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稻田水蛭养殖技术视频 水蛭稻田养殖怎么挖

分类:种植养殖发布者:方中信

水蛭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水蛭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如下:

一、建设饲养池

1、对池塘、沟渠进行改造,以便当作养殖水蛭的饲养池,若要人工建造,桐带顷则饲养池的高度应为2米左右,宽度为3米左右,水深为1米左右,长度不限。

2、饲养池的排水口、进水口要用网布做成护栏,避免水蛭逃跑。

二、养殖要求

1、养殖期间,每亩饲养池可投放幼水蛭8万条左右,种水蛭可投放20公斤左右。

2、池塘底部要放置一些树枝、石块,同时还要种植适量的水上植被,比如水草、蒲草、莲藕、茭白等,以便为水蛭提供栖息、产卵、遮阳场所,为水蛭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饲养池中可以泼洒一些局陆粪水,这样既能调节水质、培养浮游生物,又能增加池塘底部的腐殖质含量,利于水蛭生长。

三、日常管理

1、养殖期间应控制好水质,禁止在池塘的进水口处使用农药、化工品,避免水源受到行橡污染。

2、水温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温度过低的井水不宜用来养殖水蛭。若使用泉水,则要等水温上升后才能放入池塘(碱性过重的泉水也不能用来养殖水蛭)。

3、进入夏季后需密切关注水温的变化,若水温过高,则水蛭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太阳直射水面时会导致水温上升,建议在池塘旁边种植一些遮阴植物,并增加换水次数,使水温保持在15-30℃。

四、饲料管理

1、养殖期间,可投喂贝类、草虾、螺类、动物血液等,投喂量不宜过多。

2、每100平方米水面可投放5公斤左右的田螺,每周可向池塘内投放带有禽畜血块(不用添加食盐)的木块,血块的放置时间不能超过2天。

五、繁殖管理

1、水蛭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和繁殖能力,5月份初至9月份是它们的产卵期,卵经过20天左右便可孵化。幼水蛭在饲养得当、营养充足、水质较好的条件下每个月可增长2厘米左右,到了秋季便可变为成蛭。

2、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水蛭通常会在5月份初开始产卵茧(5月份中旬为繁殖高峰期),一直持续到6月份中旬,产卵茧期间要保持安静,不可在岸边走动或发出震动声,否则正在产卵茧的水蛭会受惊逃离,导致繁殖失败。

3、水蛭产下卵茧后可收取至其他池内进行养殖(或加工),繁殖池兼作孵化池,让卵茧在穴道内自然孵化。卵茧产出后大概经过11-15天便可孵出幼蛭,刚孵化的幼蛭与成体较相似,颜色多为软木黄色,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7条细纵纹,颜色多为紫灰色。

水蛭怎样养殖

  水蛭养殖的方式和方法

  1、水蛭养殖方式

  不论利用房前屋后土塘、泥坑,还是在江河、湖泊,养殖方式虽有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有两种方式:即野外粗放养殖和集约化精养。选择哪一种养殖方式,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条件差的,可就地取材,采用野外粗放养殖;条件较好的,可采用集约化精养方式,即建立高标准的养殖池,为水蛭的生长繁殖提供较理想的生态环境,通过工厂化养殖,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

  一、野外粗放养殖

  野外粗放养殖是利用自然条件,通过圈定养殖范围后进行保护的一种养殖方式。野外粗放养殖,并不是不管不问,也要通过投放足够的种源,适当投放饵料,最后进行捕捞。一般有水库养殖、池塘养殖、沼泽地养殖、湖泊养殖、河道养殖、洼地养殖及稻田养殖等。这几种方式养殖面积较大,光照充足,天然饵料丰富,投资小,收益大。但单位面积产物岩量较低,不易管理,要时常注意预防自然敌害、防逃以及水位涨落的变化等。下面简单介绍其中的两种养殖方式。

