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利用多王群进行饲养蜜蜂的方法
蜜蜂多王群的饲养是现在饲养蜜蜂的新方法,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利用多王群来饲养蜜蜂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利用多王群进行饲养蜜蜂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利用多王群进行饲养蜜蜂的方法
一、多王群组建初期的管理
意蜂多王群组建初期,蜂群群势还比较弱小,蜂王因“生物诱导”处理和多只蜂王之间相互“磨合”,受到刺激,处于应急状态,腹部会收缩变小,产卵下降甚至停产。蜂王恢复至正常产卵约需1周时间。在蜂王恢复产卵阶段,多王群饲养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干方百计地扶持多王群及时达到蜂脾相称的群势,为多王同时产卵创造条件。
在这一阶段的管理中,可采用从大群中抽出中间少量出房、外围大量临出房的子脾加给多王群,以满足多只蜂王同时产卵的需要。群势的大小以5~6框足蜂为宜。这种补充幼蜂的措施有双重好处:一方面新蜂刚出房的巢脾,能刺激蜂王恢复正常产卵;另一方面,多王产下的卵有足够的工蜂哺育。
二、多王群组建后的管理
多王群蜂群结构特殊,对蜂箱内外环境敏感,日常管理上要求勤查勤看;需保证花粉饲料充足,蜜糖饲料适量,恰到好处;及时清理王台,防止分蜂;注意保温,防止盗蜂等。
另外,多王群的日常管理还应该特别注意蜜蜂的偏集现象。多王群在蜂场内的摆放位置应尽量靠后。蜂场应根据小区域气候的特点,因地制宜设置防风屏障和便于蜜蜂辨认的标记物以防蜜蜂偏集。如果多王群内偏入一定数量的蜜蜂,会打乱已建立的蜂王与蜂王、蜂王与工蜂的相互关系,引起围王、工蜂斗杀,造成组织多王群工作前功尽弃。所以,多王群宁可偏出,绝不能偏人蜜蜂。
多王群具有产卵快、产卵量大、产卵集中等优势,宜作为生产群的副群饲养。在多王群蜂王正常产卵后,应充分发挥多王群的优势,为蜂群繁殖、维持强群和获得高产服务。多王群主副群饲养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多王群为单王群提供卵脾(补群)
从多王群中抽取卵脾,补给需卵脾的蜂群,同时给多王群加进1张空脾供多王产卵。由于多王群箱内只有五六张脾,可供产卵的巢房相当紧张,一般加入空脾后,几个蜂王会自然集中到一张脾上产卵。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多王群产卵快的优势,加快蜂场春繁的速度,同时也可用于平时生产中维持强群。
2、多王群为生产蜂王浆提供1日龄幼虫
具体做法是:伍键把分别为1日龄、2日龄、3日龄的3框卵脾和1日龄幼虫脾作为孵化区,用隔王栅分隔在靠蜂箱壁一侧;而另一侧用1张空脾作为产卵区。每天从孵化区抽出1张1日龄幼虫用于生产王浆,同时将产卵区内的1日龄卵脾放入孵化区孵化,在产卵区放人1张空脾供蜂王继续产卵。移虫后的卵脾放到产卵区(脾)边上补产12小时卵,再放人大群孵化。根据多王群群势的需要,适时地从大群中抽出即将出房的封盖子脾补充给多王群,以保持一定的群势。此方法所提供的幼虫日龄十分一致,能明显提高移虫的效率。
三、多王群的越冬管理技术
与单王群一样,多王群安全越冬也需要具备以下4方面的基本条件:
①以适龄越冬蜂为主体组成的强群;
②越冬饲料充足,质量优良;蜂群健康无病;越冬环境适宜。意蜂多王群越冬应特别余誉注意以下事项:
1、越冬开始前,多王群管理工作应由利用多王产卵并抽取虫卵为蜂场生产服务为主,转到多王群自身繁殖为主。如果多王群群势弱,蜂脾不相称时,要从大群中抽取老熟的封盖子脾补之,达到蜂脾相称,有新的越冬蜂过冬。
