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播大蒜种植时间、种植方法、管理技术、怎么施肥
现在正值秋季,正是种植大蒜的好时候,那到底秋季大蒜几月种,大蒜的播种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下面就请看下具体的时间和大蒜播种的办法。
大蒜的播种时间
大蒜生育期的长短,因播期和品种不同有很大差异。春播大蒜的生育周期较短,一般90~110天,秋播大蒜生育周期较长,一般220~280天。大蒜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播种较为适宜,“青蒜”用大蒜一般在8月份或更早播种。10月份气温16.9CC,5厘米地温18°C~19C,至越冬时蒜苗高可达25厘米以上,有利于越冬。
秋季大蒜播种的方法
播后十余天齐苗,越冬前长足5一6片叶,此时大蒜抗寒力强。为了生产大个头蒜(要求90%以上蒜头直径都在5厘米以上)要求:
秋天种大蒜当选哪种形式较好?
种植大蒜可以采用双层地膜覆盖,单层地膜覆盖,也可用大棚,只要收成好就行,秋天种大蒜那两种形式选哪种会比较好呢?利于施用肥料、打药的话,编者还是建议选双层地膜覆盖,原因如下。
秋播大蒜采用双层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提高产量,提早上市,增加效益的作用。特别是采用双膜覆盖栽培模式,与单膜覆盖能增加效益20%左右。下面,介绍一下有关的栽培要点。
一、透择优良品种
选择丰产性好、抗病力强的白皮类大蒜品种。如山东冠县大蒜,这是山东省的一个优良地方大蒜品种,也是一个重要的出口品种,每个蒜头有7-8瓣,外皮稍带紫红色,皮薄,蒜瓣肥大,辣味浓,品质好,属于有薹种。生长健壮,耐寒性强,抽薹率高,耐贮藏,适于秋栽。
二、适期播种
秋栽大蒜后管理方法?
秋栽大蒜种植的朋友比较多,秋栽大蒜后的管理非常重要,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秋栽大蒜后管理方法?
秋栽大蒜后管理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种植前深耕整地,以腐熟有机肥为主,施足底肥。适期播种,谨防种植过早造成大蒜越冬遭受冻害或过晚达不到大蒜生长所需的积温,从而影响影响大蒜产量。
大蒜种植需栽直、栽稳,蒜瓣腹背面应保持与行向一致,有利于出苗后叶子分布合理,促进叶片光合作用,提高大蒜产量。合理密植,下种后土壤表层喷施新高脂膜,可保墒,码缺防土壤板结,提高出苗率。
播后10-15天左右浇一次齐苗水,有利于大蒜根系的生长。防止死苗、黄苗现象,封冻前,应浇一遍越冬水,施一次冲施肥,促使来年春天蒜苗返青快、长势强,大蒜高产、优产。
秋大蒜施什么肥料?
现在正值中秋季节,很多农民朋友都准备种植秋大蒜,在种植时秋大蒜施什么肥料?秋大蒜在肥料上施用,想要达到好效果的四个步骤:
一、肥液浸种迟姿辩。在种植秋大蒜前,用1500倍神农素螯合肥、1000倍自然芸苔素混合液浸泡种子8-10小时,再种植。
二、施足基肥。在种植秋大蒜时,每亩施复合肥(15-15-15)40-50公斤,生物菌肥8-10公斤,再将大蒜种子种下,然后用干枯稻草或其他杂草将土壤覆盖住,草厚5-6厘米为宜。
三、及时追肥。在秋大蒜幼苗高10-15厘米左右,长出3-5片新叶时开始追肥,以后每15-20天追一次肥,连追3-5次即可以收获。每次每亩施沤制腐熟的花生麸40-50公斤、活力素生物菌肥8-10公斤、氨基酸有机复合肥20-30公斤,兑净水100倍后,均匀淋施在大蒜植株根部四周的土壤中即可。
四、册芹叶面追肥。在秋大蒜生长发育期间,必须每7-10天叶面喷施一次0.1%硫酸镁、0.2%尿素、0.3%磷酸二氢钾、300倍硝酸钙、1000倍植物平衡营养液
