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小龙虾养殖塘水色归总,出现问题对照解决就行了
一、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水色:
(一)无色:
清澈透明。表明水中无论是浮游生物还是杂质都非常少。
(二)白色:
表现为乳白色或灰白色(白油),主要由杂质、轮虫、纤毛虫、细菌引起。
(三)黄色:
常见的有浅黄色的硅藻、黄藻;土黄色的泥浆;黄绿色的硅藻;金黄色的金藻;黄褐、黄棕色的甲藻(角藻)、蓝藻藻(孟氏藻、色球藻)。
(四)绿色:
常见的有浅绿色的绿藻、硅藻、隐藻、甲藻;灰绿色的裸藻、甲藻;深绿色的绿藻、蓝藻(螺旋藻鱼腥藻);墨绿色的绿藻藻、蓝藻、迹尘裸藻。
(五)蓝色:
这是大部分蓝藻的特异颜色,但裸甲藻也会出现蓝绿色水华。
(六)褐色:
常见的有浅褐色的杂质、纤毛虫、金藻;深褐色(茶色)的硅藻、隐藻、甲藻、金藻、裸藻;褐青或褐绿色的黄藻(膝口藻)、隐藻、甲藻(裸甲藻)。
(七)凳州伏红色:
常见的有浅红色的细菌(如红螺菌)、轮虫及夜光虫等;深红、红褐色的蓝藻(红海束毛藻、微红颜藻、泥褐席藻)、裸藻(裸甲藻、血红裸藻、囊裸藻)、纤毛虫(如红色中缢虫)。
(八)黑色:
常见的有裸藻藻、甲藻、蓝藻、绿藻等。
二、影响水色的因素:
水色是判断水质优劣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没有显微镜的条件下,一般可以通过观察水色来粗略的推断水质好坏。但养殖条件下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水色:
(一)天色:天空颜色与光照强度对肉眼观察水色的影响会非常大。所以观察水色在晴天9-11点这个时间段比较准确。
(二)气候:天气的睛雨(影响盐度水温,从而影响藻群情况),风力的大小(影响藻类分布),季节温度变化等都会很大的影响水色变化。
(三)设施:池塘深浅(水深水色偏暗、水浅水色偏亮)、增氧机开关情况(打氧的水色偏清亮)及进排水情况(进水口水色偏浅清亮,排水口水色偏深暗)对水色都有很大影响;
(四)藻相:藻相情况是影响水色的主要因素。
(五)菌相:水体细菌情况也会对水色有一些影响;
(六)杂质:杂质不仅影响水质浑浊度有时还会直接影响水色;
(七)底泥:枣携水浅或透明度大时底泥颜色也对水色有一些影响。
三、各种水色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1、如何处理泥浆水(浑浊水)?
形成原因:水体硬度、碱度不足,自净力下降;水体营养不足或失衡导致藻类死亡;药物使用不当(如生石灰、消毒剂氧化剂等),导致菌藻死亡;大雨冲刷泥浆入池;小龙虾病后躁动不安或放养密度过大时搅动底泥引起池水浑浊水位过低;增氧机搅水浑浊;投饵量不足。等等这些引起池水黄浊的,俗称泥浆水(黄泥水或黄浊水)。
处理建议:先用过硫酸氢钾片氧化失衡的营养,同时可用生石灰等补充微量元素提高硬度,接着用碧水解毒120泼洒,再添加有优良藻种的新水,次日用氨基酸肥水膏+藻早旺直接培藻因;
2、如何处理白色水?
形成原因:细菌大量繁殖抢夺营养;大量原生动物(纤毛虫)、浮游动物(轮虫)摄食藻类或杂质过多影响光照和营养吸收,这些因素导致藻类消亡,水体自净力降低,呈现略带浑浊的白色,即为白色水。
处理建议:
(一)细菌:过硫酸氢钾片直接杀菌,一天后再用虾大壮搭配氨基酸肥水膏调水。
(二)纤毛虫或轮虫:
(1)小龙虾小于2厘米时:可放养3厘米大小的鱼苗(如白鲢、草鱼、花鲢、罗非鱼等,一亩10-30尾),让鱼苗摄食即可。
(2)小龙虾2-3厘米时:适当增加投料(加餐),促使虾苗生长,待虾苗长大吃光虫子后再肥水。
(3)小龙虾大于3厘米时:先停料(减餐或减料),待虾吃光虫子后,再添加有优良藻种的新水,用氨基酸肥水膏+藻早旺肥水。
(三)杂质:先用调水解毒安净水,三小时之内再用氨基酸肥水膏+藻早旺直接肥水即可。
3、如何处理黄色水?
