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怎么挑选茶具套装 怎么挑选茶具的好坏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湖南卫视中秋之夜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怎么挑选茶具套装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怎么挑选茶具的好坏和怎么挑选茶具套装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怎么挑选茶具套装 怎么挑选茶具的好坏1

茶具的挑选要看外形、釉色、是否完好等方面。茶具的优劣,对茶汤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所以挑一套合心意又合自己的茶的茶具很重要。

挑选茶具需要注意:

1、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像有一些杯子就容易出现不够圆的现象。

2、除了一些讲究窑变的杯子,一般的纯色杯子需注意杯子釉色是否均匀。

3、用电筒照,观察釉面是否光洁,是否有气孔、黑点、甚至脱釉等现象。

4、用手指轻轻弹一下茶具,如果声音清脆则完好无损,声音沉闷则可能有暗裂纹。

不同的茶合适的茶具:

1、绿茶:

绿茶的特征是清汤绿叶,冲泡时宜选择壁薄、易于散热、质地致密、孔隙度小、不易吸香的茶具为宜,如玻璃杯、薄胎瓷质杯具等。

2、花茶:

青瓷、青花瓷等盖碗、盖杯、壶杯具。

3、黄茶:

轻发酵茶,气香馥郁,滋味醇厚,所用器具以紫砂为佳。

4、红茶:

红茶宜用白瓷冲泡,用玻璃杯赏汤,便于衬托宝光、金圈、汤色红艳等特点。

5、白茶:

茶具力求古朴、自然,以陶瓷为佳,尤其是老白茶可用陶壶煮饮。

6、乌龙茶:

选择薄胎盖碗冲泡,小杯品饮。更能凸显其高扬的香气。

7、黑茶:

黑茶可冲泡也可煮饮,当配陶制茶具或较粗砂粒的紫砂茶具,能够去除异味,更显陈香。

新买的紫砂壶怎么养

新买的紫砂壶养壶的方法是先将壶盖与壶身分开,以文火慢慢加热至沸腾,这一步可以藉热胀冷缩让壶身的气孔释放出所含的土味及杂质。

第二步,用老豆腐煮至少一个小时,这个步骤叫做去火气,目的是为了褪掉高温煅烧带来的火气。

第三步,用甘蔗嫩头煮至少一个小时。第四步,用茶叶煮至少一个小时,完成这四个步骤后,紫砂壶才可以正式开始使用。

日常养壶之道应注意事项:

1、 用完后的紫砂壶必须保持壶内干爽,勿积存湿气。

2、 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宜放在闷燥处,更不可以为珍贵,用后包裹或密封。

3、 勿放近多油或多尘埃的地方。

4、 最好用完后把壶盖侧放,勿常将壶盖密封。

5、 壶内勿常常浸着水,应到要泡茶时才冲水。

6、 最好多备几个好的紫砂壶,喝某一种茶叶时只用指定的一个壶;不可喝什么茶叶都用同一个壶,应加识别,以免混乱。

7、 切勿用洗洁精或任何化学物剂浸洗紫砂壶,否则会把茶味洗擦掉,并使外表失去光泽。

8、 每次用完后,用纱布吸干壶外面的水分,接着倒出壶内的三分之二的茶叶,留下约三分之一,冲进沸水,焗两三次,冲过的水留用,然后清理干净所有的茶叶,将冲过的水浇匀壶上,最后用布轻轻擦干。

紫砂壶的原料:制作紫砂陶器的原料是一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粘土,是由地壳中含长石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与地质作用而生成的,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中国大多数地区都藏量丰富,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锰,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钛和结晶水。

怎样收藏紫砂壶

紫砂壶是喝茶的首选,收藏紫砂壶,是茶叶爱好者的必备。

紫砂壶之鉴别与收藏:紫砂壶鉴藏七忌就紫砂壶型创作而言,通常有七病,可做赏析紫砂参考之用,收藏时也当忌此类作品。

一忌臃肿:造型之道,多一分则胖,少一分则瘦。

二忌繁赘:实则匠心过重,在壶身上做繁杂的雕、塑、刻,破坏应有之简洁。

三忌懈怠:线条处理拖泥带水,壶嘴胥出无力、壶把收放不够精神、身筒没有拍出气势。

四忌纤巧:一是大气洒脱的作品在改制作小容量时未必能小中见大;二是局部比例失调,过于纤细。

五忌驳谬:将极不相干的题材生硬地组合在一起,缺乏内在的联系。比如茄段的身筒配个南瓜的壶把,这类形式上有谬、意境相驳的壶型均属病态。

六忌媚俗:一是纯粹迎合客户和市场需求,盲从市场流行,不考虑壶形应有之意。如流行如意纹装饰,于是不分壶形统统刻上如意纹;又如流行壶身刻竹,就连合欢、西施壶身也刻竹,没有一个正确的艺术定位。

二是作品的立意庸俗,高调不高雅。

七忌失位:没有装好流、把的位置,或高或低,刻画构图不均衡。除此之外,紫砂茶具收藏还需藏家能够分辨紫砂壶的泥色、注意紫砂着色、亮色以及最明显的造型和气味,以古拙雅趣者为精品。

紫砂壶是集中国茶文化和传统文化内涵于一身的艺术品,充满了古朴典雅的中国式气息,当前,紫砂壶因其材质的特点和市场现状,无论在实用功效方面还是收藏投资方面,都是一个值得藏家考虑和选择的方向。

以上内容是关于怎么挑选茶具套装和怎么挑选茶具的好坏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茶室器具 茶室用具有些什么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