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高密度养殖技术
鱼高密度养殖技术,养鱼其实是一项很不错的创业选择,随着水产业的发展,养鱼的渔民也越来越多了,养鱼必须得有丰富的养殖技术,以下为大家分享鱼高密度养殖技术是怎样的呢?
高密度养鱼技术养鱼池怎样建造
一、网箱养鱼:
一般选择在湖泊,水库,河流等水域中搭设网箱即可,但是水深必须大于网箱的高度。
二、围栏养鱼:
1、选择在湖泊、水库和不通航的河流中,将网片一头插入水底,与石龙相连,一头露出水面,打桩固定,将水域分成若干块。
2、水域要求水深2-3m,水流速度0.05-0.1m/s,水位落差较小,天然饵料丰富,底部平坦,泥质软硬适中。
三、流水养鱼;
1、流水养鱼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质好,水位稳定,水温适宜(5-10月份水温在15-30℃之间),氧气溶解量高。
2、养鱼池应当建设在存在自然落差,又可以引用水库中的水的地方,或者是建设在山泉水的旁边。
3、养鱼池建镇橘并成圆形、椭圆形或扇子形,池壁用砖或石块砌成,然后用水泥抹光表面,池底用混凝土整平。进水口和出水口均砌成一个斜坡,引导水流冲向底层,同时在进水口和排水口安装好防逃设施。
养鱼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养水:养鱼前要先养水。普通的自来水并不能直接投入使用。对水进行消毒、除氯处理。消毒可以用相关*物,也可以用专门的盐。除氯可以用暴晒或者静置的*。也需要向水中加入硝化菌,建立硝化菌系统,处理水中鱼的排泄物。
2、喂食:养鱼时要保证食物充足。要注意适量投喂,每次投喂5-10分钟内能吃完的量。喂食的频率应根据所养鱼的适量决定。尽量不要在夜间、阴天喂食。
3、换水:养鱼时需要保证水的'干净,需要定期换水。换水的频率要根据所养品种的习性来决定。一般每7-10天就要换一次。每次换水都不要让水温、水质发生太大的变化。换水除了能够保证水的干净,还能够保证水的氧气含量,很有必要。
4、混养:养鱼时不要轻易混养。有些鱼并不能混养,如果混养它们可能打架或者死亡。建议选择习性相近,性格温顺的鱼混养。
池塘养鱼或者海边养鱼都是较为常见的养鱼方式.如今,一种新的养鱼方式“高密度流水养鱼”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之中。能在原有的模式中脱颖而出,高密度流水养鱼自然有着明显的优点,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好。
目前,这种养殖模式适应的品种主要是草鱼、鲤鱼等食性鱼类。如果能够实现广泛的推广,将为养殖户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更好的利用了流水水域,可谓是一举两得。
这种养鱼模式最重要的便是具有水势的流水。流水中含有更多的氧气,较池塘水也会更加清洁,鱼日常产生的排泄物易被御迹流水带走,减少了患病的可能。流动的水顺应了鱼游动的天性,有利于保证鱼的活性。
一般来说,这种模式养殖的产量可达每平方米200公斤以上,较常规鱼塘增产百分之四十左右。
高密度流水养鱼的重点在于养鱼量要大,流水的流速要小,这样可以防止鱼过分消耗体力,过快的水流也会导致投喂无法精准,造成饲料的浪费。
在具体操作时,可任意选择水库、河流等有流水的区域,搭建好围栏设施,专门设计排水口,这些基于所要养殖的最小鱼类的身形设计。在下鱼前要用生石灰进行全面的消毒,大致的用量为每平方米120g。
确保鱼苗健康后,可以开始准备下苗。鱼苗生长期要注意每日或两日一次的排污,日投喂饲料按照鱼总重量的3%进行。养殖户需要及时检查其生长情况以及鱼栏设施,同时设置增氧设施。
高密度养殖出现的最大问题便是水质不洁净导致的死亡,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效收集鱼的排泄物和残存的饲料,二是废水的净化处理问题。这两点影响到了水资源是否可以循环利用,即便是再容易获得的流水,也需要储备和再利用,防止鱼断水而亡。
想要实现高密度流水养鱼,需要养殖户仔细学习相关知识,并严格遵循相关事项。高密度养殖同样也意味着可能发生的因传染病而大量死亡的问题。因此,对于高密度流水养育有兴趣的养殖户对于各项工作的完成和完善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前期完善的准备是高产的必然条件。
一、高密度养鱼技术
1、池塘的选择:养鱼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池塘,一般保水的池塘最适养殖鱼,同时水源方面必须要充足,在旱季和雨季要保证池塘耐旱耐涝。
