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肉牛皮下打虫的方法有哪些 肉牛皮下打虫的方法是什么

分类:种植养殖发布者:大篷车

怎样正确合理的给养的牛驱虫?

牛驱虫程序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彻底清除牛体上的寄生虫,因为寄生虫具有繁殖性强、数量多的特点,想要彻底清除比较困难,所以养牛户才制定一套完整的驱虫程序,以保证牛群的健康,下面是牛驱虫程序的详细介绍。

一、驱虫的时间

肉牛驱虫应根据当地寄生虫的流行特点选择适当的时间。对肉牛之蠕虫。驱虫时间主要有秋季驱虫,深冬驱虫和成熟前驱虫三种。

秋季驱虫,秋冬季肉牛体质由强转弱。秋冬驱除肉牛体内的虫体,则用利于肉牛冬季保膘和顺利越冬。近年来的实践证明,秋季驱虫在治疗和预防肉牛,肉羊之寄生虫病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熟前驱虫,这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驱虫措施。该方法是在深冬—大剂量地用药将肉牛体内的成虫和幼虫全部驱除。从而除低肉牛的荷虫量。避免肉牛春乏之死。这种方法有两个优点:把虫体消灭在成熟产卵前,这就能防止虫卵和幼虫对外界环境的污染,阴断宿主病程的发展,有利于保护肉牛健康。此外,驱虫最好安排在下午或晚上进行,牛在第2天白天排出虫体,便于收集处理。

胃肠道、肺线虫与疥螨驱治

对所有新购牛选用丙硫苯眯唑10mg/kg(体重)灌服,虫克星(伊维菌素注射液)针剂0.2mg/kg(体重)皮下注射,或用粉剂5~7mg/kg(体重)灌服,进行一次驱虫。以后每年春秋(2~3月和8~9月)各驱虫1次,寄生虫严重地区,在5~6月可增加驱虫1次,幼畜一般在断奶前后进行1次保护性驱虫,8~9月龄再进行1次驱虫,母畜在分娩前驱虫1次,寄生虫严重地区产后3~4周再进行1次驱虫。

肝片吸虫污染区

选用硫双二氯酚70~80mg/kg(体重),丙硫苯眯唑15mg/kg(体重),混合灌服,每年2~3月份和9~10月份各驱虫1次。

合理处理粪便

驱虫后察卖宏及时清除粪便,堆积发败册酵,杀灭成虫及虫卵。

由于肉牛采食粗饲料、牧草等而经常接触地面,因此,消化道内易感染各种线虫,体外也易感染虱、螨、蜱、蝇蛆等寄生虫。牛的机体轻度到中度感染寄生虫后,饲料的转化率受到影响,主要是食欲降低和吸收的蛋白质及能量利用率降低,胴体的质量和增重效果也有下降,进而影响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为此,肉牛在育肥前预饲期内必须配行对牛只进行驱虫。可采取喂(灌)服、皮下注射、涂抹等方法科学驱虫。肉牛在育肥前应视情况应用丙硫咪唑、左旋咪唑、伊维菌素、阿维菌素驱除线虫、绦虫、吸虫等1—2次,以提高育肥效果。

老黄牛的身上有很多虫,该怎样处理呢?

牛体外寄生虫治疗比较容易,可以用0.1%敌百虫溶液、0.1%双甲虫溶液或0.3%伊维菌溶液喷洒患处,每隔7天再喷洒一次,通常喷洒2~3次,效果非常好。也可以使用伊维菌进行皮下注射,使用量取决于0.2毫克/公斤,每个注射部位最多不能超过50毫克,而且必须注射到皮下,不能注射到肌肉内。否则,不仅会产生更强的疼痛,而且会严重影响驱虫效果。第一次注射后每隔7天就可以再次注射驱虫效果,皮下注射用益维菌比外用效果慢