2、多王群越冬饲料必须充足,进越冬场地后要检查一次,若饲料不足,视情况补充1~2张封盖蜜脾,以免因饲料短缺而饿死;在检查的同时注意适当扩大蜂路,迫使蜜蜂结团,蜂王停产,减少工蜂活动和饲料消耗。
3、多王群越冬不可关王,应保持蜂王自然养成的越冬习惯,否则会产生失王等严重后果。
蜜蜂双王群养殖技术
1、防止蜜蜂集饲养双王群要经常防止腔毁巧蜜蜂偏集,调整好两区群势。尤其是老少同巢双王群,老王区蜜蜂喜欢偏集于新王区。若出现一区蜂量多另一区蜂量少情况,可将蜂多一区的出房子脾和蜂少一区的卵虫脾对调;把蜂多一区巢门缩小,蜂少一区巢门扩大,让更多的飞翔蜂进入蜂少的一区,使两区蜂量相等。
2、及时补充饲料双王群内两只蜂王产卵,经过一段繁殖期,巢内幼虫多,饲料消耗量大。如果天气阴雨连绵或外界蜜源不佳,应及时补充蜜粉。饲喂器放于两区之间。
3、及时扩大蜂巢当新蜂陆续出房,巢内蜂量不断增多,隔板外侧挂满蜂胡子。此时,要及时扩大蜂巢加人空脾或巢础框。
4、设法控制分蜂接近“夏至”,箱内蜜蜂已拥挤不堪。外界有零星荆条开花,有少量流蜜。此时,巢内封盖子脾多,缺少蜂王产卵空脾。要及时脱蜂提出封盖子脾,与弱小群的卵虫脾对换。摇空巢内存蜜,迫使采集蜂提早采集新蜜源。适当添加优质空脾或上巢础框造脾。
5、利用单王采蜜“夏至”以后,荆条即将流蜜。蜜源前7天,可将蜂巢进行一次调整。先除去劣王,若群内出现分蜂热,可将两王均除掉,换入早育的新产卵王,利用单王带大群采蜜。将蜂王带1张正出房的子脾,1张空脾囚在小区繁殖,关上小区巢门,以防分蜂飞逃。大区剩8张脾,到荆条大流蜜有些子脾已出空,此脾不再调往小区产卵,专供采集蜂贮蜜。蜜源期巢内始终保持10张脾。小区2张子脾;大区3张子脾,5张蜜脾,子脾与蜜脾相夹。取蜜时小区巢脾蜂王产满卵可与大区蜂群造的新脾对调。开大大区巢门,让采集蜂从大区巢门出入。取蜜时只摇蜜脾,不动子脾。
6、用老劣同巢再组双王群同龄王双王群如果一区失王,可诱人成熟王台,组织老少同巢双王群。蜂王越老越易成功。
7、重新组织双王群“大暑”培育一批优质王台,准备重新组织双王群。“大暑”荆条正大流蜜,架树盛开花粉相当丰富,雄蜂众多,是培育秋王的良好时机。挑选抗病性强、维持强群、蜜粉产量高的蜂王群作育王群培育一批王台。“立秋”荆条蜜源基本结束,王台成熟。可根据母女同巢特性,将所有蜂群组织成老少同巢双王群。.“处暑”之前,新王均可产卵,为培育越冬强群打好基础。
8、防老王丢失“寒露”以后,外界蜜粉源逐渐减少,气温日益降低,老王区蜜蜂喜欢偏集于新王区。蜂量一旦减少,老王易丢失。要及时将新王区的出房子脾带蜂与老王区的卵虫脾对调,为老王区增添新蜂。或关闭老王区巢门,让工蜂通过隔王板相互往来,避免老王丢失。
9、让两蜂王在一区内越冬“立冬”前夕,当蜂群即将结团,可将小区蜂王连脾带蜂调往大区,让两王在一区内越冬。小区所剩蜜蜂会通过隔王板进入大区。否则,小区蜜蜂会全部偏往大区,最后小区蜂王无工蜂维持。
10、辨清新老蜂王分区饲养翌年“雨水”开繁,打扫蜂巢,清除蜡屑,辨清新老蜂王。新王身上绒毛俱在,行动敏捷;老王胸背部绒毛已经磨损,行动迟缓。可将老王带2脾蜂调往小区,新王留在大区,保持蜂群密集,再分区饲养。
饲养蜜蜂的方法
蜂群的选购
购买时间:北方宜在4~5月份,此时正当蜂群繁殖期,挑选比较稳定,且外界环境好,饲养易成功。
挑选方法:在巢门口观察,凡是工蜂出入勤奋,采集蜂带花粉比例较多的,一般是有生气的好群。然后开箱检查,如工蜂安静不惊慌,说明性情温顺;如蜂王体大。足粗,身高胸宽、腹部长而丰满、全身密披绒毛、产卵灵活迅速而不惊慌,说明蜂王年轻健壮,产卵力强。
蜂群的排列:依场地大小、养蜂多少和季节情况而定。有四种排列方式:单箱排列,双箱排列、交错排列、三箱排列。
饲养
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其方法有:
