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鱼和鲳鱼的区别是什么?
1、所属科别不同
金昌鱼属于鲈形目,鲹科。鲳鱼属于鲈形目,鲳科。
2、外体形态不同
金昌鱼体型较大,一般不结成大群,大的个体有5公斤~10公斤。体侧扁,卵圆形,臀鳍与第二背鳍悉凳晌略相等,都显著比腹部为长。头侧扁,尾柄细,体披小圆鳞,粘著牢固,不易剥落。前上颔骨向外伸展,第二背鳍及臀鳍前方的软条,构成状似镰刀的圆形,用手抓活鱼时易刺伤手心。
鲳鱼,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体长约20厘米。头较小,睁锋吻圆,口小,牙细。成鱼腹鳍消失,尾鳍分叉颇深。下叶较长,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壳类等为食。
金昌鱼图片如下:
鲳鱼图片如下:
3、生活习性不同
金昌鱼为近海中下层、热带肉食、海水性经济鱼类,食量大,消化快,抢饲凶猛,其生长迅速。
鲳鱼为近海中下层鱼类。以小鱼、水母、硅藻等为食。
4、分布范围不同
盐水适应度极广,分布范围广,目前金鲳鱼仅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有养殖,现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南部沿海是金鲳鱼的主产地。
鲳鱼主要分布于中国沿海、日本中粗猜部、朝鲜和印度东部。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一公斤金鲳鱼卵有几颗?
最少几万颗了,如果受精率高可以孵化出两万的鱼苗是有把握的
那里可以查到科学养殖海产品的方法
金鲳鱼学名卵形鲳鯵,地方名称黄腊鲳,金鲳,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鯵科,鲳鯵属。该鱼体侧扁,卵圆形,臀鳍与第二背鳍略相等,都显著比腹部为长。头侧扁,尾柄细,体披小圆鳞,粘著牢固,不易剥落。前上颔骨向外伸展,第二背鳍及臀鳍前运猜方的软条,构成状似镰刀的圆形,体长为体高的2倍左右(幼鱼)或不及2倍(成鱼)。第一背鳍有硬棘7枚,其中第一枚埋入体中,用手抓活鱼时易刺伤手心。第二背鳍有软条17枚~20枚,臀鳍有硬棘2枚,软条16枚~19枚。
金鲳鱼是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型较大,一般不结成大群,春夏季由外海游向近海,冬季又游到外海深水区。大的个体有5公斤~10公斤。金鲳鱼肉细嫩,味鲜美,为名贵的食用鱼类旦烂,唯产量不大,所以可作为海水养殖的对象。鱼苗在广东、广西、福建均有一定数量可捕,台湾、海南人工已育苗成功,有相当数量返销广东、福建网箱养殖,有人曾想在广东惠东孵化育苗没有成功。
金鲳鱼食量大,消化快。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饲食后停留不长的时间,若再投喂其爱吃的食物,仍然凶猛争抢。金鲳鱼生长速度很快,养殖半年体重可达500克左右,养殖者根据金鲳鱼生长速度非常快的特点,选择在金鲳鱼生长最快的6、7、8月份加大投饵量,使其迅速生长,尽快达到上市规格,压缩其生长周期,降低风险。
网箱养殖
1.海区的选择
网箱养殖金鲳鱼的海区选择非常重要,金鲳鱼为暖水性鱼类,海区最好选择在广东惠东(包括惠东)以南的海区。网箱底距离海底以最低潮位计以1.5米左右为宜,风浪平静,交通便利。
2.放养规格及密度
养殖阶段,为早日收获,早日出售体长6厘米左模悄漏右的鱼苗,可放为40尾/立方米~50尾/立方米水体,如果不急于收获,可适当加大养殖密度。
3.日常管理
(1)投饵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饵料,一是鲜杂鱼;一是人工配合饲料。因金鲳鱼嘴巴较小,鲜杂鱼一定要鲜,搅碎防止鱼骨卡住喉咙而被饿死,在6月~8月份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0%以上,每天投喂两次,在其它时间可以根据情况适当降低投饵量。为加快生长速度,可加大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0%左右,投喂次数增加到3次~4次甚至5次。配合饲料可参照说明来投喂。
(2)安全检查为防止逃鱼,要经常对网箱进行检查。在台风过后,检查网箱有无损失,有无逃鱼的现象发生。
(3)消除网箱附着物网箱下海一段时间,有污损生物附着在网箱上,要及时清(4)记录记录和资料累积,是提高养鱼技术的重要工作。每天一定要对水温、盐度、鱼摄食情况,死鱼情况,天气变化情况,鱼病情况等作详细的记录。
4.疾病防治
鱼病是影响金鲳鱼成活率的重要因素,由于网箱养殖放养密度大,一旦鱼发病,交叉感染速度快,病情难以控制,易造成批量死亡。防重于治,预防尤为重要。因此平时要做好预防工作,发现鱼病要及时治疗。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