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是生产鸡的关键环节。虽然可以全年育雏,但不同育雏季节的育雏效纤迅乱果和产仔率有显着性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育雏时间是搞好养鸡的前提。一般情况下,孵化时间的选择应主要考虑育雏条件和成虫的生产力。设备条件差,管理粗放,主要目标是考虑自然气候条件,如果孵化条件好,管理好,则主要目标是追求成年期的生产力。为了选择一个较好的孵化时间,下面介绍了每个孵化期的优缺点。
一、春季雏鸡。3月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称为春幼。在此期间,气候温暖,对孵化非常有利,雏鸡的成活率很高。新鸡可以在8月和9月开始生产,这可以弥补淡季市场新鲜鸡蛋的短缺,经济价值很高;第一个生物产卵年很长,到第二年九月才能更换羽毛,可以获得可观的繁殖效益。然而,三月的气候仍然很低,需要取暖保湿,孵化成本也更高。
二、晚春雏鸡。4月下旬至5月孵化的雏鸡被称为晚春雏鸡。在此期间,气候温暖,管理方便,雏鸡的成活率较高,雏鸡的价格也较低,选择优良个体也很方便,而且孵蛋成本较昌毁低。9月下旬至10月期间,新鸡仍处于羽毛变化季节,第一个生物产蛋年也较长。
三、霉雨雏。6月份温湿度高,不利于孵化,球虫发病率高,严重影响雏鸡的成活率。到了孵化阶段,刚好在炎热的夏天,蚊子叮咬,对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冬季过后,气候寒冷,日照时间短,新鸡很难在适当的时候开始,一般需要等到第二年春天产卵,第一个生物产蛋年只有半年左右,开盘期正好赶上市场鲜蛋高峰期,经济价值较低。
四、夏雏。7月和8月孵化的雏鸡称为夏雏。夏季温度高,繁殖鸡体弱,孵化雏鸡生命力差,此时蚊虫危害严重,不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容易生出刚性鸡;新鸡要到第二年春季初才能开始生产,第一个生物产蛋年短,繁殖效益差,一般不使用。
五、秋雏。9月至11月孵化的雏鸡变成秋雏。秋天新鲜,气候干燥,适合雏鸡生毁档长,成活率高。新鸡将能够在春季初产卵,产蛋率较高。然而,由于鸡身没有完全发育和成熟开始产卵,所以鸡蛋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标准的蛋重,而到秋季换羽毛停止产卵,第一个生物产蛋年是很短的。
六、冬雏。12月至次年2月孵化的鸡称为冬雏。冬季气候寒冷,温度长,孵化成本高。鸡是在室内培育的,缺乏阳光和锻炼,需要长时间的孵化条件和良好的管理。然而,新鸡的产蛋期较早,可从5月至7月开始。在良好的喂养和管理条件下,该年它们不会改变羽毛。第一个生物产卵年需要很长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冬季怎么育雏?冬季育雏要注意什么?
养鸡技术专题
冬季怎么育雏?冬季育雏要注意什么?育雏阶段确保雏鸡温暖舒适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冬季育雏,各饲养场都主要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垫料表面温度偏低,雏鸡生长受影响;二是通风量不足,舍内水汽和废气不能及时排出,垫料和空气质量恶化。以下详细介绍:
冬季怎么育雏?
一、温度的控制
冬季育雏必须采取全封闭式管理避免禽舍间工作人员及器具流动交义,进雏的前3天,要对育锥室进行预热和试温,让室内温度达到32左右。
一般育雏初期温度宜高,弱雏的育唯温度应稍高,小群饲养比大群饲养温度高,夜间温度比白天高,阴雨天温度比晴天高。入雏一周温度要求达到35-32,以后要求每周温度降低2,直至育室温(20左右)相等即可。
二、湿度的控制
湿度要求第一周控制在70-75%;第二周控制在65%左右;第三周湿度控制在55-60%。20d后不而要加湿。冬季一定要控制好湿度,否则高温低湿时会出现雏鸡生长缓慢、脚干、羽毛不鲜亮等脱水症状,低温高湿时会使雏鸡食欲差,抵抗力低,易发生各种疾病。
三、鸡舍空气质量的控制
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换气,确保鸡舍烂手空气新鲜,防止鸡舍内有害气体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的超标引起雏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但同时更要注意防止冷风或者贼风直吹鸡体,导致疾病的发生。一般适合通风的时间为中午12点钟至下午2点钟。
四、雏鸡的带历歼饲养
在整个育雏期间,必须保证及时供给洁净的饮水。尤其是第一周内要求饮温度在25的凉开水。饮水中可以考虑加人4%的葡萄糖、适量的抗生素和维生素。
饲料要求选择适口性好、易消化、新鲜优质、颗粒大小适中的开食盘选择大口径浅盘的料盘,在雏鸡饮水1-2小时后用雏鸡颗粒饲料平撒在开食盘上,任其自由采食要求定时定量,一般第一周每只雏鸡的饲喂量在13.2-18.0g第一周每天喂8-10次,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步减少饲喂次数,增加饲料量。
五、疾病的防治
进人冬季,温湿度相对较低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因此平时还应严格消毒,每天勤清扫,确保鸡舍环境清洁卫生鸡舍地面的垫料应定期更换鸡粪要及时清除注意观察鸡群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及时隔离和治疗。
要做到科学免疫,按照免疫计划及时进行免疫接种,确保疫苗和接种质量尤其要重视新城疫、禽流感等疾病的防疫。
冬季育雏要注意什么?
