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的种植技术
香菇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食用菌,在我国市场需求量很大。因此香菇的种植面积也很广。而现在蘑菇种植面积还在不断扩大,有不少菜农想开始种植。但我不知道怎么种。那么如何种植甜瓜呢?下面小编为您带来的蘑菇种植技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蘑菇农场设置
蘑菇场应建在背风处,光线充足,自然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然后,按照70%的遮荫度,做好蘑菇场的清洁工作,这样便于后期管理,提高了场地的透气性。接种前,应清除现则滑场周围的落叶和腐烂物,避免香菇生长受到过多杂菌和害虫的影响。做好土地整理,控制密度,建立管理渠道。如果周围没有足够的树木,树荫很低,应该建一个好的遮荫棚。最后,在地上撒一层石灰,防止害虫入侵。
蘑菇树制剂
有许多树种可以用来种植香菇,通常是壳斗科树木。香菇树不应含有芳香油,以防止香菇的生长。树皮不宜过薄或过厚,应靠近树干,这样有利于控制种植过程中的温湿度,降低杂菌入侵的概率。保证心材少,促进香菇菌丝体的分解。蘑菇树的直径应保持在15厘米左右,树龄应在10年以上。如果树龄小,香菇生产时间就会提前,而且香菇肉薄,香菇树容易腐烂,对产量影响很大。
及时接种
接种香菇时,温度应控制在10-15度左右,南方一般以3月份为宜。首先要控制蘑菇树的行距,打好接种孔。相邻接种点应控制在距断面6cm左右,以提高对杂菌的预防能力。接种孔的直径和深度应控制在15mm左右。钻好接种孔后乱团,应及时接种,防止失水和杂菌侵入。一般来说,原则是随叫随到。接种后,应及时用蜡封好接种孔,或用与接种孔大小相同的木块覆盖,并将其敲紧平整。提高密封性,减少水分蒸发,促进香菇生长。
种植管理
接种后菌丝破碎,菌株的生长能力也下降,适应性也不足。因此,要保证香菇的生长,恢复菌丝体的生长,就要做好保温保湿工作。如果发现香菇树皮翘起,要加强遮光工作,适当浇水提高保湿能力,并将空气湿度控制在65%左右,温度控制在20℃左右.而且由于层数不同,每层蘑菇树的温湿度也不同,所以需要每隔半个月左右翻堆一次,根据周围环境和天气等的哗盯橘合理变化形成,促进菌丝生长。
以上是蘑菇种植技术的简要介绍,蘑菇种植比较麻烦。在种植过程中,还要做好遮荫,检查成活率,防止病虫害入侵,然后还要做好果树实体的管理,所以一定要做好种植前的种植技术准备。今天的介绍就在这里,本文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香菇种植技术
香菇种植技术:菇场设置,菇树准备,适时接种,种植管理。
一、菇场设置
香菇的菇场要将其设立在背风、光照充足、自然资源丰富且水源充足的地方。然后按照70%的荫蔽度做好菇场的清理工作空猜,便于后期斗拦型管理,提高场地的通透性。在接种前要清除场地内的落叶枯枝及周围的腐烂物,避免杂菌害虫过多影响香菇的生长。
然后要做好整地工作,控制好密度,设立管理通道。如果周围树木不足,荫蔽度低的话则要搭建好遮阴棚。最后在地面要泼洒一层石灰,防止害虫杂菌入侵。
二、菇树准备
可以用于种植香菇的树种有非常多,一般以壳斗科的树为主。菇树不可含有芳香油物质,防止影响香菇的生长。树皮不可过薄过厚,保证紧贴树干,可便于种植过程中的温湿度调控,降低杂菌入侵几率。要保证心材少,促进香菇菌丝的分解。
三、适时接种
香菇在接种的时候,其温度要控制在10-15度左右,通衡基常在南方地区3月左右进行最好。首先我们在菇树上要控制好行间距打好接种穴。打好接种穴之后,要及时接种,防止接种穴水分流失,有杂菌入侵。
四、种植管理
接种后的菌丝是被弄碎了的,因此菌种的生长能力也有所下降,其适应能力也会有所不足。所以我们为了保证香菇的生长,恢复菌丝的长势,要做好保温保湿工作。每隔半个月左右要翻堆一次。
如何种植香菇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香菇是我国特产之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种植香菇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局亏香菇的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
香菇的种植方法
温度
在潮湿的状态下,担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26℃。
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在5-24℃,最适宜温度24-27℃,但由于木材的保护作用,在气温低于-20℃的高寒山地或高于40℃的低海拔地区,菇木也能安全生存,菌丝不会死亡。
香菇是低温和变温结实性的菇类。香菇原基在8-21℃分化,在10-12℃分化最好。子实体在5-24℃范围内发育,8-16℃为最适。同一品种,在适宜范围内,较低温度(10-12℃)下子实体发育慢,菌柄短,菌肉厚实,质量好;在高温(20℃以上)上子实体发育快,菌柄长,菌肉薄,质量差。在恒温条件下,香菇不形成子实体。
水分
