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哪些节日要上香祭拜呢 广东哪些节日要上香祭拜祖先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广东哪些节日要上香祭拜呢 广东哪些节日要上香祭拜祖先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春节前后的节日和习俗:
1、腊月二十三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诗: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 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8、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9、舞龙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
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关于舞龙的来历,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中的所有药物都吃了,仍不见效。只好变成老头来到人间求医。大夫摸脉后甚觉奇异,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于是大夫让他变回原形,从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经过拨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为了答谢治疗之恩,龙王向大夫说:「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件事传出后,人们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乾旱便舞龙祈雨,并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
10、舞狮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体育活动。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
舞狮开始于南北朝。在我国,舞狮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北方舞狮和南方舞狮两种。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
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这种舞狮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妞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
人们为什么特别喜欢在春节时舞狮呢?相传明代初年,广东佛山出现一头怪兽,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有人建议用狮舞来吓唬怪兽,果然奏效,那怪兽逃之夭夭。当地百姓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节便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消灾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广东本土传统节庆,以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形式多样而著称,一年之中贯穿多个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广东大多数节庆来源于中原地区,但是又不乏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有自己一套规范、整理的过节传统,迥然于其他地方。那么,广东民间都有哪些传统节庆呢?广东人又是怎样过这些节庆的呢?
(一)春节
俗话说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为四季之首,而春季之首则是一年之元旦,广东人对这天非常看重,每到这天必热烈庆贺,俗称“过年”。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即为春节,但实际上,春节并非独指正月初一,而是指从正月初一开始的贺春节庆,一直延续至正月十五才算结束。广东人过春江,形式多样,一般从除夕便开始张罗,吃过团圆饭后,便进行娱乐活动,一直到正月初一零时到来,便家家户户燃放鞭炮,按照传统说法,这是“接财神进家”,希望财神爷能在新的一年里给自己家赐财赐福,保佑自己阖家福寿康宁。到了正月初一早上,各家各户又要燃放鞭炮,俗称“报晓”,民间说法是哪家放得越早就得到财神赠赐越多。这天早上,小孩子要向大人拜年,大人则要给小孩子发红包,并互相赠以吉祥祝福语。接着,各家各户的妇女都要到村中的宗祠、祖屋、社坛、庙宇处拜神,以清香清茶供上,日夜如复,一直延至正月初七“人日”结束。妇女拜神完毕后,就要回家煮汤圆,然后全家人都要吃,象征全家团团圆圆。正月初二一早,各家各户都要杀鸡拜神,俗称“开年”,寓意这天开始就可以杀生了,也可以去探亲了。杀鸡开年一般在早上进行,吃过午饭后,大部分外嫁女都会选择在这天回娘家探亲,作为走亲戚活动的开头戏。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人们都可以来往走亲戚,这也是人们最忙活的时间段。正月初七,俗称“人日”,相传是人的生日,既然这天是人的生日,所以人们这天都要在家中休息,禁忌探亲,不宜进行劳作及娱乐活动。这一天,各家各户同样要杀鸡拜神,拜过神,就不需要再每天上香了,而神位前的油灯可无需再添油了。正月十五,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也是春节期间最后的高潮部分,过了这天,春节就算结束。元宵节这天,按照习俗仍然要杀鸡拜神,晚上要吃团圆饭,寓意阖家团圆。在前一年得子的人家,要在前年除夕这天在宗祠或祖屋、社坛处挂上灯笼,俗称“上灯”,过完元宵节,就要把灯笼取下来,俗称“除灯”,除灯之日,必聚亲友为宴,以贺获麟。