牛体内寄生虫种类比较多,包括但不限于绦虫、血吸虫、线虫、钩虫、鞭虫、血液原虫等,比体蚂掘外寄生虫更难治疗。对于一般胃肠寄生虫,可以给牛口服阿苯达唑或左旋转咪唑。根据具体的剂量参考,一般早上空腹吃药,约1~2天后可以看到牛排里出现寄生虫。为了加强驱虫效果,可以吃药,7~10天后再吃药。对肺线虫、肠线虫等,可以用益维菌治疗,可以皮下注射,也可以口服。如果牛患有焦点病,可以用贝尼、黄牛等药物治疗,如果牛患有球虫病(多发生在小牛身上),可以用嗜睡症或磺胺等药物治疗。

养殖肉牛的时候,会有把寄生虫赶出肉牛的过程,寄世租生虫在肉牛体内呆太久,不仅会吸收肉牛体内的营养,还会造成肉牛消化吸收系统的障碍,因此,养殖肉牛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虫子赶出肉牛。感染肉牛的寄生虫种类也很多,可能有合并感染,必须在服药前对寄生虫进行检疫,不能通过粪便和症状来判断。不能随便使用驱虫剂驱虫药一般毒性很强,如果实验证明药是安全的,就用在肉牛群身上。

肉牛驱虫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性注射过程,必须在驱虫药注射期间不离开肉牛,驱虫剂不适合特定的肉牛,造成伤害等,在前面进行,以防止搜物兆事故发生。处理好肉牛的球虫后,可以帮助杀死部分肉牛体内寄生虫,保证肉牛正常每日体重增加,最终提高经济效益。

