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育雏密度及湿度。为有效利用鹅舍设施,一般雏鹅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25只,最好用高为35cm的围栏将雏鹅分群,舍内湿度控制在60%~65%,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雏鹅的体质下降,影响生长,所以应勤添垫草,换气排湿,降低湿度。
2、挑选雏鹅。挑选健壮的鹅苗,健鹅苗的特征是卵黄吸收好,脐部收缩完全,腹部松软,腿部粗壮有力,体重适中,精神活泼,眼睛有神,用力一抓感到其挣扎有力,有弹性。如发现卵黄吸收不完全,可用25瓦灯泡放在雏鹅腹部烘5~10分钟,促进卵黄吸收。
3、鹅的饮水和开食。水盘中备好2%的葡萄糖水,0.03%高锰酸钾水溶液和复合维生素水溶液,为缓解运输过程中带来的应激,可在水中加入抗菌素、恩诺沙星等。鹅苗进舍后,1~2小时内应先饮水,身体弱不会饮水的,应人工驯饮。
4、饲喂方法。雏鹅的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体积较小,雏鹅从食入到排出经过消化道的时间为2小时左右。因此饲喂雏鹅要做到少食多餐。1周龄前,每天可喂8~10次,其中2~3次在晚上喂,这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2周龄时每天可喂6~8次,其中晚上一定要喂1~2次。
5、饲料和牧草。根据雏鹅的生理特点,应选用优质小鹅专用饲料(特殊情况下可用小鸡料代替),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雏鹅的生长需要,而且可以提高育雏成活率,从而增加养鹅的经济效益。牧草可选用嫩黑麦草、苦荬菜等多汁青绿饲料,切碎后与精料拌和饲喂,供雏鹅自由采食。
6、光照和温度。观察雏鹅的叫声和在舍内分布情况,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温度和光照。1周龄前要保持全天老弯光照,舍温28~30℃;2周龄保持晚间光照,舍温24~28℃,以后逐步调低舍温;4周龄前舍温保持在20℃以侍银闷上,晚上喂料时使用灯光照明。
7、定期消毒育雏舍。每天打扫鹅舍,经常清洗饲料槽、水槽,每隔5~7天用0.2%的百毒杀喷洒1次。
鹅的习性
1、鹅是杂食性家禽,对青草粗纤维消化率可达40%~50%,所以有"青草换肥鹅"之称。从鹅的生物学角度看,鹅的肌胃压力比鸭大0.5倍,比鸡大1倍,能有效地裂解植物细胞壁,易于消化。
2、喜水性。鹅是水禽,自然喜爱在水中浮游,觅食和求偶交配,放牧鹅群最好选择在宽阔水域,水质良好的地带放牧,舍饲养鹅,特别是养种鹅时,要设置水池或水上运动场,供鹅群洗浴,交配之用。
3、合群性。天性喜群居生活,鹅群在放牧时前呼后应,互相联络。出牧、归牧有序不乱,这种合群性有利于群鹅的管理。
参考资料搏此来源: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国家对粮食政策的调整,把有限的耕地改种牧草养鹅,对农民来讲是不太现实的,困此积极发展节草、节粮型养鹅业是一个现实的方向。
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几种节草节粮节约饲料的养鹅方法,供参考。
种麦养鹅对小麦的生长无不良影响,同时为鹅提供充足的饲料,达到粮禽共增、共同发展的目的。鹅在麦田采食麦叶、每亩可养鹅40只~60只,每亩可增效益600元~900元。具体要点如下:
1、选择适宜的鹅麦品种:鹅种以耐粗饲,生长快的四季鹅、隆昌鹅、扬州鹅等优良品种为主,麦种选用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结构的小麦种子。
2、适期播种:麦田养鹅的小麦种,播种期宜提早7天~10天,为了提供充足的麦叶,每亩的播种量应比常规量多1.5千克~2千克。
3、放牧管理:苗鹅一般在12月中上旬按每亩麦田50只左右购进,室内饲养20天以后,逐步放牧于麦田,直到2月底肉鹅出售。
这种模式是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利用果园或林下草地养鹅,是一种无公害生态养鹅模式。林园养鹅一般有三种形式:
在落叶林中养鹅,可在每年秋季树叶稀疏时,在林间空地播种黑麦草,至来年3月份开始养鹅,实行轮牧制,当黑麦草季节过后,林间杂草又可作为鹅的饲料,鹅粪可提高土壤肥力。
常绿林中养鹅,主要以野生杂草为主,可适歼烂当播种一些耐荫牧草如白三叶等,以补充野杂草的不足,一般采用放牧的方式。
在幼林中养鹅可利用树木小,林间空地阳光充足的特点,大量种植牧草,如黑麦草、菊苣、红白三叶等,充分利用林间空地资源养鹅,待树木粗大后再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养鹅。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农作物秸秆如玉米、山芋藤等,将其铡碎后进行青贮,或利用花生藤及农作物的茎、荚、壳等加工成草粉配以部分精料用来养鹅。
鹅属草食型家禽,其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青绿饲料和部分粗饲料,青绿饲料是其营养的主要来源,因此,可利用丘陵、山坡、草地、田边地角、沟、渠、道旁的零星草地进行放牧。
在这些地方,鹅可以利用野生牧草,如水稗草、苦荬菜、蒲公英、鸡眼草、灰菜等,这些野草不但有较高的营养成分,而且很少被污染,还能达到节粮的目的。
养鹅户在春夏季买鹅苗,1周龄后视气温情况开始放牧,晚上补饲,于秋冬季出售,每只鹅仅耗配合饲料4千克~5千克,可获利15元以庆兆上。
笔者所在地区有一部分养鹅户誉改租(每批500只)利用十边隙地和河滩杂草及河中野生蒿瓜、面粉厂的麦灰料、瘪稻等进行养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