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小鲵仍是保护物种学名
小鲵科Hynobiidae小鲵属Hynobius有尾目两栖动物
下图为义乌小鲵Hynobiusyiwuensis,
雄鲵全长83~136mm;雌鲵全长87~117mm,雄、雌鲵尾长分别为头禅滑链体长的75%和60%左右。头部卵圆形,头长大于头宽;吻端钝圆,无唇褶;无囟门,犁骨齿列呈“”形,内枝向后延伸达贺孙眼球后缘,每侧有齿14~19枚,外枝有齿5~8枚。躯干圆柱状,背腹略扁;尾基部近圆形,向后逐渐侧扁,尾背鳍褶起于尾基部,直至末端,尾腹鳍褶位于尾后段1/3处,尾末端钝圆。体背面皮肤光滑,眼后角至颈褶有一条细纵沟,头顶有“∨”形隆起让埋;背部中央有纵行脊沟,肋沟有10~11条;头腹面光滑,颈褶明显。后肢较前肢发达,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多不相遇;掌、跖部无黑色角质层,掌突和跖突小;前足4个指,后足5个趾。体背面一般为黑褐色,在草丛中可变为浅草绿色,体侧通常有灰白色细点;体腹面灰白色,无斑纹,肛孔前缘有一个小乳突。
娃娃鱼的养法及技巧:选择适宜养殖水池、选择干净的水质、选择饲料。
1、选择适宜养殖水池
饲养娃娃鱼首先要准备好大小合适的养殖水池,可以是用一个大的玻璃鱼缸,也可以是水池,娃娃鱼体型较大,不能用小缸去饲养,其次可以在缸低或者池低铺一些碎砂砾石,可以投放少量水草,模拟一个天然的生态环境。
2、选择干净的水质
饲养娃娃鱼的水质一定要清澈干净,池水和井水都是可以的,如果是使用自来水,一定要处理过才行,自来水中残留的氯气会导致娃娃鱼死亡。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洁,饲主需要做好经缺仿判常换水的工作,保持水质新鲜清洁,有利于娃娃健大吵康成长生活。
3、选择饲料
娃娃喜爱吃一些活的饲料,比如面包虫、蚯蚓等等是比较理想的食物,可以隔天喂一次,可以直接投喂,也可以将蚯蚓、面包虫装在网包里,让娃娃鱼自行啄食。
娃娃鱼的习性:
成鲵一般常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以滩口上下的洞穴内较为常见,其洞口不大,进出一个口;洞的深浅不一,洞内宽敞平坦。
白天常卧于洞穴内,很少外出活动,夏秋季节,也有白天上岸觅食或晒太阳的习性。大鲵一般夜出晨归,常住一个洞穴。捕食主要在夜间进行,常守候在滩口乱石间,发现可猎动物经过,突然张嘴捕食。
大鲵适宜栖息于水温3~23℃的水中,个体大的多生活于深水处,中小型个体多在浅水处。成鲵多数单栖活动,幼鲵常集群在乱石缝中,其生活最适水温为10~20℃。
大鲵常将头部伸到水面进行呼吸,皮肤也是它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在含氧量较高的水中,大鲵可较长时间伏于水底不浮出水面呼吸。在人工饲养情况下,每6~30分钟将鼻孔伸出水面呼吸一次,吸气约几秒至数10秒。
以上内容伏改参考:
通过泄殖孔的不同来区分。
雄性泄殖孔的内周有一圈突出的白色乳点,孔的周围充血红肿,桔瓣状的肌肉隆起。雄性泄殖孔长,左右各有一椭圆形的橘瓣状隆起,为其皮下的泄殖腔腺,且在泄殖孔周围有一围明显的白色颗粒状突起。
雌性泄殖孔略小,无泄殖腔腺,因此孔周围无隆起,亦无小颗粒,雌性泄殖孔的肌肉是松弛的。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白天常藏匿于洞穴内,头多向外,便于随时行动,捕食和避敌,遇惊扰则迅速离洞向深水中游去。傍晚和夜间出来活动和捕食,游泳时四肢紧贴腹部,靠摆动尾部和躯体拍水前进。它在捕食的时候很凶猛,常守候在滩口乱石间,发现猎物经过时,突然张开大嘴囫囵吞下,再送到胃里慢慢消化。
成梁枣体的食量很大,食物包括鱼,蛙,蟹,蛇,虾,及水生昆虫等,有时还吃小历缺鸟和鼠类。有趣的是,它还善于“用计”捕捉一种隐藏在溪中石缝里的,利用石蟹两只大螯钳住东西便不轻易松开的特点,将自己带有腥味分泌物的尾巴尖伸到石缝之中,诱使石蟹用螯来钳。
由于新陈代谢缓慢,食物缺少时其耐饥能力很强,有时甚至2-3年不进食都不会饿死。9-10月活动逐渐减少,冬季则深居于洞穴或深水中的大石块下冬眠,一般长达6个月,直到翌年3月开始活动。不过它入眠不深,受惊时仍能爬动。
参肢渣辩考资料来源: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