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轮虫养殖技术视频 轮虫养殖技术要点

分类:种植养殖发布者:霹雳囧花

如何稳定培养优质的轮虫

1、施肥

培养前期由于基肥一次性施量较大,而且水温较低一般不用补肥或少量补肥,后期随着水温升高藻类繁殖加快,水体中营养盐消耗较快需及时补肥。补肥一般于中午前后进行,用量视水质而定。注意应少量、勤施。

2、添换水

前期一般以添水为主,随着藻类的繁殖水色加深,适时加水。后期温度较高,池内的物质循环加快,不断产出轮虫,使水体中微量元素失衡,因此需要补明燃闭充新鲜海水。补充的海水需过滤,最好是经药物消毒处理过的。换水量一般每10天换水1/5~1/3。换水同时可进行收获。

3、投饵

当轮虫密度过大时,为防止短时间内把池水滤清,需要及时收获轮虫,同时为使种群连续增长,也可投喂饵料,主要为酵母、豆浆、麦麸等。通过轮捕控制轮虫密度、补充饵料等措施,使单胞藻类维持在适宜的密度。

4、日常检测

要经常检查池壁是否漏水,注意水色是否有变化。若水色变淡,则可能藻种密度降低,需及时施肥;有时水色改变可能是优势藻种改变,不会影响轮虫生长。还应检查轮虫的密度及带卵率,当带卵率下降至13%以下时,说明轮虫种群将衰败,可将池排空后重新进水接种。

5、病害防治

轮虫培养过程中常见的病害生物主要分两类:

⑴食害生物

主要有非养殖品种的小型鱼、虾、蟹幼体,水生昆虫,蚊蝇之类的成虫及幼虫,蛙类的蝌蚪等。应采取过滤进水,用120目~150目的手抄网捞取水生昆虫等,清除池边杂草物,使敌害生物无法滋生。在繁殖季节可在晚间用灯照捕池边抱卵蟹。

⑵竞争性敌害生物

如尖鼻虫、游捕虫、变形虫等。一旦污染,轮虫虽不至死,但由于它们吞食单胞藻类,使轮虫产量低。主要应控制水源的污染源,添加用水最好是消过毒的。把池壁四周打扫净,减少暴雨冲刷带来的原生物。当培养池中出现大量原生物时,应把池水排空,重新接种激裂培养。

轮虫(rotifer)袋形动物门轮虫纲近2,000种微小无脊椎动物的统称,其中袋形动物门包含担轮动物门。轮虫因它有初生体腔,新的分类系统把它归入原腔动物门,常见的有旋轮属、猪吻轮属、腔轮属和水轮属等。其形体微小,长约0.04-2毫米,多数不超过0.5毫米。它们分布广,多数自由生活,有寄生的,有个体也有群体。废水生物处理中的轮虫为自由生活的段袜。

最好的轮虫养殖技术

1、选址

选择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2、消灭天敌

在建棚前先用捕捉、诱杀、开水烫等方法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等消灭干净,因为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绝不能让这裂逗些动物存在。

3、地面

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担不能太软,蝗虫产卵的要求很高。

4、密度

棚的面积视蝗虫的数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养600-800只成虫。

5、建棚

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木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纱布做一个象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按上拉锁,这个装制就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棚的高度1.5-2米即可,为了保温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三龄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四月底前完工。

6、棚内应有玉米以及其他较高植物以作隔离。

蝗卵的发育、孵化、管理

飞蝗的起点发育温度范围为20-42度,适宜发育温度为25-40度,最适温度为28-35度。在相对湿度85%-92%或在土壤含水量15-18%的情况下,适宜发育温度为25-32度,我国北方自然气温在五月上旬便到。购卵后直接把蝗卵放到土中待其自然孵化即可。经10-15天的孵化过程,孵出全部蝗蝻。蝗蝻取食量很小,身体柔弱,应注意防雨。

飞蝗的习性

1、孵化

种卵孵化最低温度为17摄氏度,发育适宜温度介于26-32摄氏度之间,土壤含水量以18-22%,孵化率最高,整个卵块自开始孵化至孵化完成一般经过50-60分钟,上午八时到下午一时孵化最多。在孵化过程中出土也有先后之分。

