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过程中一种日常生活普遍的食材,它的服用食用价值很高,口味丰富多彩,因此现阶段在中国许多地区都是有市场销售,而且备受众多顾客的喜爱。如今很多人都是有养蘑菇的念头,可是在栽种以前,先要深层次的掌握它的栽培技术。
蘑菇菌包自己如何培育
1、配方:I号:麦子或麦籽88%、谷糠或麸皮10%、熟石膏或1%、0.5%、水分含量65%(添加谷糠或主要是使培养液松散,提升透气性能,菌丝迈向好)。Ⅱ号:麦子25%、麦草64%、麸皮10%、嵌缝石膏1%、水分含量65%--70%。Ⅲ号:杂木渣42%、杂刨木花42%、谷糠或麸皮15%、0.2%、熟石膏或碳酸氢钙1%、水分含量70%。上述配方在1.3--1.5kg/平米工作压力下,消毒杀菌2--2.5钟头,3日内用完。
2、浸泡:浸泡分浸泡和清水浸泡预煮后加石灰粉二种方式。前面一种用1%石灰浆浸泡,9--10,在25℃麦子浸泡8--9钟头,麦籽浸泡9--10钟头,夏天温度高尽可能减少时间。浸泡好的小麦粒,用指甲掐麦麸凹痕,有极强的,手指甲印迅速消退为宜。后面一种用清水先浸麦麸,时间与上同样。浸好的麦麸涝启用清水清洗后控干,放进锅内缺塌煮至刚沸截止涝起凉开,添加辅料混合,用0.5%石灰粉调pH6.5上下,中运水分含量65%。
3、装罐及消毒杀菌:采用容量700ml,瓶塞内径为3cm上下的淡青色耐热玻璃瓶子(不适合用玻璃瓶,以防霉菌入侵),将选好搅拌的培养料装进瓶中,每罐装200--300g为宜,在1.3--1.5kg/平米工作压力下消毒杀菌2--2.5钟头,切勿消毒时间太长以防麦麸呈黏稠,造成透气性能和营养物质降低,危害菌丝生长发育。
蘑菇菌种栽培技术
采用多一点式打疫苗,即在瓶里培养料四周按适度的间距打疫苗3--4点,料表面再接一小块菌种,在24--28℃标准下,暗培育7--10天,菌丝出芽生长发育至直径4cm上下的菌时,马上对菌丝开展人力拌和,拌和时打疫苗点的菌丝被搅断过度紧张,与此同时因为开瓶塞(在上开展)事实上给菌丝起增氧功效,有益于菌丝快速生长发育,一般全部培育全过程需25--30天可爬满瓶。
蘑菇种植的常见问题
1、检查培养料中是不是也有分散氨存有。可抓一把菇床中内层的培养料,用鼻部闻一下,若有刺激氨味,就不可以栽种。
2、检查培养料中高层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表插进料中,料温在伏培圆30℃下列,则可栽种。
3、栽种时,菌种块不可以埋得过深。栽种穴深层把握在1-1.5寸,要让菌种块稍外露培养料表层,并且用周边的培养料稍稍夯实,使菌种和周边的培养料密切贴台,便于菌种移栽。
蘑菇的虫害防治
1、做好清洁卫生,消除害虫源:做好菇房内外的清洁卫生,立即清除垃圾,尤其是烂菇、菇根和废料的培养料等,避免霉菌滋生或前去生卵,清除害虫源,降低病害。
2、灯光诱杀:菇蚊、菇蝇的若虫具备向光性,可以用或髙压静电感应灭虫灯诱杀。
3、药物预防:用5%锐劲特1500倍液立即向菌袋喷雾器,锐劲特化肥对菇蚊、蚊虫具备触杀、胃毒及内吸传输功效,稚虫危害比较严重的三天后再喷一次。
实际上只需把握了蘑菇菌种栽培技术,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在栽种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配方的占比,随后温度的把控。蘑菇也非常容易受病虫害的侵蚀,因此在栽种中后期,还要提升病虫害病的预防工作。
在食用菌生产中,母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母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食用菌产量的高低和栽培的成败。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了食用菌母种制作技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制作培养基
先将新鲜无病害搜斗的马铃薯洗净,去皮后切成小薄片,称2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20分钟后过滤,其滤汁为马铃薯煮汁。然后在马铃薯煮汁中加琼脂20克和蔗糖20克煮溶,后补足水至1000毫升,调节pH值在5.5~6。调好pH值后进行分装,一般将培养基装至试管的1/4处,而后加盖棉塞,再用牛皮纸将试管每10支捆成一捆。分装时,注意培养基不可沾在近试管口的壁上,以免日后生霉菌。分装后要立即进行高压灭菌,不可过夜。
高压灭菌
