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桂味荔枝栽培技术规程 桂味荔枝栽培技术与管理

分类:种植养殖发布者:风的寂寞云知道

桂味荔枝用什么方法管理可以开花挂果呢?

(一)清园

在开春荔枝芽萌动前后,进行清园工作。尤其在芽萌动之前未进行清园工作的,芽萌动之后应及时补救。清园主要防控对象为病害(霜疫霉病、)和虫害(荔枝瘿螨、、角蜡蚧、荔枝蒂蛀虫、荔枝卷叶蛾、斜纹夜蛾等);具体综合防控措施(病、虫、螨兼治):全园清除枯枝烂叶、深埋或烧毁;全园洒布每株1斤(5年生以上小树)~3斤(10年生以上大树),全园喷施500倍二次;全园整株喷施杀虫杀菌剂根据果园的虫情和病情而定,尽可能不用.

(二)水分管理

目前正值花芽形态分化期,久旱影响花发育质量轮兄巧,应大量灌水或淋水肥,让土壤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尽量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法。

在开花期若遇低温阴雨,应及时摇树防止沤花,摇落凋谢的花朵与雨后积水,减少花穗因积水导致的小花穗霉烂死亡,减少霜疫霉病的侵染;在花期遇高温干旱时,则应及时对、花朵喷清水(在上午10:00点至12:00点喷清水效果较理想),提高大气湿度,减低柱头粘液浓度,有利授粉受精。

(三)施肥管理

在开花前应施花前壮花肥,即在见白点前后施一次花生麸沤制的腐熟液肥,要求按1:10比例沤制一个尘握月以上,施用液肥时再按1:1兑水,占全年施用量的10%~15%。大寒前后正常抽花穗的不必施肥,以免花穗过长。

(四)促花、壮花及疏花

1月下旬是花芽形态分化抽生花穗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如果没有降雨,宜进行树盘淋水,促进花芽形态分化和花穗萌出。

花序抽生期因气温回升快、易‘冲梢’,即小叶发育较快而影响成花及花穗的质量,可用喷杀小叶,把握用药浓度,树势较弱、小叶未张开以前或气温较高时使用较低的浓度。从花芽萌动至开花前,每隔7天喷有机叶面肥1次,以提高花质,促进饱满膨大,提高雌花比例。在结果母枝顶端花芽刚萌动(露白)时,遇干旱可适当淋水,用结合叶面肥喷施叶面叶背。

桂味为中短花穗品种,无须疏花。

(五)保果壮果

1、促授粉受精

荔枝开花期间果园放蜜蜂进行自然授粉,每公顷10群,或1~3亩/箱;放蜂期间严禁喷农药。

2、物理保果

在果实发育期间,在冬季采用了螺旋环割但刀口已愈合的树可再次进行环剥,未采用环剥的树选用环割、喷施药剂等方法保果。环割最佳时期主要有2次,分别在第一次生理落果和第三次生理落果前3~5d。即第一次环割在谢花期进行,以提高初始坐果率;第二次环割在谢花后25~30d进行,主要减少营养竞争引起的第三次生理落果。整个果实发育期环割次数不宜超过2次,适用于生长偏旺的结果树,特别是对壮年树,或者雨水较多天气情况下多采取该措施.

(六)病虫害综合防治

荔枝病虫防控以预防为主,在预测预报基础上,科学合理使用安全化学及生物农药。在荔枝花芽分化前后、荔枝开花前预防性的全园喷施一次杀虫、杀菌剂,将病源、虫源基数降至最低。

鼓励采用、诱虫灯、色板、防虫网等物理装置及设施诱杀鳞翅目腊键、同翅目害虫。

保护果园天敌,优先使用微生物源、植物源及矿物源等对天敌、授粉昆虫等有益昆虫杀伤力小及环境友好型的低毒性药剂,避开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施药。在荔枝蝽产卵的早期,有条件果园人工释放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用白僵菌防治天牛、卷叶虫、等。