春节期间,广东民间都有醒狮拜年的传统风俗,在舞狮进村前,醒狮队要给该村人家派帖说明,醒狮队进村后,先到该村宗祠、社坛、庙宇、渡头处参拜,然后才走访人家拜年。另外,在粤西地区也流行春节“烧炮”的风俗,各地炮会不定期举办,大多在正月初二、正月初九、正月十三、正月十五、正月十八举办,人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为亲友们带来幸福、美满、安康的一年。
(二)清明
清明节,是广东地区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因为在这天,广东人都要扫墓祭祖,以表达慎终追远的孝道。
中国人历来提倡孝道,因而设定清明节作为每年扫墓祭祖、对先祖表达敬意和追思的节日,以此来体现子孙对先祖的一种报恩思想。清明节属于阳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中没有固定的时间,换算西历则是每年的四月四或五、六日。在清明节这天,广东人都会举族集会,然后带上贡品到达开祭祖墓前,扫墓、祭祖。扫墓的过程,由清理祖墓周围的杂草开始,这个过程谓之“修山”;清理杂草完毕后,就要在祖坟周围挂山纸,即在坟垣贴上一张纸白色纸条,寓意这座坟墓是有后人祭拜的,防止他人侵墓或毁墓;挂山纸毕,就要在祖墓明堂处摆上祭祖贡品,然后点燃香、蜡烛,焚烧纸钱,再集体向祖墓作拜;有的祖墓会有一座或两座后土,即是奉祀当地土神的地方,后人祭祖前必须先祭后土,否则按照民间说法,再多的贡品祖先都领不到;有的地方风俗喜舞狮祭祖,更甚者则在祖墓前煮饭用餐,寓意和祖先同庆节日。祭祖完毕后,即燃放鞭炮而去,不过这是在当地法规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的。清明节当天祭祖,谓之“拜正清”,人们一般都在这天拜祭开族始祖,其他的分房祖墓,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由各房自行拜祭,一直延续到农历四月八日才算正式结束祭祖时间。在频繁的祭祖活动中,人们多数聚集在宗祠用餐,这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团结宗族情谊的契机。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习俗并没有因为时代的进步而断绝,反而越来越受到重视、规范,成为广东人每年必过节日之一,这当然有赖于中国传统社会根深蒂固的宣扬,但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人们本身的感恩、报恩的孝思,这种精神上的美德是薪火相传、继之不辍的!
(三)牛王诞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是广东地区流行的一年一度的牛王诞,过去在这一天,广东人都会盛情过节。
我国是农业大国,传统社会是农耕社会,农耕就离不开耕牛,所以牛这种动物在民间的地位是很高的,过去除非遇到耕牛自然死亡可以煮其肉,否则是不可以随便宰杀耕牛的,而有偷盗耕牛者其罪则与杀人罪无异。广东人为了表示对土地、耕牛的敬重、感恩,所以设定二月初二土地诞、四月初八牛王诞,每年必过节庆。实际上,耕牛并没有因为牛王诞而受到额外礼遇,人们在这天过节,一来是寓意自清明以来扫墓祭祖的活动到这天正式结束,二来是杀鸡还神以向神明表达诉求。在传统风俗中,人们还有为无嗣者扫墓的习惯,即家族中有一些已经绝后的堂上宗亲,他们的墓葬无人祭拜,而近亲族人出于好心,可在这天去祭拜这些人的墓葬,这其实也是一种孝道的体现;因此,四月八扫墓又寓意着为绝后的人扫墓,因此在这天以前,但凡有后的墓葬,必须去祭拜完毕。过了牛王诞,一般就没有人再去扫墓。
牛王诞是广东人的传统节庆,在农耕社会尤为隆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农耕文化逐渐失去影响,人们对于这个节庆也是逐渐淡化,至于今日,已很少人在这天过节。
(四)端午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是中国传统节庆端午节,每年这天,中国人都会以自己本土的风俗习惯过节,而在广东地区,最著名的风俗活动就莫过于端午赛龙舟了。
广东河流纵横的地理特点,造就了广东人端午赛龙舟的传统。在先秦时期,越人已有制木成舟的技术,受楚国文化的影响,越人也逐渐形成端午赛龙舟的习惯,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成为广东人重要的节日传统活动之一。广东人赛龙舟一般有以下进程:首先,是起龙舟,就是河畔淤滩中升起往年藏下的龙舟,然后清洗干净;其次,是祭神,即到本地庙宇或宗祠中拜祭神灵、祖先,祈求得到神灵、祖先的庇佑,使这次赛龙舟活动进行得顺顺利利;再次,就是龙舟下水,所有参加赛龙舟的人员都抬着自己队伍的龙舟来到河岸,然后经过德高望重的老人为龙舟“点睛”、除晦之后,就将龙舟抬到河面上,但是这个行为必须称为“升龙舟”;最后,就是正式赛龙舟了,各位参赛人员就位完毕,接着听到裁判一声令下,就努力扒桨前进,在敲鼓手的激励下力争上游,直到最先冲锋到目的地者即为胜利。在赛龙舟过程中,沿途会有不少民众参观,欢呼声、加油声、呐喊声,声声云集,现场十分嘘憾。赛龙舟活动结束后,人们就会合力将龙舟藏于河岸淤泥中,待到来年赛龙舟时再用。端午当晚,人们都会在家中吃团圆饭,以度节庆。
如今,龙舟竞渡已成为广东人端午节必办活动,在粤中各式均是流行,这是广东人流传千年的重要传统,也是端午节河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必将永远流传下去!
