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是放养前消毒、投喂轮虫、小型浮游植物。
鳅种放养前可用8到10厘米漂白粉液进行消毒,水温10到15℃时浸洗20到30分钟。每平方米放3-4厘米的泥鳅种50到60尾。在泥鳅池中可适当培养草鱼、鲢鱼拆灶、鳙鱼等中上层鱼类夏花鱼种,不宜搭配罗非鱼、鲤鱼、鲫鱼等。
投饵。刚下池塘的泥鳅苗,需投喂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适合口味的饵料,同时适当投喂熟蛋黄、鱼粉、豆饼等精食料。
泥鳅苗体长达1厘米时,已经可摄食水中昆虫、有机物碎屑等,可投喂煮罗蚌肉等动物性饲料,每日2到3次,切忌撒投。初期日罩御燃投饲量为泥鳅苗总体质量的2到5%,后期为5到10%。泥鳅喜肥水,应及时追施经过发酵的鸡粪、鸭粪等有基肥,每次用量为50千克/100平方米。
养殖泥鳅的日常管理
养殖泥鳅,日常做好水质管理,及时加注新水,调解水质。根据水质肥度进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到2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为宜。当水温达到30℃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水深。
当泥鳅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并可在池角施入牛粪、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养商品泥鳅可施肥培育天然饵料,施肥量视天气和水色而定。当透明度降低,泥鳅不断浮出水面呼吸空气,应停止施肥,减少投饵并加注新水。商品泥鳅除施肥外,还应投喂饵料,常规鱼用饲料均可作饵料。
泥鳅苗种刚下池时,每天傍晚投喂1次,以后逐渐改为白天投饵,08:00、14:00各投1次。日投量占泥鳅体质量的2到8%,视水温和摄食情况增减。饵料投放在食台上或竹篮内,把竹篮沉到水底,泥鳅吃完后提出篮子。
以上内容参物虚考
泥鳅是一种价值很高的鱼类,泥鳅的养殖也是一种重要的养殖项目。养殖泥鳅主要有三种方式:池塘养殖、稻田养殖与庭院饲养。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泥鳅养坦枯殖的这三种颤败方式方法。
目前采用最多的养殖方式是池塘养殖,单产水平高,技术操作水平要求也高。池塘面积以50-250平方米为宜,池塘深70-100厘米,水深40-50厘米,分土池和水泥池两种。
养殖过程中,投喂的人工饵料,主要是米糠、麦麸、豆饼、菜饼、蔬菜叶及蚯蚓、蝇蛆和螺、蚬等,也可以是人工配合饲料。水温20℃以下时,植物性饵料可占摄食总量的60%-70%;水温20℃-23℃时,动、植物性饵料各半;水温23℃-28℃时,动物性饵料占50%-60%。
养鳅的水质要求肥、活、爽,一般每星期换水1-2次,每次换水30-40厘米深。此外,还要做好防病防逃工作。每天或隔天打扫食场1次,定期对食场进行漂白粉消毒,每次用药125克,发现死鳅及水面污物要及时捞除,以防水质污染。
选择水源充足、保水保肥力强、土壤肥沃、软泥深12-18厘米的稻田饲养泥鳅较好。要加高加固田埂,四周挖深40-50厘米的田凼,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10%。清田消毒后放足基肥,插秧后将鳅种下田,每亩放规格3厘米左右的鳅种2万-4万尾。
稻田饲养泥鳅,也应适当投喂人工饲料。平时要经常加入新水,保持水深5-10厘米,做好抗旱防洪工作,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常检查进出水口拦栅。不施或少施农药。
房前屋后挖池或砌水泥池饲养,大小不限。要求有注换水条件。常规饲养方法同池塘养成。此处介绍两种适于家庭养殖生产的方法。
一是底肥饲养法。在养鳅池底将有机粪肥、稻草相间铺放,厚约30厘米,按每平方米撒生石灰150克后再铺上10厘米肥泥,注水1周后可放养泥鳅。饲养期间经常搅拌池底,使肥料释放肥水,培育底柄动物等促进泥鳅生长,可同时投喂人工饲料。
二是塑管饲养法。采用直径16毫米,长约20厘米的聚乙烯管,像筏子那样扎成排,横向排列让洞洞铺满池底,将细粒黏土溶解于水中,给泥鳅制造一个具有泥土环境条件的错觉。放养鳅种后主要投喂人工饲料,剩饭剩菜也可投喂。
在国外采用无泥饲养泥鳅,将池底铺沙,这种方式饲养的泥鳅比泥土池饲养的质量、味道好。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