴川全县复明。此后,明清进行拉锯战,自顺治四年二月起至顺治十二年正月止(1647~1655年),吴川次反复,即4次"归清",4次"复明"。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清平南王尚可喜部属副总兵陈武、参将李云珍发兵攻打化州、吴川、散捉乱抢,十室九空,男女被杀千余人,欧光宸在这次战役中被俘,解至高州城,知府勒索赎金800两银,光宸宁死不屈,慷慨就义。
林联桂
(1774~1835年)初名家桂,字道子,又字辛生,塘掇新村(今田头屋村)人,博学能文,才思敏捷,对客成诗。嘉庆六年(1801)拔贡,九年(1804年)中举。以后长寓京师,广泛交游,与黄玉衡、黄培芳、张维屏、谭敬昭、吴梯、黄钊等合称"粤东七子",日常吟诗自乐。道光八年(1828年)联桂53岁,始中进士,任湖南绥宁知县。任上,因虎奚书院经费不足,修俸甚薄,捐出自己薪俸,添置田租20石,并多方设法为书院充实基金,拓建院廊两所,亲为肄业学生讲课。绥宁县志已90年未修,联桂即组织人力,主持续修。后实授新化署晃州直棣厅通判,历任政声卓著,极受上级器重。最后调任邵阳,死在任上,终年62岁。
林联桂生平著作很多,有《见星庐诗稿》正续共22集、《见星庐古文》3集、《骈体文》2集、《文话》、《赋话》、《诗话》、《馆阁诗话》、《作史韵话》、《讲学偶话》、《续清秘述闻》、《日下推星艹录》等。尤其工诗,清代名诗人及诗论家赵翼评他的诗说:"其所为诗,雕免免刂万品,牢笼众态,格律不一,雄骋莫当"(赵翼《见星庐诗集序》)。张继屏在《见星庐诗集序》中,也为他诗作了很高评价。特别是他继承了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风,深切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对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贪婪无厌,更作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光绪十年(1884)七月,后辈士子将其遗著呈送国史馆保存。
林召棠
(1786~1872年) 字爱封,号芾南,谥文恭,吴阳霞街村人。父泰雯,任东安县教谕。召棠少年随父教馆攻读。清嘉庆八年(1803年),17岁为秀才,学使姚文田称赞为"海滨俊才"。嘉庆十七年,学使程国仁评阅其考卷,认为极有前途,选拔为贡生,并让其与自己儿子一起研读。嘉庆二十一年癸末科状元及第。皇帝阅其卷末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笔误偏旁,非关学问"。授职翰林院修撰。道光五年(1825年),因父丧返家丁忧。道光八年返京供职。道光十一年任陕甘正主考官。此次选择举人65名,其中呼延甲、张芾(曾任广东巡抚)、牛树梅等11名,后皆中进士,颇有成就。次年,他深感官场污浊,以终生奉母为名,告假还乡。
道光十三年(1833年),召棠受聘肇庆府端溪书院主讲,连续15年,弘扬文化,培养不不少人才,为教育事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如顺德罗忄享衍尚书、高要冯誉骑待郎等都曾受过教诲。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来粤查禁鸦片,与召棠书信来往,咨询谈论民生吏治,并赠召棠一联:"彩衣荣似三公衮,珂第祥留五色云。"
林召棠59岁母丧丁忧,从此,居家不出,在村边"金莲庵"旁作"寄庐",题曰:"四十树桃花禅室",结茅布石,种花植树,每当春和景明,潮生月上,携杖徜徉林霭间,或邀朋约友,载酒莲塘,吟诗梅下。暇则焚香静坐,观书临贴,意趣超然。著有《心亭亭居诗存》、《文存》、《笔记》等书传世。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农历十二月,林召棠逝世于家,终年87岁。
陈兰彬
(1816~1895年 字荔秋,黄坡镇黄坡村人。中国首任驻美大使。
130年前,在白宫,一位地地道道的广东人,将表达大清王朝“益敦友睦、长享升平”的美好愿望的国书,递交到当时的美国总统海斯手里。至此,中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设立驻美使馆,掀开了中美关系崭新的一页。
这个人就是吴川籍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陈兰彬。在近代中美关系史上,他的名字因为两项“第一”而载入史册:第一任官派留美学生监督,中国第一位驻美公使。尤其是作为中国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的工作,促进了中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保护了华侨的合法利益,为今后的使美外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今时今日,中美关系受到全世界高度关注,而他在一百多年前总结的“动中窍要,交涉持大体”等外交心得,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除“中国清代首任使美大臣”外,陈兰彬“一生历五代皇帝”的人生经历也是不多见的。他生于嘉庆,成长于道光,咸丰年踏入官场,同治年领命赴美国、古巴等地,光绪年创外交辉煌,是一位历览晚清风云,见证政坛变迁,亲历洋务运动兴衰成败的重要人物。
