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花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猪苓花的栽培技术视频
猪苓栽培技术
猪苓又名茯苓、灵芝,是多孔菌科、多孔菌科的药用真菌。其子实体幼嫩时即可食用,味道鲜美。它也是一种著名的中药,有利尿和治疗水肿的作用。那么如何种植猪苓呢?让让我们看一看。
1、选地
人工散凳栽培猪苓最重要的是选地,要从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等方面进行。猪苓适宜生长在海拔300-1500米的地区,半阳半坡为最佳选择。植被宜选择栎、桦、枫、榆、柳、杨等灌木树种,土壤宜选择富含腐殖质的冲塌旅砂质粘土,呈微酸性。盐碱地和泥炭地不适合种植。选地后,必须有沿坡挖的窝,窝与窝的间距控制在3050cm,必须有排水沟。鸟巢的规格一般是1米长,70厘米宽,15厘米深。
2、材料准备
首先要选择好的菌木,如椴木、桦木、枫木等树种。这些树种皮厚、品质高、营养丰富,能提高对品系的持久营养供给,有利于高产。还需要制备猪苓的菌核蜜环菌菌株。菌种应是菌丝粗、表面有网状菌根、菌丝萌发力强的优质菌种,才能获得衫亩高产优质的猪苓。
3、繁殖方法
先在巢底铺一层2-3cm厚的叶子,将蜜环菌掰成小块均匀撒在叶子上,再在叶子上撒猪苓生长素。最后,把蘑菇木放在叶子上。蘑菇木要有一定的间距,3-5cm,然后用混合物填满间距。将猪苓掰成小块,均匀地放在菌木两侧,盖上一层叶子,再盖上一层10厘米厚的腐殖土,盖上叶子。
4、管理
栽培猪苓的功效在于温度。猪苓在地温10度的情况下,可以在10厘米深的地方发芽。发芽后在18-22度生长最快。温度一旦超过28度,就生长缓慢,低于9度或高于30度就停止生长。所以管理中最重要的是温度,一定要控制好。其他管理比较简单,不用施肥,不用除草,让它自然生长。
以上是猪苓栽培技术的介绍。希望能帮到你。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们。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猪苓栽培技术指南
猪苓种植技术栽培技术最新高产技术
一、生长习性
1.生长与发育
(1)猪苓生长发育与蜜环菌的关系1954年川村清一在研究中发现,在猪苓的菌核中有密环菌菌丝的侵入。
(2)猪苓菌核的生长发育从猪苓菌核体上萌发的新苓,最初为白色毛点,以手触摸极易脱落,l个菌核上有这样的毛点40余个,随毛点的不断长大变厚,相近的白点汇聚在一起时,逐步形成白毛菌核。在一个生长期内最大者可达18厘米3,多为7厘米3左右。新生苓仅占总穴数的15.7%,从重量来看,新苓占母苓总重的1.8%,由此可见,野生猪苓的繁殖能力是很低的。
猪苓的菌陵宽核,外观可分为深褐、灰黄、洁白三种颜色,习惯性为黑苓、灰苓、白苓。一般认为黑苓是三年或三年以上的老警,灰苓是二年生的,白苓是当年新生苓。菌核的颜色只能作为鉴定猪苓生长年限的参考,而不能作为惟一的依据。
二、选择场地
选择海拔800--1200米左右林地栽培,以次生阔叶林、杂灌林、混交林、坐南朝北阴坡为宜,800--1200米以阴坡沟漕处栽培,1200米以早阳坡或二阳坡林间或平地、坡地栽培,阳坡不宜栽培,土质要求湿润,疏松透气,腐殖土含量高的微酸性砂壤土。三、栽培时间
一年四季均可栽培,但以2--5月和10--12月栽培最好,1000米以下应避开6--9月高温期。四、培育密环菌菌材
密环菌的好坏是影响猪苓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因此优质的密换菌菌材是提高猪苓产量的关键。
1、树种:以大叶橡树、青岗、桦树、栎树等树种,除带油脂、芳香、杀菌等树种。
2、截段:将6--10公分的树棒截成长50-60公分的短节,在树棒2--3面砍成鱼磷口深入木质层。凉晒20--30天备用,树棒过干可用0.25℅的硝酸铵溶液泡一天使用。3、培养方法:选用干净沙土地或生沙土地培育,挖坑深度15--20厘米,长60厘米,宽70厘米,将坑底土壤挖松整平,铺3厘米厚湿树叶,树叶上摆一层树棒5根,棒间留1--3厘米空隙,回填半沟沙土,在棒两端和两棒之间放入密环菌菌枝菌种,每隔5厘米放一个菌枝,洒一些清水,浇湿树棒,然后用沙土填实棒间空隙,以盖严树棒为准.放入第二层树棒,回填半沟沙土,放上菌枝盖土(同第一层操做一样).如此依次3层,最后盖沙土约10厘米,每10天浇水一次,3--4个月可以长好菌丝,菌棒培养时间每年3--10月.五、材料准备
1、下种量:每穴一般0.7--1斤,(精选后的标准苓种以黑苓、灰苓为主).