硅藻(黄绿或黄褐色)、黄藻(浅黄或黄绿色)、中甲藻(角藻,黄或黄棕色)、金藻(鞭毛藻,黄或金黄色)、蓝藻(孟氏颤藻、色球藻,黄褐或黄棕色)都能形成黄色水,大多是有机物过多或水体营养失衡时产生。由于形成黄色水的类大都难形成优势种群,水质往往不够清爽,并且容易出现水质波动,对前期应激较大,持续时间一长容易发病;
处理建议:
先用碧水解毒120+乳酸菌少量多次慢慢调控藻相,待水色变化后再用氨基酸肥水膏+虾大壮发酵碳源直接培藻;
4、如何处理茶色水?
形成原因:
硅藻(深褐或茶色)、隐藻(褐色偏青)、甲藻(褐色偏红)、金藻(褐色偏黄)、裸藻(褐色偏青)都能形成茶色水。但在放苗早期最易形成优势种群群的只有硅藻。所以我们一般默认深褐色,浓而不腻的茶色水是硅藻水。
硅藻喜欢流水低温环境,个体小,游动力弱,易被提食,营养丰富,本身及们代谢产物均无毒,易于消化吸收,是虾苗最优质的开口料。
常见小龙虾养殖条件下,硅藻种群大量繁殖时会令pH大幅升高,一般处于8.8-9.4。硅藻细胞壁富含硅质,较重易沉,所以如果池水稍静就会沉底,出现死亡。加上易被大量根食,所以很难长时间形成优质种群,水色容易转变。
处理建议:
一般茶色水出现超过五天就应用强力乳酸菌慢慢转化为绿藻藻相,待水色稍变后再用氨基酸肥水膏搭配虾大壮追肥稳定即可。
5、如何处理大青水?
蓝藻门的粘球藻、粘杆源、隐杆等细微蓝源(又称蓝细菌)大量繁殖时都能形成大青水。这些藻类个体非常小,用显微都很难察觉,所以检不仔细,往往着到的都是些常见的有益藻类,加上水色突,水化除pH高外基本可题,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视。
这些类种群持续时间长,能长时间大量消用水体钙、镁、磷等微量元素严重的抑制其他有益藻类繁殖;而长时间的pH偏高会魔蚀小下部与道枯组织,诱发多种疾病基至早期偷死同时一旦水体营养耗尽,这些蓝死亡后就会产生大量的蓝藻毒素,就会直接导致对下中发病死亡。
处理建议:
由于这类蓝藻出现在虾苗阶段,用药有很多题忌。建议先使用蓝藻净,之后使用强力乳酸菌控制藻相,然后重新培水。
水的透明度与水产养殖有何关系?
池水的透明度表示光透入水中深浅的程度,其用厘米表示。养殖水体透明度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中悬浮物的多少,与池水的出现时期和数量多寡有关,与水质的肥瘦密切相关。故透明度大小不仅能影响水中浮游植物的,而且还能大致反映水中饵料生物丰歉和水质肥度。影响水体透明度的因素很多,如尺皮季节气候、天气变化和水体条件等,随着夏季水温升高,水中各种浮游生物大量繁生,会使透明度降低;有时会因大风、,使养殖水体的透明度加大。
对于水产养殖,透明度也是池塘水质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池塘透明度在25~30厘米较为适宜。养殖水体的透明度过大或过小,均会对养殖动物(鱼、虾)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透明度过大,易使养殖生物处于不稳定状态,造成生物的“”,也容易繁生水绵和搭咐维管束植物,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水质中的pH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使碳酸盐碱度的毒性增大。透明度过小,说明养殖池塘中的有机污染物增多,或是池塘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殖过多,此时必须小心水质容易恶化,从而诱发病害的发生。养殖池塘的透明度还陵枝差与水温、养殖周期有关。
在水温较低的时候,透明度在30厘米较为适宜,增强太阳光的投射度,有利于池塘水温的提高。在养殖中后期,由于排泄物、有机质增加,池塘透明度也会有所下降,但不能低于25厘米。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实用药用动物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中ph过高如何处理 水产养殖中如何分清水质的好坏