①补饲蜂蜜。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人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
②补饲糖浆。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一般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人为止。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饲喂花粉:目的是补充蛋白质饲料。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给前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饲喂方法如下:
(1)液喂。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人饲养器内饲喂。
(2)饼喂。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包塑料纸,两端开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此法遇寒流时,经常采用。
饲喂水分及盐类:
①水分。一般每一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饲养器内盛水或在纱盖上放湿毛巾,供自行采水。
②盐类。在糖浆中加入l%的食盐即可。
管理
春季管理:
①促进蜜蜂飞翔排泄。巢中央温度提高到33~35℃,要有足够的蜜粉源或奖励饲养,及时打开箱盖和保温物,使其出巢飞翔排泄。
②蜂巢的保温。排泄后即进入繁殖期,必须采取人工保温。紧缩蜂巢,密集群势。多群同箱饲养,箱内、外保温,北方直到4~5月份。
流蜜期的管理:
①初期调整和组织好采蜜群。
②保持强群采蜜。控制蜂王产卵,可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区或巢箱中。断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从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张脾蜂另组小群,第二天给采蜜群诱人一个成熟王台,可大大提高产蜜量。注意小群管理。对于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应创造条件,促使群势迅速发展。在适当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补充群势。
秋季管理:
①培育新王,更换老劣王。
②培育适龄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系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仅进行过二三次排泄飞翔,没有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未分泌过王浆的幼蜂。为了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须控制流蜜期以后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谭蜂群的群势。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肋一定时候迫使蜂王停止产卵。
③适时早断子。在培育越冬蜂的后期,先采取蜜粉压脾,用蜂蜜浇2~3次,这样蜂王就会停产,同时将蜂群搬到阴冷的地方,将蜂路扩大1倍,并从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温物,即可提早断子。