在锯木屑培养基中,菌丝生长的最适含水量是60-70%;在菇木中适宜的含水量是32-40%,在32%以下接种成活率不高,在10%-15%条件下菌丝生长极差。子实体形成期间菇木含水量保持60%左右,空气湿度80-90%为宜。
营养
香菇是一种木腐菌,主要的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的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菇木和培养基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香菇吸收利用。
①碳源
香菇菌丝能利用广泛的碳源,包括单糖类、双糖类和多糖类,糖浓度在1-5%比较好。
②氮源
香菇菌丝能利用有机氮和铵态氮,不能利用硝态氮和业硝态氮。在香菇菌丝营养生长阶段,碳源和氮源的比例以25-40:1为好,高浓度的氮会抑制香菇原基分化。在生殖生长阶段,要求较高的碳。
③矿质元素
除了镁、硫、磷、钾之外,铁、锌、锰同时存在能促进香菇菌丝的生长,并有相辅相成的效果。钙和硼能抑制香菇菌丝生长。
④维生素类
香菇菌丝的生长必须吸收维生素B1,其他维生素则不需要。适合香菇生长的维生素B1浓度大约是每升培养基100um。在段木栽培中,香菇菌丝分泌多种酶类分解木质素、纤维素、淀粉等大分子,从菇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吸收碳源、氮源和矿质元素。
空气
香菇属好气性菌类,足够的新鲜空气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栽培环境过于郁闭易产生畸形的长柄菇、大脚菇。
光线
香菇是需光性真菌,强度适合的漫射光是香菇完成正常生活史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研究表明:波长为380-540nm的蓝光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对原基形成最有利。香菇子实体的分化和生长发育需要光线。没有光线不能形成子实体,研究表明,40-7-lx的光照强度比较适宜。香菇原基在暗处有徒长的倾向,盖小、柄长、色淡、肉薄、质劣。
酸碱度
适于香菇菌丝生长的培养液的pH值是5-6。pH值在3.5-4.5适于香菇原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发育。在段木腐化过程中,菇木的pH值不断下降,从而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香菇种植注意事项
育菇场地选择不当如选择在阴暗、通风不畅或不卫生的场所种植,以致杂菌污染严重,香菇不能正常生长而失败;有的虽勉强发菌,但因出菇期空气流通不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中毒受害,不能出菇或形成畸形菇。
培养料选择或配制不当用已经污染、结块的原料种植香菇,易造成大面积污染或不发菌。在调配培养料时,向料内过量加入尿素等氮肥,氮肥在接种后容易分解释放出氨气,使菌丝体受到毒害,不能正常发菌。因此,一。
菌种选用不当如冬季选用高温型品种,春季选用低温型品种,或播种已经老化或已被污染的菌种等,都易造成发菌缓慢或不发菌、出菇迟或不出菇。所以,在种植香菇时,应根据当时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菌种,不使用老化桐空神或被污染的菌种。
管理不善香菇在自然温度条件下,出菇亏仿期的管理是光照、水分和通气。在出菇期间,靠散射光即可满足需要,在菇房种菇光照不足,出菇缓慢,可用电灯光补充,以诱导出菇。
香菇种植管理技术
室内发菌。香菇从接种到生理成熟需60多天。接种后,应及时移入发菌室进行培养。菌袋呈"井"字形排放,高8~9层,室温控制在25℃左右,相对湿度要求70%以下。
接种后1~6天,菌丝处于恢复和萌发阶段,室温要控制在28℃~30℃之间,此期菌袋不能翻动,不要通风,遮阳造成暗光。7~10天菌丝生长开始吃料,室温降到26℃~28℃,每天通风2~3次,7天进行第1次翻堆,即将堆好的菌袋上下、内外调换位置,使每个菌袋都能接受同样条件的管理。翻堆时要轻拿轻放,严防封口损坏和感染杂菌,同时结合翻堆认真检查杂菌污染情况,若发现有星点杂菌出现,用75%酒精50毫升加25%甲醛30毫升的混合液注射,封闭患处。
菌袋转色。转色早晚及好坏,关系到出菇早晚和产量高低。菌丝生理成熟后,由白色变成红棕色,并出现黄水珠,继之呈现香菇原基。转色期要增加室内散光,加强通风,薄膜要时开时盖,形成干干湿湿的环境,促进转色。
室外催菇。香菇为低温变温结实菇类。当菌袋转色成红棕色菌膜后,菌袋搬到室外阴处,上下用麦草垫盖好,并洒水保湿,晚上盖膜,白天揭膜,反复4~5天,盖薄膜进行闷菌催菇。
出菇管理。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有利于菌丝健壮生长。催菇3天后将出菇的菌袋每天拣1次,放进菇棚床架上,袋距7~10厘米,直到催菇全部结束。菌袋放进床架后,用尖刀在菇蕾四周划开薄膜,进行蹲菇。一般蹲菇期7~10天内不盖膜,当幼菇有花生籽大小时,可进行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