根据病虫发生程度和发展趋势,严格掌握农药的施用量(浓度)、施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类型、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春季花果发育期重点防治“两病一虫”,即霜疫霉病、炭疽病和蒂蛀虫。

桂味荔枝环割最佳时间,怎样管理才可年年挂果

桂味荔枝环割的最佳时间是10-11月份左右。环割能明显的缩短花穗,提高花质和雌花比,使雌花可以多次开花,提高开花坐果期抵抗低温阴雨天气的能力,从而使坐果率提高。环割应在花芽分化前进行,因为环割过早或过迟都起不到良好的防害虫效果。荔枝环割后,一定要及时施一些果肥。

一、桂味荔枝环割最佳时间

1、桂味荔枝的环割最佳时间是10-11月份左右。环割的好处有很多,它可以明显的缩短花穗,提高花质和雌花比,使雌花的开花次数增加,并且可以延长花期5-7天。同时,还可以提高结果母枝的碳水化合物,提高植株在开花坐果期对于低温和阴雨的抵抗能力,从而提高果实的坐果率。

2、环割时要注意必须要把握好准确的时间,过早或过迟都起不到良好的防治害虫的效果。环割过早会影响秋梢老熟,环割过迟会使花期太迟或抽不起花蕾。只有适时环割才可以起到调节合适花期和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

3、桂味荔枝环割后,一定要对其施壮果肥。因为环割后树体的能量会减弱许多,如果不施好壮果肥,幼果的膨大会变得很慢,长期下去会导致果实小且产量低。

二、桂味荔枝怎样管理才可年年挂果

1、首先要注意施肥:施肥的时间可以在摘果前后的一个星期进行,肥料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其次要修剪:一般荔枝果树的生长期到结果期,枝梢的发展会比较的紊乱,在采摘果实后一定要对其进行修剪。最后还要防治病虫害:荔枝的果实被采摘后容易出现荔枝椿象、荔枝瘿螨等虫害,这时一定要及时防治病虫害。

2、尽量不要使荔枝处在一个低温的环境中。因为低温会抑制荔枝卜袜庆的营养生长并打破树体内源激素的平衡,而且荔枝在低温下呼吸会减缓,根系吸肥能力也会停止。荔枝的生长温度一定要高一些,因为在高温下树体含有的生长素会比较多。

3、平时可以给荔枝树喷洒一些乙烯利。因为乙烯被吸收了以后,会直接在树型握冠体内变成乙烯,这样可以减少低温积累的好梁损耗,有利荔枝的花芽分化。

如何种植高产桂味荔枝?

