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羽扇豆怎么养 羽扇豆别名

分类:种植养殖发布者:探骊得珠

盆栽羽扇豆怎么种植?

羽扇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叫多叶羽扇豆、鲁冰花等,花有白、黄、蓝、紫等颜色。羽扇豆喜好凉爽环境,直根性很强,栽培过程中不能移植。羽扇豆花色艳丽多彩,可用于片植或在带状花坛群体配植,同时也是切花生产的好材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盆栽羽扇豆怎么种植吧!

1盆栽羽扇豆的生长习性介绍

羽扇豆较耐寒(-5℃以上),喜气候凉爽,阳光充足的地方,忌炎热,略耐荫,需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主根发达,须根少,不耐移植。根系发达,耐旱,最适宜砂性土壤,利用磷酸盐中难溶性磷的能力也较强。多雨、易涝地区和其他植物难以生如扰长的酸性土壤上仍能生长,但石灰性土壤或排水不良常致生长不良。可忍受0℃的气温,但温度低于-4℃时冻死,夏季酷热也抑制生长。

2盆栽羽扇豆的繁殖方法介绍

1、播种:羽扇豆生产中多以播种繁殖,春秋播均可,自然条件下秋播较春播开花早且长势好,9~10月中旬播种,花期翌年4~6月。

2、扦插:羽扇豆扦插繁殖在春季剪取根茎处萌发枝条,剪成8~10厘米,最好略带一些根茎,扦插于冷床。

3盆栽羽扇豆的种植方法介绍

1、土壤:羽扇豆深根性,少有根瘤,要求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酸性沙壤土质,中性及微碱性土壤植株生长不良。

2、分栽:羽扇豆苗期30至35天,待真叶完全展开后移苗分栽,移苗时保留原土,以利于缓苗。

3、温度:羽扇豆秋播种植在越冬时应做相应的防寒措施,温度宜在5℃以上,避免叶片受冻害,影响前期的营养生长和观赏效果。

4、施肥:羽扇豆从3月份开始追肥,一般每周追一次20%水溶性肥(如花多多),长势好时可半个月追一次,直到抽箭停止。

5、换盆:羽扇豆养殖中要视长势情况应进行1至2次的换盆,盆钵的选用最好为高桶盆,以满足直根性根系的生长需求,确定合理的种植摆放密度。

6、病虫:羽扇豆在栽培过程中易患叶斑病、白粉病、锈病、基腐病等,在病害发生轻时及时清除病叶,发病初期及时喷洒杀菌剂,7天至10天一次,连续喷洒2次至3次可控制病害发生和蔓延。

盆栽梅花怎么养



梅花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很多花友选择盆栽梅花,那么盆栽梅花怎么养呢?盆栽梅花其实并不难养,难的是让梅花年年花繁色艳。

盆栽梅花重要的是养护的环境,梅花喜阳,所以一定要放置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梅花很怕积水,所以要根据天气变化和生长情况灵活掌握浇水量,通常情况下以保持盆土湿润为原则,不干不浇。

梅花比较喜肥,每年花谢后盆底应放入有机肥,在生长期可每隔半个月施薄肥一次,促其生长强壮,在花芽形成前,最好多施磷肥。

盆栽梅花要想花苞多,控制枝条长度是关键,剪枝主要是为了控制树形,应在花后及时进行,以后的时间,除了徒长枝,短枝无需修剪唯橡隐,入夏后最好不要再修剪,否则积累的营养也给剪没了,再结合施肥控水长日照,入秋后应该会花苞满枝了。

梅花修剪指厅也可以在每年花谢后及时修剪,将老的花枝截短,权留2至3个芽,并注意使芽向外侧生长,要将影响树形美观的交叉枝、平行枝、重叠枝、对生枝、徒生枝,以及过密、瘦弱的枝条疏剪去。

