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茶具里的盖碗干嘛用的呢 茶具里面的盖碗是有什么用途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请问爱情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具里的盖碗干嘛用的呢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具里面的盖碗是有什么用途和茶具里的盖碗干嘛用的呢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茶具里的盖碗干嘛用的呢 茶具里面的盖碗是有什么用途1

盖碗茶具

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冲泡铁观音在泉州以盖碗冲泡为主,如果让我来推荐冲泡铁观音的茶具,首选盖碗冲泡哟。不论是人多时,还是独自享受时都可以用盖碗,人多时用盖碗分杯,可以品尝茶道,独自品茗不想动杯,直接用盖碗喝茶,独乐乐哟。

茶具盖碗的使用方法

1、三指法

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拿盖碗的手法,是以三只手指拿捏盖碗,称之为三指法;因为此种手法看起来比较优雅柔美,所以很多女性都喜欢用这种手法。

盖碗的顶端有盖钮,就是开盖时我们手捏的地方。出汤的时候,盖子调整开口大小,食指放在盖钮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不与盖碗接触,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注意:无名指和小指不可翘起,是茶艺中的大忌,会显得轻浮。这种拿法,如果拿法不对,很容易烫手,需要多加练习,找准位置。

2、抓碗法

此种手法用的人不多,姿势没有三指法柔美,而且因为整个手按住盖钮,很容易烫手,在茶艺表演里,多位男士使用。

这种拿法的要点是,先调整好盖子开口的大小,拇指按住盖钮,其他手指贴住盖碗底部,盖子的方向朝自己,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此种手法抓碗法操作简单,一手即可掌握,显得豪迈、大气,多为男士使用。

盖碗茶具泡什么茶好

1、红茶

2、绿茶

实际上,绿茶更适合使用透明玻璃杯冲泡,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莫不如是;但使用盖碗泡绿茶,也未为不可,冲泡时可将开水对着茶叶沿顺时针或逆时针呈螺旋状冲泡,让茶叶充分翻滚,口感更加丰富。使用盖碗冲泡的绿茶,一般像成都盖碗茶那样单人手持盖碗直接品饮居多,也可通过公道杯分杯给多人品饮。

3、乌龙茶

盖碗是比较适合冲泡乌龙茶的,如:铁观音、武夷岩茶、凤凰单丛等皆可。冲泡时,可用画圈或定点注水,定点注水时最好在盖碗杯壁沿一点持续注水即可,冲泡茶叶用量控制在8克左右即可。

4、黑茶

说实在的,黑茶如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等浓度都比较高,适合使用腹大的茶壶冲泡,不过使用盖碗冲泡亦可。盖碗冲泡黑茶时,可使用画圈注水法,不过由于黑茶制作方式特殊,因而洗茶时最好洗2次,以便去除各种杂质。

5、白茶

6、黄茶

黄茶中比较知名的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都比较细嫩,不宜使用沸水冲泡,像君山银针使用70°左右的水温冲泡即可。黄茶普遍使用透明玻璃杯冲泡,但使用盖碗冲泡亦可,冲泡时可像绿茶一样将水冲在茶叶上沿顺时针或逆时针呈螺旋式冲泡,让茶叶充分浸润,使得口感更加甘醇鲜爽。

用来冲泡茶叶的盖碗,过去多用来冲泡花茶和铁观音,已经没有限制。使用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也可一人一套,当作茶杯直接饮茶用。制作盖碗的材质有瓷、紫砂、玻璃等,以各种花色的瓷盖碗为多。

茶的7/16种冲泡方法——盖碗身上,自由的责任

茶的冲泡,讲究技法,更讲究心性,体现了人之百态

第七篇盖碗身上自由的责任

手起轻倾,手的弧度带动盖碗的跃动,茶汤于是在盖碗优美的弧线下,倾泻而出。

那美丽的三角面,是水的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一次次顺畅的出汤,带给茶人们一泻而下的快感。

这便是使用盖碗的过程里,迷人的地方。

学茶小知识插入

知识点一:出汤的三角水面

出汤过程里的三角面形成,是出汤顺畅的表现,茶汤跟茶得以迅速分离,冲泡时间得以控制。三角面的形成跟出汤时的技巧有关,跟盖碗的设计也有关系。

1.选择薄胎、轻巧的盖碗;

2.开口的大小控制得当,根据茶叶的粗细决定,以茶叶不会随茶汤漏出为宜;

碗身的拐角处贴近出汤容器边缘

碗身翻转角度不超过九十度

再者,盖碗的设计灵活度十足。碗身的优雅,当倾斜角度得当,便更加方便了我们对注水入碗的水流状态的控制。一杯茶的滋味到底由什么决定?茶水比、时间、水温。。。还有这水与茶交融的方式,盖碗,让这一切都可以随我们的心意来控制。这个控制我们叫控制“水的状态”,也叫控制“注水方式”。

盖碗操作的灵活度,让泡茶的自由性更大了。想要什么样的滋味?看看你怎么操作盖碗吧!