冬季管理:
①调节巢门。巢门高6~7毫米,宽60~70毫米为宜。
②防蜂蜜结晶。加强保温,或由巢门向箱内塞一些湿棉花球,以减少通风。
意蜂双王群的操作方法
意蜂双王群的操作方法:先双群同箱,用报纸替换蜂箱里的闸板,在报纸上扎洞,等报纸被蜜蜂咬开,两群蜜蜂和平共处了,把剩下的报纸撕掉即可。
将一个蜂箱用闸板从中间隔成两个空间相同的小区,然后再分别将两个弱群调到这个箱的两边,靠着闸板。此时的蜂箱内因有闸板,两边的蜜蜂是不相通的,还是两个蜂群,这种模式叫双群同箱。
等一段时间后,两边蜂群都繁殖的差不多了,两边的群势大概都达到3足框左右时,再通过以下操作就可以将两群蜂合成一群了。
准备一个框式隔王栅,并在隔王栅的任意一面糊上一张报纸,再用牙签在报纸上扎一些小洞,然后替换掉蜂箱里的闸板。
一两天后进行开箱检查,如果发现蜜蜂已将大部分报纸咬开,两边的蜜蜂都比较温顺,没有敌意,我们就可以撕掉剩余报纸;如不能判断有没有敌意,可以等蜜蜂自行咬开绝大部分报纸,再撕掉全部报纸。完成这些操作后,双王群才算组织成功。
双王群的种类
限制性闹备双王群:如果组成双王群的两只蜂王年龄和产卵力大致一样,工蜂会均等分布磨磨在两边,这样的双王群必须用隔王板隔开,否则双王见面,必定打液游毁架。这样的双王群称为限制性双王群。
非限制性双王群:如果将两只年龄相隔1~2年的蜂王介入一个蜂群,模拟母女同巢现象,两只蜂王即使见面,也能和平相处。不过蜂群发展到后面工蜂会偏向于新王这一边,逐渐淘汰掉较老的一只蜂王。非限制性双王群的管理技术要求较高,而且容易失败,不建议使用。
中蜂两个蜂王同相饲养方法及技巧
中蜂是我国本土蜜蜂,那么你们知道中蜂两个蜂王同相饲养有哪些方法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中蜂两个蜂王同相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中蜂两个蜂王同相饲养方法
1、双群同箱饲养蜂群的生物学依据。蜜蜂群与群之间靠“群味”进行识别,有蜂王存在的蜂群,对它群的敌意更为强烈,但当两群蜜蜂在隔离的情况下,互相靠近,经一段时间后,就可以降低这种敌意,甚至可以任意调换部分带蜂的巢脾。
2、蜂箱的准备。可在做蜂箱时在蜂箱的两端中间垂直开一条宽约8毫米,深约3毫米的沟,并做一块隔板,可以把蜂箱从上而下一分为二,再做两个小副盖,每个刚好能盖住半个蜂箱,有的人为图省事,用一张塑料薄膜盖在蜂箱上,用图钉把薄膜钉在蜂箱中间的隔板上,虽在做蜂箱时省事,但在管理操作时会增加一些麻烦,且在大流蜜期不利于水分的排出。
3、蜂群的组织。操作与蜂群合并一样,但要把其中一群的巢门方向先调至与另一群不同,并让蜜蜂适应后进行合并。合并后的蜂群先摆在蜂箱的两侧,等两群蜂适应后再紧靠隔板。也可结合转地饲养,在装车前,把两群蜂放在双群箱里,到目的地后,先打开一群的巢门,等其安定后则贺毕再打开另一群的巢门。有时也可把一个较强的蜂群人工分蜂分成两群,方法是在事前要把蜂箱的前后门都打开,让蜜蜂熟悉后,将其一分为二,中间用隔板隔开,介绍一个新的蜂王进无王群中。
刚组织的蜂群,当晚最好喂点糖水,以稳定蜂群的情绪,第二天要观察蜂群的情况,如出现不正常现象要及时处理。
中蜂两个蜂王同相饲养技巧
l、组织双群同箱饲养
中蜂弱群的繁殖能力较差,很难在大流蜜期时达到强群的群势。在蜂场的分蜂季节里,经常可以用蜂笼收捕到一些中等群势的蜜蜂。这时就可以组织双群同箱饲养了。方法如下;用蜂笼收捕到蜂群时,把它暂时放在一个较为阴暗的环境里,用喷水器往蜂群的表面喷洒少量的水雾,使其安静。这时,应在离弱群较近的位置(大约要间隔1.5米以上)放置一个空蜂箱,蜂箱的巢门出处应和弱群的巢门方向一致,但两个巢门只开其中的一个(应与弱群的巢门相反开启)。准备好覆布和隔板,在其他强群中调出一个子脾置于空蜂箱中,增加蜂群的恋巢性,根据蜂量加入适量的巢础。