秋红蒜苗期技术有很多,秋红蒜苗期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如果要种植早秋青蒜,首先要选择早熟品种,种植大蒜进行低温保湿处理,然后及时播种。青蒜9月上市。此时,绿色蒜苗因其价格高、市场需求高而广受欢迎。一般大蒜品种在初秋可以种植青蒜苗,但发芽早的紫蒜最好,种植者应选择早熟的大蒜品种,这些品种生长快,产量高,上市早,口感好。对大蒜种子进行低温保湿处理,可以打破大蒜种子的休眠,促进生根发芽。播种前,将大蒜干燥2天,选择大而无病的蒜瓣,放入布袋中,用冷水浸泡,取出,在2℃下沥干1月。大蒜种子取出后,每公斤大蒜种子浸泡在1公斤25%多菌灵500倍溶液中约10小时。
一般长江淮河流域8月初就可以播,北方可以提前播。播前整地,每亩底施农家肥3-5立方米左右,饼肥1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优质家禽肥1000公斤。播种一般每亩需要大蒜种子250公斤左右,株距7厘米。由于初秋播种青蒜时温度较高,需要加强水肥管理,以保持田间湿润。当幼苗长到2-3片叶时,应一次性施用速效氮肥,可促进大蒜幼苗的早期生长和早期生长。大蒜苗一般40天左右可以分批收获。一般每亩能产蒜苗2000公斤左右。
避免与其他洋葱和闹孙大蒜作物连作。前茬应该是水稻。前茬收齐后,应尽快进行深度晒晒。每亩施腐液档链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作为基肥。铺在地面后,地面应深耕20-30cm,地面应犁一两遍,以达到上虚下实的目的。精细整地和施用有机肥对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然后开沟睡觉,沟宽2m,沟宽30cm,沟深20~30cm。根据收获产品的器官。大蒜可以收获青蒜苗、蒜黄、蒜薹、大蒜,甚至一些单瓣蒜作为产品器官,因此品种选择必须根据品种特点、气候条件、市场需求等进行。如四川彭州栽培的软叶大蒜,应作为蒜苗或蒜头栽培,不抽薹。
农民的谚语说白露早,寒露晚,秋分播种正合时宜,种蒜不得九,独种。华南大蒜必须适时播种,过早,出苗率低,易出现双瓣蒜,过晚,冬前生长期短,苗太小,易受蠢顷冻害,影响大蒜产量和品质。但具体播种期必须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收获的产品和器官、品种特点和市场需求来确定。为了收获大蒜幼苗,播种可以提前到6月。播种前仔细选择蒜种,选择无病虫害的成熟蒜,去掉发霉、破损、变形或过小的蒜种,即大到小、强到细、好到坏,蒜瓣分大、中、小三种,分别种植,使中耕管理和成熟一致。大花瓣宜稀植,小花瓣宜密植。
大蒜高产种植技术
大蒜是上好的营养品,那么对于大蒜如何高产种植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大蒜高产种植技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蒜高产种植技术
秋季大蒜优质丰产施肥四步曲
秋季种大蒜,因气温高、昼夜温差大、天气干旱,大蒜不但发芽率低,发芽不整齐,芽苗瘦弱、生长缓慢,而且容易出现叶尖黄化现象,茎小叶薄,植株矮小,产量低,品质差。须从施肥入手提高大蒜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肥液浸种。在种植秋大蒜前,用1500倍神农素螯合肥、1000倍天然芸苔素混合液浸泡种子8~10小时,再种植。
施足基肥。在种植秋大蒜时,每亩施复合肥(15-15-15)40~50公斤,生物菌肥8~10公斤,再将大蒜种子种下,然后用干枯稻草或其他杂草将土壤覆盖住,草厚5~6厘米为宜。
及时追肥。在秋大蒜幼苗高10~15厘米左右,长出3~5片新叶时开始追肥,以后每15~20天追一次肥,连追3~5次即可以收获。每次每亩施沤制腐熟的花生麸40~50公斤、活力素生物菌肥8~10公斤、氨基酸有机复合肥20~30公斤,兑清水100倍后,均匀淋施在大蒜植株根部周围的土壤中即可。
叶面追肥。在秋大蒜生长发育期间,必须每7~10天叶面喷施一次0.1%硫酸镁、0.2%尿素、0.3%磷酸二氢钾、300倍硝酸钙、1000倍植物高效平衡营养液、1000倍天然芸苔素混合液,连续喷洒8~10次。
如何防止大蒜长芽