将用牛皮纸捆好的试管(棉塞朝上)竖直放入高压锅内进行灭菌。在0.11兆帕压力下维持30分钟,即可达到灭菌目的。灭菌时,放汽要充分,否则影响灭菌效果。开锅取出试管后趁热摆放,使培养基成斜面。试管的斜面以距棉塞3厘米为宜,斜面摆成后,不宜再摆动。
一级菌种扩管
扩管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先将扩管工具、培养基及菌种放到扩管箱内,然后按每立方米用高锰酸钾5克、40%的甲醛溶液10毫升的量进行熏蒸消毒30分钟。扩管方法:先将扩管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消毒,然后拔掉母种管上的棉塞,铲一块米粒大的母种,在酒精灯火焰无菌区内迅速送入菌种试管内。扩管后的母种培育10~15天即可投入生产。
母种制作:
母种培养基配制:母种培养基的原料是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水,琼脂粉,以配制一千毫升的母种培养基为例,将马铃薯去皮后称重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粉20克,蛋白胨10克,用量杯量取1000毫升的水倒入锅中,用刀将马铃薯切成片加入锅中,用文火煮沸,煮至用筷子轻轻一插既可插入,这时可以用四层的纱布过滤煮好的马铃薯汁,然后倒在量桶里,看一下,如果不足一千毫升可加水补足一千毫升,在倒入锅中煮,最后加入称好的葡萄糖、琼脂粉、蛋白胨,为了防止锅底烧焦要边加热边搅拌,煮至完全溶化,母种培养基就配制好了。
母种培养基的分装:
母种培养基配制好后要分装以试管中,这里用到的试管规格为18毫米X200毫米,每7根试管扎成一捆,分装培养基时用漏斗下面接一根塑料管,在通塑料管接装到试管内,分装量为试管高度的五分之一左右,分装完后及时用棉塞装试管口塞住,防止其它杂菌侵蚀。要注意,母种培养基的温度降到45度以下时凝固,所以分装过程要在母种培养基凝固之前完成。
母种培养基的灭菌:
用白纸包裹试管口,在用绳子将白纸扎紧,将试管放入高压来菌锅中高压来菌,盖上锅盖,压紧螺帽,在压力为0.5MPa条件下持续来菌30分钟,来菌完后在让其在锅内自然冷却一小时,待压力为零时就可以打开锅将试管取出来,这样母种的培养基就制作好了。
制作母种:
母种接种:母种的接种也是在无菌工作室的无菌箱中进行的,另外要选取品质优,长势好的蘑菇来提取菌丝,分别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和蘑菇表面进行消毒,点燃酒精灯然后把长柄小刀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2至3秒钟,用消毒后的小刀割开新鲜蘑菇的菌柄,在菌柄与菌盖连接处用小刀切割一小块蘑菇组织,打开母种培养基试管瓶塞,为了避免杂菌感染,要将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用长柄钩针钩取切割好的蘑菇组织带到试管中,放在试管培养基斜面的中部,退出长柄钩针,将棉塞在裤盯火焰上消毒,塞住试管口,母种的接种工作就完成了。
接种以后把试管放在摄氏25度的培养箱里进行培养。蘑菇的种子在适宜的温度下开始了生长发育,长出了嫩嫩的菌丝,蘑菇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以菌丝体的形式积累和吸取营养,逐渐发育的。5——胡漏和10天左右,培养基里长满了菌丝体,这就是蘑菇的母种。
由于母种的数量少还需要扩大种源增加繁殖。
母种多用半合成培养基培养。母种的生产应有一个计划,即预计某一时期内所用生产种的数量,从而确定母种生产的数量。母种第一代尽量多转出斜面管,减少转管的代次,避免造成菌丝生活力下降、出菇率低等现象。斜面管在摄氏4度冰箱可保存3个月,但最好在一个月内使用。加石蜡油的斜面在摄氏4度时保藏时间可长些。母种扩大生产前要经严格检查是否污染病虫害、标签是否齐全,是否经过出菇试验等全面考核才能进行扩大生产。第一次母种转管,每管可转出60-80管第二次母种。第二次母种一部分用于转接原种使用,一部分保藏。同样做法,一般母种经3-4次代转传为好。
斜面母种转管方法:转管过程应在无菌箱或无菌室进行。工作人员、工作环境、一切器材要经严格消毒或灭菌。接种前斜面试管用75%酒精抹擦,酒精灯旁用拿接种铲的手的指间拔下棉塞向外夹着,火焰轻轻烧过管口才转管,已灭菌后稍凉的接种铲先在母种斜面上纵向切成2毫米宽的长条,再用接种铲沿斜面的水平方向深约2-3毫米铲离,然后用接种锄将斜面横向切成宽2毫米、长4毫米的小块。用接种铲把斜面前段约1厘米的部分除去,其余菌种逐一小块接入空白斜面培养基内,菌种块放在空白斜面的中部为好。把管口烧过,塞上棉塞。以上操作在无杂菌条件下进行,称为无菌操作。离开酒精灯,写上标签。新接上的菌种立即进行适温培养。当原菌丝块的菌丝萌发新菌丝时,可将原来温度调低摄氏2-3度,让菌丝缓慢生长,会更强壮,更有生命力。至菌丝长满斜面即为菌种成熟。
