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作为我们市场中常见的一种蔬菜,因为其本身口感绵密,吃起来清香扑鼻,使得不伏野少消费者对其颇有好感。不少农户见状也纷纷种植土豆,每年三月底是种植土豆的最佳时期,因为这时间泥土的最低温度也达到了18,在种植之前,需要将土豆种植的土壤进行翻耕,将一些固定的老土和土块翻新出来,然后再买入到新的泥土中去,如此一来,才能够使土豆种植下去之后快速发芽。
在土豆种植之前,我们需要对土豆的茎块进行处理。首先,我们去选择健康的土豆母猪株,然后用清水将其清洗干净,使用小刀将其切成小块,大约在三厘米左右。将切好的土豆金会用生理盐水浸泡起乎返来,大约五小时之后可以捞出,使用干毛巾将其包裹,静置在阴凉处,然后耐心地等待悴颜处理,大约十天左右,尽快就会出现嫩芽,这时候就可以准备种植。
土豆发芽之后,我们就可以将处理好的茎块种植在之前准备好的土壤之中,将一些发芽的茎块放置在泥土的上面,注意在种植的过程中,只需要将土豆发芽茎块发芽的部分朝下,然后并不需要用泥土覆盖,只需要在上面轻微的撒一层薄土,大面积种植土豆时,需要将每个穴位之间控下,距离大约15厘米左右,种植时可以用透气的薄膜,将其轻微的覆盖住,然后洒水追肥即可。
土豆作为一种生长在泥土地里的农作物,正常情况下,种苗种下去三个月之后就可以成熟,农户们也就开始对土豆进行采集收获。要注意的是,因为岁厅饥土豆生长是向下的,在土豆采收的时候需要用挖地的方式来进行收割,在刨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够伤及到土豆周围的嫩苗,尽量动作要轻,挖出土豆之后,可以将根茎继续留存在土中,等待二次生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土豆收获完成之后,我们需要对种植土豆的土地进行一次追肥处理,这一次的追肥是为了方便后期继续种植的时候对肥力的保持,施肥完成之后,还需要在上面撒上水,能够便于肥力的吸收。
总而言之,土豆作为一种市场中常见的农作物,其种植的方法相对比较简单,想要形成规模性的种植需要搭建大棚,注意好每个土豆茎块种植的穴位控制,大约在15厘米左右即可,日常做好田间管理,去除掉杂草定期的施肥浇水即可。
土豆种植时间和方法如下:
种植时间
土豆的种植时间一般为4月中下旬至5月初。选择土壤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地块种植土豆,整地后施以基肥,如果田间地下害虫较多。
还宴缺可以撒入一些毒死蜱、辛硫磷等药剂,起到一定的预防和防治作用,将提前处理好的发芽土豆切成三到四块,沾上灰土后进行播种,间隔15厘米,覆土后适当施肥、浇水,土豆出苗后及时进行补苗。
种植方法
1、选地整地
选择土壤比较肥沃,土质比较疏松的土地,其中沙质土地对于土豆的种植土豆最好。
整地的时候尽量挖深一点,把土质整细一点,然后施以基肥,根据不同的地块,底肥施用不同的肥料,吵昌一般情况下,如果有农家肥,可以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如果没有农家肥,每亩施用100斤复合肥,根据土地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加或减少。
2、播种
土豆在播种前十天左右要拿出来放在一定的温度中进行发芽,当芽长到指甲盖大小时拿到室外晾晒,正式播种前对土豆进行切割,一个土豆可以根据发芽的情况切成三到四块,沾上灰土后拿去播种即可。
间隔15厘米左右,盖一层厚度为2厘米左右的土壤,播种的时候进行一次施肥,肥料尽量以农家肥为主,若土壤太干旱的话还要给它浇一些水。
3、田间管理
土豆出苗后,要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如果有缺苗的,要及时进行补苗。针对田间的升祥扒杂草,有条件的可选择人工除草,如果使用除草剂,要注意药害,常用的除草剂有砜嘧磺隆、高效氟吡甲禾灵、灭草松、嗪草酮、二甲戊灵等。
4、收获
当植株生长停止、茎叶大部分枯黄时,块茎很容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比重增大,干物质含量达最高限度,即为食用块茎的最适收获期,留种块茎应提前5-7天收获,以减轻生长后期高温的不利影响,提高种性。
土豆,也就是马铃薯,在我们这叫洋芋,由于可以粮菜兼用,因此在我国有广泛的栽培。露地栽培主要有春栽培和秋栽培,不过随着大棚技术的发展,许多地区在冬季利用大棚栽培土豆,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要想管理好大棚土豆的种植,首先要了解土豆的生育特性,并结合冬季气候的特性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期获得高产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土豆的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
1、土豆对温度的要求
土豆原产南美高山地区,喜冷凉气候,不耐高温。生育期间一以气温17~21℃为宜。
2、土豆对光照的要求
土豆属于喜光作物,在生育期间若长期光照不足或种植于过于隐蔽缺光的地方,茎叶容易徒长,延迟块茎形成。在长日照条件下,茎叶、花果及匍匐枝都生长较快,而短日照有利于块茎的形成。所以,马铃薯茎叶生长对光照长短的要求与块茎形成的要求不同。
