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高产人工养殖技术
虹鳟鱼原产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的夏斯塔山麓溪流中,后被引到数十个国家进行人工养殖。虹鳟属于冷水鱼类,生活水温2-25摄氏度,最适生长水温12--18摄氏度。虹鳟鱼肉质细嫩,味道鲜则尺手美,肉多刺少,营养丰富,在国际上一直被列为名贵鱼类。我国的虹鳟鱼养殖始于1959年,由朝鲜引进少量发眼卵和鱼苗,先在黑龙江进行试养,以后又扩大到北京、山西、辽宁等省养殖,现在虹鳟鱼养殖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_、自治区。
一、虹鳟养殖对水质的要困猜求
1、温度。这是重要条件,四季水温最好在12-18摄氏度,夏季最高水温不能超过24摄氏度。
2、溶氧。水中溶氧应在7mg/l以上,最低时一般不能低于5mg/l。
3、水流流量。要求有较大的流量,流量大,养殖规模大,产量也高。一般每秒1升水的流量,具有100-200千克的生产能力。
4、要求水质清洁,无污染,不含泥沙。
二、养殖池条件
1、鱼池形状。各地养殖虹鳟的鱼池形状各异,但以长方形为多。一般长宽比例为8:1--10:1,可根据地形确定适当比例。从进水口到出水口保持一定的坡降(1/50--1/100),便于水体交换和排污。池与池之间可利用地形分级跌水排列布局。
2、鱼池面积与深度:大致可参考如下尺寸:
鱼池类别
面积(平方米)
深度(米)
孵化池、仔鱼池
2-6
0.3-0.5
鱼苗池
16-30
0.3-0.6
鱼种池
50-300
0.6-0.8
成鱼池
100-700
0.8-1.0
亲鱼池
200-1000
0.8-1.2
3、鱼池建设。鱼池结构为砖混结构,内壁用水泥抹光滑。进出水口设在鱼池上中部,以便于保持水位。同时,进出水口都要设栅栏,以防逃鱼。
三、苗种及投放
1、苗种的放养密度:各养殖阶段参考密度
阶段
体重(克)
水温(摄氏度)
密度(尾/平方米)
备注
卵黄吸收前
/
13
5000
溶氧6-8mg
开食1-2月
0.5
13
1000-500
/
开食2-4月
3
15
500-300
/
开食4-6月
15
17
300-200
/
开食6-9月
80
19
200-100
/
开食9-12月
180
15
100-50
/
二龄鱼
1000
15
30-15
/
亲鱼
1000-2500
15
3-5
/
2、苗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伤、无病。
3、鱼苗、鱼种在投放时要消毒处理。
四、饵料的要求
1、虹鳟鱼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为40%-45%,要求饵料营养全面,粗蛋白含量幼鱼在45%左右,成鱼不低于40%,饵料中要有较高的脂肪含量,还应注意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
2、饵料可就孙嫌地取材,利用小鱼、小虾、动物内脏、猪血、蚕蛹、蚯蚓等动物性原料与豆饼、麦粉、玉米、糠麸、蔬菜等在不同阶段按不同比例混合加工成颗粒饵料进行投喂。如苗种阶段动物饵料可占60%左右,成鱼50%左右,亲鱼40%左右。
3、饵料一定要新鲜。严禁使用霉变的饵料。
五、日常管理
1、投喂。成鱼每日投喂2次,上午9时和下午15时,苗种每天可增喂1-2次。日投饵量以鱼体重计,幼鱼约占3%-4%,成鱼1%-2%。
2、筛鱼。虹鳟经一段时间饲养,个体大小会出现差异,要定期筛选,保持每个鱼池中的鱼大小基本-致。
3、加强鱼病防治工作,发现病鱼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死鱼要及时剔出。
4、当出现缺氧时要采取增氧措施,以免鱼类窒息死亡。
虹鳟鱼在什么环境下最好养殖
1、虹鳟是冷水性鱼类,通常栖息在水质呈清、无污染、砂砾底质的河川溪流中。虹鳟喜欢生活在水温8—20℃的水中。
2、在人工密养条件下,最佳生长水温是12—18℃,当水温低于7℃或高于20℃时食欲明显减少,生长减慢,抗病国减弱,水温达到24℃时停止摄食,在26℃短时间内即能死亡。所以虹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水温上限是24℃。虹鳟鱼没有明显的生长下限温度,只要水不结冰,就能摄食、生长,但摄食强度减弱、生长缓慢。
3、养鳟水体中的溶氧要求在5mg/L以上,当溶氧在5mg/L时鱼的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在4mg/L时即出现缺氧症状,常会引起死亡。当溶氧为3mg/L时会出现大批死亡。养殖水体的PH值应保持在5—9,碱度1.5mg.n/L,硬度8—12。虹鳟对盐度的适应范中袜围较广,经过短暂的驯化,可以用海水进行成鱼的养殖。