一、合理掌握温度
鸡苗进鸡场之前要提前给鸡舍升温至35左右,但是这个温度也不是死搬硬套的,主要还要看鸡施温,如果温度低了,鸡就会堆挤在一起,容易造成压死鸡的情况,如果温度高了,就会有大部分的鸡张嘴呼吸,当然个别鸡出现张嘴呼吸的也是正常的,通过观察鸡群,了解鸡的冷、热需求,以后随着鸡日龄的增加,舍内温度平稳下降,每周下调约2?3,直至雏鸡的绒羽被幼羽替代后,温度可蠢冲降至18左右。
二、脱温要循序渐进
从雏鸡舍转入中鸡舍前应做好脱温工作。脱温要逐渐进行,注意不要使环境温度发生剧烈的变化。脱温的时期往往是雏鸡开始换羽的时期,这时除注意增加营养和补充维生素外,假若脱温技术不当,则会引起食滞,消化不良,发育受阻,严重时还会造成大批死亡。在这个时期,转群前1周应根据鸡群的体质开始加大降温幅度,降至16?18,育成舍有暖气的要开始适当供一些暖气,没有供暖设施的也应用煤炉供暖(注意防止煤气中毒),使转群后前3天育成舍和育雏舍的温度基本持平,然后根据鸡群的日龄和外界温度逐步降温,但最低不能低于13。
三、保温和通风相结合
在鸡舍氧气充足、空气不污浊的前提下,尽量使舍内温度维持在雏鸡的最适温度范围内,且保证舍内前、中、后温度的均匀性以及温度变化幅度的最小化。在保持舍内空气清新,供给最小通风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排风量,减少舍内热量散失。但冬季鸡舍密闭较严,鸡舍内有大量的有害气体产生,如忽视通风可诱发鸡的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炎、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等。所以冬季,保温与通风同等重要,可在舍内适当放置一些木炭,用来吸附有害气体。不能出现因为了通风而降低鸡舍温度的,不然鸡群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当然也不能因为保温,而把门窗长时间关闭,这样会使鸡舍内氨气味得不到及时排除,也是引起鸡群生病的根本原因。
四、搞好环境消毒
冬季温度、湿度低,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因此,环境消毒、饮水管消毒、器具消毒都十分必要。封闭鸡舍每天坚持带鸡消毒,舍外环境使用生石灰进行定期消毒,料盘、饮水器等用具要根据情况进行定期清洗消毒,饮水管每月至少用高锰酸钾消毒一次。然后就是带鸡消毒,带鸡消毒的时候一下要注意提高舍内温度1--2度,同时,不能把消毒水直接喷在鸡身上,要往鸡舍上空喷,然后让其自由下落,这样就不会因为消毒而造成鸡群感冒的情况出现了。
冬季怎么育雏?冬季育雏要注意什么?初生雏鸡的抵抗力比较弱,对外界的温湿度变化比较敏感。冬季气温低而且比较干燥容易造成雏鸡呼吸道等疾病,因此,只有加强管理、精心饲喂才能确保雏鸡成活率高,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刚出生的小鸡,抗寒力差。初出壳的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3℃,要10天后才能达到正常体温,加上雏鸡绒毛短而稀,不能御寒,所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必须依靠人工保温链衫,雏鸡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体温高,发育快。一般鸡的体温在40.8-41.5℃之间,所以必须在冬暖夏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饲养。
那么早春哺育雏鸡需要怎么养呢?
一、要有个适宜的温度。鸡的正常体温平均在42℃左右。刚出壳的小鸡,绒毛稀短,抗寒能力差,遇冷着凉会拉稀,太热会患感冒。一般来说,一周龄的小鸡适宜30℃左右的气温,二周龄的小鸡适宜20℃以上的气温,一个月后就能适应室外的气温,可以在屋外自由活动了。
温度是不是适宜,可以根据小鸡的行动来判断。如小鸡分散均匀,不首销聚集一堆,吃食活泼,表明温度适宜,小鸡密集打堆,吱吱乱叫,表明温度过低;小鸡张口气喘,不爱吃食,连连喝水,表明温度过高。一般调节温度应当注意;初期高一些,后期低一些,体质弱的高一些,体质强的可低一些。
二、空气要新鲜。小鸡体温高,呼吸快,新陈代谢旺棚芹腔盛,因此,在注意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使小鸡呼吸到新鲜空气。温暖的晴天中午,要让小鸡在阳光下活动,以防发生软脚病。
三、精心喂养。小鸡出壳后24小时开始喂食最好,要喂容易消化的饲料和一定数量的青绿饲料,可以将饲料先研成碎末,煮大半熟后再喂,有条件的可以喂混合饲料。头三天内可让小鸡自由采食,尽快使小鸡学会觅食。
养殖雏鸡是一门技术,在育雏鸡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加强管理,避免雏鸡患病,同时加强雏鸡的抵抗力,保证营养需求,让其健康成长。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