种植高产桂味荔枝的方法:
一、培养健壮的母枝
桂味荔枝大量挂果后,树势较难恢复,叶片容易转为淡黄色,影响了光合作用和根系吸水吸肥能力,抽发的第一次梢参差不齐、节间短、叶片薄,枝梢质量差。甚至影响第二、第三次梢的萌发和及时老熟,造成顶芽发育差而难成花。因此,必须抓好肥水管理,根据树势确定施肥种类和数量,保证末次梢在10月中、下旬抽出,12月上旬老熟,以利于形成纯花穗。
1、及时施用速效肥
丰产树采果后1周内进行根外追肥,以尿素、磷酸二氢钾为主,促使叶片恢复绿色,促进根系生长,尽快恢复树势。同时开沟施用速效肥,一般按每50公斤挂果量施复合肥1公斤、尿素0.5公斤,遇干旱淋水保证根系的吸收和生长。
2、轻度回缩凯哪修剪
桂味树型比较松散,枝条少,一般采取轻度回缩修剪,剪去挂果枝条顶部采果时损伤的一段,促使新梢整齐萌发。
3、适时施用有机肥
在第一次梢开始转绿时,开沟施重肥,每株施鸡粪8~10公斤或花生麸3~5公斤、过磷酸钙1.5~2.5公斤、复合肥1公斤,促进根系生长,为培养壮旺的第二、第三次新梢提供充足的有机养分,使新梢叶片大、增厚快、有光泽,并加快结果母枝的抽发和成熟。第三次梢抽出后,少施或不施化肥,防止抽发冬梢。
二、做好控梢促花工作
1、适时放秋梢
积极培育晚秋梢和早冬梢,是防止荔枝抽发冬梢的最好办法。通过控水、控肥、修剪等多项措施,使桂味结果母枝在10月15~25日前后抽出,在花芽分化前转绿老熟,顺利进行花芽分化,从而解决由答陪于控梢造成人力与物力的浪费、树势削弱,并影响花质和坐果的难题。
2、利用少量冬梢调节翌年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平衡
当桂味荔枝大部分末次秋梢已转绿,而少部分秋梢由于枝梢营养水平较低而抽冬梢时,对这部分冬梢可不作任何处理,让其自然老熟,到翌年3月上、中旬和5月中、下旬抽发新梢。据观察,这部分新梢对桂味荔枝一般不会引起落果,而糯米糍荔枝则不同。几年的实践初步说明,桂味荔枝抽发少量冬梢和春梢,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能适时控制树体的挂果量,从而促进了果实的发育,单果大,品质好,并可提早2~3天成熟。采收后树势恢复快,有利于来年丰产、稳产。
3、人工及药物控梢
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末次秋梢老熟后进行螺旋环剥,能防止冬梢发生,促进结果母枝成花。对部分过迟抽出的早冬梢,可采取人工短截,并喷施叶面肥促使嫩叶尽快老熟进入花芽分化。如个别植株抽发冬梢,可用控梢促花素杀死嫩梢。
桂味荔枝花穗生长前期较易受气温影响而出现小叶,这也是造成桂味成花率和坐果率低的原因之一。
三、及时采盯举码取壮花保果措施
1、应用螺旋环剥技术
螺旋环剥能明显缩短花穗,提高花质和雌花比,使雌花多次开花,延长花期5~7天。同时,螺旋环剥能提高结果母枝的碳水化合物积累,提高开花坐果期抵抗低温阴雨的能力,从而提高坐果率;明显减少第二、第三次落果,而不需再喷施任何激素。
2、及时施用壮果肥
壮果肥要以速效肥为主,谢花后在滴水线开沟施复合肥1.5公斤、氯化钾1.5公斤。对果多、树弱的植株,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前后按挂果50公斤树计,施用5~10公斤腐熟鸡粪或2.5公斤花生麸,再加复合肥1~1.5公斤,并保证水分均衡供应。
3、喷药增强叶片光合作用
荔枝开花期常遇到低温阴雨天气,而桂味荔枝树体弱、抗逆性差,在阴天喷施2~3次广东省农科院果树所生产的核甘酸,能改善荔枝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提高花质和坐果率。
4、适当控制挂果量
桂味荔枝属小核品种,但有时出现大核率高的现象。据观察,桂味荔枝小核不稳定,主要受外界条件影响,花期相对低温致使胚发育受阻,种子败育或发育不全,小核率较高。在纯花穗多、雌花受精条件好、花期气温较高时,前期坐果率高、结果多,小核果由于营养竞争不力而易落果,造成大核果比率提高。而大核果率高时种子消耗养分多,影响果实品质,也易加速丰产后植株衰退。因此,在丰产年份要采取保留适量冬梢、疏剪过多的花穗和果穗、培养少部分春梢和营养枝等技术措施,适当调节树体的挂果量。
四、及时采收
桂味是最耐挂的荔枝品种,果实成熟后十几天也不容易落果,不退糖,不易变味,采收对品质影响不大。但过迟采收影响树势恢复,应参考市场价位适时全部采摘,保证果实特有的风味,减少对树体的影响。

上一篇:肉鸽养殖技术套装有哪些 肉鸽养殖技术套装图片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相关文章
更多种植养殖文章

精选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