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茶与茶杯深意 茶与茶杯的搭配

分类:茶知识发布者:吴越钱王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与茶杯深意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与茶杯的搭配和茶与茶杯深意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茶与茶杯深意 茶与茶杯的搭配1

喝茶时不能太讲究,讲究过了便是刻意,但也不能一点都不讲究,若只是牛饮一气,就有暴殄天物之嫌。

简单的例子,品茶时要注意选好茶具,适合的茶具才能将茶的好完美体现出来。

一些朋友习惯于用保温杯喝茶,不管什么茶都用保温杯,固然是方便了,可这样就将茶喝得庸俗了。

如果是喝绿茶,最好选用玻璃杯,观察茶叶在杯中的舒展游动,是一种天然雅趣。所谓生活中处处都是美,这种雅趣就是天然的美,可以使生活增色不少。

用玻璃杯喝茶,茶也会格外鲜甜。

喝红茶最好选择盖碗,盖碗喝茶,看叶底会很清楚,出水也快。说到红茶,需要提一个水温的问题,总有一些专家会说高档次的红茶要把握好水温,不能太高,会烫坏茶叶,我的经验是,冲泡红茶不需要有这种顾虑,在一些红茶的现场评审中,都是好几个盖碗同时开水冲,水温并不完全相同,茶叶完全不会受损。

再说岩茶,最适合岩茶的是紫砂壶,紫砂壶散热慢,保温性很好,用紫砂壶泡出的茶想来总是格外醇厚,当然紫砂壶泡茶需要注意时间,不要将茶闷了,那样味道就变了。

也可以用盖碗泡岩茶,好处是能够保留岩茶最原始的口感。

普洱茶适合紫砂壶,紫砂壶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即可以将茶中的杂味去掉,如此喝到的茶便清澈纯一,是最完美的味道。

不同煮水壶的优劣(上)

在茶道文化中,煮水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材质从陶瓷、玻璃,到各种金属壶体,形态各异,同时也优劣互存。

在我国,饮茶的器具壶,杯,碗等,也有无穷的品色。古代茶具非常丰富,有金属的(金壶,银壶,铜壶,锡壶,合金壶)和陶瓷的(青瓷,白瓷,紫砂瓷)茶具,还有漆器,玉器,水晶,玛瑙等茶具。

唐宋前系煎煮茶汁,茶壶为金属制器较多,且以“金银为优。”后因冲泡方法风行,茶壶主要采用陶瓷制品,并与煮水的壶分开使用。

1.紫砂壶

紫砂壶是陶器茶具中的佼佼者,早在北宋初期就已“成名”,其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外形有似竹结、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形状的,明代大为流行。

由于成陶火温在1000-1200摄氏度,质地致密,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能吸附茶汁,长时间使用,紫砂壶的颜色会变得越来越自然,而在壶内泡着的茶会渗进壶体内,使壶蕴含茶味。

需要注意的是,全世界仅有宜兴有紫砂矿,其他地方或有陶土、高岭土也可制作茶壶,但是那仅仅称为陶或者瓷,不能称为紫砂。

紫砂壶比较娇贵,怕油、怕脏、更怕摔,而且紫砂放着不用,将严重影响其色泽,更不利于其保值增值。

圈子里行家说“紫砂的生命在茶海里,不能侍茶,紫砂就失去了生命的光彩”,可见“养”壶才是紫砂收藏的正道。

2.铜壶

铜壶美观、耐用。从传热效果来说,铜壶是所有材质中最好的。因其制作加工的工艺更加灵巧多变,加上不同铜材色泽上的变化,令铜壶的观赏收藏价值大大提升了。

但它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产生铜锈(铜绿)而且从安全角度来说,铜属于重金属,含有有害的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在铜壶的选择上,应该小心慎重。在保养上,如果稍微不当便会产生铜绿,长时间使用可能会造成铜中毒。

3.不锈钢壶

不锈钢按组织结构可以分为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等几大类。不锈钢无论是美观度还是因为其坚固无比的“身段”和安全环保、容易清洗、耐腐蚀、耐高温及韧性高的特性都堪称最佳材质。

有一些不良商家追逐利益,用劣质钢材假冒不锈钢铸造烧水壶,这种劣质烧水壶价格低廉,易炸易漏电,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在选择不锈钢壶的时候,茶友们应选择正规厂家的大品牌产品,以确保水壶材质的安全性。

