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蛆养殖技术是指蝇蛆养殖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集合。
操作步骤:
发酵粪料→送入蝇蛆房→堆成条状→放上集卵物→产卵后覆盖卵块→保水保温育蛆→自动分离→收取成蛆→综弯键合桥旁利用→铲出残粪→重复循环生产。
蝇蛆生态埋消巧习性:
卵历期1天,蝇蛆历期4~6天,蛹历期3~4天,苍蝇羽化4天后性成熟,并开始交配产卵。
苍蝇的寿命最多1个月。在实际生产中,每批种蝇饲养20~25天后应及时淘汰。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只要温度合适,苍蝇就可以周年繁殖。
蝇蛆是一种很好的饲料动物。鸡、鸭、猪粪中都含有较多营养物质,而且有较大的臭味,能吸引苍蝇,是培养蝇蛆的好原料,尤其鸡粪。现以鸡粪为例介绍简易养蛆法。
(1)蛆池准备
因成绳趋光而蝇蛆怕光,所以应选择避免阳光照射的室内、外场所。为更好引诱种蝇,最好设在室外,靠近鸡舍和猪舍附近。地面平坦,但稍有坡度,以免积水。用砖砌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蛆池。每个蛆池1平方米左右。深度40~50厘米。底先铺三合土,然后底和内、外壁均用水泥涂平,外壁四周有小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池上建遮雨遮阳棚,防止雨水落入和阳光直射。见图27,简易察扒胡养蛆设施。
图27简易养蛆设施
5a.长方形成蝇入口袖网5b.圆形成蝇入口袖网1.蛆池2.成蝇罩3.蝇、蛆培养基4.成蝇入口5.入口袖网6.蝇罩底边子口
(2)防逃罩制作
用竹篾、木条和窗纱按上图制作。防逃罩顶部必须装置种蝇只能进而不能出的倒袖口。底边三边内面做子口,以便同时搬移蝇罩和里面的成蝇时插防逃板。
(3)培养基的配制
本简易法采取同池养蝇又养蛆,因此要兼顾蝇和蛆对饲料的不同要求。取新鲜鸡粪倒入蛆池,拌入绞碎的病死鱼或动物内脏、糠麸和少量屠宰血水,搅拌成不流动的稠糊状,含水量为65%~70%。培养基酸碱度在6.5~7.5,可用生石灰和醋调节。再加入少量碳酸铵溶液。此培养基的气味极易引诱种蝇,并富营养。拌匀后平铺于池底,厚度约20~30厘米。罩内吊一搪瓷盘,每天加入少量冷水,水深约0.5~1厘米,供成蝇饮水。
(4)收集种蝇
培养基调制完成后,在蛆池壁顶面撒上石灰粉,盖上防逃罩;罩的底边必须被石灰粉封死,避免以后蝇蛆逃出,污染环境。当每平方分米(10厘米×10厘米)平均有种蝇50~100只,即可败拦封住入口。夏季一般两天左右可达到此密度。
(5)培养蝇、蛆
在蝇蛆饲养管理中的主要工作是控制好温度、湿度、光照。蝇、蛆的最适温度略有差异,蝇的最适气温为24~32℃,蛆培养料最适温度为30~35℃,实质上是一致的,因为后者透气性远不能与空气相比,加之蛆集聚产热和培养基轻度发酵产热。因此只要把空气温度控制在24~32℃。当夏季温度过高时采取遮阴的办法调节。湿度问题已通过调制培养基和吊饮水盘解决。蝇喜光,但不喜阳光直射的强光,蛆则避光,因此也可用遮阴法调节。
(6)收集蛆
气温在24~30℃,雌蝇可产卵15~20天,一个生命周期产卵4~5次,平均5天产一次。在适宜的营养和温度条件下,蛆经4~5天发育,两次蜕皮后开始化蛹。因此,为了收集活动的蛆,用来饲养牛蛙等爱吃活食的水产品,一般在成蝇达到密度要求后五天开始收集蛆。收集前必须将蝇罩及里面的成绳同时移到另一蛆池,继续饲养产卵。一般可连续使用2~3次。搬移时防止成蝇逃出,方法如图28。一个人(甲)将新的蝇罩的一端紧贴原绳罩的一端,另一人(乙)则抓住原罩另一端,甲将新罩向前推,而乙则随着原罩的移出慢慢地将防逃板推进。整个移动过程中全由甲推,保证两罩的端部紧贴,乙只控制原罩的不偏移,不让蝇罩底部与蛆池壁有任何缝隙;同时乙以同样速度推上防逃板,直至全部关闭。待新罩全部盖住蛆池时,将防逃底板全部拉出,使剩下的成蝇进入新罩。这样一次不可能把成蝇全部移走,可用同样方法再移一、二次。对淘汰的成蝇可用杀虫喷雾剂杀死。
图28搬移成蝇示意图
移走蝇罩就可此改以收集蛆。因为蛆为避光性,可以打开遮阳物,蛆就向培养基下钻,用小粪铲铲去上层培养基,这样重复几次,蛆则集中在池底一层。如直接用于养水产品,可以将蛆和剩下的培养基一起投入鱼池。如要取纯蛆,可先用稍细的筛,筛去细的培养基,再用稍粗的筛(约16目),筛下蛆,倒掉筛上面的培养基粗纤维。一般100千克鲜鸡粪可生产10~15千克鲜蛆。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