22岁以优行贡京师,清咸丰元年(1851年)中顺天举人,咸丰三年中进士,选拔为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纂修,后改任刑部后补主事。咸丰十年,因母病告假返乡,在同州主讲高文书院。并倡议捐资重修该书院,以弘扬文教,培育人才。
清同治二年(1863年),陈兰彬回京受命清理积案,昭雪不少冤案。后又因黄河泛滥成灾,奉命大名府赈济,营救大批灾民。并亲自到黄河两岸考察,研究治河要诀,写成《治河刍言》8卷,提出根治黄河的积极主张。
清政府为培养军事人才,学习外国技术,决定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开始陆续选派幼童4批共120人赴美学习。是年八月十一日,任陈兰彬为监督、容闳为副监督,率领第一批学童30人赴美国留学,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不少学生勤奋学习,几年后就读完小学、中学而入大学。锻炼成才的如詹天估、伍延芳、唐绍仪、梁敦等人。如詹天估学成归来后,对我国铁路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陈兰彬在美期间,被委古巴专使,往古巴调查了解古巴华侨受奴役、迫害、买卖、鞭笞、生活无着等情况,向清政府提出详细调查报告。次年与古巴殖民者西班牙当局交涉谈判,结果签订了改善华工待遇的《古马华工条款》,解决华工不少痛苦、人身自由和合法权益问题。
清光绪四年(1878年),清庭任命陈兰彬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公使。在任期间,继续深入了解侨工情况,关怀侨胞工作生活,多次向侨居国交涉、抗议,以保证华侨利益,深受华侨爱戴。光绪七年奉诏回国。
陈兰彬历任太常寺正卿、宗人府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资政大夫、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兼兵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还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等职。
晚年告老还乡,主讲高文书院。先后纂修《高州府志》24卷、《吴川县志》10卷、《吴川风俗志》1卷、《石城县志》10卷;还著有《毛诗札记》、《使美记略》、《使美百咏》、《治河刍言》、《泛槎诗草》、《重次千字文》等诗文集。
清光绪二十年(1895年)十二月十四日,陈兰彬在家逝世,终年79岁。
李士芬
(1887~1928年)振文镇边村土甬 村人。1925年投身革命,积极参加农民运动。1926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为县支部委员,并任吴川县农协会筹备处筹委,负责农运工作。1926年3月15日,率领振文农民数百人,举行反"三捐"(即蒜头捐、蒜串捐、壳灰捐)示威游行,积极开展反对官僚地主土豪劣绅的斗争,最后取得全部胜利。后被任命吴川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率领常备队40多人和不脱产的预备队伍,白天协助工纠缉私,晚上打土匪。1927年,"4·12"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15"国民党右派广州开始大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不久国民党右派在南路也进行清党运动,南路的共产党党组织撤退到广州湾赤坎,成立"南路革命委员会",李士芬当选为委员并被正式委任为吴川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组织一支300多人武装队伍,举行暴动,在山圩、斗门一带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打迂回战1个多月,杀伤不少敌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后因敌众我寡,武装力量悬殊,牺牲惨重,最后剩下10多人分散活动。
1928年10月15日,李士芬在振文独竹村被捕,11月15日在黄坡英勇就义,终年41岁。1959年3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炎