4、水是进行虹鳟养殖的前提条件,养殖用水应该是流动的冷凉水,常年水温在22℃以下,冬季不结冰。水质要符合养鱼用水标准,澄清无污染。这类水源程序有山泉、山涧溪流、地下进水、水库的底层排芦搜水、雪山融水等。养鳟用水要有一定的流量,通常可养鱼的数量均按水流量计算,一般情况下每秒1升水的流量的养鳟产量约为50—200公斤。流水池中的用水要有一定的流速,一般在1.2—1.8米/分之间,养稚鱼水的流速要小一些,养成鱼和培育卖哗激亲鱼的水流速稍大些为好。
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养殖虹鳟鱼的方法
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养殖虹鳟鱼的方法
虹鳟鱼是鲑科太平洋鲑属的一种冷水性塘养鱼类。虹鳟是世界上广泛养殖的重要冷水性鱼。因成熟个体沿侧线有一棕红色纵纹,似彩虹,故名。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养殖场的选择
养殖池溏的水温要求冬季在4℃以上,夏季不超过20℃,虹鳟周年可摄食生长。池溏应为流水池溏,水质清新,透明度大,含氧量充足,水中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
养殖场的建设
山涧溪流、泉水、地下水、深水水库的`底排水或水温偏低、透明度大的河水等,均可作为虹鳟养殖场的供水水源。在上方水源修建拦坝,提高水位,形成水流的落差,保持池塘供水有足够的流速。
池塘的注水,尤其在集约化养殖场应该是独立的。池塘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水沟形均可,但以延长的长方形为好,宽长比例1∶4~1∶5,防止池中有水流停滞的死角。池子宽度不宜过大,稚鱼池宽多为1.5~2米,成鱼池宽多为4~5米。池底要求有一定的坡度、坡降,稚鱼池以0.2%为宜,成鱼池以0.8%为宜,便于排水、排污和捕鱼。
池塘可为土池或水泥池,池岸边要高出水面20~30厘米。稚鱼池一般为30~90平方米,成鱼池在100~200平方米。
三倍体
三倍体虹鳟鱼是四倍体虹鳟鱼和普通二倍体虹鳟鱼杂交产生的全雌性虹鳟鱼。具有销蔽凯生长周期短,成本低,肉质好的特点。虹鳟鱼养殖采用的是一种高密度流水养鱼方式,科技含量高,从目前虹鳟鱼养殖技术水平上看,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商品鱼生产周期,生产周期较长,投入较高,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改良品种,提高虹鳟鱼生长速度,并散缩短生产周期,尽而降低成本。
根据国内外养殖虹鳟鱼最新动态,如果采用全雌三倍体技术则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采用该项技术,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其一,采用全雌三倍体虹鳟鱼进行养殖,可提高虹鳟鱼成活率10%,可提高生长速度10~20%。其二,采用该技术可避开因性腺发育而对饲料的过多消耗,降低养殖成本5%以上,可提高经济效益15%~20%。
稚鱼及当年鱼的饲养
刚浮起的稚鱼索饵能力差,不集群。开始投喂时需注意使饵料遍撒水面,待喂养两周后,则可以把饲料撒到鱼较多的地方。比较常用的稚鱼开口饵料有鸡蛋黄、牲畜的肝脏、鲜杂鱼肉、水蚤干或啤酒酵母等,当前多用人工饲料。
投喂动物饲料须先将饲料弄细或剁成糊状撒在池水上游水面上,使鱼摄取,也可将制成糊状的饲料抹在细铁丝网上,分挂池中,供鱼摄食。后期稚鱼渐大,投喂时可将几种
饲料混合调成亏唤糊状煮熟后,制成小颗粒状,撒到水中。投喂配合饲料,前期粒径为0.3~0.5毫米,后期粒径为1毫米以上。饲料中动物性蛋白量高于植物性蛋白量。随着稚鱼的成长,可适当增加植物性蛋白含量,初期每天投喂次数需多些,日投6~8次为宜,后期日投2~4次。
一般水温10℃以上、稚鱼体长13厘米以下时,干饲料按鱼体重的2%~7%投喂,鲜饲料则按2.5%~13%投喂。体长14厘米以上时,干饲料按鱼体重的0.5%~2.4%投喂,鲜饲料则按1.0%~4.9%投喂。
初期稚鱼的放养密度为5000~10000尾/平方米。当稚鱼体重达到1克左右(全长4~5厘米)时,需要按个体大小不同分池饲养。2克左右的鱼(全长5.5厘米)放养密度为1200~1500尾/平方米。5个月以后,鱼体重在20~30克的个体,放养密度为500~100尾/平方米。
成鱼饲养
国际上虹鳟一般以尾重150~300克为上市规格。鱼尾重60~70克,放养密度为230~250尾/平方米;鱼尾重100~150克,放养密度为100~150尾/平方米。同时,要随水温的升高加大水的流量。
成鱼饲养池多为长方形,长宽之比10:1为宜,面积以100~200平方米为最好,池底坡度0.8%。池水平均流速应大于2厘米/秒,一般可在3~5厘米/秒,溶氧量不得低于5毫克/升,氨氮不得超过1毫克/升。定期清除池底沉积物,排干池水,洗刷池子。如进行高密度养殖时,需人工增氧,投喂营养丰富的优质饵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