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呼吸道疾病。
鸭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指的是鸭窦炎,这种疫病的发病率较高,带菌鸭和病鸭是该疫病的主要传染源。在鸭养殖的过程中,鸭窦炎通常发生于空气质量较差、湿度过重的环绝岩局境中。由于鸭养殖自身的环境条件较差,因此鸭窦炎在鸭养殖过程中的发病率普遍偏高。
2,鸭大肠杆菌病。
鸭大肠杆菌病也被称为大肠杆菌败血症,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疾病。鸭大肠杆菌对每个成长阶段的鸭都会造成侵害,雏鸭的感染率远远高于成年鸭。鸭养殖场的环境较差,或者养殖场通风较差,或者养殖场地面比较潮湿等,都会导致鸭大肠杆菌疾病的发生。携带真菌的鸭子和病鸭是疾病的主要传染源。
3,鸭枣没丝虫并让病
鸭丝虫病属于一种寄生虫疾病,该疾病的产生是鸟鸵线虫引起的。一般情况下,该疫病的产生会产生在雏鸭身上,同时,主要的发病时间会在秋季。雏鸭发病主要是雏鸭自身抵抗能力较弱,并且,鸭丝虫病具备的感染效率和致死效率也更高。
加强消毒:及时清扫粪便,勤换垫草,发现病鸭时要及时隔离。定期对鸭舍、活动区等用漂白粉消毒,同时要提供足够的休息空间,避免鸭群休息时出现踩踏。
注重管理细节:鸭群活动区设置沙浴池,这样等鸭子在休闲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沙浴,清除身体上的寄生虫和残羽,同时喂养的饲料一定要营养全面、无霉变。每栋鸭舍都要准备一套专用衣物和胶鞋,避免病原通过衣物和鞋底带进鸭舍交叉污染。
为了推动我国鸭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对鸭养殖中常见的疫病进行深入分析,明确诱因,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如此才能保障鸭群的健康生长,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目前鸭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仍然是制约广东省养鸭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类疫病,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将主要的鸭常见病毒病的发生和防治简述如下。
1、症状:病鸭表如陪现为高热、头部肿胀、缩颈、流泪、眼睑水肿、两翅下垂、脚麻痹,严重的病鸭伏地不起,排绿色或灰绿色稀粪。产蛋鸭还可表现为产蛋量下降。
2、防治:迄今尚无特效药物可用于治疗,故应以防为主。一旦发生鸭瘟,应及时封锁,严禁病鸭流动,妥善处理病、死鸭及污染物,舍内外环境、场地及用具严格消毒。
同时,对受威胁的鸭群和发病鸭群实施紧急疫苗接种。抗鸭瘟高免血清或蛋黄匀浆对发病早期有相当好的防治效果,但待疫情稳定后10-14天内仍应紧急接种疫苗。
1、症状:病鸭主要表现为发病急,一般多在出现症状后24小时内死亡,死亡高峰主要发生在发病后3-4天首腔,濒死前出现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
2、防治:对本病的防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除了做好一般性的生物安全措施外,主要是依赖特异性的免疫预防和防治。
一旦发生本病,可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以本地分离毒制备的高免蛋黄抗体或高免血清,配合使用多维和中草药制剂,如"鸭肝康"进行治疗,可使病鸭群的残废率控制在2%-5%以下。
1、症状:病雏鸭表现精神沉郁,毛松震颤,两脚软弱无力,头颈下垂,有的可见喘气和下痢。有的表现健康,一旦出现症状则往往已是疾病的后期。
2、防治:迄今尚无特异性的有效防治药物,在疫区以本地病鸭分离毒株研制成的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效果良好。
对患者早期的番鸭使用当地分离毒株制备的高免蛋黄抗体或血清抗体进行治疗,结合使用多维、抗生素和中草药制剂,如"抗囊疫",经实验室和现场应用,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1、症状:病鸭精神委顿,脚软伏地,减食,饮水增加,严重腹泻,排黄绿色样粪便,混有大量气泡,有的还伴有喘鸣。
2、防治:目前对本病的防治措施是做好生物安全性措施,加强雏番鸭的饲养管理,给初生雏番鸭接种弱毒疫苗,在疫区预防本病发生,防治雏番鸭可注射抗本病的高免血清或蛋黄抗体有一定效果,但对发病晚期的疗效不明显。
1、症状:病鸭精神沉郁、不食。腹泻,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并有泡沫。流眼泪,鼻涕,呼吸困难,很快消瘦,最后抽搐死亡。
2、防治:关键在于预防,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现已有商品弱毒活疫苗。一旦发病后应及时诊断,严格封锁和隔离。全面彻底清洁和消毒孵化室。妥善处理病死鸭和粪便等污染物。肌注或皮下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抗体,治疗量为1ml/只,预防量0.5-0.8ml/只,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上一篇:露地架豆角种植技术视频教程 露地架豆角种植技术视频讲解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