(五)中元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是广东地区盛行的中元节,因是相传中给阴间鬼魂过的节日,因而又俗称“鬼节”或“鬼仔节”。
中元节,原本源于中原地区的“七月半”祭祖节,即定于每年的七月十五日祭祖,但是传入南方地区后,融入了古越人好祭鬼的风俗,并且提前一日过节,就逐渐形成了今天广东地区的七月十四日“鬼节”,也有部分地区在七月十三日过节。广东民间相传,在七月十四日零时之际,地府鬼门关大开,那些无主的孤魂野鬼就会走到阳间到处游荡,为了避免鬼魂会给自己家带来晦气,所以这天晚上广东人就会出门到路边、渡口或者桥头,点燃蜡烛、香,焚烧纸钱,奉上贡品,以祭祀过往的鬼魂,使其享受完祭祀后就有力远走他方,不要再在本地逗留,以免时运低的人碰到就招惹晦气,这个祭祀过程俗称“烧幽”。。中元节之后,广东人一般很少在深夜出门,因为传说中这段期间都会有鬼魂在路上游荡,直到过完七月之后,传说中的鬼门关才会关闭,“鬼节”才算正式结束。
广东地区的中元节,充分体现了广东人对待世间万物的人性化,该节体现的是惠济生人、泽及亡灵的思想,也体现了广东人对于大自然一切未知事物的敬畏心理,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呈现。
(六)中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也是广东地区最重要的节庆之一,该节也被视为最浪漫的节日。
每年中秋节这天,无论到多远发展的广东人,都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吃上一顿团圆饭,因为中秋节本身就是团圆的象征。中秋节最盛行的风俗,当然就是吃月饼和拜月,每到中秋之夜,广东人各家各户就会在自家门前或者楼顶摆上香案,燃烧蜡烛、香,进贡柚子、月饼、糖果等食物,以此拜月,祈求阖家幸福美满,拜月完毕,就会分吃拜过月的月饼,闲聊家常,不亦乐乎。另外,广东人还流行在中秋节期间给亲戚送月饼的习俗,一般都是晚辈给长辈送,也有姐妹间互送;这个习俗虽然口头称送月饼,但实际上所送礼品远不止月饼那么简单,除了月饼之外,还有水果、公鸡、猪肉等礼品,送到亲戚家后,亲戚也要按照来礼数量进行回礼,并杀鸡祭拜祖先。
在广东,中秋节因其美好寓意而被视为一年中最浪漫的节日,在金秋丰收的季节里,那些长年奋斗于异乡的游子能在这天回到家乡、与家人同品家乡的味道,也是一种快乐、惬意的享受。
(七)重阳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该节也是广东地区流行的重要节庆之一,在过去有着诸多习俗活动。
中国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因而九月初九是双阳重合之日,古人谓之“重阳”。在广东地区,重阳节被视为尊老、感恩的节日,所以广东人在过重阳节庆时大多会融入这方面的文化元素。在粤中某些地区,流行有重阳节祭祖的活动,则如清明节一样,给先人扫墓、祭拜,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感恩之情;不过,人们在重阳节拜祭的一般是开基始祖,其余分房祖一般都是在清明节祭拜。另外,广东人也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即在重阳节这天,结队登临高山,在山上载歌载舞,庆贺重阳到来,不过这些风俗活动到近年已经逐渐减少。既然重阳节被广东人视为尊老、感恩的节日,那么这天就注定老人们特别“受宠”;在广东地区,每个地方都流行重阳节举办敬老宴的活动,即在重阳节这天,各村举办宴席,专门招待村中上了一定年纪的老人,以敬祝这些老人节日快乐、健康长寿,举办宴席一般都是年轻人出劳动力而老人享受,体现出人们的尊老情怀。随着时代的发展,某些地区又陆续兴起重阳节举办“金花回娘家”的活动,即在重阳节期间迎接村中所有外嫁女回到娘家,同聚乡情、亲情、友情,这种活动风气覆盖面甚广,展望未来,或许又会成为广东人的节日传统之一。
如今,重阳节已被融入多方文化元素,这个节庆早已摆脱封建色彩,以其精彩的内涵呈现于世人眼前!
