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鱼饲养的温度是多少
胭脂鱼饲养的温度是多少?
中华胭脂鱼是国家二类水生保护动物,仅产于长江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性情温顺、生命力强、生长迅速、杂食、耐寒,饲养容易。目前,中华胭脂鱼已人工繁殖成功,大量进入观赏鱼市场,饲养水温18-28度。
一、生物学特性
胭脂鱼主要产于长江上游,幼鱼经常群集在水流比较静止的乱石之间;喜欢生活在水的上层,游动缓慢,成鱼及未长成的成鱼栖息在水的中下层,行动矫捷。每年2月中旬,性腺接近成熟的胭脂鱼亲鱼均要上溯到长江上游的急流中产卵繁殖,等到秋季退水时期,又回到长江干流内越冬。胭脂鱼性情温和,不跳,行动迟缓,生活力强,起捕率高。
胭脂鱼主要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如摇蚊幼虫、蜻蜒幼虫、蚬和淡水壳菜等,也可摄食植物碎片及部分硅藻和丝状藻类等,属偏春闭动物性蛋白的杂食性鱼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除投喂水蚯蚓、陆蚯蚓外,也可投喂下杂鱼、动物内脏和人工配合饲料如鳗鱼料等。一般当年鱼可长到0.5~1公扒芦裂斤,3龄鱼可达3~4公斤。
胭脂鱼每年3~4月产卵,5冬龄达性成熟。
二、哗档养殖技术
1.苗种培育:鱼苗出膜1个月左右,全长可达3~5厘米,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培育塘面积1~2亩,水深1.2~1.5米。鱼苗放池前,先毒塘,后施基肥,喂水蚯蚓、鳗料或花生麸等精饲料。
2.成鱼养殖:胭脂鱼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范围广和性温驯等特点,决定了其在池塘养殖中,单养或混养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单养方式:每亩投放大规格鱼种(50~100克/尾)400~600尾,另外少量补充一些栖息水层和食性等方面互补的其它品种,以充分利用水体和饲料。混养时,每亩放养量约200~300尾,可混养的鱼类有鲢鱼200尾,鳙鱼、草鱼和鳊鱼等各30~50尾。也可作为搭配鱼类部分取代鲤鲫等底层鱼类,小比例地放在其它养殖池,增加池塘养殖效益。
三、饲养管理
管理的重点是保持水质清、爽、肥,其次是合理投喂饲料。成鱼饲料以水蚯蚓最好,也可投喂螺、蚌、小鱼虾、畜禽内脏等。人工颗粒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必须在35%以上,把冰鲜鱼浆和鳗鱼料拌成团状投喂胭脂鱼,效果不错。
胭脂鱼的养殖水温
胭脂鱼饲养水温18-28度。
胭脂鱼养殖技术:
池塘条件:一般养殖池均可用来养殖胭脂鱼。胭脂鱼养殖过程中,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最好配备有增氧和灌溉等机械设备。
(二)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工作应在3月前完成。放养鱼种规格在10~15尾/斤;并尽可能同池鱼种大小均匀。放养方式因地、因塘实施,可单养,也可混养、套养。单养时,每亩放养鱼种
800~1200尾,另外搭配50~80尾白鲢和少量的草鱼、鲂鱼等。还可视情况,再套养800~1000尾胭脂鱼夏花(3厘米左右)。混养时,以其他鱼类(一般指草鱼、白鲢、鳙鱼等)作主体鱼,胭脂鱼作为一种底层搭配鱼,每亩水体放养200左右尾胭脂鱼种即可。由于胭脂鱼性温和、营底栖和肉食性等特性,养殖时注意不宜与鲤、鲫或其他凶猛性肉食鱼类同池混养。
(三)饵料与投喂
成鱼养殖投喂饲料的人工配合饲料可自行配制。但直接到厂家或销售商里买更合算,养殖效果也较理想。胭纳含脂鱼全年均有摄食行为,只是不同季节摄食强度不同。因此,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不同季节的日投饲率也有所差异。一般4~5月日投饲量按体重3%一4%,6~8月按5%-8%,9~10月按3%一5%,11一12月按1%~2%,1~3月少量投喂。在实际养殖中,每日投饲量还应根据天气、水温、溶氧及池鱼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洞游笑握;依照“四定”原则,保证饲养鱼吃匀、吃好、吃饱。
(四)日常管理
1.勤巡塘
每天巡塘3次,观察地鱼的摄食、活动和池水变化等情况;检查进排水设施,尤其在天气骤变和暴风雨来临之际,要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勤洗饵料台,每天及时捞出水中残解、污物,防止水体污染。
2.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是日常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胭脂鱼喜生活在清新的水体中,要求溶氧量高。因此,要特别加强水质管磨睁理。做到勤换水,正常情况下,每周可一小换,换注新水l/3;半月一大换,换水2/3。随着鱼体长大,水质渐浓,适当增加换水次数,高温季节更应每天进行换水,并定时开动增氧机,保持池水溶氧丰富,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这样可以促进饲养鱼食欲和减少疾病发生。此外,养殖者在定期泼洒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药物调节水体的同时,也不妨向池塘施用光合细菌、EM菌液等改良剂,这对改善池塘底层供氧和改良水体环境十分奏效。
胭脂鱼需要人工繁育,它的繁育技术流程是怎样的?