2、蜕皮

飞蝗成长靠蜕皮来完成,当生长到一定长度需要蜕皮时,则停止进食。头朝下倒悬其体,进行脱皮。(要有附着物)一小时后即可取食。蝗蝻自出卵后5-7天蜕一次皮,壮的蜕皮块,弱的蜕皮慢,蜕一次皮即为一龄。从孵化到成虫需蜕五次皮,方能变为成虫。

3、群居性

一龄蝗蝻常聚集在植株上,二龄蝗蝻喜欢在光裸地上,龄期越大,聚集性越显著,起初小片,后来一大片,互相拥挤重叠,甚至堆积成几寸高

4、迁飞

蝗虫的迁飞不只是为了取食,另一主要原因是生殖生理发育的需要,迁飞可以增进食欲,特别是在羽化至产卵前迁飞,能提高产卵数量和质量。所以,蝗虫产卵后至产卵前应给予适当的人工干扰,令其在棚内飞翔,以便提高产卵的数量和质量。

5、取食

蝗虫嗜食为禾本科植物和莎草科植物,如玉米,小麦、谷类、高梁、芦苇、茅草、三棱草、香附子、莎草等。非禾本科植物或双子叶植物,一般不取食,其取食不仅是为了饥饿,而且还为了解决口吸取水分。豆类、麻、甘薯、花生、荞麦、棉花、芝麻、马铃薯、烟草等均为不喜食植物。三龄以上的蝗虫生长特别快,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首逗腔先是蝗肆指卖虫吃不饱会影响正常生长,另外会出现强食弱大吃小的现象。吃玉米的飞蝗一生中总新鲜食量为85.5克左右,其中约25克食蝻期消耗的。吃芦苇的约60克。以干重计算,吃13克干玉米,20克芦苇。所以,飞蝗成虫每天消耗食物最高量为5克新鲜物质,一般在1克左右,约为体重的两倍或等于体重。

6、趋光性

蝗虫具有向阳移的习性。

7、自相残杀性

蝗虫常会出现互相残食的现象,尤其是在食物或饲草水份不足,蜕皮时最为明显。正在蜕皮的蝗虫不能动,体质又很软,有被吃掉咬伤的危险。

8、交尾

蝗虫在羽化后4-7天开始交尾,15-20天内即可产下第一块卵,一生交尾数次。也可孤雌生殖。

9.产卵

蝗虫产卵对土壤种类的选择较宽,对土壤湿度选择则较严,一般含水量在18%左右。另外,土壤的酸碱度、含盐量、坚实程度、是否向阳等也有重要影响。如何产卵(东亚飞蝗的卵块为褐色,略呈园筒形,中间略弯,呈茄子形)。每一雌蝗约产平均为4-5块,少的2-3块,多的6-7块,个别达11块。每个卵块一般含60-80粒卵,最多可达180,最少不到40粒。蝗虫产下第一块卵块后,要隔几天再产第二块。

轮虫怎样培养发的更快?

间收法、连续培养:在连续培养过程中,间收部分轮虫的方法。用50-100吨的较大型水池,有时池内装上清除池中悬浮物的过滤装置。为大量培养小球藻等单细胞藻,另外准备只200吨单细胞藻培养池,在轮虫培养池中先接种小球藻,达到1000万-3000万细胞/毫升时,接种轮虫,接种密度为10-20个体/毫升。7-10天后,随着轮虫的繁殖,每天可采收部分轮虫。采收用虹吸法连同海水一起间收,按减少的水量补充小球藻海水,设轮虫的密度从前功尽弃一天到当天,由50个体/毫升增加到200个体/毫升,则轮虫的繁殖率为2倍。这样,如轮虫的饲育水量为100吨,可以采收一半,即50吨海水,从中收获轮虫。池中补充小球藻海水后,轮虫密度又复原到50个漏耐迹亩谈体/毫升,这时如轮虫密度增大,仅靠补充小球藻海水投饵,小球藻很快便被吃光,必须适时补育酵母,这样反复间收,约经过10-20天,水质逐渐恶化,池底有残饵、杂藻沉积,轮虫繁殖率下降,这时将轮虫全部采收,换池重新培养。如池中装有悬浮物质过滤器,培养时间可延长1个月以上。除带水采收外,还可用网在池子里只捞取轮虫的方法。
  培返并养水温过低,轮虫繁殖缓慢,需要加温。加温方法有直接在水池中通过加热器的方法,或用水浴法,也可靠室温调节。

上一篇:黄鳝水田散养殖最新技术 黄鳝水田养殖效益怎么样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相关文章
更多种植养殖文章

精选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