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养殖技术有哪些 放养技巧
盆景放养方法 有什么养殖的技巧呢
1、养殖盆景需要根据盆的高度进行合理浇水,不能太深或太浅,含水量有限。盆内土壤有限,施肥时要注意切勿太过频繁,按照植株生长情况来定。根据温度变化决定存放地点,室内外的温差也会造成植物干枯或冻伤。
2、树桩盆景的盆钵内土壤有限,因而养分也有限,应注意肥料的补充。树桩盆景因其小中见大的艺术特性,不可施肥太多、太频繁,要掌握施肥含量、种类,把握施肥季节。植物坦并生长养分的三要素为氮、磷、钾肥,氮肥可促拿厅进树桩枝叶生长;消信隐磷肥可促进其花、果实形成;钾肥可促进茎干和根部的生长,所以选用肥料应根据树桩种类和其生长态势而确定。散养土鸡养殖技术
最好选择无任何污染的林地、林场或果园饲养,树林的阴蔽度要在70%以上,防止夏季炽热的阳光直射引起鸡群中暑。可建造塑料大棚鸡舍或改造旧建筑物为鸡舍,鸡林地内码祥厅要避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排污条件好,雨季不成内涝且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棚舍前的开阔林地用1.5~2米高的尼龙网圈起来,作为土鸡的活动场所。棚舍内外放置一定数量的料槽和饮水器。放养规模一般以每群1500~2000只左右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度。土鸡养殖技术农村饲养的土鸡肉质好、味道鲜,深受消费者喜欢。但由于它生长速度慢(5个月才长大出栏),农户零星散养量不多,因而养殖者的总体经济效益不高,难增收致富。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开发农村土鸡产业,使土鸡长得快,肉质又好,户养量多呢?采用“优质高效养殖土鸡新技术”养殖土鸡,既能达到保持土鸡肉味特色,又有较快的增重速度(90~100天达1.5~2.0公斤)。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宴燃于下。品种选择土鸡,即本地鸡,有的叫草鸡。由于品种间相互杂交,因而鸡的羽毛色泽有“黑、红、黄、白、麻”等,脚的皮肤也有黄色、黑色、灰白色等,市场消费也不一样。故要选养适宜当地消费市场的品种,就广东而言,三黄鸡、杏花鸡、麻鸡均是较好的品种。温室育雏修建“立体式网床”育雏温室,进行专业化规模育雏,农户养育成鸡成活率高、风险小、容易成功(能育雏的则可从育雏开始)。育雏中主要注意几点:1.室温:0~1周龄时为35~32℃,2~3周龄时为31~24℃,4周龄为23~20℃,也可在1周龄之后以每天降0.5℃。2.相对湿度:室内的相对湿度保持55%~65%,即10天之前为60%~65%,10天之后为55%~60%;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无刺鼻、熏眼的感觉。3.补充光照:头5天可保持每天23小时的光照,以后为17小时的光照(包括自然光照在内)。4.适时饮水和开食。小鸡应尽早开食和饮水,而且做到料、水不断,自由采食。在初次的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连用两天;第三天在饮水中加入0.02%~0.03%的高锰酸钾。5.高密度育雏。在15天之前为60~70只/平方米,一般每批育雏在5000只(视养殖户对雏鸡的需求量来定育雏规模)。“网、床、散”结合养殖户应根据自己饲养的数量来适当改造鸡舍,要求室内地面为水泥地面,有窗户和地窗,使空气流通和采光充足,并做好网床或鸡笼,且以立体式三层为宜。网床的多少以养鸡的数量来定,一般按45~20只/平方米来计算(前期密度大一点)。