3、土豆对水分的要求
土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一般每形成1㎏的干物质需要消耗300~600㎏的水。马铃薯块茎产量的高低,与生育期土壤水分供应状况密切相关。
发芽后如果土壤缺乏水分,则对植株的生长有不良影响。发棵期土壤湿度应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促使茎叶旺盛生长,但即将转入结薯期时应适当控制水分,土壤湿度应由80%降低到60%。结薯期要求土壤水分充足且供应均匀,此时期要求土壤湿度达到80%~85%,结薯后期则应控制土壤水分,以免因土壤水分过多导致块茎腐烂。
4、对土壤及养分的要求
土豆对土壤要求不是很高,出过黏、过酸、过碱的土壤外,都可以栽培。但最适宜土豆栽培的土壤以有机质较多、土层深厚、组织疏松和排灌条件好的壤土或沙土为宜。
土豆是喜肥作物,因此,对肥料的反应很敏感,肥料是形成产量的基础。在生育期,吸收以钾素量最多、氮素次之,磷素最少。在各生长期的需肥:一般幼苗期植株小,需肥较少,块茎形成至块茎膨大期吸收养分速度快、数量多,是土豆一生需要养分的关键时期。
二、大棚土豆栽培的管理技术
1、品种的选择
在品种选择要结合冬季栽培的特点,选择块茎休眠期短、块茎形成早、结薯集中、株形小及茎缓厅枯直立的品种。目前比较理想的有张薯1号、东北农303、克新2号等品种。
2、种薯处理
为了保证出苗快和出苗齐伏亩,在播前10~15天左右的时间要对土豆种薯进行处理。
①、切块
挑选无病种薯,100克以上的薯块需要切成每块至少带2个芽眼的小块。
②、种薯消毒
为了防止种薯带病,可在播种前用福尔马林溶液浸种20~30分钟,捞出后用薄膜覆盖6~8小时。
③、种薯破休眠、催芽
整薯用5~10毫克/升的赤霉素浸种30分钟、切开的薯块用0.5~1毫克/升浸10分钟,凉干表面水分后置于湿沙土中催芽。一般一层种薯一层沙土,堆放2~3层,上部覆盖稻草并加盖薄膜,保持15~20℃的温度;沙土应干湿适宜,掌握在手捏成团,撒手即散的原则,严禁湿度过高和积水。人工催芽过程中,每5~7天检查一次,剔除腐烂种薯。一般10天后就能出芽。芽长1~2厘米左右将种薯取出,在有光的地方放置3~5天,使芽变绿、粗壮,经过预处理的种薯芽长1~2厘米时即可播种。
3、整地施肥
播种前10天以上应扣好棚膜,整地作畦施基肥,为马铃薯根系的生长和块茎的膨大创造良好条件。在播种前应一次性施足基肥。可采用集中沟施或整地前撒施,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千克,复合肥45~60千克,硫酸钾40~5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整地施肥后做畦,一般畦宽1.5米,畦高25~30厘米。
4、播种
各地应根据实际气候条件灵活掌握播种期,每亩大棚建议用种量150~200千克,种植5000株左右,株距25厘米扰洞,行距30厘米。可采用穴播或开沟播种,播种后覆盖草木灰或其它面肥,并覆盖地膜。
5、田间管理
播种后的田间管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破膜引苗
播种后定期检查,当有30出苗时应及时破膜引苗,引苗后要用土覆盖破膜处。
②、大棚内温度管理
播种后应密闭大棚,出苗后,若外界气温较低,最好搭小拱棚进行多层覆盖,或用遮阳网、无纺布浮面覆盖。白天温度控制在18~25℃,夜间温度控制在8~12℃,根据土豆不同生长期对温度的要求,可适当微调棚温,以促进植株快速生长发育。
③、生长调控
冬季大棚种植土豆在基肥施足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要再追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即可。但在实际生长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植株徒长的现象,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协调土豆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可用50毫克/升烯效唑叶面喷洒。
④水肥管理
如果基肥不足,土豆出现明显的缺肥情况,可通过叶面追施的方式进行营养的补充。用0.35%的磷酸二氢钾每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次。在水分管理上,应根据土壤湿度灵活掌握。由于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加上此时温度较低,一般不会出现水分不足问题。但应注意结薯期水分的供应,可适当浇水或沟中淌水,浇水时间必须在晴天中午进行,并加强通风降湿。结薯后期,则应控制水分,防止土壤水分过多而导致块茎腐烂。
⑤、病虫害防治
土豆在生长期间的主要病害是病毒病、青枯病、晚疫病、灰霉病等,虫害主要是蚜虫、小地老虎、蝼蛄、二十八星瓢虫等,应根据病情及时防治。
利用大棚种植土豆,管理相对比较简单,但也不能疏忽大意,尤其是在徒长和温湿度的调控方面要细心,以免发生病害而引起病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