  (一)沼泽地养殖

  沼泽地的特点是水位浅,水生植物茂盛,沼泽地底层有机物、腐殖质含量较多,浮游生物、水生动物丰富。因此,只要建好围栏,即可放养水蛭。要定时进行观察,适当补充饵料。密度过大时,要适时捕捞。

  (二)稻田养殖

  稻田的特点是水位浅,水温适宜,又有水稻遮荫,从含氧量到丰富的饵料都适合水蛭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在我国大部分稻田中,都生长有不同品种的水蛭。

  稻田养殖要选择排灌方便、水源充足、田土保水、盯迹肥力好的地块,四周用围栏圈围起来。在稻田的中间,根据地块的大小,挖一个或几个池塘。一般以100平方米中间挖一个1平方米的池塘为宜,同时池塘与池塘之间,以及在稻田的四周挖深、宽各约30厘米的保护连通沟,使池、沟相通。

  二、集约化精养

  集约化精养是采用人工建池、投喂饵料的科学饲养管理方式。一般有鱼塘养殖、场区养殖、室内养殖、庭院养殖以及工厂化恒温养殖等方式。这几种养殖方式放养密度较大,资金投入相对较高,要求饲养技术精细。但单位面积产出多,经济效益较好。

  (一)精养的物理性质

  1.透光性强,水层波动小因为水浅,阳光可透射到池底,这样有利于浮游生物、沉水植物和底栖植物的健康生长发育。同时因为水浅,水的上下层基本均匀,仅在刮风、温差变化条件下出现小的波动。为水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水色不定,水温呈季节性变化水的颜色常因土质、水深、施肥种类及水中浮游生物生长繁殖情况而各有不同。这是因为浮游植物多时水体呈绿色,浮游动物多时水体呈黄色,腐殖质多时水体呈褐色或为酱油色,大量生长蓝藻时水体呈青绿色,鱼腥藻繁殖多时水体呈黄绿色,纤毛虫繁殖旺盛时水体又呈褐色,水蚤大量出现时水体则呈红色。

  1年中冬季水温最低,春季逐渐回升,夏季水温最高,秋季逐渐下降。在1年中5~9月份水温较高,是适合水蛭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繁殖的时期。1日中的平均温度,一般水温高于气温,平均温差水温低于气温,这样看来,水温比气温相对稳定。白天水温常低于气温,而晚上则水温又高于气温。

  3.水体变质,则水中发出腐败臭味如发现水体有特殊的腐烂味、臭味,则表示水体被污染,说明池底的有机物如吃剩的饵料、沉底的动植物残体、粪便等,腐败生成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此时则应及时换水或倒池清理,防止水蛭大批死亡。

  (二)精养的化学性质

  1.酸碱度(pH值)酸碱度是指池塘中水的pH值。主要是水中游离的二氧化碳与碳酸盐类之间比率的变化。其变化幅度一般在6.5~9.5之间。pH值在昼夜之间有周期性的变化:黎明时,二氧化碳含量多,水的pH值下降(变酸);白天,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水的pH值升高(变碱)。实践证明,中性的水体或弱碱性的水体有利于水蛭的生长发育。

  2.气体溶解量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氨气、硫化氢和甲烷(沼气)等。一般较为重要的是水中含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当水中的含氧量大于O.7毫克/升,水蛭就活动正常;当水中的溶解氧小于0.7毫克/升时,水蛭就会纷纷爬出水面,到岸边土壤或草丛中。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池塘中这两种气体的含量与水温的昼夜变化密切相关。其中含氧最多的时间是下午,这是因为水中绿色植物在此时光合作用旺盛,消耗了二氧化碳,产生了大量的氧气。而黎明时水中含氧量最低,罩则御这是因为夜晚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而动物没有停止氧气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呼出。

  3.无机盐溶解量无机盐包括硝酸盐、磷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等。这些盐类的溶解量对浮游生物以及其他动植物的数量,对水蛭的生长繁殖有着直接的影响。

  2、水蛭养殖的方法

  一、野外粗放投种后自然产卵自然孵化的养殖方法,这种方法投资少,对技术经验和管理水平的要求相对来说要低一些。

  二、人工孵化高密度精养,也就是集中产卵人工孵。小苗孵出后做前期的小苗集中养殖,在达到一定规格后再投放到大面积养殖池养殖。

  更多养殖资料可到我们的空间去了解一下,安徽友谊水蛭基地欢迎您

怎样养水蛭?