大蒜含有粗纤维、钙质、磷质、铁质、盐碱酸埋顷、抗坏血素、核黄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其中挥发迹孝油约0.2%,具有辣味和特臭,而研究发现,挥发油蕴含的大蒜辣素具有明显杀菌作用,对细菌、真菌或害虫引起的感染,证明有治疗及预防的作用。
蒜就爱长芽,如何保存是个问题。除了放置于干燥通风处之外,我们也不妨以油炸黄金蒜的姿液稿方式保存;方法则是将大蒜洗净、风干后去外膜,放入热油中炸成金黄色,待油滴尽之后,裹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则可久存。
油炸后的大蒜,部分辛辣成分会溶入油中,不过黄金蒜仍不减其风味,炒菜、炖煮都相当适用,且油炸后的大蒜,容易保存,营养价值也保留于蒜头里,对家庭置放大蒜,以及畏强烈辛辣者,是一种不错的处理方式。
冬季如何储存大蒜种
贮藏蒜种可在表土结冻前,选择地势较高的背阴处挖贮藏沟,沟深50~60厘米,沟宽60~70厘米,沟长可根据贮量的多少而定。在当地气温降至-12℃时,开始入沟贮藏。贮藏前2~3天,将蒜种充分晾晒,以减少蒜种的含水量。埋藏时,将沟底用砖头或木棍等垫起,高5厘米~10厘米,然后将蒜头堆放在上面,堆至距地表15厘米~20厘米处。蒜头上面用木棍、纸壳、草苫子搭棚,四周再用土埋严,以防透风。盖棚时,在棚的一侧垂直绑一根细管,管内吊一支温度计,以便随时测定沟内温度的变化。贮藏期间沟内温度应控制在0℃~10℃,当温度低于-10℃时,应加盖草苫保温,待温度回升后再及时撤掉。冬季降雪后,要在雪融化前将积雪清除干净,防止雪水流入沟内。早春时,于播种前2~3天将蒜种取出,经轻度晾晒后,即可分瓣播种。这种贮藏方法,使贮藏期间的蒜种处于0℃以下的低温条件,呼吸作用处于停止或半停止状态,减少了蒜种的营养消耗。播种前,蒜种硬实,颜色雪白,新根萌发整齐一致,播种后植株生长健旺,产量明显提高。
大蒜高产种植要点
1.精细整地:种植大蒜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排水优良有机质丰富的砂质壤土为好。尽量避免重茬,不与葱蒜类作物连作。一般深耕20厘米并打破犁底层,耙细整平,筑畦宽1.5—2.0米,长20—30米,挖好排水沟,畦面保持平整、松软。
2、深施底肥:大蒜因生长期长,群体密度高,需肥量大。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4000-5000公斤,史丹利“三安”或大蒜专用肥80-100公斤,结合整地耕翻到15-20厘米土层中。
3、适期种播:大蒜喜冷凉的气候,幼苗越冬的最佳苗龄为4-6叶期。在山东一般于秋分-寒露播种为宜,适时播种利于壮苗,根系发达,安全越冬,可以早收获蒜薹,且产量高。播种偏晚,降低大蒜品质,或产生独头蒜。
4、合理密植、注意浅播:“深栽葱浅栽蒜”是农民多年实践得出的经验。大蒜开沟深度5-6厘米为宜,播种深度3-4厘米,播后覆土2厘米左右.行距15—20厘米,株距10—12厘米,每亩3—3.5万株。如果播种过深,发棵慢,将来蒜头小,产量低。
5、中耕除草:浇水后杂草萌生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又破除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透性。
6、科学肥水管理:大蒜追肥时期一般分为越冬前追肥、返青期追肥、蒜薹伸长期追肥和蒜头生长期追肥。追肥要与浇水相结合,肥水相济,以水促肥,促进打蒜生长。
①越冬前追肥:促进出苗后迅速发根长苗,提高大蒜的越冬性能。对于底肥不足的地块,于出苗后15-30天进行,亩追高氮复混肥8-10公斤;肥力较高、底肥较足的田块,可以不施催苗肥。
②返青肥:一般在春季气温回升,大蒜的心叶和根系开始生长时施用,即在春分左右,亩追高氮复混肥8-10公斤为宜。
③、催苔肥:一般应在鳞芽和花芽分化完成、蒜苔孕育或露缨时进行。由于此时进入生长旺盛期,生长量和需肥量先后达到高峰期,所以催苔肥是一次关键性的追肥,占追肥总量的40%-50%,亩追史丹利硫基复混(合)肥(17-6-22、20-5-20等)25-30公斤。