(1902~1945年) 又名巨炎,字光中,塘掇镇樟山村人,国民党十九路军爱国将领。出生于越南海防。民国初年随父归国,在村中读过私塾两三年,旋即到广州湾当工人。20年代初参加粤军。大革命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特务长、排长、营长等职。1931年任十九咱军旅长兼副师长,代理师长职务。在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中,张炎为援救被红军包围的十九路军总部和蒋鼎文第九师,率部对红军作战,结果全师死伤了2/3。从此,吸取教训,发誓不再参加反共内战。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1931年2月30日,张炎接到十九路军总部命令,即率部开赴上海参加抗战,先后在吴淞、庙行战役中,浴血奋战,重创日军。
1933年福建事变前夕,张炎接任国民党独立第四十九师师长。福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后,任第四军军长。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蒋介石曾委任他人为第七路军副总指挥。不久,他偕夫人郑坤廉出国考察欧美和苏联等国。
1936年秋回国。"七·七"事变后,张炎回到广东,被任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一区统率委员会主任委员。1938年2月,在梅录成立第十一区统率委员会,提出"抗战利益高于一切"和"保家卫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等口号,与共产党合作,共同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10月,接任广东省第十一区游击司令,深感力量不足,亲自往香港与共产党组织联系,要求帮助解决干部问题。廖承志等同志接受他的请求,由中共广东省东南特委派了一批干部到高州,帮助张炎开展抗日工作。1939年3月,张炎担任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致力整军武,励精图治,依靠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培养了一批军事、政治干部,真诚与共产党合作,使高州六属出现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张炎的爱国行动,引起国民党当局的嫉妒,1940年6月被迫辞职。
1944年广西会战前夕,张炎被委任为国民党第四战区中将参议,派回广东南路视察,发动民众抗日。9月回到吴川,与中共南路特委合作,发展地方抗日武装。由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迫使他举行武装起义。1945年1月14日,张炎、詹式邦(曾任吴川县长。当时任电梅吴挺进司令)率所部700多人攻下吴川县城塘掇。当即得到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大力支持,共同解放吴川全境。张炎将起义部队改编为高雷人民抗日军,张炎任军长,詹式邦任副军长,公开宣布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张炎起义,轰动了广东南路,国民党当局惊惶失措,他们集中优势兵力围攻吴川。1945年1月下旬,张炎率所部向廉(江)、化(县)转移,在化县中垌与人民抗日游击队会师,共商抗日大计。决定攻下廉江塘蓬后,挥师粤桂边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2月1日,张炎部队在廉江灯草村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军队袭击,起义受挫。张炎带着10多个随从人员入广西找李济琛、张发奎联系。3日在博白英桥圩被当地顽军逮捕。3月22日,玉林专员梁朝玑执行蒋介石命令,将张炎杀害。张炎英勇不屈,慷慨就义。
李汉魂
(1895~1987年)字伯豪,号杰华,又号南华,长岐镇上岭村人。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小时在家读书,曾肄业广东高等学堂法科专业,后又改考广东陆军小学第六期及武昌陆军预备学校第二期。1916年转入保定军校第六期,1919年毕业。他早期参加同盟会,后参加中国国民党。
保定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阎锡山部任见习军官。后因病回乡,在吴川中学执教。不久到粤军第二师担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