网床第一层离地面高40厘米,网床高30厘米,上下层之间的距离20厘米,一二层网床顶部应搁置承粪板(可用三层板)迟隐。网床的骨架部位用木材或白夹竹,网床四周和底部用1厘米×1厘米网目的塑料网固定好。料桶和饮水器均置于网床内。将庭院林地用尼龙网围起来,每隔2~3米远打一根桩柱,将尼龙网捆在桩柱上,靠地面的网边用泥土压实。所圈围场地的面积,一般以每只鸡不少于1.5平方米计算,越宽越好。买回的脱温小鸡(已经过育雏的小鸡)至1公斤体重的阶段在网床内饲养,1公斤后至出栏期间在所圈围的院林地内放养(雨天和霜雪天不放入)。饲喂中,做到料、水不断,自由采食。网床内饲养,鸡活动范围小、鸡体能量消耗少,增重加快;鸡在圈围的院林地散养,能捕食野生杂草和生物昆虫,改变食物结构,肉质品味高(保持土鸡肉质的品味)。日粮搭配选择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易于消耗的肉鸡全价颗粒料,再适当搭配其他的饲料养鸡,才能保证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加快增重速度和使鸡肉风味不变,因此要科学地搭配日粮。育雏期,应选用肉鸡全价颗粒料,最初开食时要将饲料稍浸泡转化一下,并用手搓碎一点。脱温鸡至1公斤体重期间,则选用中鸡料,更换时应逐步替换,不能一次性全部更换,以免造成应激反应。同时,应添加5%~10%的完整谷粒(或小麦),并给予10%~15%的青绿饲料。在庭院散养期间,选用大鸡全价颗粒料,日粮中还要加入10%~15%的完整谷粒(或小麦),添加15%~20%的青绿饲料。若光喂全价饲料,一来饲养成本高,效益不核算;二来鸡肉的肌间脂肪多,吃起来不爽口;三是无土鸡肉的独特风味,消费者不喜欢。添加适量的青绿饲料,一来可增加维生素的含量,二是可降低养殖成本,三可减少鸡肉的肌间脂肪含量。消毒免疫做好鸡的免疫接种和消毒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这是规模养鸡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搞好免疫接种和消毒防疫工作,减少鸡的死亡,提高成活率和商品率。对土鸡的免疫程序,应结合生产的性质(商品肉仔鸡)而定,最好是按肉鸡的免疫程序来参照进行,即1日龄的雏鸡免疫接种马立克氏疫苗(无条件时也可不搞,这主要是在孵化场搞);6~7日龄的鸡用鸡新城疫Ⅳ系苗(或Ⅴ4苗)、法氏囊B87苗、传支H120苗等混合饮水免疫;24~28日龄用鸡新城疫Ⅱ系苗饮水免疫一次;60日龄再用鸡新城疫Ⅰ系苗注射接种一次,以后不再免疫接种。在饲料饮水中添加一些药物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在2~7日龄添加0.02%的痢特灵和0.01%的土霉素或青霉素、庆大霉素等,13~17日龄又重复用上述药物。19~90日龄在饲料中添加氯苯、抗球王等抗球虫的药进行驱虫、鸡舍每天要清扫干净,并用生石灰对地面和承粪板上进行消毒。每半月用复合酚兑水将舍外进行喷雾消毒,用百毒杀对鸡舍内带鸡消毒。出栏后对场地要彻底清扫、冲洗和消毒;鸡舍门口处的消毒池要经常有石灰或消毒液,并注意常换。一、雏鸡:土鸡初生到40日龄时为雏鸡,其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难以适应外界温度变化,消化能力差,对疫病抵抗力弱。因此,在饮食上应做到以下几点。1、适时饮水。雏鸡入舍12小时应饮水。开始时可喂些温开水或5%的葡萄糖水,以增强雏鸡体抽,缓解应激,便于胎粪排出。以后每天供足饮水。2、开食喂料。出壳24小时后开食,可喂碎米加熟蛋黄(每100只雏鸡喂3个蛋黄),每隔2小时喂1次。第3天开始,改喂配合饲料。参考配方(%):玉米粉53.2、麸皮8、豆饼粉22、菜籽饼粉6、鱼粉6、骨粉2、贝壳粉2、多维素0.5、食盐0.3、每天喂6次,放于条状料槽内饲喂,喂量不限,任其吃饱。