子脾和巢础不要靠近箱壁。准备工作完成后,把新分群从阴暗的环境中提出,把蜂群震落于已准备好的空蜂箱中,迅速地盖上覆布和箱盖,在箱外观察,不要惊动它。傍晚,天色暗淡时,弱群的采集蜂己基本回巢。在弱群中加入一个隔王板,此时应关闭弱群的巢门,轻轻地打开新分群的蜂箱,将全部蜂脾提在弱群隔王板的另一侧,打开巢门,然后移走空蜂箱。待零散的蜜蜂飞回孙芹后,再打开弱群的巢门。两群同箱饲养一个夜晚,于清晨,关闭弱群的巢门2个小时左右。待新分群认巢后,再打开弱群的巢门。这样就做到了双群同箱饲养。如果两群都比较弱,饲养几天后可以淘汰其中一只品质较差的蜂王,合并为一个单王群,到大流蜜期时可以形成一个强群。
2、组织双王群饲养
中蜂的生物学特性:表明其自然群势显著小于意蜂的群势。据笔者的观察,中蜂的群势控制在每群5--6框蜂(意蜂标准箱)时较容易控制分蜂热,:集效果也好。在中蜂的实际饲养中,为了合理地利用有效的空间,增加采蜜量,宜饲养双王群。在双王群的饲养中,引王是关键。笔者曾经做过实验,蜂量达到4框蜂时,用隔王板将其分成每边各2框的蜂群。让无王的一侧失王2小时以上,引入一个成熟的(即将出房的)王台。处女王出房后l一2天还可以在巢脾上看见。但,其做认巢飞行返回时,常飞到有蜂王的那一侧,引起两只蜂王争斗,使得箱内两边或一边失王。可以在蜂箱前的空地上找到其中的一只死去的蜂王。因为处女王认巢飞行返回时箱外虽有明显的标志物,但仍易于偏向箱外蜂多的一边,所以用这种方式培育的双王群成功率较低。笔者曾经用l0群蜂做过实验,只成功了l群。经实践,要培育双王群,宜在隔王板一边用间接法引入一只产卵王。并同时缩小原巢门的大小,防止工蜂偏集原群的那一铡。要获得产卵王可以组拍让织交尾群,并适当补充工蜂封盖幼虫脾给交尾群,用于增强交尾群。
3、适当的奖励饲喂
3、1补充饲喂。早春蜂群的繁殖,容易遇到巢内无蜜无粉的情况。尤其是南方中蜂,早春虽然有一些蜜、粉源,但是这个季节通常会出现连续几十天的阴雨。由于蜂群无法采集,导致蜂群缺少蜜、粉。此时进行补充饲喂显得至关重要了。对蜂群的饲喂要用优质的蜜水。蜜水的浓度要适当,应有粘稠状。如果蜜水浓度太低,工蜂要通过扇风来排水,这样会增加工蜂的负担。饲喂的量要根据蜂量来定,蜂多的多喂,蜂少的少喂。第一次尽量少喂一些,逐次增加,但要做到一个晚上能吃完。饲喂器中要放人—些稻草等漂浮物,以防止蜜蜂淹死。饲喂要选择晚上(无月光)的时候进行。如果蜂箱被电灯光线直射,应暂时关闭巢门进行饲喂。以免蜜蜂嗅到蜜味后,引起兴奋,大量出巢,以至损失部分的采集蜂。白天不能饲喂,以免引起、盗蜂,给蜂场造成损失3、2造脾饲喂。中蜂管理过程中,常遇到蜂群需要扩大巢房(尤其是新分群)的情况。在一般的蜜、粉源的情况下造脾,效果不好,容易造成弧形脾或月牙脾,这样不利于蜂群的繁殖。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奖励饲喂的方法来造脾。对要急造脾的蜂群,白天应抽出一些老旧脾,再加入巢础,要使蜜蜂密集于巢脾上。如4框蜂密集成3框蜂。当晚用较浓的蜜水,量多进行奖励饲喂,应使其当晚能全部吃完。连续奖励饲喂几天,这样就可以造成一个标准的新脾。每次只造一个巢础,不要贪多。3、3育王饲喂。对于要准备育王的蜂群,要提前一两天进行奖励饲喂,饲喂的蜜水浓度要高而且优质。开始培育蜂王后,要连续饲喂,直到王台封盖。这样造出的蜂王个大、体长、健康。
4、勤造新脾
根据中蜂的生物学特性,它喜新脾,厌旧脾。蜂王喜欢在新脾上产卵,有利于蜂群培育出的体格健硕工蜂。但其缺点就是每年要换脾。在中蜂的强群饲养过程中要勤于造脾,最好每群蜂每年都要造几张新脾。早春是蜂群由弱变强的关键时期,此时要抓紧造脾。由于这时外界的蜜、粉不够丰富,蜂量也较少,不宜直接采用巢础造脾。可选用巢脾上部比较完整(上部蜂蜡呈黄色,没有啃咬)的巢脾,用利刀把下部蜂群啃咬过的黑褐色巢脾割去,形成一个弧形,再加回到蜂群中修造,使蜜蜂密集,不用多久,工蜂就能在下部修筑出完整的新脾。这样就省时省力,蜂群就能够逐渐地强壮起来。大流蜜期时要多造新脾,逐步淘汰老旧脾。