1952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下,广州国民政府成立,驻粤各军政编为国民革命军,李汉魂在李济琛的第四军第十二师任参谋长,跟随师长张发奎参加东征陈炯明、南征邓本殷的战斗,为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贡献力量。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李汉魂改任第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参谋长。参加了汀泗桥、贺胜桥及围攻武昌等几次重大战役。11月回师武汉休整,李汉魂升任十二师三十六团团长。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与从广州迁到武汉的国民政府相对抗,造成分裂局面。第四军扩编的部队已分为两派,拥蒋的陈铭枢到上海去找蒋介石,赞成反蒋的张发奎则投靠汪精卫。为巩固武汉,扩编成立二十五师,李汉魂升任该师少将副师长。是年4月,武汉国民政府继续誓师北伐讨奉,李汉魂首战河南上蔡城战役胜利,又在临颍阵地,攻溃奉军,进占许昌、开封,俘获奉军师长富双英。胜利回师武汉,被提升为二十五师中将师长。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周恩来、朱德等举行八一南昌起义。3日,起义军南下广东,李汉魂随张发奎尾追至赣州。9月,取得李济琛同意,再率部回广东,奉命驻守惠州,以阻止叶挺、贺龙起义部队东进。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州起义,建立革命政权。张发奎即调李汉魂等部队回广州镇压起义。1928年,李汉魂参加蒋介石的北伐,在山东配合友军歼灭张宗昌军阀残部后,集中整编,第四军改为第四师,张发奎任师长,李汉魂任副师长。
1929年参加蒋桂战争,经历了花县、北流、衡阳几次混战失败后,李汉魂辞职离开第四军赴港居住了一个时期。迨粤桂合作后,1933年,陈济棠任命李汉魂为第一集团总司令部总参议,1934年调任独立第三师任师长兼粤北区绥靖委员,并任第三军副军长兼师长,后驻汕头,负责地方"绥靖"及指挥粤东军政。
1936年初,在汕头出现一个日军倒毙事件,引起日中关系轩然大波,日方竟派来3艘军舰,威胁恫吓。李汉魂及其所部官兵,怀着满腔怒火,赶修工事,堵塞漏洞,成立各组织准备应战。同时和战士们披甲佩剑,守卫在南海边缘潮汕地区的国防第一线。正在此时,陈济棠却与李宗仁、白崇禧联合起来,发动"六一西南事变",企图打着"北上抗日"的旗号,挥师到武汉之后,由长江而下,直指南京,实行武装反蒋,以便取而代之。李汉魂见此外患严重之际,国内豆萁相煎,对团结抗日甚为不利。他认为陈济棠厚已是私恩,反抗中央是敌。经一再恳劝无效,遂"封金挂印",辞职赴港。并发电文三通:一为苦劝陈济棠息兵团结,共御外侮;一为呈国民党中央元首,阐明西南兴兵内幕,请统筹大计,团结抗战;一为请粤省各级将领共体时艰,不可苟从。电文发出之后,影响甚大,陈济棠众叛亲离,下野赴港。西南事变解决之后,李汉魂即返粤复职。
1937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继而"八· 一三"进攻上海,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推动下,全国军民奋起杀敌抗日,全面开展。李汉魂升任六十四军军长,请缨北上抗日,1938年春,奉准开赴陇海线。5月16日,日军土肥原师团主力万余人,大炮七八十门,向归德、兰封进犯,企图截断陇海路,阻止我国军队从徐州南下的通道。李汉魂奉命为薛岳第一兵团第一路总指挥,部署所部分三路防守,亲率六十四军主攻盘踞罗王寨之敌,用重炮直射敌据点,战斗异常激烈。5月27日夺回了罗王寨。同时,七十一军也克复了兰封,从而打通了陇海线,使徐州会战后的主力部队得以沿陇海线西进。国民政府最高当局特授予他"华胄荣誉奖章"。
1938年7月22日,日军进攻武汉,李汉魂奉调参加武汉保卫战,负责指挥南浔线的战斗。25日,日军又在九江附近登陆,九江失守,敌军又沿南浔线星予洲登陆,向德安进犯。李汉魂调集8个师的兵力,运用"一鼓作气"的战术,把敌1万多个压到从深不到3里的张古山的狭地之中,最后聚而歼之,取得了德安大捷。所部获"钢军"锦旗奖1面。
1938年10月21日,广州失守。11月,李汉魂受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2月率师回粤。1938年3月,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改组,李汉魂当选为主任委员。
1939年12月旬,日军2个师团和1个旅团分三路向粤北进攻,李汉魂受任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指挥暂编的第二军、六十三军、六十四军及中央军增援部队,在北江西岸追剿敌军,取得胜利。为此,广东各界在曲江召开了胜利祝捷大会。
1940年1月,李汉魂辞去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职,全力从事广东政务。他在广东任省政府主席6年8个月。
抗战胜利后,李汉魂调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后到欧美考察。1949年元旦,李宗仁代总统职,他应召回国任上将参军长;3月,何应钦继孙科组阁,李汉魂任内政部长。不久,辞去职务,转道香港赴美定居。1982年应廖承志同志的邀请回国访问。1987年6月30日病逝于美国纽约。其骨灰由女儿李浈带回祖国安放在广东韶关古刹--南华寺。
李汉魂生前癖爱藏画,忱于佛教哲理,公余还爱舞笔弄墨。著有《岳武穆年谱》、《梦回集》、《日记》、《上下集》、《欧洲散记》、《拉丁美洲游记》等书。
广东的名由岭南东道、广南东路演化而来,岭南文化在此薪火相传。在太古时代,广东是“南海盘古国”所在地。