2、池塘的清整:池塘准备好之后,可以对池塘进行清整和消毒,只有池塘环境好,才可以让鱼正常生长和生活。消毒池塘主要是挖去池塘中过多的淤泥,清除池内及池壁的杂草,消灭病菌和敌害,养殖生产过程中可以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
3、鱼种放养:将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可以向池塘放鱼。养殖者一定要放养品种优良、休质健壮、密度适宜的鱼种,同时要做到种类组成搭配合理。
4、饲养管理:鱼的正常生长和繁殖一般都离不开饲养管理,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做好设饵、施肥、调控水质和预防病虫害发生。
5、投饵:日投饵量必须根据“四看”也就是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鱼的吃食和活动情况,和“四定”也就是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原则进行投饵。
6、施肥:施肥主要是施基肥和施追肥两种。基肥一定要早施、施足。追肥可以少施、勤施,施追肥还要“看天、看水、看鱼”进行。
二、三亩鱼塘可以养多少鱼
1、三亩鱼塘可以养大概2000条鱼左右。养鱼前要先养水,普通的自来水不能直接给鱼使用。使用之前必须对水进行消毒、除氯处理,消毒可以用相关药物,也可以用专门的盐,除氯可以用暴晒或者静置的方式。
2、养鱼时还要保证食物充足,一定要注意适量投喂,每次投喂5-10分钟内能吃完的量即可。喂食频率一定要根据鱼的大小决定,尽量不要在夜间、阴天喂食。
3、养鱼时还要保证水质干净,一定要定期换水。换水的频率可以根据所养品种习性决定,一般每隔7-10天就要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都不要让水温、水质发生太大的变化,换水除了可以保证水质干净,还能够保证水的氧气含量。
高密度养殖塘角鱼技术
高密度养殖塘角鱼技术,养鱼也还是需要技术的,很多人选择用高密度的养植方法养植鱼,但是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不同品种的鱼的养殖方法不一样,以下分享高密度养殖塘角鱼技术。
(一)池塘条件。
塘角鱼对池塘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一般的养鱼池塘只要塘基坚实,无渗漏,稍加改造后即可作为塘角鱼单养池塘。池塘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键野质良好,面积以0、13--0、2公顷为宜,水深应保持在1--1、5米。
池底的淤泥厚度应保持在20--30厘米,以利于塘角鱼的活动与觅食。由于塘角鱼具有群居和穴居的习性,应在池底设置一些石块、瓦管、竹筒等,既供其栖息,也便于捕捉。高密度精养池塘还应安装增氧设备。
(二)放养前准备。
鱼种放养前,将池水排干暴晒3--5天,经过简单修整后用彻底消毒,每0、067公顷用量为50--75公斤,加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
3天后注入新水50--60厘米此时,为了培育水中的,以便为鱼种提供大量的天然饵料,需要向水中施入畜禽粪便,每0、067公顷用量为200--300公斤。
(三)养殖模式。
塘角鱼具有辅助呼吸器官,能在低氧水体里正常生活,因此采用池塘高密度单养的模式非常适宜。投放的鱼种个体适宜在6、5厘米以上,以避免种内残杀。每0、067公顷放养3万--4万尾,同批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
(四)饲养管理
1、投喂技术。投喂要遵循定时、定位、定量、定质的“四定”原则。塘角鱼食性偏向动物性,特别喜食新鲜动物饵料,活饵投喂效果更佳。投喂饲料应从投放鱼种后的`第3天起,以活饵或新鲜动物内脏为主,如蝇蛆、等活饵消毒后可直接投喂。
动物内脏需要清洗干净,用绞肉机绞成肉泥拌入面粉制成团糊状投喂。每天投喂3次,持续1个月。此后即可转入到投喂颗粒饲料阶段。
投喂的饲料一定要保持新鲜,蛋白质含量在25%--30%,每天的投饵量占鱼体总重的5%--8%,可视天气变化、鱼的吃食情况而酌情增减,以后每15天调整一次投饵量。每天投喂2次,分别为上午8--9时,下午3--4时。
2、水质管理。要及时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每隔3--5天,向池塘注入一次新水,每次10--20厘米,使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质。每个月用生石灰浆泼洒2次。每次用量为每0、067公顷10--15公斤,以改善水质,防止鱼病发生。