(一)医蛭的饲养管理
(1)用新鲜的猪、牛的凝血块,于下午5~6点钟投放在池边,血块一吵冲哪半浸入水中,一半留在岸边,这样即可引诱医蛭吸食,又可防止水的污染。剩余的血块要及时清除,防止发霉变质引起污染。每隔5天投喂一次。
(2)水质污染变臭时,要及时换水。换水时不要大量或全部换水,以防温差变化较大,影响医蛭的消化能力或引发其他病症,要少量逐渐地换水,先放出少量旧水,再注入少量清水。
医蛭个体较小,作为中药使用饲养价判信值不大,因此其有关的养殖方法不多介绍。下面将重点介绍宽体金线蛭的饲养管理及注意事项。
(二)宽体金线蛭的饲养管理
(1)水质要求肥、活、清、含氧量充足。水肥度不够时,可将少量的牛粪或鸡粪等发酵后撒入池底,既保证了水的肥度,又使池底保持松软。但水不能过肥,过肥时,容易缺氧。发现水质恶化时,要及时逐渐更换以部分净水。为防止水质恶化,正常养殖时,注水和出水速度相均,使池水处于极微流的状态下。
(2)投喂食物。幼苗期即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向水面泼洒猪血或牛血,供小水蛭吸食,5月下旬后向水池中投放活的河蚌或田螺供水蛭吸食。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放250克重的河蚌100只左右。投放量少,不够水蛭吸食,投放量多,易导致缺氧或与水蛭争夺空间,每半月向水面泼洒猪血或牛血一次,供水蛭吸食或河蚌滤食,每2个月补投河蚌30只。
(3)池水温度应保持在15℃~30℃,低于10℃时停止摄食,高于35℃时,表现烦躁或逃跑。水温较高时,可适量注水提高水位,以调节水温,也可增加换水量。
(4)防治农药、化肥及水质污染。宽体金线蛭的耐污性和抗药性都差,池水中含有0.28×10-6浓度的升汞或0.14×10-6浓度的硫酸铜即可杀死它,因此养蛭池周围的农田最好不打药并少用化肥。同时,不要有生活污水或有机废水渗入、排入养殖池内。
(5)注意防逃。条件不适时,水蛭会逃跑。要经常巡塘,发现逃跑水蛭要及时捉回并采取相应的防逃措施。对进入生石灰沟内死亡的个体要及时捡回凉干,备作药用。在阴天或雨天注意巡视池周,防止水蛭大量逃跑。
(6)设立围网,防止蛙、蛇、鼠类捕食。为防止鸟类特别是水鸟捕食,可在池周围设定1~2个稻草人恐吓。
(7)保持水边土壤湿润。特别在4~5月份,水蛭正处于繁殖季节,要经常在岸边喷水,保持土壤潮湿,防止土壤干燥和板结,为水蛭的交配、产卵创造良好的条件。
(8)冬季越冬期间要防止水蛭受冻害。水蛭多在浅土或枯草树升码叶下越冬,很易因突变的寒冷天气受冻而死。为此,越冬时在池边近水处加盖一些草苫或玉米秸秆等,并适量提高池水的水位。
一般经过6个月的生长,早春放养的幼苗到10月份即可长成与成体一样大小,然后就可捕捞加工了。需要留种时,选择个体较大,生长健壮的留种,一般每667平方米留种15~20千克即可。将留下的水蛭种集中放入到育种池中越冬,越冬前要把水放掉,池面和池周围加盖草苫或秸秆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也可带冰越冬,但一定要将池水适当加深,防止完全结冰冻实。

上一篇:养金蝉山东哪里技术先进一点 养金蝉山东哪里技术先进呢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相关文章
更多种植养殖文章

精选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