胭脂鱼性成熟迟,不能在池塘中自然繁殖,所以养殖所需鱼苗是通过人工繁殖获得。
一、亲鱼培育。
用于催产的亲腔世鱼一般来源于天然水域。也可以进行人工培育,只要水质好、饵料充足,雌鱼6龄、雄鱼5龄以上能使性腺发育成熟。亲鱼培育池面积1-2亩,水深1.6-2.0米为宜。每亩放养亲鱼10-15尾,每日投饵量可按鱼体总重的5%-25%,具体根据水温、摄食情况来增减。有条件地方可多投喂蚯蚓,以利亲鱼的性腺成熟。还要注意池内不要混养鲤、鲫鱼;严禁施肥,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二、催产授精。
在生殖季节,选用成熟好的亲鱼催产,雌亲鱼追星较小,肉眼能看到灰白色的小点,手摸迫星光滑。而雄鱼追星白色、手摸有刺手感觉,用手挤压腹部有精液流出,用于催产的雌鱼应追星多,分布面宽,婚姻色鲜艳,前后腹膨大,柔软,生殖孔充血肿大的为好。准确掌握采卵时间,是人工授精成败的关键。采卵和采精可同步进行,将精、卵同时挤入事先放有少量生理盐水的脸盆中,用羽毛搅拌1分钟左右,将精卵混合充分,完成受精过程。
三、人工孵化。
先将受精卵用含有微细泥沙的江水脱粘,也可用奶粉脱粘,即将卵粒倒人盛有慧旅奶粉水溶液的盆中,用羽毛搅拌1-2分钟,然后前圆凳用清水漂洗1-3次,就可脱粘。孵化方法采用流水孵化和静水网箱孵化。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使水温控制在19℃-20℃之间,有温泉的地方,可用孵化桶、缸或环道进行流水孵化。使用静水网箱孵化时应保持水中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并应每隔2小时搅动箱内卵粒,防止卵粒堆积过久而窒息死亡。孵化中要注意防止水霉菌和剑水蚤的危害。受精卵约需6天即可脱膜出苗。刚出膜仔重体细长、透明,卵黄囊细长微带黄色,体长约1.1厘米,大多数时间静卧底部,有时摇动身体侧向游动,暂养6-7天后,即进入混合营养阶段,再暂养2-3天后,全长可达1.4厘米,便可放人饲养池培育。
四、苗种培育。
鱼苗在脱膜后11天左右,全长1.4-1.6厘米,身体呈淡黄色,已开始摄食外源性饵料。开口饵料选用拍碎的熟蛋黄,每万尾鱼苗每天喂一个,每隔3小时喂一次。以后随着鱼苗的长大,体形近似成鱼,体侧出现三条黑色斑纹。这时喜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如水蚯蚓。在培育池中也可泼洒一定数量的大豆浆培养浮游动物,供鱼种食用。约经25天的培育,就可养成夏花鱼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