古代广东开发得比较晚,各方面都落后于中原,所以名人数量相对较少。到了近现代,广东受外来先进文明影响比较早,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
1、古代广东名人
冼夫人(522年—602年),梁、陈、隋三朝时期两广地区的俚族女首领、将军,统一岭南势力后归附隋朝,被杨坚封为谯国夫人。历朝历代都对她进行追封,尊称她为“岭南圣母”。新中国成立后,她被领导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惠能(638年—713年),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并建立了南宗,为禅宗第六祖,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
张九龄(678年—740年),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后人,唐朝开元年间的名相,文学家。在任职宰相期间,张九龄恪尽职守,从未徇私枉法,为大唐的“开元盛世”做出积极贡献。
梁储(1451年—1527年),明成化十四年进士,由翰林编修累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赠太师,入参机务,一度出任内阁首辅。
伦文叙(1467年—1513年),小时候家里贫穷连书都读不起,靠着后天的努力,于明孝宗弘治十二年连中会试第一,殿试第一,考中状元。
袁崇焕(1584年—1630年),万历年间的进士,明末蓟辽督师,多次击退清军,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后因皇太极的反间计而被崇祯冤杀。
2、广东近现代名人
洪秀全(1814年—1864年),年纪时虽多次科举不中,却坚信“古来事业由人做”。他吸取早期基督教教义中的平等思想,主张建立 “天下为公”的盛世。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号天王。
伍廷芳(1842年—1922年),清末民初杰出的外交家、法学家,做过李鸿章的幕僚,参与中法谈判、马关谈判等,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辛亥革命中,伍廷芳主持南北和议。
康有为(1858年—1927年),领导公车上书,是戊戌变法的主干,后来成为保皇派。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者,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反对袁世凯称帝,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容闳(1828年—1912年),耶鲁大学的第一个中国毕业生,参与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推动留学事业,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詹天佑(1861年—1919年),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主持修建了中国自主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黄飞鸿(1856年—1925年),清朝末年的洪拳大师,身怀多种绝技(铁线拳、无影脚、飞铊),岭南武术界一代宗师。
叶问(1893年—1972年),一代武学宗师,将咏春拳发扬光大,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咏春拳第一人;一生广泛收徒,李小龙是其弟子之一。
丘成桐,国际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他扩展了偏微分方程在微分几何中的作用,证明了卡拉比猜想,以他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学弦理论的基本概念。因在科学界的突出贡献,丘成桐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2023-2023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生成就奖。
马化腾,腾讯老大,中国互联网上三分天下有其一。
黄光裕,创办国美,暂时身陷囹圄,期待王者归来。
孙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姬姓,为卫国国君康叔的后代。拒《元和姓篡》所载,周文王弟8子康叔为卫国国君,其九世孙叫惠孙,惠孙有个孙子乙,字伍仲,伍仲以祖父的字命氏,就是孙氏。因此他又叫孙仲。孙仲的子孙世居汲郡,是为河南孙氏。
2、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孙叔敖时楚国
期思人,字孙叔,在他任楚令尹时,因教化民众,曾在期思开发水利有功,而深得楚人的拥护,其子孙便以他的字命氏,也称孙氏。
