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银壶清理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银壶使用前如何清洗和银壶清理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我们都知道:银时间长了,根据放置环境的含硫量、湿度的不同,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
氧化了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使用牙膏或者白醋清洗即可处理干净。手上有氧化的银器的朋友,可以来试验一下,看下效果。
银壶有分复古色、本色、雕刻、镜面等不同工艺的壶,针对不同款式和工艺的银壶,我们来细说一下分别要怎么保养:
复古雕刻型、复古光面型
针对这一类复古工艺的银壶其实是很好保养的,使用完了之后用茶巾或者抹布擦干水迹,再使用擦银棒将表面的手印或者污渍擦拭干净,使壶表面保持干燥即可;
本色雕刻型、本色镜面型
对于本色的银壶来说,它整体是比较清亮、光洁的,所以不注意保养也是很影响它的美观度,比如壶身表面的手印长时间不擦干净,时间久了可能就会越来越花,甚至氧化。
本色的银壶也是一样的需先把水擦干,然后使用擦银布把印迹擦掉,如果表面有比较明显的痕迹很难擦掉,可以使用擦银棒磨砂的那面摩擦掉,然后再使用抛光的一面进行抛光,它就可以恢复光亮了。
本色银壶还有一种保养方法就是自然包浆,在使用完后把水擦干即可,不用过多的去擦拭,时间长了它表面会形成一层包浆,间接性的给银壶做了自然复古,养的好的,会越养越好看越有光泽。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银壶,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细节:
1、每次用完壶后,我们一定要记住:煮完水后,把壶中水迅速倒空,把壶置于桌子上,把壶盖拿开,用壶身的余温烘干铁壶;不建议用炉子直接烘干壶里面的水,操作不当会烧坏壶,破坏壶底部的结构。
3、壶内水不足时,建议加热水补充水量。使用壶时防止温差过大。
4、一旦长期不用,建议最后一次使用完毕,确定壶内没有任何水份残留之后,把木炭或竹炭放置壶内,然后再罩上一层塑胶袋或者用保鲜膜将其包裹起来,隔绝水汽和灰尘。
“陶”、“瓷”我们常联用为“陶瓷”。虽然陶和瓷是亲兄弟,但区别也是明显的:
烧成温度不同
原始瓷器从陶器发展而来,而两者的区别之一就在于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
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
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建水紫陶土矿
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
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建水紫陶,坯体再薄,也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概念不同
陶器pottery:用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
瓷器china: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经混炼,成形,煅烧而成的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
瓷器和陶器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
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所以,广义地讲: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没有陶器的发明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瓷器。
瓷器出现以后陶器还是在继续生产,陶器和瓷器是各自独立发展,并且从生活用品逐渐转变为收藏艺术品。
“陶和瓷虽然是亲兄弟,但性格却大不相同,一个朴实憨厚,一个机敏灵动。我一直有个看法,瓷器的诞生是中国陶瓷技术上的进步,审美上的跌落。”
吴白雨
无器、无水、无茶泡不成茶。“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可见茶具对于冲泡出一杯好茶的重要作用。
中国茶具发展历史超越千年,从唐代的煎茶法茶具,到宋代的点茶法茶具,再到明清的泡茶法茶具,直到现代的工夫茶具,茶具经历几次变更,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与器物学。
现代中国茶具的形制多样,有杯、壶、盖碗、漏、茶道六君子等。茶具的材质和制作工艺更为丰富,常见的有陶瓷、金属、竹木、玉石、漆器、牙角等。
繁杂多样的茶具,怎样选择茶具,就成了茶友们一个甜蜜的烦恼。
1.选择健康的茶具
茶友们品茶追求的是健康、好喝、快乐。因此,我们选择茶具的首要因素就是环保健康,无毒无害,这也是茶具选择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标准。
有时在上海、西双版纳、武夷山、沈阳等多地的茶桌遇见过一些这样的茶友,他们只在乎冲泡的茶叶品质是否健康,并不在乎手中的茶具的好坏,喝着上万一斤的好茶,用着来历不明的劣等茶具,似乎只要茶健康就够了。
茶友们,我们在寻求绿色、生态健康茶品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了茶具的食品安全性。为了我们每位茶友的身体健康,一定要向重金属胎、化工自杀壶、有毒低温釉等有害茶具说“不”。
2.选择安全的茶具
选择茶具不仅要要考虑材质的食品安全特性,更要充分考虑到茶具的使用安全性。在购买茶具时,一定要选择坚固耐用、品质优良的产品,最好是大品牌、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产品。
电热烧水壶、电陶炉等电器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故障检查和防烫伤。老杨在茶具使用安全方面教训深刻,2023年4月,在一个茶友的工作室泡茶时,就因为电热水壶设计缺陷,壶盖漏水而烫伤了4根手指,休养了一个多月。
因此,现在老杨在选择茶具时非常重视茶具的安全性,具有安全隐患的茶具坚决不用。
3.选择趁手的茶具
茶具的本质就是就是泡茶、品茶的工具。一般来说,趁手的工具可以事半功倍,不趁手的工具则会事倍功半。
握持舒适、不烫手、顺手的茶具,更容易控制好注水方式、出汤的时机,泡出自己想要的茶汤浓淡和滋味,泡出一杯好茶。
购买茶具时,最好先试用一下,茶具的尺寸、重量、握持感是否适合。对于不趁手的茶具最好不要选择。
4.选择适合冲泡茶品的茶具
每一种茶的茶性均不相同,不同材质、工艺、器型的茶器也有最适合冲泡的茶品,要想泡好一杯茶最好能够“因茶选器”。
不同的茶具的表面与茶汤接触时,随时间、温度的影响会有不同种类、数量矿物质微量释出溶于茶汤。
这些融于茶汤的微量元素对茶汤的香气、口感产生一定的改变,有些会变好,有些会变坏,因茶和水的不同而不同。
因此,在选择茶具前,要充分了解茶具的特性,用适合的茶具冲泡合适的茶。
5.选择符合泡茶人审美标准的茶具
每个人因为生活环境、教育水平、收入等因素,会形成不同的审美取向。选茶具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
选择符合泡茶人和饮茶人审美情趣的茶器能带来更加愉悦的饮茶感受。从心理学上讲,在使用喜爱的器物泡茶时会产生积极、愉悦的心理暗示。
这种心理暗示会让我们自然而然感觉茶汤更好喝一些。
选择茶具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茶具与泡茶环境的审美一致性。茶具要尽量与茶空间、茶席的设计风格相近或一致,不破坏品茶氛围的美感,营造良好的饮茶环境,使饮茶人在品茶的同时感受环境之美。
以上内容是关于银壶清理和银壶使用前如何清洗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