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宜良县抗浪鱼养殖情况介绍 宜良县抗浪鱼养殖情况如何

分类:种植养殖发布者:舞动时代

抗浪鱼的人工繁殖

抗浪鱼是抚仙湖的特产鱼类,人工驯养繁殖抗浪鱼是云南省科技厅的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经项目单位和技术人员两年的探索和精心饲养管理,在海口抗浪鱼养殖场人工饲养的5000尾抗浪鱼,通过激素处理和人工模拟抗浪鱼的自然产卵习性,于2002年5月6、7日第一批产卵,10日孵化出鱼苗,5月14、山运15日第二批产卵,两批共孵化出鱼苗5万多尾。2002年7月24日,海口抗浪鱼养殖场有6-8厘米2龄抗浪鱼40万尾,1--1.5厘米1龄抗浪鱼20万尾。标志着抗浪鱼人工驯养繁殖取得成功。经过两年多的探索研究,项目组科技人员已初步掌握了抗浪鱼的整个生活周期和生活习性、人工饲养管理技术、疾病防治措施,为下一步继续研究,恢复抗浪鱼种群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为进一步完善抗浪鱼人工驯养繁殖技术,扩大规模,使抗浪鱼的种群得到尽快复,2002年7月26日,由澄江县科学技术局、澄江县水电局组织筹备,玉溪市科学技术局主持召开“澄江县抚仙湖抗浪鱼人工驯养繁殖评价会”。抗浪鱼人工驯养繁殖专家评价组、抗浪鱼人工驯养繁殖课题组,省、市、县有关单位领导,新闻媒体等46人参加会议。会议通过课题组汇报项目实施情樱陆况,专家及领导提问,课题组答辩,评价组提出评价意见等议程,对抗浪鱼人工驯养繁殖取得成功给予充分肯定。建议课题组及县科学技术局、水利局做出计划,从抗浪鱼种苗数量、发展规模等方面,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争取更多资金投入,使来之不易的这项技术尽早发挥作用,让抗浪鱼种群尽早得到恢复,造福于沿湖居民,促进抚仙湖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为濒危物种的种群恢复,著物种的产业化生产探索一种模式。
2008年,云南省新平县桂山中学师生开展题为“在新平县进行抗浪鱼的异地放养试验”的社会实践活动,分两次从江川县抗浪鱼研究中心购进3500尾抗浪鱼苗和200尾亲鱼投放在新平县建兴乡磨味村二级电站调节水库。时隔两年,经过捕捞测试,这些抗浪鱼苗已经长大并达到商品鱼规格。这标志着抗浪鱼可以实行异地养殖和保护。 抗浪鱼是抚仙湖的特有经济鱼类,由于过渡捕捞、水域生态环境变迁等原因,一度为抚仙湖盛产的抗浪鱼在上世纪90年代却到了濒临灭绝的状态,2003年被列入《云南省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
新平县桂山中学师生开展抗浪鱼异地养殖获得初步成功,既是拯救抗浪鱼的有益尝试,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逗颂梁新途径。

抚仙湖抗浪鱼为何濒临灭绝?40年前的一个决定让云南人懊悔不已

数十年来,抚仙湖几经蜕变,一步步被公众认知,农家乐、民宿游、石锅鱼……在这片旅游经济的快速繁荣下,难免也留下了一些让人唏嘘的恶果,这其中最让人唏嘘的莫过于曾经闻名一时的抚仙湖抗浪鱼了。

抗浪鱼是中国顶级鱼种,也是云南抚仙湖的特产名鱼。其体型较小,全长仅有150毫米左右,整个身体轮廓犹如一狭长的纺锤形。此鱼以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而闻名,相传康熙曾在大臣家中品尝过一次,吃后便责问大臣为何不将此鱼上贡,抗浪鱼由此名扬天下。

作为一道上好食材,抗浪鱼的烹饪方式可谓多种多样,可供烧、烤、煎、炸食用,别具风味,尤以油煎和用炭火烧吃最香,为鱼中的上等佳品。

每当春回大地,成群结队的抗浪鱼便会从深水中游到岸边浅滩,在石岩礁头上产卵。数量之多,极为壮观。此外,抗浪鱼在鱼汛期还有个特殊习性,就是每十天中只有三天游到湖边,另外七天游回深水里,群众称之为“来三去七,而当地人也根据这一规律开始大肆捕捞行穗抗浪鱼。

据悉,人们利用水车搅动将山泉水导入湖里,抗浪鱼就会顺着这水流逆流而上,寻找繁殖温床。同时,人们在河道放入篾笼,当鱼群从笼尾进入“鱼池”,篾笼口大尾小便会使抗浪鱼成为瓮中之鳖,有来无回。这也就是抚仙湖最具特色的捕鱼方式:车水捕鱼。

据了解,80年代之前,抗浪鱼还是抚仙湖的主要经济鱼类,占全湖渔产量的60%以上,到了1983年,抚仙湖抗浪鱼捕捞量也有423吨。而到了1998年,抚仙湖抗浪鱼的年产量已不足0.2吨,陷入濒临灭绝的境地……

这样的变化着实让不少人感到费解,按理说,数量如此庞大的鱼类且又是地方特产,怎么可能濒临灭绝呢?

有些专家便表示:野生抗浪鱼的数量之所以剧减,其主要原因是捕鱼打捞所导致。而这样的观点并非完全准确,或者说,没有道出真正的“罪魁祸首”。

其实,80年代的玉溪地区,其鱼类养殖与捕捞技术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真正导致抗浪鱼遭遇灭绝危机的,却是人们当时的一个决定……

1982年星云湖首次引进银鱼。而星云湖与抚仙湖毗邻,且比抚仙湖高2米左右,两湖之间仅有一山之隔。每逢星云湖涨水时,大量银鱼便会随水流入抚仙湖。到1986年,由星云湖流入抚仙湖的银鱼数量便多达十数吨!

众所周知,银鱼繁殖能力极陪带昌强,排出的卵会沉到水体底部,一般30天左右就会完成孵化。而每一次繁殖期,银鱼都会排产2次卵,每次约千颗,如果没有天敌,短短数年,银鱼的繁殖能力便足以挤占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

加芦扒之前文所述,当地渔民为了收益,大量人为捕捞抗浪鱼,致使这一鱼类遭受两面夹击,产量锐减,市场价格一度攀升至1500-2000元/公斤,甚至有人曾出3000元却买不到1公斤抗浪鱼。

如今的抚仙湖,野生抗浪鱼几乎绝迹,更别说品尝其美味了。虽然人工繁育技术已经成熟,大量的人工养殖抗浪鱼充斥着市场,但在当地渔民们眼里:这味道始终还是不如过去!

_浪白鱼属于哪里的特产


名称:_浪白鱼科属:鲤科学名:Anabariliussgrahami(Regan)地方名:抗浪鱼
形态特征
体细长,略圆,背部稍平直。腹棱自腹鳍基至-。头长,其长显著大于体高。吻尖。口亚上位。颌部突起和凹陷不明显。无须。鳃耙35~38。侧线位体侧中线的稍下方,前端急剧下弯。背鳍无硬刺;臀鳍起点位背毕肆鳍末端的后下方。
生存习性
生活在开阔水面的毕兄中上层。以食浮游动物为主。生殖期集中在6~7月。个体小,数量多,肉味鲜美,为云手数袭南特产经济鱼类之一。分布于云南抚仙湖。

上一篇:养鸡循环养殖模式 生态循环养鸡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相关文章
更多种植养殖文章

精选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