二、青年鸡饲养。41~120日龄的青年鸡应雌雄分养,以便管理。1、小公鸡的饲养。小公鸡100~120日龄体重达1.25~1.5千克即可上市。为使其按时达到出栏体重,要供给全价饲料,任其采食。参考配方(%):玉米粉60、麸皮10、豆饼粉20、鱼粉3、贝壳粉6.5、多维素0.3、食盐0.2。土鸡从70日龄到上市要求生长快,长肉多,做到吃饱、吃好、少动、多睡,促进催肥长膘。有的体型大而不肥的可用油渣菜油脚催膘。开始在料中加2%~3%,以后增至5%~8%。2、小母鸡的饲养。若出售商品鸡,则按小公鸡的方法饲养。若养成产蛋鸡则采用限制饲养,适当降低蛋白质及能量的比例。参考配方(%):玉米粉52、麸皮16、米糠14.5、豆饼粉10、贝壳粉7、多维素0.3、食盐0.2。每天喂料2~3次,早上少喂,让其在荒山林地多活动、多食天然饲料,中午也少喂甚至不喂,晚上入舍前喂饱。到120日龄时,在傍晚保持安静的条件下转入产蛋鸡舍饲养。
三、产蛋鸡饲养。增加饲料营养。科学配料,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是提高土鸡产蛋量的一条重要措施。参考配方(%):玉米粉62、小麦粉17、豆饼粉12、鱼粉4、骨粉1、贝壳粉2.6、生长素0.5、多维素0.5、食盐0.4。当产蛋率在50%~60%时,每天每只鸡喂料105~110克,产蛋率在80%以上时,应让鸡不限量采食。具体做法是:每天早上不宜喂饱,把鸡放在荒山林地自由活动,采食天然饲料。中午在荫棚备足料和水,让鸡自由采食,太阳下山时将鸡收回鸡舍并喂饱。鳊鱼养殖技巧 鳊鱼的养殖技术介绍
1、放养准备
选择放养池塘时,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干净清澈,排水亩裤换水方便,并且没有生活污水排入的池塘。池底应该有着微沙泥,面积根据放养数量决定,池塘水的深度不得低于2米,适宜少量或者没有淤泥。
在准备放养的时候用生石灰泼洒整个池塘,目的是为了杀死池塘中潜在的病原体和其他野生的小鱼,减少疾病的发病率与发生野生小鱼抢食的情况。然后将池塘暴晒一周,在注入干净的水至少一米,再放养鱼苗。
2、鱼苗放养
选择鱼苗也是养殖鳊鱼的时候比较重要的一步,首先应该选择表面没有伤口,生长良好,体质健壮,鱼体丰满的小鱼苗。将规格控制在8-225px左右,用食盐水或者是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一遍再放入池塘。
养殖鳊鱼时,池塘中不必只养殖鳊鱼一种鱼,可以放养少量的鳙鱼、鲫鱼等混合饲养。一般一亩池塘的饲养密度在1200尾左右,再放入100尾左右的鳙鱼,300尾左右的鲫鱼,这样可以促进鳊鱼的良好生长。
3、饲养管理
鳊鱼是一种非常喜欢干净清澈水质的鱼类,应该将池塘的透明水质保持在30-1000px左右,还有适量的溶解氧,PH值控制在7左右。
因为在投喂饲料时,很容易使水质变肥,所以应该每周定期的抽出老水注入新水。保持池塘的水深与清澈度。
要定时投放饲料,饲料包括花生麸、麦皮和青饲料等,具体投喂量要根据每个月的天气与摄食情况决定。一般是在5-10月份时增加投放量。
4、日常管理
每天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管理技术制度,坚持巡迅握简查,每天至少早晚两次,观察鱼群的生长情况与摄食情况。
发现异常现象一定要及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适时为池塘增氧,要格外注意天气、水质和它们的活动情况皮答。避免鱼群出现浮头的现象,保证鱼塘水的深度与清澈,适时的换水,营造一个鳊鱼的良好生长环境。
而且虽然鳊鱼的抗病力比较强,但是还是要以预防为主,在放苗前把好清塘和鱼苗消毒关,就能有效的减少鱼病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