盆栽梅花一般需要隔1至2年翻盆一次,时间安排在开花后为好,翻盆时,去掉旧土三分之一左右,剪去枯根,修短过长的老根,换以富含腐殖质的腐叶土,掺拌砻糠灰及沙土,使盆土既肥活又疏松、透水,土壤不宜过湿,切忌积水。

凌霄花怎么种植凌霄花种植方法



凌霄花是一种藤本花卉,原产于我国中部,它会开花但很少结果,种子非常难得,种植凌霄花一般都采用扦插繁殖或者压条繁殖,地栽盆植都行,下面为您凌霄花的种植方法与养护要点:

1、繁殖方法:

(1)扦插繁殖:凌霄花一般是南春北秋季进行扦插,长江中下游地区宜于4-5月进行,成活率很高。方法是选择健壮、无病虫害枝条,剪成10~15cm小段,剪去叶片后插入土中,然后再插床上按行距15~20厘米,株距5厘米,把插条2/3插入土中,压紧浇水,20天左右即可生根。

(2)压条繁殖:凌霄茎上生有气生根,压条繁殖法比较简单,春、夏、秋皆可进行,经50天左右生根成活后即可剪下移栽。

2、养护要点:

(1)土壤:凌霄花喜欢肥沃疏松,而且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壤土,地栽要注意底肥,盆栽可用腐叶土和菜园表土等量混合制作培养土。

(2)光照温度:凌霄花喜光、适应温暖的环境,它的幼苗耐寒力较差,要注意防寒保温,此外,若光照不足,凌霄花虽然可以生长但枝条会特别细长。

(3)水肥管理:凌霄喜湿润,稍耐旱,但怕涝。因此生长期宜常浇水,保持盆土常偏湿润而不渍水为好,从深秋开始落叶到翌春萌芽前的休眠期,盆土以偏干微润为好。

凌霄喜肥,除上盆或翻盆换土时宜在培养土中加50克~100克骨粉或氮磷钾复合肥作底肥外,萌芽后10天~15天施一次以氮为主的肥料,促长枝叶,自5月起改施以磷钾为主的肥料,促其花芽分化孕蕾,6月起间隔7天~10天向叶面喷一次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促其花大色艳。花后再施一两次磷钾肥,以利越冬,冬季不施肥。

玫瑰花怎么种植玫瑰花的种植方法



玫瑰和月季习性相同,耐旱怕涝,对土壤没有太多的要求,可以地栽也可以盆栽,那么,玫瑰花怎么种呢?玫瑰花的种植方法有哪些?下面来说一说。

玫瑰花如果盆栽,那就要用无釉陶土盆来栽培,玫瑰花苗栽种下去后,要严格把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注意保证它有充足的光照,不能长期放在室内光线不足的地方,并且要注意根据玫瑰花苗植株和盆的大小进行施肥,这样玫瑰花才能越长越好。

如果是用种子播种,那播种的介质要特别注意,要干净且没有病虫害,最好含有基肥,介质弄好后先浇湿。播种时可用撒播或点播,要注意种子的间距,播完种后轻微的覆盖干净的介质,兰花等待它发芽就可以了,当发现已经发芽,应将盆子移至光线明亮处,但不可直接在太阳底下暴晒。当小苗高度顶到保鲜膜,可以除去保鲜膜。等到小苗长出两片叶子时,可将其放在早晚有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产生徒长,这时也可以开始施肥,使用三要素比例20-20-20的速效肥,稀释2000倍,每周施用一次。当小苗叶片约有5片以上时,就可以移植至其它盆中了!