(八)冬至
冬至,是广东地区流行的重要节日之一,阳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大雪半个月之后即为该节。
中国古籍《汉书》云:“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意思说,过了冬至,阳气就会逐渐变长,所以人们在冬至这天会互相祝贺。而在广东地区,就有“冬大过年”的说法,意思是冬至比春节更重要,可见冬至在广东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要。每年冬至日,广东外出游子都要回到家中,与家人团圆,并吃汤圆,寓意一家幸福美满。在这天,广东人都要杀鸡宰鸭,做上一顿丰盛美味的饭菜,在祭拜神祇之后,便阖家吃团圆饭;这个习俗,在广东有个说法,即“肥冬瘦年”,意思是在冬至这天要吃得丰盛,在春节这天要吃得清淡,这个说法也是有其根据的。
冬至,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是幸福美满的象征,这个节庆凝聚了人间的丝丝亲情,值得人们愉快度过!
(九)除夕
除夕,即春节前一天,是每年农历的最后一天,这天可能是腊月廿九,也可能是腊月三十。除夕至于广东人的重要性,自然是无需多讲的,下面我将介绍广东人过除夕的习俗。
按照传统习俗,广东人在除夕是分外忙碌的。除夕早上,家家户户都要把在家中贴了一年的春联、年画都撕去,然后把新买的春联、年画贴上,寓意除旧迎新,抒发对未来一年的美好向往。除夕中午,在用过午餐后,人们又开始忙活起晚餐来,因为次日春节是不能杀生的,所以这天晚餐必须做得丰盛一些,以剩余春节吃用,这也寓意着“年年有余”。到了除夕傍晚,各家各户的妇女都要带上供品去拜神,祈求神灵赐福全家,特别是流行祭灶习俗的地方,这天还要迎接灶神回家;拜神过程中,还要在各处神位前摆上“意头”、油灯,油灯点燃期间不能熄灭,一直到次年正月初七那天方不用添油。除夕晚上,就是一家老小吃团圆饭的时候,也是除夕节庆的高潮部分,大家在忙碌一年之后,终于能够和家人团聚在一起愉快地吃上一顿团圆饭,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以畅和的心态准备迎接春节到来。晚饭后,大家会坐在一起,看着电视,聊着家常,直至春节零时到来,大家便燃放烟花炮竹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如今,新的一年又将到来,值此喜庆时刻,我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阖家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平安吉祥!