一般在养殖水产中,弱碱性的水体是比较理想的养殖环境,但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经常会碰到PH值过低或者过高的情况。这时候一般养殖户都喜欢用生石灰进行调解,在养殖后期,尤其是天气炎热的季节,又很容易出现PH值过高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水产养殖中ph过高如何处理
PH过高的原因较多。
沉水草过多:大量的水草由于光合作用过度消耗水体中的CO2,造成PH过高。如果是这种原因,可以清除部分沉水草,降低水草的密度。
用生石灰消毒,使用剂量过大。或因长期养殖造成水体PH偏高:
第一步:换水。
第二步:使用有机酸解毒。
第三步:培菌调水。晴天上午,光激渗旦合菌+EM菌+乳酸菌,全池泼洒。每周一次。
水产养殖中如何分清水质的好坏
1.透明度
透明度太低,说明有机质过多,水质过肥,或水质已经恶化;
透明度太高,比如一米深还能看见底,喊老说明水质过于清瘦,不利于水草及有益藻类等浮游微生物生长。好的养殖水体透明度应保持在30-40公分左右。
2.颜色
好水质
茶褐色:以秋冬低温季节较常见,经过肥水后的水体一般呈现茶褐色,主要以硅藻、隐藻为主。属于好水质。
黄绿色:以春、秋季较常见。主要以硅藻、绿藻为主。
淡绿色:以绿藻、小球藻为主。
以上都属于以有益藻为主的好水。
异常水质
黑褐色:当有益藻老化,甚至出现恶化时,水体有害物质过多,水体中以会产生毒素的裸藻、鞭毛藻等有害藻为主时会产生不太正常的黑褐色。
蓝绿色:水体以蓝藻、绿藻、小球藻为主。其中蓝色主要由有害藻蓝藻形成。出现蓝绿色水时,表明水质越来越适应蓝藻生长,一旦蓝藻形成绝对生长优势,这池水也就完了。
浓绿色:以绿藻、小球藻为主,但由于水体老化,绿藻以及小球藻生长必须的营养逐渐消耗减少,有益藻也逐渐老化,死亡,或由于水草因高温老化腐烂,水色由淡绿逐渐变成浓绿色。如果不及时换水调水,水质还会更加恶化。
坏水:
红色明扰、酱油色:以甲藻、裸甲藻为主。当这类水藻大量繁殖时,水色会由红变黑。稻虾养殖塘口通常发生在秋季水稻收割后淹田十几天左右,由干稻草浸泡沤烂形成。这类水质通常伴随着氨氮、亚盐以及其他毒素超标等问题。
蓝色:易发生在6-7月份的高温天气,同时水体PH偏高,非常适宜蓝藻的生长。当蓝藻形成绝对生长优势时,水体蓝如油漆,中后期水面还会形成蓝色的油膜。蓝藻会施放巨毒的囊藻毒素,本身也不易被鱼虾消化吸收。
泥皮水:底部有机质积累过多,在高温以及微生物作用下,浮于水面,严重的会导致封塘,隔绝空气。通常易伴有氨氮、亚盐超标的情况,在高温作用下,极易导致鱼虾发病。
3.感性指标:活、爽、嫩的判断
当水体菌藻失衡后,正常的生态环境被打破,易腐烂的有机质与有害物质增加,水质容易发浓发粘,水色异常,水体不干不净,水面常有非常薄的一层油膜,水面张力变大,空气无法交换,造成水体缺氧,加速水质、底质的恶化。这种水有一种风吹不动,船荡不开的感觉,这就是不活,不爽、不嫩。不能称之为好水。
所以,我们常说的好水,一般都讲究活、爽、嫩,同时水体透明度达到30-40公分,表明有一定的肥度,有益藻及有益微生物的生长较好。
水产养殖户如何预防倒藻
首先!高温要照常补充藻类需要的碳源跟常用的活菌,不能只下活菌,不下肥,这个是不对的。适当的补充碳源,提高藻类活力才不容易倒藻。
第二!要减少池水污染源,杂质颗粒,很多人都说改底,降解。我认为这个是杯水车薪的做法,在虾苗健康的情况下,我都建议使用强氧化剂。比如氧速宝或者过硫酸氢钾,胆子大的可以使用漂白粉,关于用量大家可以底下留言咨询哦!像早期养虾不下药,真的只下表白粉。
第三!这个条件比较苛刻,不适用大多数人,就说用遮荫的方法,高位池小的土池或者水泥池,用遮阳网遮掉一部分池子,这个减少藻类繁殖也能控制好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