3、出自妫姓。春秋时,陈(为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妫姓国)厉公的儿子叫陈完,因事逃到齐国后,改姓田,田完的5世孙无宇次子田书,为齐国大夫,因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后来齐国内乱,孙书的后人出奔吴国。吴将孙武,其后也。是为山东孙氏。
二、迁徙分布
出自姬姓的孙氏,世居汲郡。出自安乐的孙氏,至孙武时逃至吴国。其后裔一支留居太原,一支徙居清河,一支徙居汝州郏城。在唐代中原孙氏曾两次向福建移民。唐之前,孙氏世居河南陈留,唐僖宗时孙利定居于江西宁都,传至孙承事,迁居福建长汀河田。其后裔孙友松再迁至广东紫金县,其后孙殿朝又迁至翠亨村,孙殿朝既孙中山的高祖。他的孙子孙敬贤有三子:长子达成、次子学成、三子观成。达成娶妻杨夫人,生三子:长子德佑、次子德彰、三子德明。德明就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据有关资料记载,台湾的孙氏皆来自福建泉州,而泉州孙氏系唐末自光州迁入。孙氏不仅在国内分布相当广泛,而且海外不少国家也有不少华人。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平治堂":因为孙叔敖把楚国治理得民富国强。
"乐安堂":因为田书伐莒有功,被封于乐安。
"富春堂":大军事家孙武带着自己的13篇兵法见吴王,吴王用他为将。他带兵西
破强楚,北威齐、鲁,战功赫赫。吴王把他封到富春,因叫富春堂,和乐安堂同宗。
"映雪堂":晋朝时候御史大夫孙康,幼时家贫,买不起油点灯,冬天下了大雪,他在院子里映着雪光读书,终于成了大名。
【郡望】
汲 郡:晋置郡。此支孙氏,为孙氏世居之地,为晋名隐士孙登之族所在。
陈留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陈留。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时置郡。此支孙氏为富春孙氏之分支,其开基始祖为孙明的11世孙福。
乐安郡:东汉置郡。此支孙氏为兵家之圣孙武之族所在。
富春郡:秦置郡。此支孙氏为乐安孙氏之分支,其开基始祖为孙武次子孙明。
四、家乘谱牒
河北:孙氏家谱四卷、宁晋孙氏族谱四卷、
江苏:孙氏续修宗谱二十卷、孙氏族谱六卷、映雪堂孙氏族谱十卷、孙氏家谱十三卷、
孙氏世谱十卷、孙氏宗谱图咏十卷、富春孙氏
宗谱十二卷、常熟孙氏宗谱不分卷
浙江:孙氏梅东家乘一卷、孙氏世乘三卷、姚江孙氏世乘二卷、孙氏
房谱不分卷、下沈孙氏宗谱一卷、阳川孙氏宗谱十八卷
安徽:宣池富春孙氏宗谱十卷、新安孙氏重续宗谱不分卷、寿州孙氏支谱十卷
广东:孙氏族谱四卷、崖县孙氏族谱三十卷
孙氏宗谱不分卷、孙氏世系不分卷、孙氏宗谱四卷、严庄孙氏宗谱二十四卷、孙氏万
代世系表不分卷、竹圆孙氏宗谱十六卷
五、历史名人
孙 武:春秋末期伟大军事家,齐国人,应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编撰成《孙子兵
法》,成为当时乃至今后的战争具有指导意义的兵学盛典。
孙 膑:战国时期军事家,孙武后裔。受庞涓暗害,受膑刑,故称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孙仲谋:既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具有雄才大略,骁勇无比,后人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说。
孙思邈:唐初著名的医学家,著有《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后人尊为药王。
孙阳:春秋时人,是最早在史书上出现的一位孙姓名人,因以善相马闻名,后世也就以"伯乐"两个字来表示一个人的知人之明。
孙奇逢:清初儒学名士,与李喁、黄宗羲齐名,并称"清初三大儒"。著有《读易大旨》孙云球:明清之际光学仪器制造家,曾创制察微镜、夜明镜等70种光学仪器,是我国民间最早独立制造望远镜的人。
“孙”氏寻根旅游
游线一:
姬姓孙氏发源地——汲郡
孙氏的始祖武仲,用祖父姬惠孙的名字作姓,形成了最早的孙氏。但现在濮阳市已找不到与孙氏始祖有关的遗迹。
孙叔敖诞生地 孙姓发源地之一(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
淮滨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史上被称做为“清官第一人”的楚国名相和孙姓始祖之一孙叔敖就诞生于此,这里也是孙姓的发源地。除了近年来县城里新建的一处孙叔敖像之外,这里和孙姓发源有关的遗迹早已灰飞烟灭了
药王山(陕西省铜川市耀县)
药王山本名五台山,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隐居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后人纷纷在此修庙,树碑来纪念孙思邈,形成了众多的人文景点。
游线二:
孙武祠(山东省淄博市广饶县)