玫瑰花如果是田间种植栽培,那栽种前就要整地做畦,要深翻土壤并进行土壤消毒,做到土肥完全混合,定植最好选在春秋两季,不同品种的玫瑰花苗栽植密度要有所差别,之后就是田间管理了,要做好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定期修剪等。

【小贴士】盆栽玫瑰花要注意它的上盆时间、水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露地栽培则需注意栽植地的选择、间距与分株、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定期修剪等。

羽扇豆的花语是什么呢 羽扇豆的种植要注意什么呢

大家在生活中应该都听说过非常多的鲜花吧,那么你了解羽扇豆吗?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究竟羽扇豆的花语是什么呢,以及羽扇豆的种植要注意什么呢?跟着我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羽扇豆的花语是什么呢 
羽扇豆花语:母爱、空想、苦涩

羽扇豆话,又称鲁冰花,中国台湾地区的茶农在种植茶叶、特别是种植台湾特有的高山云雾茶时,很多情况下需要在茶山周边、甚至是茶叶树的附近就辅助的种上一些“鲁冰花”,理由是这种植物可以帮助茶叶健康顺利生长,并且起到让茶叶具有芳香甜美的作用。

羽扇豆的种植要注意什么呢
1、土壤:羽扇豆深根性,少有根瘤,要求土层深沉、肥美疏松、排水杰出、酸性沙壤土质,中性及微碱性土壤植株成长不良。

2、分栽:羽扇豆苗期30至35天,待真叶彻底打开后移苗分栽,移苗时保存原土,以利于缓苗。

3、温度:羽扇豆秋耕培养在越冬时应做相应的防寒办法,温度宜在5℃以上,防止叶片受冻害,影响前期的营养成长和欣赏作用。

4、上肥:羽扇豆从3月份开端追肥,一般每周追一次20%水溶性肥,长势好时可半个月追一次,直到抽箭中止。

5、换盆:羽扇豆饲养中要视长势状况应进行1至2次的换盆,盆钵的选用最好知皮运为高桶盆,以满意直根性根系的成长需求,确定合理的培养摆放密度。

6、病虫:羽扇豆在培养过程中易患叶斑病、白粉病、锈病、基腐病等,在病害发生轻时及时清除病叶,发病初期及时喷洒杀菌剂,7天至10天一次,接连喷洒2次至3次可操控病握兆害发生和延伸。

羽扇豆有什么颜色的呢
羽扇豆,又名鲁冰花,为豆科羽扇豆属,原产地地中海地区。花蝶型,蓝紫色。园艺栽培的还有白、红、青等色,以及杂交大花种,色彩变化很多。

羽扇豆的花期是什么时候呢
羽扇豆,3月春播,但春播后生长期正值夏季,受高温炎热影响,可导致部分品种不开花或开花植株比例低、花穗短,观赏效果差。花期在9月中旬秋播较春播开花早且长势好,9~10月中旬播种,花期翌年4~6月。72孔或128孔穴盘点播、覆盖。育苗土宜疏松均匀、透气保水,专用育苗土或是草炭土、珍珠岩混合使用为好。种子较大,普通或包衣处理,约搭梁40粒/克。发芽适温25℃左右,保证介质湿润,7~10天种子出土发芽,发芽率高。

鲁冰花的别名是什么

鲁冰花学名羽扇豆(LupiunspolyphyllusLindl)、多叶羽扇豆。豆科羽扇豆属,原产北美西部,后传至欧洲。多年生草本,掌状复叶旁衡,多为衡启拿基部着生,小叶10~17枚,披针型至倒披针型,叶质厚,叶面平滑,背面具粗毛。总状花序顶生,高度40~60厘米,尖塔型,花色丰富艳丽,常见红、黄、蓝、咐搭粉等,小花萼片2枚,唇形,侧直立,边缘背卷;龙骨瓣弯曲。荚果长3~4厘米,种子较大,褐色有光泽,形状扁圆。园艺栽培品种较多。适宜布置花坛、花境或在草坡中丛植,亦可盆栽或作切花。羽扇豆因其根系具有固肥的机能,在中国台湾地区的茶园中广泛种植,被台湾当地人形象地称为“母亲花”,但台湾对羽扇豆采用了音译的名字“鲁冰花”。

上一篇:洋葱种植技术视频教程 洋葱种植最新技术视频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相关文章
更多种植养殖文章

精选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