2、菌材:每穴用树棒5根。直径6--10公分的树棒截成长50-60公分的短节,在树
棒2--3面砍成鱼磷口深入木质层。凉晒20--30天备用。
3、树枝:每穴用鲜树枝4-5斤,直径1--5公分的树棒截成长5-8公分的短节备用。4、菌种:选用优质蜜环菌,每穴用蜜环菌2瓶。或者培养好的菌棒3根亏让。五、栽培方法(一)菌材栽培方法
1、挖坑:坑深15--20公分,宽60公分,长不限,根据地形而定,坑底挖松整平.在林地或沙地栽培。
2、下种放棒:①穴下填腐殖土3--5公分,穴中间放一根捎大一点的树棒,树棒两边各放一根菌材,菌材与中间树棒间距4--5公分,顺序为一根树棒一根菌棒以此类推,长度不限,回填半沟细沙土;②下种:在5根密环菌材两边分别均匀放入0.7--1斤猪苓种,然后放入4-5鲜斤树枝,树枝必须单个平放,不能重叠。
3、填土:将细土均匀添入菌棒与树棒空隙中间压实,最后用腐质土或沙土覆盖8--15公分,坑面盖成平顶,便于保水保墒.也可呈“井”字型栽培两层.
(二)密还菌菌种栽培法
栽培方法同菌材栽培方法基本相同,每穴用树棒5根,树枝4-5斤,菌种2瓶,方法1.每穴共放树棒5根,中间一根为中心棒,中心棒稍大一点,两边各放两根树棒,树棒与树棒之间各留4--5公分空隙;2.在棒隔空隙处回填半沟沙土,然后在5根棒两边均匀放入猪苓种;3.将2瓶密环菌菌种均匀放入树棒及猪苓种两边,然后销汪局放入4-5鲜斤树枝,树枝必须单个平放,不能重叠;4.填土:将细土均匀添入菌棒与树棒空隙中间压实,最后用腐质土或沙土覆盖8--15公分,坑面盖成平顶,便于保水保墒。(三)猪苓纯菌种栽培法(略)(四)猪苓天麻混合栽培法(简诉)
下层猪苓栽培同菌核栽培方法一样,将猪苓层菌材用土盖平,然后再在猪苓层菌材上横放4根菌材(树棒2根.菌材3根),猪苓层与天麻层呈"#"字型,将天麻种放入上层盖土5-8公分。当年可收天麻,效率高,麻形好,只栽种一茬。六、栽后管理
猪苓栽后管理十分简单,不勤除草,不施肥.主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防旱;二是保温保湿,越冬管理;三是防止人畜践踏;四是注意观察猪苓营养需求,加棒覆土。七、收获与加工
猪苓收获时间在每年2-3月和11-12月.尽量在休眠期收获的猪苓品质好,收获之后,将大的猪苓或枯苓作为商品,小的可做种继续栽培,猪苓加工可清洗晒干或晒烘干,最后分级出售。
八、猪苓的病虫害防治
1.杂菌防治:主要是使用优质密环菌菌种和培育优质密环菌菌材,选用干净砂土地或生地培育菌材。
2.虫害防治:蚂蚁.蛴螬防治,不要种植在虫害较多的地方,也可用农药进行土壤杀虫。猪苓最简单的种植方法
1、选地:人工栽培猪苓最重要的就是选地,选地要从地形、地势、植被以及土壤等多方面进行,猪苓适宜生长在海拔300-1500米的地区,以半阳半背坡向为好。植被宜选择柞、桦、槭、榆、柳、杨等灌木树种,土壤以选择富含腐殖质的沙粘配信土为宜,土壤呈微酸性。盐碱地和草炭地不宜种植。选地后就要有顺坡挖窝,窝与窝之间控制株行距30×50厘米,而且还要有排水沟,而窝的规格一般为长1米、宽70厘米、深15厘米。
2、材料准备:首先要选择良好的菌柴,适宜选择椴木、桦树、枫相木等树种,这些树种的皮厚质量,负载蜜环菌生长环境,而且营养丰富,能为菌种提高持久的营养供应,有利于高产。还要准备好猪苓菌核蜜环菌种,菌种应该选择菌丝粗状、表面有网状菌根、菌丝萌发力强的优质菌种,这样才能获得高产、优产的猪苓。
3、繁殖方法:首先在窝底铺一层2-3厘米厚的树叶,将蜜环菌掰成小块均匀的撒在树叶上,再将猪苓生长素撒在树叶上。最后吧菌柴摆好在树叶上,菌柴阿金要有一定的间距,3-5厘米为宜,再用混合物将间距填满。将猪苓菌掰成小块,均匀的摆在菌柴的两侧上,在覆盖一层树叶,树叶上覆一层10厘米厚的腐殖质土,在用树叶覆盖。
4、管理:栽培猪苓的功效点李卖基在于温度,猪苓在10厘米深处,地温在10度时即可萌发,萌发后在18-22度生长最快,一旦温度超过28度生长缓慢,低于9度或超过30度会停止生哪谨长。所以在管理时最重要的就是温度,一定要控制好地温,其他管理较为简单,不用施肥,不用除草,使其保持自然生长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