4.铸铁壶

铁壶文化是首先在日本流行起来的,最早可追溯至江户时期,距今有数百年历史,从2023年开始回潮。

市面上的铸铁壶,纹路样式多数沿用日本南部铁器的小格、龙甲、线纹、樱花等传统纹路,着色纯朴,纹样细腻古朴。

铸铁壶之所以回潮,还有茶友们对它养生价值肯定的因素铁壶在煮茶时由于火焰的灼烧,会释放人体易吸收的二价铁离子,起到一定的补铁作用。

有茶友反映,铁成分会让水更具柔性,还原茶香。因此,在茶友的心目中,铸铁壶兼具了实用和收藏的价值。

保养方式就是经常使用,在壶尚有余温的时候用茶巾擦拭,时间长了壶身外部就会散发天然光泽。

5.银壶

银壶还会释放银离子,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银离子不仅能杀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六十余种有害病菌,还能促进人体排毒养生,加速新陈代谢,增强对疾病的抵御能力,还能平衡人体中枢神经,而达到清思安神的效果。

保养上每次使用完后,擦干水分,用柔软的干布轻轻擦拭。

银茶具长时间使用会发黑,这是银纯度高的表现,不影响正常使用。如遇变色或使用过程中有污垢,使用擦银布获知拭银粉轻轻打磨。

由于银硬度软,若挤压或硬物的撞击,会变形或留下划痕,请小心呵护!盛水位保持在整壶容量的80-90%为最佳,否则沸水外溢会将加热炉的电热丝彻底损坏,也会导致其它不必要的危险。

银壶不得在无水状态下加热,避免部分焊接处受高温而损坏。

茶具的鉴赏之金属茶具

金属茶具是指由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茶具。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在茶具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茶具种类。

早在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1500年间,青铜器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便开始使用青铜器具来盛茶,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制作的茶具,尤其是锡作为贮茶器具材料有较大的优越性。

锡罐多制成小口长颈,盖为筒状,比较密封,因此对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都有较好的效果。

大约到南北朝时,我国出现了包括饮茶器皿在内的金银器具。到了隋唐的时候,金银器具的制作达到了巅峰,其中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一套由唐停宗供举的鎏金茶具可谓谓是金属茶具中罕见的稀世珍宝。

但是从未代开始,人们对金属茶具用来泡茶的褒贬不特别是从明代开始,随肴茶类的创新、饮茶方法的改变,以及陶瓷茶具的兴起,使得包括银质器具在内的金属茶具逐渐消失。

尤其是用锡、铁、铜等金属制作的茶具,用它们来煮水泡茶,被认为会使茶味走样,以致很少有人使用。

在现代,金属茶具基本上很少用,主要用米制作防潮和避光性较好的贮茶器具;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家里,会用铜锅、铜壶来烧水泡茶。

在铁质器皿出现之前,人们煮制食物的用具主要以青铜器皿为主:而当时的茶是用生煮的方式煮成羹烫后饮用,所以煮茶时必定会使用到青铜制的煮鼎。

直至秦汉时,宫廷内和高官贵族们才开始用金碗银瓶等贵金属茶具。唐代时,为了显示皇族的尊贵,皇宫里所使用的茶具大多是用金银制作而成的。

1987年,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的地宫里,共发现了唐僖宗李儇所用过的12件金银制茶具,由此可以推知当时金银制茶具的大致使用情况。

因为制造铁制器皿所需的费用比制造青铜、金、银质器皿相对较少,且易于推广,所以,铁制器皿一一出现就很快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因此,茶具中的铁制器具也逐渐增多了比如铁质的炉、签、鼎等均得到广泛的使用。实际上,用金属茶具饮茶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一些人认为用金银质地的茶具可以显示自身尊贵的身份及地位。

但随着人们对茶艺的研究与对茶性认识的深入,金属茶具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茶事生活;而如今我们所使用的茶具里,仅有很少一部分为金属质地材质的,比如锡质的茶罐等。

新功能的不锈钢电茶壶等新兴茶具,方便、快捷等特性,较易被喜爱现代元素的泡茶者所用之。

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以上内容是关于茶与茶杯深意和茶与茶杯的搭配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一茶是什么 一茶一树的茶叶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精选茶知识

茶知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