养牛如何打虫

  第一牛羊网倾情整理:由于肉牛采食粗饲料、牧草等而经常接触地面,因此,消化道内易感染各种线虫,体外也易感染虱、螨、蜱、蝇蛆等寄生虫。牛的机体轻度到中度感染寄生虫后,饲料的转化率受到影响,主要是食欲降低和吸收的蛋白质及能量利用率降低,胴体的质量和增重效果也有下降,进而影响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为此,肉牛在育肥前预饲期内必须对牛只进行驱虫。可采取喂(灌)服、皮下注射、涂抹等方法科学驱虫。肉牛在育肥前应视情况应用丙硫咪唑、左旋咪唑、伊维菌素、阿维菌素驱除线虫、绦虫、吸虫等1—2次,以提高育肥效果。  一、驱虫的时间  肉牛驱虫应根据当地寄生虫的流行特点选择适当的时间。对肉牛之蠕虫。驱虫时间主要有秋季驱虫,深冬驱虫和成熟前驱虫三种。  秋季驱虫,秋冬季肉牛体质由强转弱。秋冬驱除肉牛体内的虫体,则用利于肉牛冬季保膘和顺利越冬。近年来的实践证明,秋季驱虫在治疗和预防肉牛,肉羊之寄生虫病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熟前驱虫,这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驱虫措施。该方法是在深冬—大剂量地用药将肉牛体内的成虫和幼虫全部驱除。从而除低肉牛的荷虫量。避免肉牛春乏之死。这种方法有两个优点:把虫体消灭在成熟产卵前,这就能防止虫卵和幼虫对外界环境的污染,阴断宿主病程的发展,有利于保护肉牛健康。  此外,驱虫最好安排在下午或晚上进行,牛在第2天白天排出虫体,便于收集处理。  二、驱虫的注意事项:  病肉牛一般表现为生长缓慢或长期消瘦,呼吸急促,咳嗽,黄疽,被毛粗乱无光,卧地吃食,粪便带血等。病肉牛多为2~6月龄肉牛。给肉牛驱虫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好驱虫药物。
肉牛驱虫的药物选择原则是高效,低毒,经济与使用方便。大规模驱虫时,一定要进行驱虫试验。对驱虫药物的剂量、用法、驱虫效果及毒副作用有一定认识后再大规模应用。  此外,可感染牛寄生虫病的虫子种类很多,有的也发生合并性感染。因此,在用药以前,可通过其粪便各种症状进行确诊后,根据感染寄生虫病的虫子种类选择理想的驱虫药,切不可盲目用药。驱线虫药有左旋咪哇、敌百虫、盐酸噻咪哇、呱嗪等,驱吸虫药有硝硫酚和硫双二氯酚等;驱囊虫药有吡哇酮;驱弓形体病颤核早有乙氨嘧啶和磺胺类药物等。不论选用茄雀何种药物,用一段时间后最好更换另一种,以免产生抗药性,影响驱虫效果。  2、把握恰当的驱虫时机。给肉牛驱虫不单要对症下药,还要讲究投药时间。投药过早达不到驱虫效果,太迟则影响肉牛的发育,形成僵肉牛。应根据虫体的种类、发育情况和季节确定驱虫时间。在通常情况氏乎下,首次给肉牛驱虫最好选在肉牛体重30公斤左右时进行,这样能一箭多雕,把几种虫一齐打下。  3、驱虫前先禁食。为便于驱虫药物的吸收,驱虫前应禁食12~18小时。晚上7~8点将药物与饲料拌匀,一次让肉牛吃完。若肉牛不吃,可在饲料中加入少量盐水或糖精,以增强其适口性。群养肉牛,先计算好用药量,将药研碎,均匀捧入饲料中。驱虫期一般为6天,要在固定地点饲喂圈养,以便对场地进行清理和消毒。  4、畜舍场地要消毒。有些养肉牛户给肉牛驱虫后对畜舍不清理不消毒,结果排出的虫体和虫卵又被肉牛食入后再感染。正确的做法是:驱虫后肉牛排出的粪便和病原物质均应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清除粪便,焚烧或深埋)。粪便宜采用生物发酵的方法消毒。肉牛舍地面、墙壁和饲槽要用5%的石灰水消毒。  5、给肉牛驱虫后,应仔细观察。若出现中毒,如呕吐、腹泻等症状,要立即让其饮服半熟的绿豆汤。对拉稀者,取木炭或锅底灰50克,拌入饲料中喂服,连服2~3天。肉牛用药21日后方可宰杀食用。  6、对于刚入舍的肉牛由于环境变化、运输、惊吓等原因,易产生应激反应,可在饮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和红塘,连饮1星期,并多投喂青草或青干草,2天后添加少量麸皮,逐步过渡,要注意观察牛群的采食、排泄及精神状况,应待整体的牛只稳定后再进行驱虫和健胃。  三、驱虫的方法  1、症状为消化失调,食欲不振,腹泻,粪便含多量粘液或血液。虫体多时造成肠阻塞或穿孔,引起死亡。  可选用下列药物:  (1)左咪唑剂量:8mg/kg体重,混料喂服,饮水内服,或溶水灌服1次;亦可配成5%注射液,进行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  (2)枸橼酸哌嗪剂量:0.2g/kg体重,混饲或饮水,1次内服。  (3)哈乐松剂量:30mg/kg体重,制成混悬剂或糊剂,1次口服。  (4)丙硫苯咪唑剂量:10-2Omg/kg体重,混饲喂服或制成水悬液,1次口服。  预防:  在流行地区,对15-30日龄的犊牛进行驱虫。加强牛舍的清洁卫生;粪便勤清扫,并进行发酵处理。母牛、小牛隔离饲养,减少母牛受感染的机会。  2、对于寄生于牛的消化道内的圆形线虫病,包括蛔虫病,结节虫病、钩虫病、鞭虫病等,可选用以下两种驱虫药:  ⑴1%精制敌百虫溶液牛:0.1g/kg  ⑵左旋咪唑牛:8mg/kg  3、肝片吸虫病硝氯酚,牛:6mg/kg

上一篇:卡特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卡特兰的养殖方法视频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相关文章
更多种植养殖文章

精选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