学茶小知识插入

知识点二:盖碗设计分析

1.优美的弧线,不仅是优雅外观的体现,更是水的路径。这样的曲线增加了水的柔和;

2.碗身的空间任由水和茶的共同发挥,可以让茶快速打开;

3.盖的缝隙能翻动、能固定,用中指轻轻就能控制;

4.直接饮用的时候,托的使用既优雅,又能固定碗身以及防烫。

无论是松散型,还是紧实型;无论是细嫩的芽,还是粗老的叶,盖碗总能表现出茶最真实的一面。

盖碗泡茶的自由度,带来的是盖碗使用的广泛性。盖碗因此可以适应各种茶的冲泡要求,可以说,一个盖碗在手,再也没有喝不好的茶了。

自由度,因此成就了盖碗的包容性。

心,于是可以恣意奔跑。

且不说,有多少人可以了解自己真实的心吧。自由,难道不是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上的吗?就像这小小的盖碗。因为它设计灵活,“能”泡好各种各样的茶,所以才拥有泡茶上的自由。泡好每一种茶,这个重大的责任它完美地完成了。

又因为自由地可以泡每一种茶,便又有了让人向往的包容性。这样的心,无比宽广。

自由的心,包容的心,是美丽的,跟肩膀上的责任并驾齐驱。就像这在茶的世界里独居首要主泡位的“盖碗”。

冲泡所有的主要茶具

用来泡茶器具的具体情况。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和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盖等细部组成。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由于壶的把、盖、底、形有细微差别,所以茶壶的基本形态有近200种。

根据壶把造型可分为:

侧提壶:壶把成耳状,在壶嘴对面。

提梁壶:壶把在壶盖上方成虹状者。

飞天壶:壶把在壶身一侧上方、呈彩带飞舞。

无把壶:无握把,手持壶身头部倒茶。

根据壶盖造型可分为:

压盖壶:壶盖平压在壶口之上,壶口不外露。

嵌盖壶:壶盖嵌入壶内,盖沿与壶口平。

截盖壶:壶盖与壶身浑然一体,只显截缝

根据壶底的不同造型可分为:

捺底壶:茶壶底心捺成内凹状,不另加足。

钉足壶:茶壶底上有3颗外突的足。

加底壶:茶壶底加一个圈足。

根据茶壶形态特征可分为:

圆器:主要由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构成的茶壶。骨肉匀称、转折圆润、隽永耐看。

方器:主要由长短不等的直线构成的茶壶。线面挺刮平整、轮廓分明,显示出干净利落、明快挺秀的阳刚之美。

塑器:仿照各类自然动、植物造型并带有浮雕半圆装饰的茶壶。特点是巧形巧色巧工,构思奇巧、肖形而不俗套;理趣兼顾,巧用紫砂泥的天然色彩,取得神形兼备的效果。如树瘿壶、南瓜壶、梅桩壶、松干壶、桃子壶等等。

筋纹壶:茶壶壶体作云水纹理,口盖部份仍保持圆形。如鱼化龙壶、莲蕊壶等。

此外根据有无内胆,茶壶分为普通壶(无内胆)与滤壶。

2、茶船

放置茶壶等的垫底茶具。既增加美观,又防止烫坏桌面。其主要形状有:

盘状:边沿低矮,呈盘状,可使茶壶线条完全展现出来。

碗状:边沿高耸形似大碗,茶壶被保护在中间。

双层状:茶船制成双层,上层底部有许多排水小孔,下层有储水器。冲泡时弃水由排水孔流入下层。

3、茶盅

又名茶海,是分茶器具,将泡好的茶汤全部倒入。因有均匀茶汤浓度的作用,又叫公平杯。其种类有:

壶形盅:即用小茶壶作为茶盅使用。

无把盅:将壶所省略、壶口向外拉出一个翻边,用以代替把手。

简式盅:无盖,从盅身拉出一个倒水口,有把或无把。

4、小茶杯:

盛放茶汤用以品茗者。其种类有:

翻口杯:杯口向外翻出似喇叭状。

敞口杯:杯口大于杯底,也称盏形杯。

直口杯:杯口与杯身同的桶形杯。

收口杯:杯口直径小于杯身的鼓形杯。

把杯:带有把柄的杯子

盖杯:带有盖子的杯子,有把或无把。

1>、 杯托(又称茶托)

杯托是承托茶杯所用的器具。其形态有:

盘形:托缘低矮呈浅盘状。

碗形:托缘高耸形似小碗。

高脚形:杯托底部有圆柱状高脚。

复托形:高脚托的托碟中心再有一个碗形或碟形的小托,多配合盏形杯或茶碗使用,茶盏或茶碗的底部由小托承托。

2>、 盖置

承托壶盖、盅盖与杯盖等物的器具,以保持盖子的清洁并避免沾湿桌面。其形态有:

托垫形:如碟形杯托。

支撑形:小的圆柱状器具,支在盖子中心;或圆筒状器具,支撑盖子。

3>、 茶碗

大碗形品茗器具,或直接放茶叶冲泡。其形态有:

圆底形:茶碗底部呈圆球形。

尖底形:通常称为茶盏,茶碗底部呈锥形。

4>、 盖碗

由杯盖、茶碗与杯托三件组成的泡饮组合用器,或用以盛放泡好的茶汤。

5>、大茶杯

多为直圆长桶形,有盖或无盖,有把或无把,玻璃或瓷质。

6>、 冲泡盅、冲泡器

冲泡盅是指用以冲泡茶叶的杯状器具,杯口有倒水口。前述的盖碗与茶盅有时可当作冲泡盅使用。冲泡器是指杯盖连接有一滤网令茶渣与茶汤分离,中轴可上下提压如活塞,可令茶汤均匀的器具。

7>、 水注

不同的茶壶适合不同的茶叶。

以上内容是关于茶具里的盖碗干嘛用的呢和茶具里面的盖碗是有什么用途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盖碗茶正确的喝法图解 盖碗茶正确的喝法图解第一杯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