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打孔山药种植技术视频 打孔山药种植技术与管理

分类:种植养殖发布者:我们一起去偷菜

山药的种植方法与技术 如何种植山药

1、山药是深根作物,一般需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土质肥沃、透气性强、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来种植,选好地后进行深翻整平,结合深耕施足底肥。

2、选择抗病能力强、适合当地种植的山药品种进行种植,当春季气温稳定在10℃以后就可以播种,播种的时候把垄上开10厘米深的沟,把种块放入,搜行雀覆盖上3厘米左右的土,还要保持土壤湿润,株距控制在15-20厘米左右,种植的密度要合理。

3、给山药第1次浇水不能太多,避免山药长粗脖子,在地表没有干的时候进行第2次浇水,这样可以防止地表干裂导致植株死亡世早,往后浇水要逐渐增加,以不超过根部生长的深度比较好,不然植株根部容易长成细长状。

4、山药是喜肥作物,除了要施足底肥之外,在它的生长期还要追肥2-3次,第1次在山药苗高30-45厘米的时候,第2次在6-8月初的时候,第3次在8月下旬的时候。追肥可以采用沟施,肥种可以用腐熟的人粪尿或者饼肥,施肥的量根据土壤的肥力等情况来定。

5、定期观察种植的山药,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避免出现大规模山药被侵害。还要在合适的时候对山药进行采收,一般在带胡霜降后采收比较好。

山药的种植方法与技术是什么?

一、选用良种。

生产高品质的山药,宜选用抗病、抗逆性强、耐肥水、产量高、品质好、耐贮存的镇平山药、粗牛腿山药、农大长山药1号、农氏盯大扁山药1号、农大无架山药、日本白山药、田园佳山药、花籽山药、日本大和芋等新品种。

二、选择地块。

选用地势高、排灌方便,避风向阳的地块;要求地下水位在4m以下,耕层厚在20厘m以上,土壤含有机质2%,全氮0.15%的沙质壤土为高产田。山药极忌连作,尤其重沟种植,易引起严重病害,并会因土壤养分失调而减产。据调查,连作两年,减产30%以上,连作3年减产40%~50%。

三、挖沟施肥。

冬前深耕30厘m,以促进土壤熟化。翌年2月中旬,按行距0.9~1m挖沟,沟深1.4m,宽0.25m。挖好后随即在沟中往回填土,填土时要注意清理出沟中胶泥。每回填土厚30厘m并踩压一次,以防雨季畦面塌陷,亦可避免山药种植后块茎分枝弯曲畸形。沟填平后用剩余的土与腐熟好的优质圈肥,按土肥2:1拌均匀,在挖沟的地方筑宽0.5m,高0.4m的土垄防止雨水进入沟内造成塌陷。一般每667㎡施腐熟优质圈肥和鸡粪10000KG,饼肥150KG,过磷酸钙50KG,草木灰200KG。施肥方法是将肥料均匀施于两垄中间,用锨翻入土中,用脚踩实整平后,根据地形地貌,做好田间水系配套,以利排涝降渍或旱季灌水。

四、选种浸种。

在山药的选种浸种上,要把好“四关”。一是“选”,即选用冬前预留的色泽鲜艳直径3厘m以上块茎上段,或上端嘴子作种茎,种茎长35~40厘m。要求无霉点、无病斑、无腐烂。种子质量以山药把子优于成品山药,且产量差异较大。二是“切”,3月中旬取上段块茎切段,每段长15~20厘m,随即在切口处蘸涂生石灰粉,并晒3~5个晴天。三是“困”,即把切好的山药放在户外,利用阳光照射5~7天,增加种子束缚水含量,促进形成愈伤组织。四是“浸”,栽植前再用40%多菌灵胶悬剂300倍液浸泡种茎15分钟,捞出晾干后栽植。

五、栽植盖膜。

山东鲁南地区宜在3月底4月初进行栽植。株距0.23~0.25m,每667㎡栽植密度为2600~2900株。栽植种茎方法是在土垄上开沟,沟深10厘m,将种茎或嘴子平放沟内,再盖土5厘m厚,踩实整平后覆盖地膜。据多点调查,覆膜的可早出苗15天左右,且出苗整齐、茎叶生长快,满架期提早33天。

六、高架栽培。

一条山药种茎只出1个苗,如有数苗,应于其蔓长7~8厘m时、选留1条健壮的蔓,将其余的去除。4月10~20日,山药出苗5~9厘m时,及时破膜放苗,并封膜保温,严防烧苗及灼苗。蔓高30厘m时,及时袭山搭人字形支架扶蔓,支歼禅和架高度为1.5~1.6m,以便通风透光。山药豆生成时,若不利用,应及早抹除。增加支架高度能有效地提高叶面积系数和产量。2004~2007年调查,支架高度1.6m的比架高0.5m、1m处理叶面积系数分别提高1.5倍和0.7倍;每667㎡山药产量分别增加56.4%和24.7%。

七、覆盖麦草。

6月中下旬,在行间覆盖20厘m厚的麦草,盖草量约400KG/667㎡,可有效地消灭杂草和保墒防旱。据调查,盖麦草的每㎡有杂草2株,而对照却高达46株,盖草的耕层土壤0~20厘m含水量为18.17%。对照为15.41%。