5、年年换王
中蜂蜂王使用一年以上时,由于其体内散发的蜂王信息素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以至蜂群难以维持大群,抗病能力也有所下降。为了维持蜂群的强壮群势,笔者的蜂场大部分蜂群每年都要更换老蜂王。换王时,以自然王台为主,人工王台为辅。分批次地一次性大规模地换王。对于个别品种性状较好的蜂王,可以保留为种用蜂王。引入蜂群的王台,应选用个大、体长的成熟王台(最好是l一2天内处女王会出房的王台)。待处女王交配成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行为稳健,具有王者风范,产卵能够集中成片的蜂王,即为好王。
中蜂的管理方法
一、春季管理
1、适时扩大蜂巢,加速蜂群群势增长。
2、蜂场设置喂水器,并定期进行消毒。
3、定期检查蜂群(晴天温14℃以上时),清除箱底死蜂、蜡渣、霉变等污物,保持箱底清洁。
4、保持官密集群势,保持强群繁殖,确保春繁扩群快速。
5、防治螨虫。用杀螨剂连续杀螨2~3次,隔2天一次。
6、箱内外保温。地面上放置20~30厘米厚地干草,蜂箱放在干草上,顶盖小草帘,外盖箱盖,后壁和两侧用草帘包裹,保持箱内空气流畅。白天掀起草帘等覆盖物,便于蜜蜂飞翔。
7、奖励饲喂。调整蜂群当天晚即可进行奖励饲喂,喂稀糖浆。每日每群喂粮浆100~200g,有蜜源时少喂或停喂。奖励饲喂的饲料必须消毒过或确认无带病毒饲料。
8、箱内保温物随巢群扩大摘除,箱外保温物蜂发展满箱、气温稳定时撤除(先撤除上面,再撤除周围,最后撤除箱底)。
9、低温阴雨天要给蜂群巢门每天喂水,补加粉脾于蜂巢外侧。
二、夏季的管理
1、更换蜂王。在4~6月期间,把全场的蜂群更换成当年的蜂王。
2、定期全面检查,毁净自然王台,加强通风,防止自然分蜂。
3、采用遮阴、洒水等措施为蜂群生产和繁殖创造适宜温度和温度。
4、巢上喂水。晴热天气在午时用清水打温布在箱顶覆盖。
5、防止盗蜂,防除胡蜂、多蟾蜍,预防卷尾病。
三、秋季管理
养蜂者把一年作为养蜂的开始,秋季管理的重点是为蜂群越冬及来年早春系列作准备。要防止出现7月强、8月弱,9月螨严重的现象。
1、适时培养和更换蜂王,更换前,必须对全场蜂王进行一次鉴定,分批更换。采取适当措施促进蜂群繁殖,培养适龄越冬蜂,保持巢内饲料的充足仍是一项关键的技术措施,同时结全换王和分巢治螨等措施,在继箱群哺育力过剩的基础组织多王群繁殖越冬蜂。
2、适时断子,防治蜂螨,第一步,在8~9月,结合秋季育王,在组织交尾群时提出封盖子脾,使原群无封盖子脾,并先对原群用药,待新群(交尾群)子脾出房,蜂王交尾成功,所产的卵孵成幼虫以后,对新群进行治疗;第二步,在蜂群进入越冬并自然断子初期(各地断子始期不一)在9~11月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务求彻底,注意的是,用药前,先喂蜂,同时在人为断子时,蜂群中至少留卵脾一框以上。
3、通贮备越冬饲料,越冬饮料中不得含有甘露蜜。
4、注意防止农药中毒。
四、冬季管理
1、越冬前要选择好室友外越冬场所,要求清洁卫生、背风向阳,干燥安静。备好越冬保温材料,以20~30群为一组,或以2群、5~6群为一组不等,用草帘把蜂箱左右和后面围住,箱底垫15厘米左右的干草。
2、越冬前期应调整蜂群群势,适当缩群、紧脾,留足越冬饲料,布置越冬蜂巢。
3、越冬期间不宜开箱检查,加强箱外观察,调节蜂巢巢门,加强蜂巢保温,加强强群及双王群的管理,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
4、越冬后期就注意补充饲料和预防蜂群下痢病,选择晴暖的天气进行蜜蜂排泄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