春节祭祖起源什么时候
【春节为什么祭祖】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春节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但因各地习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时前后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而台湾地区是在除夕午后,进行一年中最后一次祭拜祖先。还有的地方初一在家里祭拜之后,还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坟祭祖的,俗称墓祭,主要是在坟地烧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亲人的墓地祭拜。
祭祀分成祭拜祖先和祭拜各种鬼神二类。祭祀乃起源于商朝,商人认为鬼神有很大的.权威,能够决定人们的命运,所以他们十分崇敬鬼神。他们把鬼神分为天神、地只、人鬼三类,且以人鬼-祖先为祭拜的主要对象。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了,灵魂仍然存在,可以降祸、赐福与子孙,因此他们每天都排定日程,虔诚祭祀。这种崇拜祖先的观念一直延续,形成中国文化的特色。
中国人多承袭了祭祖的传统。祭祖是基于很复杂的心理作用。其心态有以下三种:
一、由于对亡灵的惧怕,惟恐若没有好好祭祀祖先,他们就会作祟并惩罚子孙。
二、为着向祖先求福,希望祖先荫庇子孙,并为子孙解决难处。
三、受儒家影响,饮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
历史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
旗族人祭祖,满蒙不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
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
礼仪
祭献礼仪包括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献嘏辞(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有的地方在焚帛烧钱纸时,主祭要在神前献上一杯酒,然后由礼生送至焚帛处,将酒酹在上面,酹时将酒滴成一“心”字,以示祭者献上钱帛之虔诚。在祭祀过程的重要环节,还几次鸣锣击鼓或弦乐伴奏,为祭礼增添热烈。气氛。祭礼结束后,将猪肉、羊肉等祭品分给参祭代表。也有将祭品用于宴请参祭人员,只给少数的行祭人员与乡绅、长老等发点祭品。
【各地祭祀方式】
台湾:从除夕转进春节,三更时分,第一件大事是祀神、祭祖。那时红烛高照,上供清茶、红豆等祭品,人们严肃诚敬。祀神后要叩拜祖先,这叫“开春”。迎接新正,也叫“开正”。祭典进行到最后,是烧金纸献给祖宗。
浙江宁波:正月初一,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团、糕、饼、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遗象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礼仪。
广东东莞:正月初一,大多数人家先在历书上择一个吉利的时辰,举行祭祖典礼,祭品是茶、酒、白饭、攒盒、生果、如龙(年糕)、禄堆和斋菜。祭祖程序:焚香、点烛、烧元宝、放串炮,全家人依辈分、年龄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灯火长明,香烟不绝。
河南开封:守岁的到五更时候,先行盥洗,穿着礼服礼帽,在供桌之上摆好祭品,香烛齐燃,爆竹争放,一家人依长幼辈分,连续向祖宗跪拜致祭,拜祝“年福”。
湖北罗田:新正初一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准备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又准备一支长竿挂着鞭炮,等族人来到时,便点火燃放,表示欢迎前来祭祖,等到祭祖仪礼完毕,有果盒、茶点或丰盛的早餐相招待。
东北地区:一到初一那天的子时时分,大大小小都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点烛、烧香、焚纸、放炮,子孙跪拜如仪,称为“发纸接种”。
粤桂地区:初一上午五、六点钟,摆设去·丰盛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长辈分,排前后次序,向祖宗跪拜叩头。
豫东地区:初一早餐以后,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辈分长次,先男后女,对着祖宗神位,一一磕头跪拜。
川西地区:祖宗神位前的香炉中,点了轻烟缭绕的长香,红烛燃起辉煌的亮光,铜磬在一声声的敲着,弥漫肃穆的气氛。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烧纸,按辈分长次,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饭,焚化纸钱。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广东哪些节日要上香祭拜呢 广东哪些节日要上香祭拜祖先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广东哪些节日要上香祭拜呢 广东哪些节日要上香祭拜祖先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广东有哪些少儿编程咨询公司 广东有哪些少儿编程咨询机构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本文标题:广东哪些节日要上香祭拜呢 广东哪些节日要上香祭拜祖先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103349.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哪些节日要上香祭拜呢 广...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有哪些少儿编程咨询公司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省龙湾高中有哪些学校 广...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电池充电防爆柜 广东防爆电箱...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数字小键盘公司有哪些品牌...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找工作有哪些地方比较好找...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描写一帆风顺的诗句 七言 描写...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管道安装公司 广州管道安...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陶瓷的发展历程 广东 陶瓷...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生态建筑材料有哪些种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