八、肥水管护。

山药出苗后应视苗情适当施提苗肥。一般每667㎡可穴施碳铵20KG,过磷酸钙15KG。6月中旬,进入藤蔓及薯块生长期,地下块茎开始迅速膨大时,一般每667㎡应施碳铵25KG,过磷酸钙20KG,草木灰50KG。8月中旬,根据植株长势和长相进行病虫防治,可在叶面喷施1%尿素和0.2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3~4次,以防植株早衰。山药的浇水管理,应注意在块茎生长盛期保持土壤湿润,不旱则不灌。

九、防病治虫。

甩蔓前喷施300倍代森锌于茎基部,预防炭疽病。以后每7~10天喷药1次,约2~3次。7月中旬如遇暴雨或连阴雨,在天气转晴后应立即进行补喷。

此外,要特别注意地下害虫如蛴螬、地老虎及食叶蜂的防治。蛴螬、地老虎、三龄后幼虫用500倍50%的辛硫磷拌鲜泡桐叶毒饵于傍晚堆放,每667㎡120堆,每堆50~100克。食叶蜂应根据其生活习性进行综合防治:

①精细整地消灭冬蛹。

②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为害程度。

③捕杀幼虫和卵。

④在成虫盛发期和卵孵化高蜂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加20%来福灵4毫升进行叶面喷雾。

山药种植技术 山药种植视频

山药种植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10-8-79:31:00来源:【浏览字号:大中小】

标签:山药栽培繁殖选为>>>点击发表评论

山药属多年生草质宿根性藤本植物,营养丰富,不仅是是很好的营养滋补品,是上等的蔬菜产品。山药栽培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整地

山药属浅根性作物,生长期长,一年一茬,一般在春季地温达到10℃时田间栽植。山药种植要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松软的沙壤土或轻壤土田块,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山药不宜连作,一般应隔2~3年轮作1次。

挖栽培沟时一般沟距1米左右,深0.6~1.0米,宽25厘米。挖沟时将表土和下层土分开堆放,使土壤得到充分风化。春季土壤解冻后,先将下层土壤填入沟内,再将表土填入,使之不乱土层。结合填土一般亩施土杂肥1000~1500公斤,磷肥50~70公斤、碳铵25~30公斤、硫酸钾25~30公斤施入其上。忌施入大量未腐熟的有机肥,以防止发生烧根和块茎分杈。

二、种块处理

在种植前20~25天选符合所栽品种特征的无病块极上端较硬的根头作种,将其一端断面在消石灰粉中蘸一下,然后放太阳下晒几天,以杀菌和促进发芽。若要增加繁殖系数,必须将块根切断繁殖。即选长1米左右,横径2.4~4.5厘米的较细块根,切分成15~20厘米长的若干小段,并用毛笔记上、下端,然后将每个断面蘸石灰,横放太阳下晒种,一直晒到段头有细裂缝为止。晒种期要轻拿轻放,以防擦伤。同时要做好防风、防雨和防霜冻工作。

三、栽植

山药栽培沟填入土肥后,沟上做成1米左右宽的平畦。栽植时在平畦中间开深10厘米左右宽的栽种沟,然后浇水。待局缺水渗下将山药栽子按株距15~20厘米单行平铺到沟内,每亩栽~4000株左右。盖土8~10厘米,再加盖地膜保墒,增加土壤温度,促进出苗。利用“山药豆”繁殖山药栽子的,可一畦中两行,提高繁殖系数,行距40~50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每亩栽12000株左右。

四、栽后管理

山药的茎叶喜高温干燥的环境,不耐霜冻。块根日平均温度10℃以上开始发芽,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茎叶生长以25~28℃为最适,块茎膨大以20~24℃最快。山药栽种后经35天才能出苗。

1、搭架引蔓:山药的地上茎细嫩,出苗后应及时支架扶蔓。按山药茎右旋的特性,引蔓盘旋上升,架高1米左右。如主蔓基部侧枝过多,也可适当摘除,以利通气透光。在叶腋间有大量“山药豆”形成时,也可及早摘除一部分,以节省养分。

2、中耕培土:生长前期应勤中耕除草,一般每隔半月进行1次,直到茎蔓已上半架为止,以后拔除杂草。要将架外的行间土壤挖起一部分填到架内袜袜行间,使架内形成高畦,架外行间形成深20厘米、宽30厘米的畦沟,以便雨季排水。

3、适时化控:多效唑对山药地上部分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零余子发生,使山药增产10%以上。喷施多效唑的最佳时期为山药藤蔓满架,现蕾开花初期,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60~70克,加水50公斤混合均匀进行喷雾。生长过旺的田块可间隔7~10天喷第二次,

4、合理追肥:在茎蔓已上半架时追施l次,一般亩追施高浓度复合肥25~35公斤。或距植株20~30厘米开沟施腐熟有机肥500~1000公斤。施肥后浇水。以后在茎蔓满架时,如有黄瘦脱力现象,可再追施尿素10公斤/亩。生长后期结合防病治虫,根外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以保叶防老。

5、排桐好辩灌结合:山药为耐旱作物,但为求丰产,也要适当浇水。一般在第1次追肥前后,如遇久旱不雨,土壤充分发白,应轻浇1~2次,至土壤表层润湿即可。以后到夏秋之交,如遇干旱炎热天气持续1周以上,也要清晨浇凉水抗旱。山药更怕涝,多雨季节要及时清沟排水,达到田无积水

五、适时收获

山药经初霜后,地上茎叶逐渐枯黄,地下块茎进入休眠状态,可收获出售或放在菜窖中贮存。也可在栽植畦上培土防冻,留存地里随用随收。

上一篇:茉莉花的修剪方法视频 茉莉花的修剪时间和方法?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相关文章
更多种植养殖文章

精选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