④、催头肥:一般于抽薹肥施后25-30天进行,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磷钾肥,亩追高氮复混肥15-20公斤为宜,以满足蒜薹采收和蒜头膨大时对养分的需要。同时结合防病喷施叶面肥,确保大蒜丰收。
大蒜高产栽培技术
一、深翻整地、施足基肥
大蒜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优良的砂质土壤为宜。大蒜前茬收获后立即清地,亩施腐熟的有机肥5000~6000千克,复合肥80~100千克,并配施一些钙、镁、硫肥。然后深翻30厘米左右,精耕耙平。
二、精细播种、培育壮苗
1、精选种瓣:种瓣是大蒜幼苗的主要营养来源,其大小好坏对产品器官形成的影响很大。因此,应根据品种特性,选头大、瓣大、瓣齐的蒜头作种,播种前掰瓣并剔除霉烂、虫蛀、破碎的蒜瓣,按大小分为3级,播种时先播一级种瓣(百瓣重500克左右),再播二级种瓣(百瓣重400克左右),三级种瓣(百瓣重小于300克)一般不作种。不同级别种子要分别栽种、不要混栽。
2、适时播种:大蒜播种的最适时期是使植株在越冬前长到5~6片叶,此时植株抗寒力最强,在严寒冬季不致被冻死,并为植株顺利通过春化打下良好基础。播种过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长过旺而消耗养分,降低越冬能力,引起二次生长,影响大蒜品质。播种过晚,则蒜苗小,组织柔嫩,根系弱,积累养分较少,抗寒力较低,越冬期间死亡多。所以大蒜必须严格掌握播种期。
3、合理密植:蒜薹和蒜头的产量是由每亩株数、单株蒜瓣数和薹重、瓣重三者构成的。应按品种的特点做到适当密植,一般亩栽4~5万株;早熟品种适当密些,以亩栽5万株左右为好;中晚熟品种应适当稀些,以亩栽4万左右为好。
4、适当浅栽:“深葱浅蒜”,大蒜适宜浅栽,覆土厚度3~4厘米为宜。采用沟栽时,可开10厘米深的沟,栽前先填土3~4厘米,之后摆蒜,种蒜高约3厘米。耧平畦面,覆土厚度即为3~4厘米。
5、覆盖地膜
大蒜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明显,与陆地栽培相比,覆盖地膜能改善大蒜生长的微环境条件,促进大蒜的生长发育,从而达到早产、高产的目的。研究表明:大蒜地膜栽培,抽薹时间可提前6~10天,成熟期提前5~8天,增产蒜薹55.35%,增产蒜头44.8%。
一般先播种后盖膜。盖膜要严密,压紧。做到膜紧贴地面,无缝隙,膜无皱折,有破损时及时用土堵上。
三、加强田间管理,保证高产稳产
1、幼苗期管理:大蒜苗出齐后浇水1次,结合浇水,每亩施用5~8公斤高氮复合肥来促苗生长,对于肥力较高,底肥充足的田块可不施肥。而后控制肥水,中耕除草,松土保墒。为了保护幼苗越冬,适时适量的浇1次封冻水。待春季气温回升,大蒜心叶和根系开始生长时,浇返青水,结合浇水,亩施8~10千克高氮复合肥来促进幼苗生长。
2、花芽分化蒜薹伸长期管理:退母后植株开始独立生活,花芽、鳞芽开始分化,进入旺盛生长期。此期要肥大水勤,一般5~6天浇水1次,每2次水追施1次肥,每亩可追施复合肥15~20千克,共追肥2次。蒜薹采收前3~5天停止浇水,使植株稍现枯萎,以使“口松”易菜薹。
3、鳞茎膨大盛期管理:菜薹后立即浇水1次,并亩施高氮复合肥15~20千克,以满足蒜头膨大对养分的需要。以后4~5天浇1次水,收获前1周停止浇水,使蒜头组织老熟,提高其耐贮性。
四、适时采收
1、蒜薹的采收:适时采收蒜薹不仅能提高蒜薹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对提高蒜头的产量有重要作用。当蒜薹生出叶鞘口8~15厘米,上部打弯“称钩”形且总苞变白时采收,质地柔嫩、产量高。收获时一般应选在晴天中午或午后较为理想,提薹时应注意保护蒜叶,防止叶片被拔起或折断,影响蒜头膨大生长。
2、蒜头的采收:根据不同的用途,若收蒜头供腌渍用,可在收薹后15天左右收获;若收干蒜头,则在收薹后20~25天,植株叶片逐渐枯黄,假茎松软时收获。收获后,进行晾晒,晾晒时注意只晒秧,不晒头,防止蒜头灼伤或变绿,经常翻动,2~3天后,待茎叶干燥,即可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