优质的香菇菌种是获得高产、高经济效益的有力保证。下面Sara我给大家分享了香菇菌种的制作方法的相关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前,香菇菌种培养基配制方法基本一致,下面以木屑培养基介绍菌种的制作过程:
1、配料。木屑培养基配方为阔叶树木屑78%、麦麸20%。白糖l%、石膏l%。制作方法是先将木屑、麦麸、石膏搅拌均匀,再用糖水拌料。配制好的培养基含水以用手紧握指间有水溢出而不下滴为宜(含水量为55-60%)。
2、装瓶(袋)。培养基配好后,应立即进行装瓶或装袋。装瓶时木屑培养基要上下松紧一致,以利于菌丝生长。瓶口内外擦净,装袋要求装紧装实,切不可装得过松。
3、灭菌。培养基的灭菌是菌种生产成败的关键,目前菇农普遍采用常压蒸气灭菌,灭菌时要注意先用旺火猛烧,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锅烧开,达到100℃后维持8~10小时,确保灭菌彻底。常压灭菌操作时要做到“三防止”,一要防止中途降温,灭菌过程中,中途不得停火,如锅内达不到100℃,在规定时间内则达不到灭菌的目的。二要防止烧干锅,在灭菌之前锅内要加足水,在灭菌过程中,如果锅内水量不足,要及时从注水口注水。三要防止存在灭菌死角,如锅底着火部位不均,灭菌灶上部漏气等等都可能出现灭菌死角。
4、接种。从事接种人员必须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操作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时要在接种箱内或接种室里采用烟雾消毒剂灭菌。
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1、菌种成活率低。菌种过于老化或菌龄不足。解决的办法是:选用适龄优质原种,注意观察原种菌丝走势,了解选用菌种的生产日期及配方等,配制培养基时要精确把握含水量,不可急于装瓶装袋,装瓶装袋过程中也要经常测量培养基的水份,防止培养基水份不足或过量,从而造成“干袋”和“水袋”现象。
2、发菌速度缓慢。发菌期温度过高、培养基湿度过高、装袋过紧、原种质量差。香菇菌种制作一般于5月——7月,发菌期处于高温季节,如遇连续高温30℃以上,香菇菌种发菌速度明显减慢甚至停滞,这时需要采用空调或其它方法降温以促进香菇菌丝的正常生长;装瓶装袋时要注意松紧适宜,装得过紧影响培养基的透气能力,造成缺氧而发菌缓慢;选用母种(原种)时要确保菌种质饥皮知量。
3、制袋接种成活率低。香菇菌种接种成活率握裤及发菌速度正常,但在使用后,制袋成活率低。可能的原因有:香菇菌种老化或菌龄不足、菌种培养料配方不合理、菌种装瓶或装袋过松、制袋过松、人为操作失误。解决的办法:及时使用已成熟菌种,制作菌种时应选用适合的培养料,精确称量各配方重量,装瓶或装袋不可过松,菌种过松在制袋接种时可造成菌种散碎,严重影响制袋时的接种成活率,制作栽培袋时不可过于松散,栽培袋过松影响接种的成活率,人为接种不熟练也影响菌种的成活率。
总之,香菇菌种的制作过程,只有对配料、装瓶、灭菌、接种、发菌管理等环节正确把握,对含水量、装料松紧度、发菌温度等需要精确把握,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香菇菌种,为生产制袋打好基础。
1、菌种培养室要选在通风、干燥、无直射光线的清洁场地。
2、利用空调调节温度的培养室,不可以住人,温度控制在22——24摄氏度,并定期通风换气。
3、采烂消用菌种瓶和菌种袋生产菌种相结合,以保证菌种成活率和有足够的新鲜空气,保证菌丝粗壮。
4、菌种培养料缓冲剂应选用石膏,切不可用碳酸钙代替,以稳定菌种培养料的酸碱度,保证菌种成活率。
5、选购菌种培养料时绝不可以用硫酸镁代替糖,以免产生菌丝后期养分不足而影响菌棒接种成活率。
6、菌种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58%左右,过湿不利发菌,过干不利菌丝恢复。
7、菌种培养料装瓶或装袋要求松紧一致,以减少菌皮老化而消耗过多养分。
8、不可盲目提早生产菌种,应选在菌棒接种前40——45天生产菌种为好;若选用筒袋生产菌种的,接种后半个月应及时去除套袋和定期刺孔通气。同时注意室内温度不要超过35摄氏度。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