孙武,战国时齐国人,以兵法见长。他所著的《孙子兵法》被后世的军事家视为攻城掠地的法宝,流传于世界各地,其各地,其战略战术还被应用于现代高战之中。孙武祠建在孙武故里山东省广饶县城的西北隅。这是一座典型的古典式北方院落,城府套作森严整饬,存放有孙武的生平资料。孙武祠最北面那座建于南宋(1128年)的关帝庙大殿,是山东省现存的惟一宋代木构建筑。
梅花山孙权墓(江苏省南京市)
梅花山原名孙陵岗,也叫吴王坟,因东吴的孙权葬于此地而得名。后因其漫山遍野的梅花闻名天下,改名梅花山。据查孙权与孙中山先生均源于富春孙氏,都是孙武的后代。有了这层关系,孙中山选择梅花山附近的紫金山作为自己最终的归宿,也就不难解释了。
龙门镇——孙权后裔聚居地、王洲孙权故里(浙江省富阳市)
富阳为孙氏郡望,古名富春。据富春孙氏宗谱记载,富春孙氏乃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为江南望族。周元王时,孙武的长孙孙明被封为富春侯,成为富春孙氏宗族之始祖。东汉末年,孙武的第20代后人孙钟隐居于富春的孙洲,以种瓜为业,后经其后人孙坚和孙策,孙权父子三人的艰苦创业,终于崛起江东,建立了三分天下的吴国。
富阳市区龙门镇是东吴帝王孙权后裔的聚居地。目前,镇上1600多户人家,90%以上都是孙氏族人。镇上的大部分建筑还较好地保留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貌,江南罕见。随着孙氏家族的繁衍而扩建的厅堂,院落,廊房,层层相连,犹如迷宫。孙氏宗祠余庆堂更是见证了百年来富春孙氏的兴衰。无论是生产,信仰还是婚姻,礼仪,发俗,现今的龙门镇都还多少保留着东吴的遗风。
邻近龙门镇西南的王洲是孙权故里。王洲原叫孙洲,因出了吴帝孙权改称为王洲。孙权的祖父孙钟曾在此以种瓜为业。如今,这里依然保留着传说中的十亩“雄瓜地”和记述孙权轶事的碑记,以及孙权后代修造的祠庙和世代延续的《孙氏宗谱》。宗谱的第一页就是孙权的画像。
回答者:KBWANGJIE001 - 童生 一级 10-27 15:48
先有姓祖的,然后有姓父的,再之后是姓躬的,再次是姓儿的,最后就有了姓孙的,再之后还有姓曾的呢
回答者:ls - 试用期 一级 10-29 15:45
古代周朝有个叫姬和的王族,生了个儿子取名叫惠孙。惠孙受封,亨用“戚”那个地方的物产,戚就在现今的河南省濮阳市。惠孙的后辈崇敬惠孙,就取他的名字“孙”作为姓,世代相传,成为孙姓的大宗。另外,周代齐国有个叫“书”的人,立有战功,齐景公就恩赐给他一个孙姓,他就叫孙书。孙书的又形成孙的另一大宗。孙姓的历代先代人如:〔孙武〕孙书的后代。著有《孙子兵法》,现在受全世界人推崇,孙武生前领兵打仗,战无不胜。〔孙膑〕孙武的的孙子,著有《孙膑宾法》,直到本世纪才出土。孙膑生前被同学庞涓所害,受刑挖去膝盖骨,关在牢里,后来逃出报仇,扬眉吐气。〔孙思邈〕唐代著名医学家,写《千金方》。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广东文人的后人有哪些人 广东文人的后人有哪些名字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广东文人的后人有哪些人 广东文人的后人有哪些名字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广东塑料垫片厂商有哪些公司 广东塑料垫片厂商有哪些品牌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本文标题:广东文人的后人有哪些人 广东文人的后人有哪些名字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104143.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文人的后人有哪些人 广东...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塑料垫片厂商有哪些公司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化妆品类大专有哪些学校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广东发...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有哪些专科建筑大学排名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泰国足贴有哪些厂家生产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什么鸡有名 广东什么鸡最...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有哪些直播卖货公司名称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哪些地区是河泥堆积地区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中继器厂商有哪些品牌 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