(五)常见鱼病的防治。
塘角鱼的抗病力强,但应及早防病,除对池塘进行严格消毒外,在鱼种下塘前应用3%--5%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人工养殖条件下常见鱼病有:
(1)。此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鱼种下塘后,由于捕捞、运输等造成鱼体碰伤而感染水霉病,病鱼急燥不安,运动失常,皮肤黏液增多,食欲减退,最后衰竭而死。防治方法:每0、067公顷1米水深用1、5--2、5公斤磨碎煮汁带渣全池泼洒。
(2)肠炎病。此病是由于饲养时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或投喂不卫生的动物内脏而引起的。病鱼体色发黑,腹腔因积水而明显膨大,肠壁充血发炎显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流出。
防治方法:每50公斤鱼每日用大蒜头250克、食盐100克捣碎拌料投喂,连续5日即可。或每50公斤鱼用“肠炎灵”5克,拌入0、5公斤面粉后加温水制成浆糊状,然后均匀拌料投喂3--5天。
选择塘基坚实,没有渗漏,水量足,水质好的池塘。在放养前要将池水排干暴晒3-5天左右,然后用生石灰将水池彻底消毒。塘角鱼可以在低氧水体里正常生活,采用池塘高密度单养的模式非常适宜。
养五万条塘角要成本5万元左右,一尾塘角鱼苗市场价也就1毛钱左右,假如按正常养殖密度一亩投50000尾鱼苗,费用只有5000块钱。
日常的饲料费用主要分鱼苗期和成鱼期。鱼苗期差不多半个月,这段时间主要投喂一些优质的饲料如碎鱼碎虾肉、等等,费用会高一些
一亩大稿派喊概花费5千元左右。半个月之后可以投喂开始投喂鱼饲料,一直到收获要放羡拆养3-4个月。累计消耗的鱼饲料大约花费4万元。合计成本约5万元。
塘角鱼养殖注意事项
1、应激,换水应当平衡进出水,而不是排空后注入新水,特别是不应该喂鱼后短时间内换水。
2、灭杀,现阶段的蓝绿藻会大量繁殖,合理灭杀更利于塘角鱼的健康生长。
3、投料时间调整,日短夜长,建议根据各地的天气合理安排投料时间。
4、秋冬交替,水霉病发病率明显增加,防范为主,一旦发现有发病迹象,及时处理,切勿拖延。
哪种淡水鱼最好养?
1、黑鱼
黑鱼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又叫做、生鱼、、蛇鱼、等,主要生长在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者是微流水中,黑鱼是很多地区养殖的淡水鱼品种,一般养殖8-9个月体重可达0.5~0.7千克,是一种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鱼。
2、青鱼
青鱼是我国之一,目前很多地区都有人工饲养。青鱼主要生长在中下层水域,最适合生长的水温为22-28度,主要以螺蛳、蚬、蚌、蛤、虾以及昆虫为食,其生长速度非常快,最大可以长到70公斤左右。
3、草鱼
草鱼也是四大家鱼之一,是我国人工饲养最多的鱼品种,草鱼主要生长在中下层的水域以及水草比较丰盛的水域,是一种以草为食的淡水鱼,草鱼的生长速度也比较快,最大的个体能够达到40公斤左右。
4、鲶鱼
鲶鱼大家都熟悉,很多地区都有人工饲养。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是一种繁殖能力快,生存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淡水鱼,很多人不知道它生长速度可以半年长了6斤,也是很多地区饲养的淡水鱼品种。
5、鲢鱼
鲢鱼也叫做,主要生活在中上层水域,冬季温度低,会到深水域越冬。鲢鱼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生长速度也属于比较快的鱼类。
6、鳙鱼
鳙鱼是很多人喜欢吃的一种鱼,我们经常吃的就是用鳙鱼做的,鳙鱼主要生活在中上层水域,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生长速度比较快。
7、武昌鱼
武昌鱼是一种产自长江中下游的我国特有的鱼类,其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是一种很好养殖的鱼类。另外武昌鱼肉质鲜嫩,特别适合清蒸,清蒸武昌鱼是湖北省的一道传统名菜,深受湖北乃至全国人民的喜爱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