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喝茶茶具使用步骤视频 喝茶茶具使用步骤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无雪的冬天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喝茶茶具使用步骤视频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喝茶茶具使用步骤和喝茶茶具使用步骤视频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喝茶茶具使用步骤视频 喝茶茶具使用步骤1

使用茶具泡茶的步骤是温具、置茶、冲泡、倒茶、奉茶、品茶几个步骤,常见茶具茶杯、茶漏、盖碗、茶盘、茶则、茶挟、茶巾、茶针、煮水器、茶叶罐、茶船、茶海、茶匙、茶荷等。

茶具的使用步骤:

1、温具,

用热水冲淋茶壶,包括壶嘴、壶盖,同时冲淋茶杯,随后即将茶壶、茶杯沥干。温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不使温度过快下降,这对较粗老茶叶的冲泡尤为重要。

2、置茶,

按茶壶或茶杯的大小,往泡茶的壶(杯)里置入一定数量的茶叶。置入茶叶后,可以观赏壶(杯)里的茶叶形状与颜色。

如果所用来泡茶的是白色盖碗,则茶色与白色相映成趣,极具观赏价值。

3、冲泡,

置茶入壶(杯)后,按照茶与水的比例,将开水冲入壶中。冲水时,除乌龙茶冲水须溢出壶口、壶嘴外,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

如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冲泡,可以特别注重欣赏的细嫩的茶叶,冲水也以七八分满为度。

冲水时有“凤凰三点头”的讲究,就是将水壶下倾上提三次,这既是主人向宾客点头致意,也能使茶叶和茶水上下翻动,使茶汤浓度一致。

4、倒茶,

冲泡好的茶应先倒进茶海里,然后再从茶海倒进客人的茶杯(品茗杯)中。茶海又称公道杯,取分茶公道之意。

5、奉茶,

奉茶时,需要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奉茶的时候,主人还须用空余的手做出请茶的姿势,此时客人可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弯曲,轻轻敲打桌面,以表谢意。

6、品茶,

茶泡好之后不可急于饮用,而是应该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再啜汤赏味。赏味时,应让茶汤从舌尖沿舌两侧流到舌根,再回到舌头,如此反复二三次,以留下茶汤清香甘甜的回味。

喝红茶用什么茶具好

红茶芬芳的味道,必需用适当的茶具搭配,来衬托出红茶独特的优美,泡制红茶适合用紫砂壶、青花瓷和汝瓷和玻璃茶壶。

泡制红茶的茶具:

1、紫砂壶,

众多茶友认为泡红茶首选为紫砂壶,因为紫砂壶透气性能好,用紫砂壶泡茶不易使茶叶变 味。

紫砂壶能吸收茶汁,壶内壁不刷,沏茶而绝无异味。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这与紫砂壶胎质具有一定的气孔 率有关,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也因为这个特点所以很多茶叶爱好者都会养紫砂壶,紫砂壶使用得越久,壶身色泽越发光亮照人,气韵温雅。

2、青花瓷,

青花瓷是一种运用天然钴料为色料,在瓷胎上用笔描绘纹饰,再聚透明釉,最后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 为青花.青花的魅力在于瓷质细洁而色白,釉下彩的蓝色彩绘,幽靓苍翠,图案装饰雅俗共赏。

青花瓷泡红茶,能使红茶的汤色清晰,为之泡红色之上选。

3、汝瓷,

汝瓷也是很好的选择。汝瓷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名瓷之首,汝窑为魁。

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配红茶为当之无愧的选择。

4、玻璃茶壶,

在很多茶叶店里面,一般使用玻璃茶壶来冲泡红茶,特别是高档的红茶,容易看到红茶的茶汤的色泽,使用玻璃茶壶,使红茶的美感尽现

喝绿茶龙井用什么茶具

喝绿茶龙井适合用透明无花的玻璃杯,便于观察冲泡后的绿茶。龙井茶是中国传统名茶,著名绿茶之一。

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村一带,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

绿茶用玻璃杯的原因:欣赏茶叶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观赏碧绿的汤色、细嫩的茸毫,领略清新的茶香。

品赏龙井茶,像是观赏一件艺术品。透过玻璃杯,看着上下沉浮的茸毫,看着碧绿的清汤,看着娇嫩的茶芽,龙井茶仿佛是一曲春天的歌、一幅春天的画、一首春天的诗。

让人置身在一派浓浓的春色里,生机盎然,心旷神怡。

龙井简介西湖龙井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龙井茶,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

得名于龙井。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也就是现在的龙井村。龙井原名龙泓,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因称龙井,传说晋代葛洪曾在此炼丹。

离龙井500米左右的落晖坞有龙井寺,俗称老龙井,创建于五代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初名报国看经院。

北宋时改名寿圣院。南宋时又改称广福院、延恩衍庆寺。明正统三年(1438年)才迁移至井畔,现寺已废,辟为茶室。

以上内容是关于喝茶茶具使用步骤视频和喝茶茶具使用步骤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如何辨别手工紫砂壶和模具 手工壶与模具壶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